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北法自駕 | 從諾曼底到盧瓦爾河谷—印象派的朝聖之旅
↑小象鼻山 暮色中的雪白崖壁,在光影的詩意變幻下轉為鵝黃、橙黃,然後是橘粉、棗紅、醬紫,甚至靛藍,石火光陰,顏色倏地斑駁陸離,另我們應接不暇。 ↑小象鼻山 ↑小象鼻山 海風微涼,心靜如水。探尋那些似曾相識卻又養在深閨的風景,莫奈花園、 魯昂 教堂、象鼻斷崖,她們的片段如蒙太奇般在心中交替上演,升華銘刻成了我最珍貴的“印象派”記憶,追尋大師畫筆的漫長一天也隨之圓滿里程。 D3:徒步象鼻崖頂,靜賞流雲靜海清晨推開窗,天氣預報竟不幸言中,烏雲壓低的天空,覓不到一絲繽紛。“既來之則安之,去南岸看流雲 靜海 吧!”說罷,攝影師便扛起三角架和廣角鏡頭,消失在晨光中。緩步走向卵石沙灘,輕軟海風吹來咸澀,霧氣蒸騰的海面似 蓬萊 仙境般浮生若夢。一眼似千年,閑雲野鶴,樂得悠游自在。 ↑象鼻山 ↑象鼻山 固定三腳架,裝置減光鏡,調整ISO至100,減弱光圈至F8,設定2秒自拍時間並預升反光板,一氣呵成完成大片拍攝full set。晨光正好,如此參數組合可在30秒完成一張印象深刻的landscape wallpaper。 ↑象鼻山 ↑象鼻山 ↑象鼻山 遙記7年前不列顛的夏天,相似的白堊崖,雷同的天氣。臨近Brighton海濱小城的Seven Sisters Cliffs,坐擁與 諾曼底 同樣壯闊的斷崖絕景。有那麼一瞬,仿佛過去與當下重疊,想起那些逝去的青春,恍如隔世。 ↑象鼻山 呼嘯海風,陰霾天空,我卻一點兒也不失望,私以為陰天才是人像拍攝的最佳搭檔。在我記憶中凡是與花草有關的portrait,無論是 倫敦 郊野的薰衣草, 東京 濱離宮庭園的垂櫻,聖芭芭拉的藍花楹,還是 巴黎 索鎮的重瓣櫻, 吉維尼 鄉下的油菜花,都不出意外恰逢陰雨。被拍了這麼多年,我也早已進階為半個攝影師。 ↑象鼻山 用時間紀錄大自然的運動軌跡,靜看雲卷雲舒,目光追隨天光掠過大小象鼻崖,遠方綻放出“早開的晚霞”。 ↑象鼻山 ↑象鼻山 ↑象鼻山 ↑象鼻山 飯畢,一行人正式開啟hiking模式——徒步至南端崖頂,俯看三頭“大象”大海汲水和近乎90度白色絕壁。這種地貌之所以稱為白堊崖,因其最初構成可追溯到一億年前的白堊紀時代,由海洋微生物沉積形成。這段徒步體驗,才是本次 諾曼底 之旅的初心所在。七年前七姐妹徒步計劃,因風雨大作只好無奈作罷,讓腐國留學記憶總有些許遺憾。白色斷崖再現,這次我一定要征服。 ↑象鼻山 攝影師正站在遠方的崖頂拍攝海天茫茫,我舉起手裡的無敵兔,記錄下這恢弘壯闊的現場,一位新的大師就此誕生了!(觀眾一片黑人問號臉-_-) ↑象鼻山 沿著白堊峭壁旁斜坡向上,移步換景,視野愈發豁然開朗。對比南北兩端景緻各有側重:站在北側崖頂極目遠眺,視線重點是被南北兩側凸出陸地環抱的小鎮,看廣博海洋流向轉角處的避風港;南端視線所及則是更加遼遠的海岸,延綿不斷的白色峭壁,仿佛是天神烏拉諾斯劈開陸地時留下的鋒利刀口。 ↑象鼻山 登上南端“母象”頭頂,這裡是回望小鎮和遠觀公象的最佳地點,象鼻、象體陸續映入眼帘。浮光掠影,此刻眼前的海水已不再是方纔的深邃湛藍,而是一片介於藍綠之間的漸變色水域。我們屏息凝神,用心去感受造物者鬼斧神工的一切饋贈。 ↑象鼻山 ↑象鼻山 從母像頭頂向公象進發,標誌性的“針尖”就在右側海中矗立,像極猛獸獠牙。路過另一缺口時,攝影師為香蕉講了個梗,“這樣的場景要是放在 中國 ,多半會被命名為“陽元石”和“陰原石”。腐國小哥起初一臉茫然,詳細解讀後便寫滿對“東方文化含蓄表達手法”的迷之佩服。 ↑象鼻山 道路的左側,一塊細長果嶺徒然出現,崖頂果然建有高爾夫球場,。“越打越高,也算是一種神奇的體驗吧!這樣的大風天,加上這樣的角度,對球手的判斷絕對是重大的考驗”——攝影師化身為無等級高爾夫初學者,進行了貌似專業的點評。我趕緊低頭快步前行,唯恐被風吹歪的球打昏過去。 ↑象鼻山 公象頭頂那片神聖領地才是真正的天涯海角。看母象戲水、牙尖聳立,依稀可見小 象山 上的尖頂教堂與之呼應。 ↑象鼻山 ↑象鼻山 ↑象鼻山 新銳攝影師Yoli女士似乎也從這蒼茫山水間找到了靈感,cos起《國家地理雜誌》戰地女記者,不畏艱險坐在懸崖邊緣,用生命去譜寫攝影新篇章。於是便有了下圖: ↑象鼻山 ↑象鼻山 縱然天公不作美,太陽放鴿子,海風襲人寒,然而Aval大象懸崖一家三口拔地倚天的絕美風景卻讓一行人了無遺憾,更圓了我七年來的夙願。
“天氣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
↑象鼻山 離開大自然的傑作,沿海岸線向西南前行,進入 諾曼底 地區第二 大城 市、 法國 第二大輸出港(僅次於 馬賽 )—— 勒阿弗爾 (le havre)。這是一座人類創造的奇跡之城,200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前參觀過的不下200處文化遺產迥異的是,這裡並沒有什麼悠久歷史可講述。 勒阿弗爾 在二戰中被摧毀殆盡,上萬棟建築頃刻間被戰火焚毀,港口設施毀於一旦。戰後經過 比利時 著名建築師奧古斯都•佩雷(Auguste Perret)的重新規劃,一座以現代主義風格 新城 拔地而起,筆直的林蔭大道和材質輕巧的現代建築,傳遞出1950年代法 蘭西 的朝氣與樂觀。 新城 最為人稱道的是,大多數建築都採用被毀壞的殘骸材料加上混凝土合成作為新材料。“浴火重生”便是她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最佳理由。 ↑勒阿弗爾 整座城市按照網格形狀整齊排列,軸線貫穿,井井有條, google俯視圖直觀可見(小吐槽一下,私以為比起我帝都的中軸線設計和 巴塞羅那 的網格“豆腐塊”規劃,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天氣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
↑象鼻山 離開大自然的傑作,沿海岸線向西南前行,進入 諾曼底 地區第二 大城 市、 法國 第二大輸出港(僅次於 馬賽 )—— 勒阿弗爾 (le havre)。這是一座人類創造的奇跡之城,2005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前參觀過的不下200處文化遺產迥異的是,這裡並沒有什麼悠久歷史可講述。 勒阿弗爾 在二戰中被摧毀殆盡,上萬棟建築頃刻間被戰火焚毀,港口設施毀於一旦。戰後經過 比利時 著名建築師奧古斯都•佩雷(Auguste Perret)的重新規劃,一座以現代主義風格 新城 拔地而起,筆直的林蔭大道和材質輕巧的現代建築,傳遞出1950年代法 蘭西 的朝氣與樂觀。 新城 最為人稱道的是,大多數建築都採用被毀壞的殘骸材料加上混凝土合成作為新材料。“浴火重生”便是她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最佳理由。 ↑勒阿弗爾 整座城市按照網格形狀整齊排列,軸線貫穿,井井有條, google俯視圖直觀可見(小吐槽一下,私以為比起我帝都的中軸線設計和 巴塞羅那 的網格“豆腐塊”規劃,只能算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