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游園金夢
↑瑞山都塔 ↑瑞山都塔 瑞谷基佛塔(Shwegugyi)——日落
前景是連片的樹林,稍顯單調。
許三多後的無名佛塔——日出
日落時分的許三多上是這樣子的...... 起碼提前1個小時把位置占著是必須的。
當然,除了日落的美景,人擠人的許三多還是有其他美景的
許三多後的無名佛塔——日落
越往西,大型的佛塔就越少。前景就會越顯單薄。
為了照顧同行的人,不太起早摸黑,窮游塔便沒有去了。但看網友的照片,的確是個拍熱氣球近景的好地方,離各大佛塔的距離更近了。
~~~~~~~~~~~~~~~~~~~~~~~~~~~~~~~~~~~~~~~~~~~~~~~~~~~~~~~~~~~~~~~~~~~~~~~~~~~
第一天在許三多看完日落,騎著小電動回到酒店時,天色已黑。經過第一天下午的試煉,我們還是決定從明天起放棄電單車,改乘馬車。從酒店門前蹲點的十幾個馬夫中,老闆推薦了一個。但昏暗的夜色下,我們甚至沒看清馬夫的樣子,只是簡單地約好了明天看日出的時間地點。
Day 3 & 4: 蒲甘次日清晨,天還沒亮,伴著踢踢蹋蹋的馬蹄聲和熱帶冬日的暖風,我們再次來到了許三多。這次,我們要從塔的西面換到東面。我一路小跑,幸運地在面積逐層遞減的佛塔頂層占得了一席之地。
遠方,太陽已躥出了焦褐色的地平線,拉長了田野和溝犁間千座佛塔的身影。但人群絲毫沒有散去的意思,因為這隻是鋪墊,高潮才正要上演。太陽以其君臨天下之勢,用萬丈金光閃耀著 蒲甘 大地。 東北 方,一顆接一顆的熱氣球從棕櫚林間升起,追逐著太陽,向西南方飄去,拉開了一幅史詩般的畫捲……
蒲甘 用這樣一個超凡的景緻拉開了我們 緬甸 之旅的序幕。從許三多下來,在人群中找回了我們的馬夫Tin Win。在第三次見面時,我們終於看清了他的樣子,一個黑黑瘦瘦、四十多歲的典型 東南亞 男子,略帶靦腆,穿著軍綠色的風衣、褐紅色的紗籠和人字拖。對於偌大的 蒲甘 平原,我們當時並沒有預定的游覽計劃,便只能把我們2天的行程交給了這位“老司機”。在詢問過我們前一天的行程後,Tin Win給出了他的建議。在徵得對這些 緬甸 名字完全無感的我們的同意,Tin Win載著我們駕著馬,踢踢踏踏地向南駛去......
Tin Win和兩個兒子都在 蒲甘 為游客駕馬車為生,還雇了另外兩個車夫。而女兒則在瑞谷基佛塔(Shwegugyi)外經營一家小賣部。在 蒲甘 的第三天傍晚,Tin Win把我們帶到了女兒店旁的瑞谷基佛塔。這裡並不是熱門的日落觀景點,我們得以靜靜地望著太陽潛入西面的群山之中……
公元8世紀,緬族人從喜馬拉雅山脈,經 雲南 ,來到了今天 緬甸 的中部。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849年, 蒲甘 平原上已建起了有12座城門的城市。但真正開創 緬甸 中興盛世的,仍是 緬甸 蒲甘 王朝的創建者阿奴律陀(Anawratha)。阿奴律陀結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建立起北起八莫(Bhamo),南濱大海,東部統領撣族諸部(Shan),西臨北阿拉乾(Arakan)的大帝國。在阿奴律陀即位之前, 蒲甘 歷來均信奉阿利教(Ari Buddhism)。但阿奴律陀對教派享有的專權早有不滿,欲加以整飭。就在此時,下 緬甸 孟國的僧侶阿羅漢(Shin Arahan)來到 蒲甘 ,他對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的闡述與阿奴律陀的想法不謀而合。阿奴律陀便封他為國師,並遣使到直通(Thaton)取經,孟國(Mon)國王不但拒獻佛典,還侮辱了使臣。阿奴律陀勃然大怒,於1057年發動戰爭,蕩平了直通,繳獲三藏經30部,俘獲僧俗學者和各種工匠3萬餘人,用32頭白象將戰利品馱回 蒲甘 。阿羅漢及其信徒也將上座部佛教傳播至 緬甸 各地,奠定了上座部佛教作為緬人的宗教信仰的地位。
蒲甘 又被稱為Tattadesa,意為焦渴之地。漫長的旱季使這裡幾乎不能種植任何莊稼。 蒲甘 需要從北方的皎施(Kyaukse)和南部的敏巫(Minbu)引進糧食,而 伊洛 瓦底河則成了王國唯一的生命線。自阿奴律陀王朝起的3個多世紀里, 蒲甘 先後建起了上萬座佛塔和修道院,但僅有為數不多的佛塔逃過了忽必烈和 蒙古 軍隊的鐵騎。 蒙古 人的統治並不長久, 蒲甘 在14世紀再次成為了 緬甸 的宗教中心。但百年後動蕩的政局再次暗淡了 蒲甘 的佛光,時光的沖刷和1975年的地震使尚存的佛塔搖搖欲墜。直到今天,當紛至沓來的國外旅游者再次喚醒這些被塵土掩蓋的瑰寶前,農戶們只能靠在這貧瘠的土地上放牧和種植花生、芝麻,苟且生存。
~~~~~~~~~~~~~~~~~~~~~~~~~~~~~~~~~~~~~~~~~~~~~~~~~
蒲甘 的 塔林 是一個巨大的樂園,留待每個人自己去發現。具體的行程就不一一羅列了。路就那麼幾條,丟不了。還是跟著鏡頭認識一下 蒲甘 的巨塔吧。 建成於1211年,高57米的Gawdawpalin就矗立在酒店門前,自然也成了回家路的方向標。 建成於1091年, 印度 風的阿難達(Ananda),以佛祖釋迦摩尼的堂弟阿難達尊者的名字命名,被譽為 蒲甘 最優美的佛塔。主塔東南 西北 面各有一門,門內各有一尊高約十米的立佛。在塔座之上屹立著70多米高的塔身,高大宏偉。 這座 蒲甘 最大的佛塔也是一座被詛咒而最終沒有完工的佛塔。當時的 蒲甘 王子謀朝篡位,殺害了老國王。但卻在登基後,落下了失眠的心病,他希望即由建造佛塔祭奠亡父來根除心病,而在1167年下令興建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然而,新王的酷 政和 監工令人民苦不堪言。僅僅在位三年便被刺殺。達瑪央吉的建造也就此停工,佛塔的尖頂就被遺棄在荒野之中。高近50米的達瑪央吉由大紅磚砌成,但只有外層的迴廊可供參觀,內層的迴廊卻一直被封,原因至今成謎。
前景是連片的樹林,稍顯單調。
許三多後的無名佛塔——日出
日落時分的許三多上是這樣子的...... 起碼提前1個小時把位置占著是必須的。
當然,除了日落的美景,人擠人的許三多還是有其他美景的
許三多後的無名佛塔——日落
越往西,大型的佛塔就越少。前景就會越顯單薄。
為了照顧同行的人,不太起早摸黑,窮游塔便沒有去了。但看網友的照片,的確是個拍熱氣球近景的好地方,離各大佛塔的距離更近了。
~~~~~~~~~~~~~~~~~~~~~~~~~~~~~~~~~~~~~~~~~~~~~~~~~~~~~~~~~~~~~~~~~~~~~~~~~~~
第一天在許三多看完日落,騎著小電動回到酒店時,天色已黑。經過第一天下午的試煉,我們還是決定從明天起放棄電單車,改乘馬車。從酒店門前蹲點的十幾個馬夫中,老闆推薦了一個。但昏暗的夜色下,我們甚至沒看清馬夫的樣子,只是簡單地約好了明天看日出的時間地點。
Day 3 & 4: 蒲甘次日清晨,天還沒亮,伴著踢踢蹋蹋的馬蹄聲和熱帶冬日的暖風,我們再次來到了許三多。這次,我們要從塔的西面換到東面。我一路小跑,幸運地在面積逐層遞減的佛塔頂層占得了一席之地。
遠方,太陽已躥出了焦褐色的地平線,拉長了田野和溝犁間千座佛塔的身影。但人群絲毫沒有散去的意思,因為這隻是鋪墊,高潮才正要上演。太陽以其君臨天下之勢,用萬丈金光閃耀著 蒲甘 大地。 東北 方,一顆接一顆的熱氣球從棕櫚林間升起,追逐著太陽,向西南方飄去,拉開了一幅史詩般的畫捲……
蒲甘 用這樣一個超凡的景緻拉開了我們 緬甸 之旅的序幕。從許三多下來,在人群中找回了我們的馬夫Tin Win。在第三次見面時,我們終於看清了他的樣子,一個黑黑瘦瘦、四十多歲的典型 東南亞 男子,略帶靦腆,穿著軍綠色的風衣、褐紅色的紗籠和人字拖。對於偌大的 蒲甘 平原,我們當時並沒有預定的游覽計劃,便只能把我們2天的行程交給了這位“老司機”。在詢問過我們前一天的行程後,Tin Win給出了他的建議。在徵得對這些 緬甸 名字完全無感的我們的同意,Tin Win載著我們駕著馬,踢踢踏踏地向南駛去......
Tin Win和兩個兒子都在 蒲甘 為游客駕馬車為生,還雇了另外兩個車夫。而女兒則在瑞谷基佛塔(Shwegugyi)外經營一家小賣部。在 蒲甘 的第三天傍晚,Tin Win把我們帶到了女兒店旁的瑞谷基佛塔。這裡並不是熱門的日落觀景點,我們得以靜靜地望著太陽潛入西面的群山之中……
公元8世紀,緬族人從喜馬拉雅山脈,經 雲南 ,來到了今天 緬甸 的中部。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849年, 蒲甘 平原上已建起了有12座城門的城市。但真正開創 緬甸 中興盛世的,仍是 緬甸 蒲甘 王朝的創建者阿奴律陀(Anawratha)。阿奴律陀結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建立起北起八莫(Bhamo),南濱大海,東部統領撣族諸部(Shan),西臨北阿拉乾(Arakan)的大帝國。在阿奴律陀即位之前, 蒲甘 歷來均信奉阿利教(Ari Buddhism)。但阿奴律陀對教派享有的專權早有不滿,欲加以整飭。就在此時,下 緬甸 孟國的僧侶阿羅漢(Shin Arahan)來到 蒲甘 ,他對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的闡述與阿奴律陀的想法不謀而合。阿奴律陀便封他為國師,並遣使到直通(Thaton)取經,孟國(Mon)國王不但拒獻佛典,還侮辱了使臣。阿奴律陀勃然大怒,於1057年發動戰爭,蕩平了直通,繳獲三藏經30部,俘獲僧俗學者和各種工匠3萬餘人,用32頭白象將戰利品馱回 蒲甘 。阿羅漢及其信徒也將上座部佛教傳播至 緬甸 各地,奠定了上座部佛教作為緬人的宗教信仰的地位。
蒲甘 又被稱為Tattadesa,意為焦渴之地。漫長的旱季使這裡幾乎不能種植任何莊稼。 蒲甘 需要從北方的皎施(Kyaukse)和南部的敏巫(Minbu)引進糧食,而 伊洛 瓦底河則成了王國唯一的生命線。自阿奴律陀王朝起的3個多世紀里, 蒲甘 先後建起了上萬座佛塔和修道院,但僅有為數不多的佛塔逃過了忽必烈和 蒙古 軍隊的鐵騎。 蒙古 人的統治並不長久, 蒲甘 在14世紀再次成為了 緬甸 的宗教中心。但百年後動蕩的政局再次暗淡了 蒲甘 的佛光,時光的沖刷和1975年的地震使尚存的佛塔搖搖欲墜。直到今天,當紛至沓來的國外旅游者再次喚醒這些被塵土掩蓋的瑰寶前,農戶們只能靠在這貧瘠的土地上放牧和種植花生、芝麻,苟且生存。
~~~~~~~~~~~~~~~~~~~~~~~~~~~~~~~~~~~~~~~~~~~~~~~~~
蒲甘 的 塔林 是一個巨大的樂園,留待每個人自己去發現。具體的行程就不一一羅列了。路就那麼幾條,丟不了。還是跟著鏡頭認識一下 蒲甘 的巨塔吧。 建成於1211年,高57米的Gawdawpalin就矗立在酒店門前,自然也成了回家路的方向標。 建成於1091年, 印度 風的阿難達(Ananda),以佛祖釋迦摩尼的堂弟阿難達尊者的名字命名,被譽為 蒲甘 最優美的佛塔。主塔東南 西北 面各有一門,門內各有一尊高約十米的立佛。在塔座之上屹立著70多米高的塔身,高大宏偉。 這座 蒲甘 最大的佛塔也是一座被詛咒而最終沒有完工的佛塔。當時的 蒲甘 王子謀朝篡位,殺害了老國王。但卻在登基後,落下了失眠的心病,他希望即由建造佛塔祭奠亡父來根除心病,而在1167年下令興建達瑪央吉佛塔(Dhammayangyi)。
然而,新王的酷 政和 監工令人民苦不堪言。僅僅在位三年便被刺殺。達瑪央吉的建造也就此停工,佛塔的尖頂就被遺棄在荒野之中。高近50米的達瑪央吉由大紅磚砌成,但只有外層的迴廊可供參觀,內層的迴廊卻一直被封,原因至今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