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芬蘭,赫爾辛基乍暖還寒

高緯度地區剛剛入春溫度很低, 芬蘭 仍有綿綿冷雨,樹木才抽出綠芽。也因為天氣太冷,很多的游玩項目都要進入五月開放。
但此時卻是游客稀少的時節,即便不是最美,卻也更能夠讓人靜下心去感受 歐洲 古城的韻味。
流連於教堂之中體會宗教跨越千年的力量,穿梭於博物館間聆聽文明厚重的聲音,在船屋中品嘗當地人的日常午餐,在集市中挑選手工製作的小商品,在海邊的果木小屋體驗 芬蘭 浴的冷熱交替……
芬蘭 是能讓人凝神靜意的奇妙土地。 傳說中的人際距離一公里用一個詞來形容對 芬蘭 的第一印象,就是內斂。含蓄的、寡言的,城市,與人。
初抵 赫爾辛基 ,街道上行人三三兩兩,非常安靜。即便是在號稱 芬蘭 訪客最多的建築的中央火車站,也聽不到嘈雜的聲音。
安頓好後,從酒店出來已是五點左右。天色尚早,便去旁邊的商場里轉轉。偌大的商場里卻空曠異常,人極少,服務生比顧客多。和周末在國內所有商場都人聲鼎沸的樣子截然相反。六點的時候商場里各店就開始關門了,時間之早令人咋舌,與我們對“首都”二字的直觀印象大相徑庭。
在酒店旁邊的商場里有一個小插曲。隨便轉轉的時候遇到一個求助的 美國 人。在 北京 參加過自行車比賽的,來 芬蘭 出了些狀況,沒有足夠的錢回國了,問能不能給點零錢。看起來很高大的人,自己說這些的時候臉都紅了,估計內心非常尷尬吧。

赫爾辛基 只有六十幾萬的人口,人口密度超低。之前在網上看到說 芬蘭 人相隔三米等公交(如下圖),當時感覺實在太誇張。真的到了 芬蘭 ,才認識到這一點都不誇張。在車站見到的最長的等車距離足有十米!真是“我在車站頭,君在車站尾。大家相見不相識,共等一趟車”。

超低的人口密度大概是影響 芬蘭 人空間關係的一個主要因素吧。關於 芬蘭 人有不少有趣的段子, 比如 “內向的 芬蘭 人和外向的 芬蘭 人有什麼不同?內向的 芬蘭 人和你說話時會看著自己的鞋子,外向的 芬蘭 人和你說話時會看著你的鞋子”。還有一組特別火的漫畫, 芬蘭 漫畫家對他們大的出奇的私人空間的自嘲,叫做《 芬蘭 人的噩夢》,句句都是段子,簡直不是帝都魔都人民能想象的生活。圖片來自網絡,自行感受下:







在街道上走走,放眼望去空無一人,讓人禁不住放低腳步和說話聲。

即便穿著衝鋒衣,停下來站一會兒依然寒氣侵人。一路和老公討論 芬蘭 是濕冷還是乾冷。在這裡既不會覺得潮濕,又不會覺得皮膚乾燥緊繃,在對比 中國 的濕冷和乾冷的感覺之後,最終得出結論:純冷!無所謂其他的特點,就是純粹地冷!






待到10點教堂開門,我們順著坡路返回,沿下方的人行道走到教堂的正門來的太早,工作人員才剛剛把門打開,於是我們和另外兩名外國男士成為了當天最早的游客。刷Helsinki Card後,會得到一張貼紙,在參觀期間需要貼在衣服或者包上。


對於教堂,我的第一反應總是恢弘、壯觀、莊嚴、典雅這樣的詞,可當真正走進岩石教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詞竟然是“獨特”。
獨一無二,岩石教堂的建築設計絕對當得起這個詞。整座教堂從自然基岩中挖掘出,半地下結構,內牆不加任何修飾,石壁天然的紋理絕妙地營造出古樸厚重的氛圍。一百根紅 銅梁 柱向上彙集,自然而然地把視線拉到直徑24米的巨大紅銅拱頂。襯著拱頂的燈光和梁柱間玻璃透入的 日光 ,即便相隔很遠也能清晰地看到拱頂縱橫交錯、由頂點向周圍放射的細膩的金屬紋理。
室內溫暖,但手觸及岩壁,卻是冰冰涼涼。就這樣安靜地坐在這裡,在教堂還沒有紛雜的腳步聲吵醒的時候,感受 北歐 最大的管風琴的聲音撞擊銅頂和岩壁時的雄渾厚重。面前溫暖的光芒如水順著岩壁徐徐流下,將聖台映照得寧靜祥和,再不安的心也能一瞬間沉寂下來。




岩石教堂在不同季節的開放時間也不同,具體時間如下:
1月至4月:星期一至星期六 10:00-17:00,星期日12:00-17:00
5月和9月:星期一至星期六 09:30-17:00,星期日12:00-17:00
6月至8月:星期一至星期四&星期六 09:30-17:30;星期五09:30-20:00;星期日12:00-17:00
【關於音樂會】
早上剛開門的時候是人最少的時候,基本開門後半個小時就會有旅游團進入參觀,碰上嘈雜的旅游團,吵鬧的聲音迴蕩在教堂里也是非常糟心的事。
進入參觀前,先問問前臺工作人員幾點有音樂會。因為岩石教堂的音效特別好,所以這裡經常會舉辦音樂會的,如果能在這裡聽一場音樂會,相信一定是錦上添花的一筆,更加不虛此行。
我們去的時候恰逢有人在這裡練習管風琴,有幸小小地體驗了一番在岩石教堂聽音樂的感覺。走的時候問了工作人員音樂會的時間,說在下午3點。但等到下午3點過來時,又被告知是在晚上7點,3點的場次是另外一天的。(-_-|| 說好的嚴謹呢)
從岩石教堂出來,走十分鐘左右,就來到西貝柳斯公園。西貝柳斯是 芬蘭 歷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所著《 芬蘭 頌》被譽為 芬蘭 的“第二國歌”。在觀光車上僅僅聽了一小段他的音樂,也能感受到強烈的愛國與民族情感穿透歷史而來。西貝柳斯公園就是為紀念他而建,許多游人慕名而來。
穿過尚未茂盛起來的草地,遠遠就可以看到著名的紀念碑。紀念碑形如森林又似管風琴,由600餘根鋼管組成,像是寓意 芬蘭 的大自然給予西貝柳斯創作靈感,造就了他動人的音樂。紀念碑的一側是西貝柳斯的胸像。
本想在無人的時候拍一張紀念碑的圖,但到那裡時正趕上一個貌似是 俄羅斯 的旅游團在那裡拍照,簡直構成了 芬蘭 人口第一密集區,幾乎把紀念碑圍了一圈,因而只得作罷。借用一張百度百科的圖,實景比圖片要壯觀許多:




四月底還很冷,廣場上零零星星地支著十幾個棚子,要等到夏天才能熱鬧起來。廣場上可以買到冰箱貼、明信片之類的紀念品,也有動物的毛皮賣,還有手工的果醬等等。封閉的小棚子里販賣三文魚湯和麵包咖啡,是冷雨時分的朴素溫暖。
賣動物毛皮的不少,多是馴鹿和 北極 狐。一個賣毛皮的靦腆的 芬蘭 大叔跟我們說, 芬蘭 的樹林覆蓋率特別高,他們每年都會在特定季節出去捕獵。我們問大叔這些能入境嗎?答曰, 中國 是最大的毛皮進口國,占 芬蘭 毛皮出口總量的一半……
買了兩瓶手工果醬,一瓶藍莓,一瓶是 芬蘭 特有的野生雲莓。一小瓶果醬是6歐,直接拿了個兩瓶包裝的居然是16歐。十分納悶, 芬蘭 人的數學,應該和 英國 不一樣吧。。。
問賣果醬的老爺爺:2瓶不應該是12歐嗎?為什麼16歐呀?
老爺爺指著包裝里的一小塊木頭,用不太流利地英語憨笑著解釋:啊,這塊木頭啊,是 北歐 赤鬆(沒聽錯的話)。
又指著簡易的包裝袋和彩繩說:這是禮品包裝,呵呵
我:∑(O_O;) (竟不知該說什麼好……)

據說,建造這座雕像的時候,設計師瓦爾戈倫的本意是以此象徵 赫爾辛基 的重生。曾被 瑞典 和 俄羅斯 相繼統治幾百年的 芬蘭 ,在作為 俄羅斯 大公國最後的階段中燃起成為獨立國家的意志,最終於1917年成為 芬蘭 共和 國。這個雕像在建造當年引發了不少風波,許多 芬蘭 的精英人士認為女子不如男子能夠彰顯力量,以此代表 赫爾辛基 未免顯得無力,但支持女權的設計師最終頂住壓力得以建成。而今,“海的女兒”雕像已經成為 赫爾辛基 的象徵,這也無不得益於 芬蘭 的政治環境——出名的女權國家。

這是徹底刷新我對博物館理解的地方。對於這類博物館並不感興趣的我,都難以抗拒它的吸引力。
走進博物館,一層不大的區域陳列巨大的生物骨骼,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但當踏上二層,一瞬間邊覺得自己跨越了時間與空間,一路走下來,就從冰河時代走到現代,從 歐洲 走到 非洲 。
雖然和其他生物類博物館相同,也會對生物按類別陳列,但這樣的展示只占博物館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生物都是以場景呈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