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中的新國家——Nagorno Karabakh
苦旅間隔年(總篇網址)
——第106-107天,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 共和 國。
【Day1】 埃里溫 →舒沙→斯捷潘納克特
【Day2】斯捷潘納克特→戈裡斯
泱泱大國的臣民,放大地圖瞪大眼珠也找不到這樣一個國家,斯捷潘納克特Stepanakert是國家的首都, 舒沙Shushi是第二 大城 市,這個國家還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它叫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Nagorno Karabakh,當地人則更多稱自己的國家叫Artsakh。簽證上就只印Artsakh,我就不展示這張別緻的手寫簽證了,當然也確實有不少簽證控是為了這張不尋常的簽證而去的。 從地圖上很難看出納卡 共和 國的具體範圍,這個曾經飽受戰火的爭端地域名義上是屬於 阿塞拜疆 ,但實際上在 亞美尼亞 的全力援助下已經脫離 阿塞拜疆 的實際控制多年,由於民族和宗教的問題,生活在這裡的 亞美尼亞 族都迫切希望歸於 亞美尼亞 的懷抱。 關於民族爭議、宗教爭端,無神論者不站隊,但必須要佩服我大中華之威武。他國的歷史就不再贅述,說多了兩國都是滿滿的淚花。 一早火車到了 亞美尼亞 首都 埃里溫 ,還沒來得及多看一眼這座城,就被taxi送到了Central Bus Station,四個人拼的士是1500AMD。 ↑埃里溫 納卡 共和 國跟 亞美尼亞 貨幣相通都用德拉姆,在車站廣場的一角匆匆換了些當地貨幣,便上了去納卡首都Stepanakert的小巴,儘管還是奔馳車,可坐得真不舒服,5個小時才剛剛到納卡的邊防檢查站,登記個護照信息,被告知在Stepanakert市裡辦理簽證的地點。這種先入境後辦簽證的模式,也是頂呱呱了。 從納卡的國旗就能看出人民對歸入 亞美尼亞 的願望之迫切。一路上風景乏善可陳,也就偶爾零星的秋色提提神,來這主要是看人。經歷過劫難的人民往往能從身體里迸發出更多的樂觀元素,歡聲笑語從一位神采的大姐削切分享的蘋果發起,隨後所有的納卡人都拿出了自個的餅干、糖果、麵包、飲料開始分享……來自 和平 國家的我反而像個被救濟的難民了。看起來他們比我們這等游客更享受這段旅程。
車子從邊檢站又開了一個小時進入了Shushi市,儘管名字聽起來很“舒適”,可這曾是歷經過激烈戰火的地方。本來這班車是不經過Shushi中心的,司機好心,看車上有我和另一位婦女要去,於是多拐了一段。按照當地人的說法,近一百年前 阿塞拜疆 軍隊為了伊斯蘭教的擴張,消滅了絕大部分的基督徒,直到如今,戰火依舊沒有完全停歇,半年前亞、阿兩國又幹了一仗。納卡的人民始終不屈不撓,市中心碩大的Ghazanchetsots基督教堂就是他們的精神寄托。 我來到這裡又碰上了婚禮,幸哉。 街上一位母親帶著三個孩子迎接丈夫的歸來,戰鬥或時刻準備戰鬥應該是這裡最正經的工作狀態了。 16點就在這個路口坐上了去Stepanakert的公交車,半個小時就到。 首都可並非我想象得冷清狀態,完全感受不到一絲悲涼氣息。 在一位拿著用中文書寫著名字“愛德華”紙片的老人家住下後,17點去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辦理了價值3000AMD的手書簽證,對於我護照上的 阿塞拜疆 簽證並沒有作過問。我是毫不猶豫地就同意把簽證頁貼在了護照上,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有去 阿塞拜疆 的機會了。 Tatik&Papik是當地人的爺爺奶奶雕像,這是他們嚮往獨立自主的精神圖騰。說實話,我只感受到了這裡的恬靜安適,儘管出我意料,但希望他們能一直 和平 安寧下去。 又是這夥有組織的群體,剛纔就在Shushi遇到過了,不知道這T恤上倡導的啥。 對於當地印有爺爺奶奶像的食品,還是支持一下他們的國貨吧。 這是Made in NKR的,納卡 共和 國。 晚上回愛德華老人家後發現同屋住著的是兩個 亞美尼亞 士兵,只可惜他們基本不會英語,有點遺憾,我很好奇他們為何住在這。 第二天一早我就又奔向了爺爺奶奶。 清晨的爺爺奶奶明顯精神頭更好。 回住所後一通比劃,大概搞清了幾個士兵都是文藝兵,來納卡演奏的。只有其中一個會蹦幾個讓我很難摸著頭腦的英文單詞,但還是沒搞明白為何住在民居。
——第106-107天,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 共和 國。
【Day1】 埃里溫 →舒沙→斯捷潘納克特
【Day2】斯捷潘納克特→戈裡斯
泱泱大國的臣民,放大地圖瞪大眼珠也找不到這樣一個國家,斯捷潘納克特Stepanakert是國家的首都, 舒沙Shushi是第二 大城 市,這個國家還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它叫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Nagorno Karabakh,當地人則更多稱自己的國家叫Artsakh。簽證上就只印Artsakh,我就不展示這張別緻的手寫簽證了,當然也確實有不少簽證控是為了這張不尋常的簽證而去的。 從地圖上很難看出納卡 共和 國的具體範圍,這個曾經飽受戰火的爭端地域名義上是屬於 阿塞拜疆 ,但實際上在 亞美尼亞 的全力援助下已經脫離 阿塞拜疆 的實際控制多年,由於民族和宗教的問題,生活在這裡的 亞美尼亞 族都迫切希望歸於 亞美尼亞 的懷抱。 關於民族爭議、宗教爭端,無神論者不站隊,但必須要佩服我大中華之威武。他國的歷史就不再贅述,說多了兩國都是滿滿的淚花。 一早火車到了 亞美尼亞 首都 埃里溫 ,還沒來得及多看一眼這座城,就被taxi送到了Central Bus Station,四個人拼的士是1500AMD。 ↑埃里溫 納卡 共和 國跟 亞美尼亞 貨幣相通都用德拉姆,在車站廣場的一角匆匆換了些當地貨幣,便上了去納卡首都Stepanakert的小巴,儘管還是奔馳車,可坐得真不舒服,5個小時才剛剛到納卡的邊防檢查站,登記個護照信息,被告知在Stepanakert市裡辦理簽證的地點。這種先入境後辦簽證的模式,也是頂呱呱了。 從納卡的國旗就能看出人民對歸入 亞美尼亞 的願望之迫切。一路上風景乏善可陳,也就偶爾零星的秋色提提神,來這主要是看人。經歷過劫難的人民往往能從身體里迸發出更多的樂觀元素,歡聲笑語從一位神采的大姐削切分享的蘋果發起,隨後所有的納卡人都拿出了自個的餅干、糖果、麵包、飲料開始分享……來自 和平 國家的我反而像個被救濟的難民了。看起來他們比我們這等游客更享受這段旅程。
車子從邊檢站又開了一個小時進入了Shushi市,儘管名字聽起來很“舒適”,可這曾是歷經過激烈戰火的地方。本來這班車是不經過Shushi中心的,司機好心,看車上有我和另一位婦女要去,於是多拐了一段。按照當地人的說法,近一百年前 阿塞拜疆 軍隊為了伊斯蘭教的擴張,消滅了絕大部分的基督徒,直到如今,戰火依舊沒有完全停歇,半年前亞、阿兩國又幹了一仗。納卡的人民始終不屈不撓,市中心碩大的Ghazanchetsots基督教堂就是他們的精神寄托。 我來到這裡又碰上了婚禮,幸哉。 街上一位母親帶著三個孩子迎接丈夫的歸來,戰鬥或時刻準備戰鬥應該是這裡最正經的工作狀態了。 16點就在這個路口坐上了去Stepanakert的公交車,半個小時就到。 首都可並非我想象得冷清狀態,完全感受不到一絲悲涼氣息。 在一位拿著用中文書寫著名字“愛德華”紙片的老人家住下後,17點去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辦理了價值3000AMD的手書簽證,對於我護照上的 阿塞拜疆 簽證並沒有作過問。我是毫不猶豫地就同意把簽證頁貼在了護照上,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有去 阿塞拜疆 的機會了。 Tatik&Papik是當地人的爺爺奶奶雕像,這是他們嚮往獨立自主的精神圖騰。說實話,我只感受到了這裡的恬靜安適,儘管出我意料,但希望他們能一直 和平 安寧下去。 又是這夥有組織的群體,剛纔就在Shushi遇到過了,不知道這T恤上倡導的啥。 對於當地印有爺爺奶奶像的食品,還是支持一下他們的國貨吧。 這是Made in NKR的,納卡 共和 國。 晚上回愛德華老人家後發現同屋住著的是兩個 亞美尼亞 士兵,只可惜他們基本不會英語,有點遺憾,我很好奇他們為何住在這。 第二天一早我就又奔向了爺爺奶奶。 清晨的爺爺奶奶明顯精神頭更好。 回住所後一通比劃,大概搞清了幾個士兵都是文藝兵,來納卡演奏的。只有其中一個會蹦幾個讓我很難摸著頭腦的英文單詞,但還是沒搞明白為何住在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