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北法自駕 | 從諾曼底到盧瓦爾河谷—印象派的朝聖之旅
↑聖馬洛 燈塔遠遠地佇立於伸向海心的堤壩盡頭。堤壩為停泊船隻提供了避風港,讓遠行的水手撥雲見日找到歸航的方向。 ↑聖馬洛 ↑聖馬洛 作為吃主兒,我們當然不能錯過 布列塔尼 地區的珍饈美饌——French Crepes,據傳可麗餅曾是 布列塔尼 居民的救命糧食,島上遇饑荒彈盡糧絕時,當地居民就把收藏在地窖的麵粉拿出來,烤成薄薄的煎餅充饑。 ↑聖馬洛 鬆軟的雞蛋餅包裹著奶酪並佐以各種sauce,甜的鹹的任君挑選, 中國 胃和 英國 胃同時得到了極大滿足。特別是在海風凜凜的城牆上,坐在有暖爐的玻璃房裡,看潮汐起伏和浪打城牆,優越感莫名油然而生(黑人問號…)。 ↑聖馬洛 ↑聖馬洛 ↑聖馬洛 當車子再一次駛過城門洞,我們已在去往 聖米歇爾山 的路上。 聖米歇爾山 是順位於 耶路撒冷 、 梵蒂岡 之後的天主教第三大聖地。位於山頂的修道院和大教堂,始建於公元708年,歷時800年完工。 法國 大文豪雨果曾說過, 聖米歇爾山 之於 法國 如同大金字塔之於 埃及 一樣重要。早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便將 聖米歇爾山 修道院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有超過400萬游客來此朝聖。關於這座“仙山”,流傳著數不清的稱號,有人稱之“世界第八大奇跡”, 法國 前總統密特朗將其喻為“ 法國 的 泰山 ”,更有旅行家感慨:“沒到過 聖米歇爾山 ,就不算到過 法國 ”。極富盛名的聖山,如磁力線般將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游客聚集到這片聖境。駛下高速,遠遠望去,一座錐型的小山似海市蜃樓般漂浮於遠方地平線。看到聖山的第一眼,我的靈與肉便不由自主地被磁力線所牽引,向著極點靠攏。 在出發朝聖前,我們入住了全程最“奢侈”的酒店——可以從最近距離看到聖山全貌的Le Relais Saint Michel( 聖米歇爾山 驛站酒店),600歐一晚的複式suite。尋遍整個 諾曼底 ,唯有Le Relais配有面向聖山的無遮擋露臺,同時也是離聖山距離最近的酒店。寓情小酌,臻享聖米山各個時段風景的微妙變化。Suite上下兩層均設獨立衛生間,隨時可從大落地窗欣賞到聖山全貌。小伙伴們對先前買好的蘋果酒覬覦已久,此刻終於找到臻享美酒的ideal spot。啜一口馥郁甘甜的cider,將嗅覺與味覺的全部感官細胞都激起絲絲愉悅。Vive la jeunesse! Vive les amitiés! 推杯換盞,促膝長談,直接導致我們錯過了當天聖米 謝爾 山修道院的最終入場時間…
FYI: 5月2日至8月31日9:00-19:00,最後入館參觀時間 18:00;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9:30-18:00,最後入館參觀時間 17:00。
↑聖米歇爾山 從Le Relais搭乘聖山擺渡車,僅一站便到山腳。迎接我的見面禮竟是超十級龍卷風!!!想要下圖風一樣女紙的造型,完全無需鼓風機好麽…明明被風撩的快飛起來了,還要故作優雅淡定look…(哭笑不得f ace )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小步快跑衝進聖山城內,才總算躲進了避風港。進入山門,山腳下的小城隨即展現眼前,山城分為上下兩個獨立自主的城鎮。前者是 聖米歇爾山 城,擁有自屬的堂區教堂、商鋪、市政廳,郵局,後者較為出世,亦擁有自屬的修道院與修士墓地。一行人帶著雀躍的小心情,自下而上開啟朝聖之旅。褊狹石板,曲徑通幽。臨近黃昏,鱗次櫛比的餐廳、旅舍、紀念品店無不籠罩著金色光暈,溫暖恬淡,與方纔城外的呼嘯海風構成鮮明對比。此刻我們更加確信了酒店選擇之正確,山中小客棧近則近矣,卻因身在此山中,而不識聖山真面目了。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沿著最近的上山道盤旋而上,到達修道院的入口,緊閉的大門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入場時間已過。這算是本次旅程第一個失誤吧,規划行程時竟然沒看修道院關門時間,加上剛剛的忘情地舉杯歡慶拍照,錯失了入場的最後時機。出門在外,難免會出小偏差,小分隊在半山腰開了個碰頭會,決定臨時修改日程,明日上午再來聖山,探訪修道院,而今天的的剩餘時間,則要補充一頓地道的 法國 的大餐,好好犒勞一下這幾天被雨水和寒風洗禮的身體。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下山的途中,我們在半山腰和修道院合影留念,相較於我故作女神狀的擺拍照,香蕉couple走的是逗比邪星路線…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夕陽下,聖山的影子打在潮水退去的灘塗上,形成另一座聖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從聖山回望,遠方的灘塗上方已是烏雲密佈,在艷陽下,目睹一場遠方的暴雨。真是直觀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聖米歇爾山 晚餐時間,香蕉夫婦精心挑選了Restaurant La Ferme Saint Michel,有這對 英國 夫婦在嘛,吃飯地點是不用發愁的,直接定位了聖山周邊口碑top1餐廳。乘景區的擺渡車到達出口站,餐廳坐落在道路一旁醒目位置。 ↑聖米歇爾山 【攝影Tips再次出現!】敏銳的攝影師發現了一個絕佳的拍攝地,景區大門口停車場旁邊的一塊草地,中間有一個小池塘,背景則是高聳的聖山。攝影師讓我站在小池塘一側的土坡上,他自己跑到對面的高披上,鏡頭已經換上了135L(這也是我們最長的鏡頭啦),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長焦將遠方的聖山壓縮拉近,讓人物和建築呈現最佳的比例;攝影師站在高處,又可以俯視的角度截取水塘的局部,讓水塘看起來像是一條寬廣的河流,從聖山前徐徐流過。這也是攝影師珍藏的拍攝建築人像的絕招之一,相比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拍攝人物景色,可以避免在人物距離建築過近時,廣角使建築的變形,或是距離太遠,人物夠大,建築太小的尷尬。而且遇到人多的景點,離遠拍攝,還能讓其他游客瞬間消失:P
攝影參數方面,由於135焦距較長,為了獲得不要過度虛化的背靜(當然很多場景虛化更美,例如晨霧中的佛塔等),光圈設置在4-5.6左右,即分離了人物和背靜,還保留了建築的細節。下麵就是大片啦! ↑聖米歇爾山 湛藍天空下的聖山,隱秘而偉大。敬畏凝視,竟忘了今夕何夕。 ↑聖米歇爾山
FYI: 5月2日至8月31日9:00-19:00,最後入館參觀時間 18:00;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9:30-18:00,最後入館參觀時間 17:00。
↑聖米歇爾山 從Le Relais搭乘聖山擺渡車,僅一站便到山腳。迎接我的見面禮竟是超十級龍卷風!!!想要下圖風一樣女紙的造型,完全無需鼓風機好麽…明明被風撩的快飛起來了,還要故作優雅淡定look…(哭笑不得f ace )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小步快跑衝進聖山城內,才總算躲進了避風港。進入山門,山腳下的小城隨即展現眼前,山城分為上下兩個獨立自主的城鎮。前者是 聖米歇爾山 城,擁有自屬的堂區教堂、商鋪、市政廳,郵局,後者較為出世,亦擁有自屬的修道院與修士墓地。一行人帶著雀躍的小心情,自下而上開啟朝聖之旅。褊狹石板,曲徑通幽。臨近黃昏,鱗次櫛比的餐廳、旅舍、紀念品店無不籠罩著金色光暈,溫暖恬淡,與方纔城外的呼嘯海風構成鮮明對比。此刻我們更加確信了酒店選擇之正確,山中小客棧近則近矣,卻因身在此山中,而不識聖山真面目了。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沿著最近的上山道盤旋而上,到達修道院的入口,緊閉的大門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入場時間已過。這算是本次旅程第一個失誤吧,規划行程時竟然沒看修道院關門時間,加上剛剛的忘情地舉杯歡慶拍照,錯失了入場的最後時機。出門在外,難免會出小偏差,小分隊在半山腰開了個碰頭會,決定臨時修改日程,明日上午再來聖山,探訪修道院,而今天的的剩餘時間,則要補充一頓地道的 法國 的大餐,好好犒勞一下這幾天被雨水和寒風洗禮的身體。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下山的途中,我們在半山腰和修道院合影留念,相較於我故作女神狀的擺拍照,香蕉couple走的是逗比邪星路線…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夕陽下,聖山的影子打在潮水退去的灘塗上,形成另一座聖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從聖山回望,遠方的灘塗上方已是烏雲密佈,在艷陽下,目睹一場遠方的暴雨。真是直觀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聖米歇爾山 晚餐時間,香蕉夫婦精心挑選了Restaurant La Ferme Saint Michel,有這對 英國 夫婦在嘛,吃飯地點是不用發愁的,直接定位了聖山周邊口碑top1餐廳。乘景區的擺渡車到達出口站,餐廳坐落在道路一旁醒目位置。 ↑聖米歇爾山 【攝影Tips再次出現!】敏銳的攝影師發現了一個絕佳的拍攝地,景區大門口停車場旁邊的一塊草地,中間有一個小池塘,背景則是高聳的聖山。攝影師讓我站在小池塘一側的土坡上,他自己跑到對面的高披上,鏡頭已經換上了135L(這也是我們最長的鏡頭啦),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長焦將遠方的聖山壓縮拉近,讓人物和建築呈現最佳的比例;攝影師站在高處,又可以俯視的角度截取水塘的局部,讓水塘看起來像是一條寬廣的河流,從聖山前徐徐流過。這也是攝影師珍藏的拍攝建築人像的絕招之一,相比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拍攝人物景色,可以避免在人物距離建築過近時,廣角使建築的變形,或是距離太遠,人物夠大,建築太小的尷尬。而且遇到人多的景點,離遠拍攝,還能讓其他游客瞬間消失:P
攝影參數方面,由於135焦距較長,為了獲得不要過度虛化的背靜(當然很多場景虛化更美,例如晨霧中的佛塔等),光圈設置在4-5.6左右,即分離了人物和背靜,還保留了建築的細節。下麵就是大片啦! ↑聖米歇爾山 湛藍天空下的聖山,隱秘而偉大。敬畏凝視,竟忘了今夕何夕。 ↑聖米歇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