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得不遠,去去納米比亞就來
一.跨大洋,過埃塞,萬里單騎進納米
當我醒來,窗外已經天色已經漸漸從墨黑變得通透,飛機已經離開首都機場六七個小時了。從 北京 前往 埃塞俄比亞 首都亞德斯亞貝巴的航線國航也曾運營過,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取消了,於是乎這架代碼ET605的埃航A350上擠滿了同胞,還專門設置了 中國 空乘,可見埃航多麼重視這條航線。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睡了一覺,看了半部電影,飛機就已經開始下降了。層層雲霧之下,是類似 雲南 那邊的濕潤和綠色,這是跟南部 非洲 不太相同的。在國內的朋友說 埃塞俄比亞 很多居民小區都是 中國 援建的,現在看來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從空中看,乳白色的牆壁、紅色的斜面屋頂,規劃統一的一座一座大型居民區的確頗有我國二三線城市建築的特色。更多的是看不清具體建築結構的矮房,炊煙裊裊,一片一片地籠罩在霧氣之中。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亞的斯亞貝巴 機場的新航站樓正由 中國 援助建設, 剛出艙門,在建的航站樓上貼的“ 中國 進出口銀行”的標示,民族自豪感上頭,同行的國人紛紛掏出手機拍照。新的航站樓還沒蓋成,所以國際轉機上個樓梯就到了,理論上說這個機場電氣化設備還是很多的,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省點電費,電燈開一半關一半,電梯變成了步行梯,廁所麽,就是兩個集裝箱,男的一個女的一個。想呼吸口無添加的空氣,卻覺得煤油味兒嗆人,可能有些問題就是所有發展 中國 家共同需要面對的吧。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轉機 通道 里的一幅畫,我為它起名“褲襠有火”
國際轉機不需要經過安檢,但是有吃有喝的國際轉機區卻在安檢門之外。不習慣吃機餐的我經過十個小時的飛行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但是想想背包里的設備,還是吞了吞口水,決定就這麼餓著吧。找一個面對窗戶的位置,看陽光一點一點穿透薄霧,看飛機起起降降,看黑哥黑姐們忙忙碌碌,看鳥群盤旋一圈又一圈….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等等,機場為什麼會有鳥群嘞?
機場挺冷的,剛纔埃航上的同胞們瞬間消失在我的視野中,穿著民族服裝的黑哥們黑姐們兒占據了整個專輯大廳。坐在名副其實的“冷板凳”上,我開始意識到,我已經真正踏上了 非洲 的土地。已經三年沒有休過假了,雖然工作就是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奔走,但是心底的那小火苗並沒有被庸庸碌碌的生活撲滅,“我要去 非洲 ”,當假期和存款都到了位,就是出發的日子了。
納米比亞 的簽證,要求苛刻但形式隨意,一個戳。
至於為什麼選擇 納米比亞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它夠小眾,當國人去膩了 泰國 日本 ,歐美大陸也統統轉遍之後, 非洲 的 坦桑尼亞 和 肯尼亞 成為了下一個熱門目的地。成為 中國 人的熱門目的地會有什麼後果呢….?就是充分體會祖國的強大,飛了二十幾個小時,看見的 中國 人比樓下公園裡的還多。另一個理由就是 納米比亞 夠“貴”,是的,夠貴。這麼多年獨自旅行的經驗告訴我,旅行這回事,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整個行程我足足研究了半年,又用雙十一搶貨的勁頭訂了車跟酒店,想必在這一次的精彩程度上已經成竹在胸了。
↑亞的斯亞貝巴博萊機場 圖為博萊機場的埃航頭等艙/公務艙休息室,應該是我見過的最小的休息室了,主要是沒吃的
因為疲憊和時差發著獃,不知過了多久,去 納米比亞 的飛機已經開始登機了。跟從 北京 出發時候一架飛機近9成國人的盛況相比,去納米的轉機則一飛機的白人,說 德文 的居多。不知道是否是巧合,飛機上僅有的五個國人都被安排在了一個座位區域,跟我邊上的大哥聊天,他們是公派來納米考察的,已經在埃塞獃了一個禮拜,在納米停留三四天就走。
“這麼美的國家,不多停留幾天可惜了。”雖然我也沒見過 納米比亞 到底是什麼模樣,但這句話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二.聯通聯不通,移動移不動
納米比亞 有著非常慘烈的殖民史,是 非洲 最後一塊自由地。善良淳樸的班圖人、霍屯督人和布須曼人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靠打魚和捕獵聲息繁衍。15-18世紀 荷蘭 、 葡萄牙 和 英國 殖民者相繼侵入。20世紀初, 德國 殖民者鎮壓了赫勒婁人和那馬布族人的起義,六萬人被屠殺。1884年, 德國 殖民者占領了沿海,1890年占領全境,我們在鯨灣一帶依然能看到當時殖民者採礦基地的遺跡。 德國 殖民者將鑽石掠奪一空後,被 英國 殖民的 南非 又盯上了奄奄一息的 納米比亞 ,1915年7月, 南非 以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為名,出兵占領西南 非洲 ,鯨灣一帶被占領, 納米比亞 就這樣成為了殖民地的殖民地。
在 德國 殖民的30多年曆史中, 納米比亞 一直被稱作“德屬西南 非洲 ”。直到1990年3月21這片美麗土地正式宣告自由,“ 納米比亞 ”成為它的名字,名字來源於 納米比亞 境內的納米布沙漠,意為美麗的廣闊之地。
試圖調整一下兩地時,沒調完就睡著了
不知道是因為疲勞還是混亂的時差,在前往溫得和克的飛機上我依然是一直昏睡著,飛機的噪音和旁邊旅客的聊天聲都成為最佳的催眠曲。醒來的時候,飛機已經進入 納米比亞 的國境,飛機翅膀下麵一片蒼黃草原,點綴著不多的水塘,這才是大家印象中的 非洲 吧。
溫得和克的機場很小,走著進去走著出來
落地不過一點半,踏出機艙, 非洲 的陽光猛烈地迎接了我,跟 埃塞俄比亞 濕潤冷冽的清晨相比, 納米比亞 的中午就像一座陽光組成的瀑布,而所有在停機坪向航站樓走的人們都向直接站在這瀑布底下似的,一頭一臉的金燦燦。
我的聯通號碼和移動號碼都沒信號,奇怪,在 埃塞俄比亞 還好好的,後來聽導游Anson說,這幾天MTC的網絡不是很穩定,近期過來的客人都或多或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一邊擔心司機沒有電話找不到我,一邊急於給老媽報個平安,排隊入關又另外用了一些時間。海關的黑妹一遍嚼著口香糖一邊漫不經心地蓋章。小小的海關大廳給站了個滿滿噹噹。不久,我的護照上多了一個淡藍色的入境章, 納米比亞 ,我來了。
折騰了半天就為了這張卡,游客卡不可用LTE,網速最多到3G,但也比“移不動、聯不通強多了”
取完行李,跟來接我的司機Okeri順利匯合,第一個項目當然就是去買電話卡,當Okeri引領我到賣電話卡的地方去的時候,我們倆都驚獃了,那小屋子早拆了個七零八落,這可如何是好。
Okeri讓我等在原地,他自己過去打探一下,幾分鐘後,他告訴我電話公司在外面設立了一個臨時的辦公點,可以辦理。探頭出去,我去,直接搞了個冰淇淋車樣的中巴,窗戶打開,倆黑哥哥一人一臺電腦,果然是現場辦理。 納米比亞 的移動通訊運營商幾乎被MTC壟斷,它的政策是游客只能使用3G網絡,30天有效,3GB的流量大概是200人民幣出頭。但是之後的事實就是,離開首都之後手機網絡極差,別說上網了,基本通話都難以保證,流量麽,就不用買太多了。
賣電話卡的小哥只收納幣,但是也因為 中國 銀行並沒有納幣的外匯儲備, 納米比亞 當地的銀行只有港幣的兌換 通道 ,所以只能換了美元再拿到這邊來繼續兌換。買了電話卡後,小哥還在手機上設置了半天,再把手機還給我的時候,我就有了一個81開頭的當地電話號碼。在全球通通不了, 中國 聯通聯不通的情況下,總算又和這個世界接上軌了。
街邊的廣告牌可以說是相當直白了
對於以 德國 為代表 歐洲 人士來說, 納米比亞 是沒有時差的,但對於我們從 中國 一口氣飛20個小時,跨越五六個時區而來的人來說,時差才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出關已經三點多了,開上車,往首都走,正好是國內八九點鐘的時間,我有點犯困,Okeri突然的一腳剎車,然後給我指向路邊,除了一隻直勾勾看著我們的鴕鳥,還跟它對視了一下之外,餘下的全因為反應慢了半拍而錯過了。到了下榻的酒店,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重達一公斤的洗漱包愣是想不起來放在哪個箱子里了。
管他有用沒用,倒時差利器先買起來






那就這樣吧,今天就要休息了。坐落在富人區的小旅館附近有一家久負盛名的酒吧,每到晚上就會遠遠地飄過來動次打次的音樂,而我,就在震耳欲聾的音樂聲中睡著了。
胖神的詛咒
這一次出來請了整整一年的年假,當然也處於對這片從未踏足過的土地的好奇,我要比其他的六名小伙伴早到了幾天。時差很難捱,更難捱的就是對旅途的期待。
當我站在 納米比亞 機場的到達口,焦急地盯著那扇開開合合的門。那塊著名的、寫著“They ccall it Africa,We call it home”的標牌早就換成了輪播廣告牌—經濟效益在哪裡都是第一位的, 非洲 也不例外。目前從 中國 沒有 納米比亞 直飛的航班,所以一般選擇在 非洲 境內轉機。如果走北線,那麼就中轉地而言, 埃塞俄比亞 是轉機時間最短的, 南非 是最不操心的, 迪拜 是條件最好的。
姑娘們的出關的時間比我想象得還要長,原因之一是那個時間前後同時有好幾家國際航班降落,以我見識過的海關效率那肯定是快不了。況且我們還出了狀況——陳六一同學的托運行李找不到了。問題出在 約翰內斯堡 這一段,雖然對於約堡機場的不靠譜早有耳聞,但是真正遇到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國際長途來來回回打了十幾個,現在能得到的所有消息便是—— 北京 \- 約翰內斯堡 ,我大國航負責任地把行李裝上了飛機,然後,沒人知道它去了哪裡。
一切只能明天再說,何以解憂?唯有暴飲暴食….
納米比亞 有著數量龐大的 德國 後裔在此生活,所以 德國 菜的味道自然是沒的說。除此之外,在溫得和克還可以吃到法餐,日料,當然,也少不了 中國 菜。 比如 在首都的“揚子飯店”談不上有多好吃,但是對於生活在 納米比亞 的近萬 中國 人來說,還是能一解思鄉之情的。


第一頓當然要吃頓橫的,網紅店Joe’s Beer House就位於我們的酒店附近。這家店有多紅呢?每一個關於 納米比亞 的攻略里都會提到它。盡然是做了充足的攻略,真正步入這家店的時候還是感到又新奇又新鮮。大門口就是一臺經典款mini橫跨在門上,再往裡面走,用各種不同汽車零件製作的裝飾品,裡面不時冒出來幾隻動物標本, 德國 客人們正跟 非洲 樂手學習鼓點,空氣中充滿了異域風情的音樂、笑聲和食物的香氣。

當我醒來,窗外已經天色已經漸漸從墨黑變得通透,飛機已經離開首都機場六七個小時了。從 北京 前往 埃塞俄比亞 首都亞德斯亞貝巴的航線國航也曾運營過,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取消了,於是乎這架代碼ET605的埃航A350上擠滿了同胞,還專門設置了 中國 空乘,可見埃航多麼重視這條航線。


亞的斯亞貝巴 機場的新航站樓正由 中國 援助建設, 剛出艙門,在建的航站樓上貼的“ 中國 進出口銀行”的標示,民族自豪感上頭,同行的國人紛紛掏出手機拍照。新的航站樓還沒蓋成,所以國際轉機上個樓梯就到了,理論上說這個機場電氣化設備還是很多的,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省點電費,電燈開一半關一半,電梯變成了步行梯,廁所麽,就是兩個集裝箱,男的一個女的一個。想呼吸口無添加的空氣,卻覺得煤油味兒嗆人,可能有些問題就是所有發展 中國 家共同需要面對的吧。


國際轉機不需要經過安檢,但是有吃有喝的國際轉機區卻在安檢門之外。不習慣吃機餐的我經過十個小時的飛行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但是想想背包里的設備,還是吞了吞口水,決定就這麼餓著吧。找一個面對窗戶的位置,看陽光一點一點穿透薄霧,看飛機起起降降,看黑哥黑姐們忙忙碌碌,看鳥群盤旋一圈又一圈….

機場挺冷的,剛纔埃航上的同胞們瞬間消失在我的視野中,穿著民族服裝的黑哥們黑姐們兒占據了整個專輯大廳。坐在名副其實的“冷板凳”上,我開始意識到,我已經真正踏上了 非洲 的土地。已經三年沒有休過假了,雖然工作就是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奔走,但是心底的那小火苗並沒有被庸庸碌碌的生活撲滅,“我要去 非洲 ”,當假期和存款都到了位,就是出發的日子了。

至於為什麼選擇 納米比亞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個是因為它夠小眾,當國人去膩了 泰國 日本 ,歐美大陸也統統轉遍之後, 非洲 的 坦桑尼亞 和 肯尼亞 成為了下一個熱門目的地。成為 中國 人的熱門目的地會有什麼後果呢….?就是充分體會祖國的強大,飛了二十幾個小時,看見的 中國 人比樓下公園裡的還多。另一個理由就是 納米比亞 夠“貴”,是的,夠貴。這麼多年獨自旅行的經驗告訴我,旅行這回事,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整個行程我足足研究了半年,又用雙十一搶貨的勁頭訂了車跟酒店,想必在這一次的精彩程度上已經成竹在胸了。

因為疲憊和時差發著獃,不知過了多久,去 納米比亞 的飛機已經開始登機了。跟從 北京 出發時候一架飛機近9成國人的盛況相比,去納米的轉機則一飛機的白人,說 德文 的居多。不知道是否是巧合,飛機上僅有的五個國人都被安排在了一個座位區域,跟我邊上的大哥聊天,他們是公派來納米考察的,已經在埃塞獃了一個禮拜,在納米停留三四天就走。
“這麼美的國家,不多停留幾天可惜了。”雖然我也沒見過 納米比亞 到底是什麼模樣,但這句話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二.聯通聯不通,移動移不動

納米比亞 有著非常慘烈的殖民史,是 非洲 最後一塊自由地。善良淳樸的班圖人、霍屯督人和布須曼人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靠打魚和捕獵聲息繁衍。15-18世紀 荷蘭 、 葡萄牙 和 英國 殖民者相繼侵入。20世紀初, 德國 殖民者鎮壓了赫勒婁人和那馬布族人的起義,六萬人被屠殺。1884年, 德國 殖民者占領了沿海,1890年占領全境,我們在鯨灣一帶依然能看到當時殖民者採礦基地的遺跡。 德國 殖民者將鑽石掠奪一空後,被 英國 殖民的 南非 又盯上了奄奄一息的 納米比亞 ,1915年7月, 南非 以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為名,出兵占領西南 非洲 ,鯨灣一帶被占領, 納米比亞 就這樣成為了殖民地的殖民地。
在 德國 殖民的30多年曆史中, 納米比亞 一直被稱作“德屬西南 非洲 ”。直到1990年3月21這片美麗土地正式宣告自由,“ 納米比亞 ”成為它的名字,名字來源於 納米比亞 境內的納米布沙漠,意為美麗的廣闊之地。

不知道是因為疲勞還是混亂的時差,在前往溫得和克的飛機上我依然是一直昏睡著,飛機的噪音和旁邊旅客的聊天聲都成為最佳的催眠曲。醒來的時候,飛機已經進入 納米比亞 的國境,飛機翅膀下麵一片蒼黃草原,點綴著不多的水塘,這才是大家印象中的 非洲 吧。

落地不過一點半,踏出機艙, 非洲 的陽光猛烈地迎接了我,跟 埃塞俄比亞 濕潤冷冽的清晨相比, 納米比亞 的中午就像一座陽光組成的瀑布,而所有在停機坪向航站樓走的人們都向直接站在這瀑布底下似的,一頭一臉的金燦燦。


取完行李,跟來接我的司機Okeri順利匯合,第一個項目當然就是去買電話卡,當Okeri引領我到賣電話卡的地方去的時候,我們倆都驚獃了,那小屋子早拆了個七零八落,這可如何是好。
Okeri讓我等在原地,他自己過去打探一下,幾分鐘後,他告訴我電話公司在外面設立了一個臨時的辦公點,可以辦理。探頭出去,我去,直接搞了個冰淇淋車樣的中巴,窗戶打開,倆黑哥哥一人一臺電腦,果然是現場辦理。 納米比亞 的移動通訊運營商幾乎被MTC壟斷,它的政策是游客只能使用3G網絡,30天有效,3GB的流量大概是200人民幣出頭。但是之後的事實就是,離開首都之後手機網絡極差,別說上網了,基本通話都難以保證,流量麽,就不用買太多了。


對於以 德國 為代表 歐洲 人士來說, 納米比亞 是沒有時差的,但對於我們從 中國 一口氣飛20個小時,跨越五六個時區而來的人來說,時差才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出關已經三點多了,開上車,往首都走,正好是國內八九點鐘的時間,我有點犯困,Okeri突然的一腳剎車,然後給我指向路邊,除了一隻直勾勾看著我們的鴕鳥,還跟它對視了一下之外,餘下的全因為反應慢了半拍而錯過了。到了下榻的酒店,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重達一公斤的洗漱包愣是想不起來放在哪個箱子里了。








胖神的詛咒

這一次出來請了整整一年的年假,當然也處於對這片從未踏足過的土地的好奇,我要比其他的六名小伙伴早到了幾天。時差很難捱,更難捱的就是對旅途的期待。
當我站在 納米比亞 機場的到達口,焦急地盯著那扇開開合合的門。那塊著名的、寫著“They ccall it Africa,We call it home”的標牌早就換成了輪播廣告牌—經濟效益在哪裡都是第一位的, 非洲 也不例外。目前從 中國 沒有 納米比亞 直飛的航班,所以一般選擇在 非洲 境內轉機。如果走北線,那麼就中轉地而言, 埃塞俄比亞 是轉機時間最短的, 南非 是最不操心的, 迪拜 是條件最好的。

一切只能明天再說,何以解憂?唯有暴飲暴食….

納米比亞 有著數量龐大的 德國 後裔在此生活,所以 德國 菜的味道自然是沒的說。除此之外,在溫得和克還可以吃到法餐,日料,當然,也少不了 中國 菜。 比如 在首都的“揚子飯店”談不上有多好吃,但是對於生活在 納米比亞 的近萬 中國 人來說,還是能一解思鄉之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