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矛盾與衝突的交叉點。
對於 亞美尼亞 這個國家,的確沒怎麼聽說過,畢竟西亞一小國。只是後來在 多特蒙德 足球俱樂部正好有了一名 亞美尼亞 足球運動員姆希塔良,綽號梅西他娘。才讓我慢慢的開始知道這個國家。 地理上位於外 高加索 地區,一個內陸國家,東邊 阿塞拜疆 ,南靠 伊朗 ,北臨 格魯吉亞 ,西邊是 土耳其 。 因為與 高加索 其他2國相鄰,所以當時是準備一路過去,再陸路去往 土耳其 。 我當時從 伊朗 首都 德黑蘭 乘坐跨國大巴去往 亞美尼亞 首都 埃里溫 ,歷時24小時。到兩國邊境已經是深夜了,同車的人都是 伊朗 以及 亞美尼亞 人,只有我一個特殊面孔。 從 伊朗 出境之後前往 亞美尼亞 境內,當時辦的是落地簽3000 亞美尼亞 德拉姆,大約相當於6美元,很便宜可以待21天,還有一種是12000德拉姆可以待120天,我當時倒沒想待那麼久。 亞美尼亞 的入境處很老舊,看著就像幾十年前的建築物,連廁所也是又臟又破。 到達 亞美尼亞 境內之後一路開往首都地區。路上在一個中轉地停下歇息。當時正處於雄偉的 高加索 山脈之中,天氣非常冷,可以看到兩邊連綿的雪山。 埃里溫首都 埃里溫 人口也就一百來萬,整個 亞美尼亞 人口也才不到四百萬。屬於非常小的國家。 當時是一月份,天氣比較冷。本身這也是一個挺冷門的國家。景點也談不上多。 有一座大階梯, 埃里溫 階級,是當年前蘇聯時期所建,是為了宣揚社會主義,但還沒建成蘇聯就解體了。後來 亞美尼亞 獨立之後才正式建成。依於山上而建,有各種藝術雕塑。左邊可以進到裡面有電梯可以上去。最上面可以鳥瞰城市。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遠在 土耳其 境內的亞 拉臘 山,這座山也被 亞美尼亞 人稱作聖山。 在近代以來, 亞美尼亞 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 亞美尼亞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奧斯曼 蘇丹 怕 亞美尼亞 人通敵,就下令對 亞美尼亞 人進行種族大清洗。當時死難的人大約有一百多萬。整個 亞美尼亞 民族當時不過三百萬人,一下就被屠了一半,還有大量人逃亡國外,至今海外的 亞美尼亞 人的數量甚至遠多於 亞美尼亞 國內人的數量。一切也是源於那場大屠殺。在蘇聯時期, 亞美尼亞 政府建立了一座大屠殺紀念館。以此來紀念那段悲慘的歷史。它在一座山上,靠近一座體育場。一座高大的紀念碑,永不熄滅的長明火🔥。還有其他各國政府人員前往參觀時種下的紀念樹。地下室是博物館,展示著當年那場大屠殺的前因後果,世界各國的反應, 亞美尼亞 人的生存狀況。前幾年 梵蒂岡 教宗和俄總統普京也親身來祭拜,表達了對於 亞美尼亞 的同情與哀思。 然而 土耳其 方面至今也不承認這一場大屠殺,官方只是說在那場戰爭遷徙中死了幾萬人而已。兩國因為歷史問題分歧很大,至今也未建交。雙方都互相看不順眼,在 阿塞拜疆 時我說要去 亞美尼亞 然後那個 土耳其 小哥還很不高興,勸我不要去,那是個醜惡的地方。 埃里溫周邊地區在距離 埃里溫 大約三十多公里以外靠近 土耳其 邊境的地方有一座名為深坑修道院的地方。在歷史上曾經是 亞美尼亞 國王用來囚禁一位傳教士聖格裡高利的地方,有兩個比較大的深坑,傳教士就被關在裡面長達13年。後來國王痛改前非,釋放了聖格裡高利,並帶領全國人民皈依基督教。因為 亞美尼亞 也是第一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在修道院的前方就是亞 拉臘 山,傳說中諾亞方舟的遺跡就是在這座山上。當時的天氣灰濛蒙,能見度很低,所以也沒能看清楚亞 拉臘 山。 塞凡湖在 埃里溫 的北方,有一片湖泊,名為塞凡。一座高原湖,也是 高加索 地區最大的 淡水 湖。被稱為 高加索 的眼淚。在湖邊有一個突出的半島,上面有一座修道院。可以一覽塞凡的壯麗景觀。倚靠著連綿的山脈。白雪皚皚。只是十分寒冷。風特別大,所以也不敢多待。作為一個南方人也很少體驗如此寒冷的天氣。 見聞在 亞美尼亞 前後22天,但因為太冷,所以真正出去玩的時間也不多。還是季節不對,如果是其他季節那會好玩很多。很多時候也是待在室內,暖氣還是很足。住在一間別墅里,一個床位也就二十多塊人民幣。有廚房可以自己弄點吃的,我本身也不會做飯,所以很多時候就是買點餃子當飯煮了吃,也方便。餃子很好吃,搞不好是從 中國 進口的。 亞美尼亞 與 中國 關係好,在 埃里溫 的大街上經常看到 中國 援助的公交車。畢竟 亞美尼亞 前後兩個敵國,被 阿塞拜疆 和 土耳其 聯合經濟封鎖,所以顯得很落後。 埃里溫 放在 中國 也就小縣城的感覺。 埃里溫 也只有一條地鐵,就那麼幾個站,單次票價100德拉姆。和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特點就是深。 埃里溫 火車站只有一條通往 格魯吉亞 首都 第比利斯 的鐵路,每兩天一班車,票價大概二百多人民幣左右。 在 埃里溫 有很多 菲律賓 人,他們大多是在 中東 國家打工。因為 亞美尼亞 有 中東 直航,而且物價低,簽證簡單,所以他們喜歡到那邊居住。 納卡地區在 亞美尼亞 與 阿塞拜疆 之間的一個地區,我一開始也不知道,直到在 阿塞拜疆 聽人講起,查閱了一些資料。納戈爾諾 卡拉 巴赫簡稱納卡,法理上屬於 阿塞拜疆 ,但事實上卻已經獨立。主要還是因為納卡地區居民大多是 亞美尼亞 人,他們不願被 阿塞拜疆 統治。在蘇聯時期雙方就矛盾不斷。直到80年代後期,蘇聯解體的趨勢不可避免,對於當地的管控日益下降,雙方逐漸開始劍拔弩張。衝突一觸即發,雙方都遭受了非常大的打擊,無數人失去家園,人員傷亡巨大,最後 亞美尼亞 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在 俄羅斯 的干預下最終雙方停線,納卡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但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主權國家承認其地位。也因為納卡的存在使得雙方各種摩擦不斷,隨時都可能擦槍走火。 阿塞拜疆 也聯合 土耳其 對 亞美尼亞 經濟封鎖, 亞美尼亞 的生存比較窘迫。這場戰爭也談不上哪 方正 義,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已。被 亞美尼亞 隔開的納希切萬,也是屬於 阿塞拜疆 的領土,是一塊飛地。也事實上掌控在 阿塞拜疆 手中,但要從 阿塞拜疆 本土前往納希切萬,勢必要借道 伊朗 。亞阿兩國彼此仇恨對方,互相禁止對方人員入境本國。 現在要去納卡只能通過 亞美尼亞 前往,也是落地簽,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把落地簽直接貼在護照上那就無法再前往 阿塞拜疆 了。如果還打算去 阿塞拜疆 就需要納卡的單獨簽證不用貼在護照上。現在他們也改叫阿爾扎赫 共和 國。 完結近代以來的 亞美尼亞 人多災多難,可以說是夾縫中生存。當地人也普遍友好,最好是選在合適的季節前往,這樣才能深刻體會到 高加索 的風情。 趣事在 亞美尼亞 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馬米科尼揚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家族是 中國 三國時代蜀漢名將馬超的後裔。傳說馬超的一支後裔遷徙到了 西亞地區 。我認為這隻是牽強附會的說法,沒有任何實際證據表明馬米科尼揚家族跟馬超的關係。 補充亞美尼亞 在該地區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東面與 阿塞拜疆 因為納卡歸屬問題衝突不斷,西面又與 土耳其 因為大屠殺的歷史問題糾纏不清。東西兩面也都因此被堵死了,只能靠著北邊的 格魯吉亞 與 俄羅斯 老大哥的扶持。 當時在 埃里溫 的旅館里,遇見了一位來自 臺灣 的大叔,與他的交談中他告訴我他的目的是去納卡地區建立一個孤兒院,納卡在各種摩擦中造成了不少人因此而死,也滋生了很多孤兒。同時來此地投資,作為建設孤兒院的資金來源。在與他的短暫接觸中他也教會了我很多的人生經驗,可以說受益匪淺。從遙遠的 臺灣 地區跑到 高加索 的小國來投資建設,恐怕很少人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亞美尼亞 是姆希塔良的故鄉,姆希塔良曾經是 多特蒙德 的球員, 多特蒙德 是我的摯愛。也就因此產生了奇妙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