摩洛哥的黃綠噪點和時髦夢境
像是穿越色彩的維度一樣,每天眼前的濾鏡都是專屬的色調。
我們在 摩洛哥 的幾個日夜,走過大西洋邊的白,看過古城的紅,路過荒漠的褐,擁抱過沙漠的黃,還有遠古集市的棕和半山小鎮的藍。穿越了斑斕,定格了濾鏡,便是一場目眩神迷的 北非 之行。
摩洛哥 啊,曾經也是那麼遙遠和異域的名詞。如今卻已感覺沾染了世俗之氣,仿佛咫尺便可得。
我們本是追求另類,拒絕隨眾的的旅人,可無奈便捷的互聯網和唾手可得的信息流,讓整個世界比從前變小了太多。我是有多不願意把這裡稱為一個“網紅目的地”啊,這個詞的本質下,仿佛寓意著這裡已經不再難以抵達,已經有大批的游客和行者抵達過這裡。所有的壯觀與異域也不再顯得稀貴,我們只是萬千旅客中又一波踏足這裡的人而已。
我想起了《 富士山 下》的歌詞,誰能憑愛意要 富士山 私有。
是啊,縱使那些風景再動人,可它終究不屬於我們任何一個人。想到這裡,我便開朗起來。網紅也好,不再神秘也罷,趨之若鶩也是事實, 摩洛哥 曾經的遙遠與如今的親民,都改變不了它終究難以撼動的吸引力。
旅行是自己的,所有記憶也是無法複製的。我們沿著相似的路線,卻收穫著不一樣的感動。與藍點的 摩洛哥 之行,終究是華麗和獨家的。你會發現,在我們黃綠色的影像噪點下, 摩洛哥 就像一個時髦的夢。 #線路與玩兒法隨性上路,體驗至上。尋常中的不尋常,既定觀光中的的莫測體驗。
線路:
常規的逆時針。 卡薩布蘭卡 \- 馬拉喀什 \- 瓦爾扎扎特 -撒哈拉-菲斯- 舍夫沙萬 -丹吉爾- 卡薩布蘭卡 。
玩兒法:
自駕,隨性,想停即停,想拍就拍,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新舊之白的卡薩布蘭卡菜單上的文字只有法文和阿拉伯文兩種。
我們在清晨抵達 卡薩布蘭卡 ,連續10多個小時的飛行,讓一行人都顯得頹喪和恍惚。但旅行就是如此,已距家12000多公里,即使倦怠,也不能辜負大好的時光。何況,那天的卡薩天光甚好,困意大可先放放。
我們順著主路向西側走去,目的地是一家隱藏在巷子里的 摩洛哥 餐館。大伙兒穿梭在發著白光的低矮建築之間,四下打望。正午時分,路邊的茶館和餐館坐滿了人,但是似乎以 摩洛哥 男人居多,他們習慣面向街道而坐,桌上清一色放著一壺薄荷茶。似乎在觀察街道和路人,但又似乎對周遭一切都漠不關心,只是那樣面朝街坐著而已,那是屬於 摩洛哥 男人的日常。
餐館並不起眼,甚至招牌小得就像一個門牌號而已。但和 摩洛哥 所有的riad一樣,穿過狹窄的入口,一切便別有洞天,那扇們就像是通往納尼亞國度的衣櫥。 馬賽 克瓷磚和極具 摩洛哥 風格的桌布容易讓人迷亂,店里播放著阿拉伯音樂,也或許是柏柏爾人獨有的音樂,顧客寥寥,除了我們一行人,只有一對 歐洲 情侶坐在餐館一角,看樣子他們大概是來自 西班牙 的。
“不好意思,能推薦下有特色的菜品嗎?”我們面對法文和阿拉伯文的菜單實在顯得失措。
“當然!……”一個眉毛修長濃密的青年男子用流利的英語溫柔道來,看得出來,他每天都會面對和我們一樣的顧客,然後說著一模一樣的英文,嫻熟得不帶任何感情基調,像完成一項老師安排的背誦任務一樣一氣呵成,並不在意你是不是真的聽懂了。
“哦!牛肉?雞肉?辣的?”我們指著餐單上的圖片,好像並沒有從他剛剛2分鐘的介紹中獲取到任何有效信息。他的語速實在太快了,口音也顯得十分怪異。
一陣無稽的對答之後,我們終究也不知到底點了些什麼菜, 摩洛哥 的第一頓飯,全憑運氣了。
這大概就是旅行的第一天總會碰到的情形,在沒進入正軌之前,都稍顯得隨機與蠢笨。
好在, 卡薩布蘭卡 是好看的。
白色的 卡薩布蘭卡 ,並不是色值統一的樣子,雖然整座城市滿眼的白色建築,但色彩也有新舊之分。
我們從 新城 穿越麥地那老城,朝著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方向走。越靠近海的建築,似乎愈加純白,老城裡有心的住戶也會按時重新粉刷自家的房屋,碧藍的天色與象牙白的建築行程切割和對比,像幾何色塊的對沖,是攝影師們鐘愛的幕布。
哈桑二世清真寺依海而建,夏日的大西洋洶涌豪邁,浪花打在清真寺的建築基底和堤岸上,發出唰唰的聲響。這裡並不是游客的獨占之地,雖然是 卡薩布蘭卡 最負盛名的景點,但這裡依然是眾多無所事事的當地人閑步和發獃的好地方。華麗與高聳的宣禮 塔下 ,一半是游客忘情地擺拍,一半是市民慵懶地踱步,偶爾涌現穿梭其間的商販和成群的旅行觀光團,以及點綴在岸邊的年輕情侶和踢球少年,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大有可看的。
盡情凹造型吧,這個遙遠異國的下午,是旅行肇始的見證。
旅行若沒有記錄,那將是多遺憾的事啊。
你看,沒有人會在意我們那些嫵媚與滑稽,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我們在 摩洛哥 的幾個日夜,走過大西洋邊的白,看過古城的紅,路過荒漠的褐,擁抱過沙漠的黃,還有遠古集市的棕和半山小鎮的藍。穿越了斑斕,定格了濾鏡,便是一場目眩神迷的 北非 之行。
摩洛哥 啊,曾經也是那麼遙遠和異域的名詞。如今卻已感覺沾染了世俗之氣,仿佛咫尺便可得。
我們本是追求另類,拒絕隨眾的的旅人,可無奈便捷的互聯網和唾手可得的信息流,讓整個世界比從前變小了太多。我是有多不願意把這裡稱為一個“網紅目的地”啊,這個詞的本質下,仿佛寓意著這裡已經不再難以抵達,已經有大批的游客和行者抵達過這裡。所有的壯觀與異域也不再顯得稀貴,我們只是萬千旅客中又一波踏足這裡的人而已。
我想起了《 富士山 下》的歌詞,誰能憑愛意要 富士山 私有。
是啊,縱使那些風景再動人,可它終究不屬於我們任何一個人。想到這裡,我便開朗起來。網紅也好,不再神秘也罷,趨之若鶩也是事實, 摩洛哥 曾經的遙遠與如今的親民,都改變不了它終究難以撼動的吸引力。
旅行是自己的,所有記憶也是無法複製的。我們沿著相似的路線,卻收穫著不一樣的感動。與藍點的 摩洛哥 之行,終究是華麗和獨家的。你會發現,在我們黃綠色的影像噪點下, 摩洛哥 就像一個時髦的夢。 #線路與玩兒法隨性上路,體驗至上。尋常中的不尋常,既定觀光中的的莫測體驗。
線路:
常規的逆時針。 卡薩布蘭卡 \- 馬拉喀什 \- 瓦爾扎扎特 -撒哈拉-菲斯- 舍夫沙萬 -丹吉爾- 卡薩布蘭卡 。
玩兒法:
自駕,隨性,想停即停,想拍就拍,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新舊之白的卡薩布蘭卡菜單上的文字只有法文和阿拉伯文兩種。
我們在清晨抵達 卡薩布蘭卡 ,連續10多個小時的飛行,讓一行人都顯得頹喪和恍惚。但旅行就是如此,已距家12000多公里,即使倦怠,也不能辜負大好的時光。何況,那天的卡薩天光甚好,困意大可先放放。
我們順著主路向西側走去,目的地是一家隱藏在巷子里的 摩洛哥 餐館。大伙兒穿梭在發著白光的低矮建築之間,四下打望。正午時分,路邊的茶館和餐館坐滿了人,但是似乎以 摩洛哥 男人居多,他們習慣面向街道而坐,桌上清一色放著一壺薄荷茶。似乎在觀察街道和路人,但又似乎對周遭一切都漠不關心,只是那樣面朝街坐著而已,那是屬於 摩洛哥 男人的日常。
餐館並不起眼,甚至招牌小得就像一個門牌號而已。但和 摩洛哥 所有的riad一樣,穿過狹窄的入口,一切便別有洞天,那扇們就像是通往納尼亞國度的衣櫥。 馬賽 克瓷磚和極具 摩洛哥 風格的桌布容易讓人迷亂,店里播放著阿拉伯音樂,也或許是柏柏爾人獨有的音樂,顧客寥寥,除了我們一行人,只有一對 歐洲 情侶坐在餐館一角,看樣子他們大概是來自 西班牙 的。
“不好意思,能推薦下有特色的菜品嗎?”我們面對法文和阿拉伯文的菜單實在顯得失措。
“當然!……”一個眉毛修長濃密的青年男子用流利的英語溫柔道來,看得出來,他每天都會面對和我們一樣的顧客,然後說著一模一樣的英文,嫻熟得不帶任何感情基調,像完成一項老師安排的背誦任務一樣一氣呵成,並不在意你是不是真的聽懂了。
“哦!牛肉?雞肉?辣的?”我們指著餐單上的圖片,好像並沒有從他剛剛2分鐘的介紹中獲取到任何有效信息。他的語速實在太快了,口音也顯得十分怪異。
一陣無稽的對答之後,我們終究也不知到底點了些什麼菜, 摩洛哥 的第一頓飯,全憑運氣了。
這大概就是旅行的第一天總會碰到的情形,在沒進入正軌之前,都稍顯得隨機與蠢笨。
好在, 卡薩布蘭卡 是好看的。
白色的 卡薩布蘭卡 ,並不是色值統一的樣子,雖然整座城市滿眼的白色建築,但色彩也有新舊之分。
我們從 新城 穿越麥地那老城,朝著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方向走。越靠近海的建築,似乎愈加純白,老城裡有心的住戶也會按時重新粉刷自家的房屋,碧藍的天色與象牙白的建築行程切割和對比,像幾何色塊的對沖,是攝影師們鐘愛的幕布。
哈桑二世清真寺依海而建,夏日的大西洋洶涌豪邁,浪花打在清真寺的建築基底和堤岸上,發出唰唰的聲響。這裡並不是游客的獨占之地,雖然是 卡薩布蘭卡 最負盛名的景點,但這裡依然是眾多無所事事的當地人閑步和發獃的好地方。華麗與高聳的宣禮 塔下 ,一半是游客忘情地擺拍,一半是市民慵懶地踱步,偶爾涌現穿梭其間的商販和成群的旅行觀光團,以及點綴在岸邊的年輕情侶和踢球少年,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大有可看的。
盡情凹造型吧,這個遙遠異國的下午,是旅行肇始的見證。
旅行若沒有記錄,那將是多遺憾的事啊。
你看,沒有人會在意我們那些嫵媚與滑稽,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