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許之地的傳說與現實】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9日自駕游(海量美圖&乾貨)
↑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 在山頂處唯一一座服務設施,就是一家名叫Anan的咖啡館。它的名字是為了紀念聯合國前任秘書長科菲·安南。在希伯來語中,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雲中咖啡屋”。來自參觀的親們註意了,就我倆在山頂的目光所及,也許這座咖啡館是幾公里內唯一一個可以提供熱飲和簡餐的地方,但是安息日不提供任何餐飲服務。在很多時候,咖啡的內部更像當地戰爭歷史的講堂。 ↑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 迎著夕陽,返回200多公裡外的 耶路撒冷 ,不禁感嘆, 和平 不易, 和平 真好! ↑戈蘭高地 Day 3 耶路撒冷
以色列 ,國土面積25740平方公里,比 北京 略大。在這片土地上,猶太人稱她為家, 巴勒斯坦 人也稱她為家。但家與家之間,卻有著一條無法跨過的深淵。
以色列 是舊世界的中心,而 耶路撒冷 又是這個中心的圓點。這座觸動了太多人神經的舊城究竟多大?其實它的面積只有一平方公里。從酒店一路步行,穿過現代化的街道,舊城的一角就這麼顯露出來,當時哪種感覺不亞於兒時第一次透過車窗看見伏在燕山的長城,也不亞於幾年前第一次走過 都靈 大街,突然出現在眼前的 米蘭 大教堂,總之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直擊心靈最深處的震撼。 ↑耶路撒冷 ●雅法門Jaffa Gate和老 北京 城一樣, 耶路撒冷 舊城外圍也有數座城門,它們功能不盡相同,我每天必經的雅法門直對著 地中海 的雅法港,無論是以聖之名來此戰鬥的十字軍,還是朝覲的教徒,都會走此門。 ↑耶路撒冷 大門上的阿拉伯語名字是Bab al-Khalil(朋友之門),指代 希伯倫 的聖城。它在希伯來語中是“Sha'ar Yafo”,因為這是通往港口城市雅法的老路的起點。 ↑耶路撒冷 ●大衛塔 Tower of David ↑耶路撒冷 大衛塔就在雅法門入口處,相傳這是由古猶太大衛王所建,後來被證實只是一座普通的防禦軍事設施,但這裡提供了老城內為數不多的制高點,可以一覽 耶路撒冷 全景。當然,最顯眼的就是圓頂清真寺,在舊城內略顯雜亂的建築群中,它的金色圓頂鶴立雞群。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最初它被用作大希律王的宮殿, 羅馬 人和十字軍也把它作為宮殿,馬穆魯克人和奧斯曼人曾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建。現在它是令人難忘的 耶路撒冷 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里按年代順序佈置的展品講述了城市從公元前2000年到1948年的歷史。
P.S:博物館里有英文的講解員,講的非常詳細,只可惜內部不讓照相。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另外,在大衛塔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活動是Night Spectacular,關於 耶路撒冷 歷史的聲光秀,每晚兩次,每周5晚。舞臺設在城堡的內部庭院,大衛塔和城牆被當做一塊巨大的幕布,用投影講述從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1948年的 耶路撒冷 的歷史。 ↑耶路撒冷 ●哭牆 Western Wall耶路撒冷 是誰的?這個世界難題也許會一直爭議下去,但對於猶太民族來說,老城內的一堵牆,就是他們的全部。 ↑耶路撒冷 從雅法門進入 耶路撒冷 老城,穿過熙攘的市井小道,左拐右拐後,眼前突然豁然開朗,在一座如足球場大小的廣場上,身著傳統猶太服裝的人們目的地只有一個,就是廣場盡頭的那堵牆。 ↑耶路撒冷 這就是老城內的西牆,但它還有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哭牆。幾千年前,猶太民族為了贊美造物主,先後在 耶路撒冷 心臟位置建造了恢宏的聖殿,第一座聖殿被 古巴 比倫尼布甲尼撒大帝所毀,幾百年後猶太人原址重建了第二聖殿,最終也被 羅馬 人所毀,只留下聖殿西側的一堵牆,也就是如今的哭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進入哭牆前需要經過一道簡單的安檢,進去之後是一座寬闊的露天猶太會堂。它被分為兩部分,面積較小的女性區域和麵積較大的男性區域。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哭牆對所有人開放。進入祈禱時,男性需要佩戴猶太小帽(如果沒有,門口免費提供白色小帽),因為猶太人認為把頭頂直接對著上帝是不尊重。女性在出來的時候需要面對著牆倒著走出來,也同樣是對上帝的尊重。
雖然猶太人歷經艱辛重返家園,但聖殿已無可能重建,因為早在近千年前,當時統治 耶路撒冷 的穆斯林在其原址上,修建了圓頂清真寺,而這座清真寺,同樣被穆斯林視為聖地。
今天的猶太人,只能每日來到這裡,面對哭牆,或低聲誦讀經文,或抽泣寄托哀思,這裡,依舊是他們的精神聖殿。頭一次讓我對信仰這種東西產生難以名狀的敬畏。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以色列 ,國土面積25740平方公里,比 北京 略大。在這片土地上,猶太人稱她為家, 巴勒斯坦 人也稱她為家。但家與家之間,卻有著一條無法跨過的深淵。
以色列 是舊世界的中心,而 耶路撒冷 又是這個中心的圓點。這座觸動了太多人神經的舊城究竟多大?其實它的面積只有一平方公里。從酒店一路步行,穿過現代化的街道,舊城的一角就這麼顯露出來,當時哪種感覺不亞於兒時第一次透過車窗看見伏在燕山的長城,也不亞於幾年前第一次走過 都靈 大街,突然出現在眼前的 米蘭 大教堂,總之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直擊心靈最深處的震撼。 ↑耶路撒冷 ●雅法門Jaffa Gate和老 北京 城一樣, 耶路撒冷 舊城外圍也有數座城門,它們功能不盡相同,我每天必經的雅法門直對著 地中海 的雅法港,無論是以聖之名來此戰鬥的十字軍,還是朝覲的教徒,都會走此門。 ↑耶路撒冷 大門上的阿拉伯語名字是Bab al-Khalil(朋友之門),指代 希伯倫 的聖城。它在希伯來語中是“Sha'ar Yafo”,因為這是通往港口城市雅法的老路的起點。 ↑耶路撒冷 ●大衛塔 Tower of David ↑耶路撒冷 大衛塔就在雅法門入口處,相傳這是由古猶太大衛王所建,後來被證實只是一座普通的防禦軍事設施,但這裡提供了老城內為數不多的制高點,可以一覽 耶路撒冷 全景。當然,最顯眼的就是圓頂清真寺,在舊城內略顯雜亂的建築群中,它的金色圓頂鶴立雞群。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最初它被用作大希律王的宮殿, 羅馬 人和十字軍也把它作為宮殿,馬穆魯克人和奧斯曼人曾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建。現在它是令人難忘的 耶路撒冷 歷史博物館。博物館里按年代順序佈置的展品講述了城市從公元前2000年到1948年的歷史。
P.S:博物館里有英文的講解員,講的非常詳細,只可惜內部不讓照相。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另外,在大衛塔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活動是Night Spectacular,關於 耶路撒冷 歷史的聲光秀,每晚兩次,每周5晚。舞臺設在城堡的內部庭院,大衛塔和城牆被當做一塊巨大的幕布,用投影講述從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1948年的 耶路撒冷 的歷史。 ↑耶路撒冷 ●哭牆 Western Wall耶路撒冷 是誰的?這個世界難題也許會一直爭議下去,但對於猶太民族來說,老城內的一堵牆,就是他們的全部。 ↑耶路撒冷 從雅法門進入 耶路撒冷 老城,穿過熙攘的市井小道,左拐右拐後,眼前突然豁然開朗,在一座如足球場大小的廣場上,身著傳統猶太服裝的人們目的地只有一個,就是廣場盡頭的那堵牆。 ↑耶路撒冷 這就是老城內的西牆,但它還有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哭牆。幾千年前,猶太民族為了贊美造物主,先後在 耶路撒冷 心臟位置建造了恢宏的聖殿,第一座聖殿被 古巴 比倫尼布甲尼撒大帝所毀,幾百年後猶太人原址重建了第二聖殿,最終也被 羅馬 人所毀,只留下聖殿西側的一堵牆,也就是如今的哭牆。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進入哭牆前需要經過一道簡單的安檢,進去之後是一座寬闊的露天猶太會堂。它被分為兩部分,面積較小的女性區域和麵積較大的男性區域。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哭牆對所有人開放。進入祈禱時,男性需要佩戴猶太小帽(如果沒有,門口免費提供白色小帽),因為猶太人認為把頭頂直接對著上帝是不尊重。女性在出來的時候需要面對著牆倒著走出來,也同樣是對上帝的尊重。
雖然猶太人歷經艱辛重返家園,但聖殿已無可能重建,因為早在近千年前,當時統治 耶路撒冷 的穆斯林在其原址上,修建了圓頂清真寺,而這座清真寺,同樣被穆斯林視為聖地。
今天的猶太人,只能每日來到這裡,面對哭牆,或低聲誦讀經文,或抽泣寄托哀思,這裡,依舊是他們的精神聖殿。頭一次讓我對信仰這種東西產生難以名狀的敬畏。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