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半球的荒蕪中起舞——2017年7-8月帶爸媽新西蘭南北島冬季自駕18日游
↑特卡波湖 ↑特卡波湖 早上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我們住的小木屋有兩處入口,一處是面朝 特卡波湖 的客廳落地窗,一處是屋後的小木門。我們直到要退房離開時,才發現我們這兩晚睡前從屋內鎖這兩道門的時候,一直只鎖上了落地窗,而沒有鎖好小木門。等於就是開著門睡了兩晚,然而卻平安無恙。之前聽說 特卡波湖 這兩年 中國 游客多起來之後,偶爾還是會發生入室盜竊事件,看來淡季旅游,安全還是比較有保障……
特卡波湖 到 基督城 ,227km,路很好走,大約中午時候到達。訂的小酒店The Grange B&B位於一座1874年的 維多利亞 風格的豪宅中,從外觀到房間都很有復古的味道。
基督城 市區不大,因為處在地震後的重建修複期,考慮到市內行車停車可能都不太方便,所以我們特意選擇了可以免費停車的酒店,把車停好之後,步行游覽市內。 ↑基督城 ↑基督城 都說 基督城 是花園城市,但距離2011年的大地震過去了6年,這座城市依然還處在緩慢的重建當中,城市依然隨處可見損毀之後的殘破蕭瑟景象,看上去讓人心疼。 ↑基督城 路過的重建工地上,都只有寥寥幾名工人,我媽開玩笑說,這麼幾個人修建這麼大一片地方,難怪過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有進展。雖然重建緩慢,但城市的許多外牆上都有著繽紛多彩的筆畫,看得出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愛還在。 ↑基督城 從酒店不行5分鐘到達教堂廣場。這裡曾是 基督城 的地標性建築,在2010年和2011年兩次大地震中被損毀,至今仍是由冰冷的腳手架代替原本優雅的哥特式尖塔,透過圍欄可以看到震後廢棄的教堂,十字架在廢墟中反而顯出倔強蒼勁的力量。 ↑基督城 雖然教堂還處於廢棄狀態,但 大教堂廣場 依然是 基督城 人們的休閑場所,廣場上的藝術休閑椅子、西洋大棋盤、倒錐形雕塑、彩色壁畫圍牆,還有周末的街頭表演和停在一側的老式電車,讓這個廣場充滿濃濃的藝術和生活氣息。 ↑基督城 ↑基督城 基督城 大部分的景點都非常集中,步行全部可以到達。我們在教堂廣場邊的路邊攤吃了點簡單的午餐之後,散著步就走到了 硬紙板教堂 。
↑基督城
這是一座地震後的過渡性教堂,由2014年獲得普 利茲 克獎 日本 建築師阪茂所設計,由硬紙板搭建,可以同時容納700人就坐。 ↑基督城 建築擁有21米(69英尺)以上的祭壇,使用的材料包括60釐米(24英寸)直徑的硬紙管,木材和鋼鐵。市內的座椅和其他裝飾都保持著統一的實木色調,讓空間看起來非常簡潔通透。 ↑基督城 教堂不大,很多人說看著很小也不起眼就直接路過了,不過我倒是覺得它不僅景緻小巧,更是地震之後人們通過信仰維繫希望的一種精神象徵,意義大於實體。
穿過商業街區,就走到了 雅芳河 邊,這裡有一座追憶橋,橋上有石碑和雕塑。這是1923年為紀念追悼 新西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士兵而修建的。據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 新西蘭 軍人,他們曾在此橋與家人惜別,跨過這座橋走向遠方的戰場。 ↑基督城
雅芳河 比想象中小巧,與其說是河,不如說是小溪,河畔是綠樹成蔭的休閑公園,倒是真的有花園城市的樣子了。 ↑基督城 ↑基督城 走著走著,路邊還看見了有點像松樹之類的野生動物,大概也只有在這種生態環境極佳的森林花園城市中才能有這種奇妙的偶遇。 ↑基督城 沿著 雅芳河 慢慢就走到了 坎特伯雷 博物館。這是一幢莊嚴的歐式建築,就在城市植物園的旁邊。館內不僅有展示 新西蘭 歷史、自然和毛利文化、藝術的展廳,還有很多與南極相關的主題, 比如 栩栩如生的帝企鵝雕塑,南太平洋的鳥類標本等。博物館的門票採用捐款入場的形式,入口處有捐贈箱,每人2元。 ↑基督城 逛完博物館之後,順便到旁邊的城市植物園看了看。植物園面積非常大,花草植物的種類也很多樣,可惜冬天十分蕭條,只有枯樹枝,我們匆匆走了一小圈就離開了。
晚餐通過大眾點評找到了一家川菜館(不記得名字了……),味道還挺正宗,餐廳後面自帶停車場也很方便。這算是到了南島之後吃到的最滿意的一餐 中國 料理了。
DAY 17 基督城—奧克蘭—成都旅行最後一天,早上退房後把行李放在車上,將車繼續停在酒店停車場,準備利用最後半天時間再逛逛 基督城 。
昨天就想去看看185把椅子,沒有找到地方,今天直接導航過去。途中經過了新攝政街,這也是 基督城 的一處地標性景點。不長的街道,充滿 葡萄牙 風情,早上店鋪幾乎都沒有開門,只有街角的咖啡店在營業。 ↑基督城 185把椅子,在Cashel Street和Madras Street的轉角處。在地震遺跡上碼放的185把造形不一的椅子,統一被漆成了白色,代表著185個因地震而逝去的生命。 ↑基督城 這些椅子由地震遇難者生前使用並由家屬捐贈,包括輪椅、餐桌椅、嬰兒椅、沙發等等,靜靜地在草地上排列規整,莊嚴肅穆,訴說著生命驟然離世的悲痛。
↑基督城 ↑基督城 藝術家將這些椅子擺放在此處,並不希望它們只是孤零零的傷痛展示。旁邊的說明文字上寫著,歡迎大家選擇任意一把椅子坐下來,感受生命的短暫存在,陪伴這些逝去的靈魂,讓逝者得以安息。 ↑基督城 ↑基督城 由於前幾天暴雨的緣故,白色的椅子上都沾染上了雨漬,在今天強烈的陽光下更顯出一種蒼白和凄涼。我始終沒有勇氣坐上任何一把椅子,不敢驚擾到了逝者的靈魂。這些生命曾經鮮活存在過的證明和痕跡,通過肅然朴實的方式展現在生者眼前,一邊表達著生命消逝的遺憾和可惜,一邊也傳遞著勇敢努力活下去的希望。 ↑基督城 震後的 基督城 ,雖然沒有能夠迅速地恢復勃 勃生 機,重建緩慢,可是這座城市並沒有消沉的氣息,依舊在平靜中邁出沉著的步伐,延續著每一個似乎沒有受到撼動的日常。人與自然在不斷激烈拉鋸之中,依然平靜和諧相處著,這大概就是 新西蘭 再平凡不過的島嶼生活吧。 ↑基督城 上午10點,商業街旁的集裝箱購物區還沒有什麼顧客,路邊攤咖啡店卻生意 興隆 ,幾乎都是附近工地的建築工人們在開工之前過來喝咖啡吃早餐。用白領的愜意心情開啟藍領的工作,要說工作環境輕鬆愉悅,真的不得不佩服 新西蘭 人。
回到酒店附近,距離前往機場還有一些時間,正好酒店背後就是 基督城 的當代美術館,我們便進去參觀了一圈。國外的當代美術館幾乎都是這樣的,比起展示晦澀藝術品,更是一個讓全民認識和接觸藝術的平臺。平日的上午,美術館里參觀的人不多,大都是父母帶著小孩,或是老年人,好像逛美術館就像去便利商店一樣,是日常生活中一項隨意又頻繁的活動。 ↑基督城 在一個可以用磁鐵自行拼湊圖案的牆壁前面,遇見一個 東南亞 裔的小女孩,她父母催著她走,可她自己卻玩得很開心,看著父母走遠了也不慌不忙地執著在自己的“創作”里,還熱情地咿咿呀呀邀請我陪她一起往牆上作畫。 ↑基督城 ↑基督城 美術館參觀結束後,我們的 新西蘭 之旅也算是到此結束了。回酒店取了車,開往 基督城 機場,機場停車場里有一片專門給租車公司的區域,開過去之後把車停在相應租車公司的車位上,很快就會有工作人員過來簡單檢查車輛並收回車鑰匙。還了車鑰匙,還車手續就算履行完了,之後的結算都會通過信用卡進行。
從 基督城 到 奧克蘭 ,我們是單獨買的 新西蘭 航空國內段機票,所以到了 奧克蘭 之後,需要自己從國內航站樓沿著指示牌走到國際航站樓。
對於恐飛的人來說,決定去 新西蘭 真的是需要下狠心。還好川航開通的 成都 直飛 奧克蘭 ,為我的 新西蘭 之旅增添了無數的勇氣。雖然14個小時的飛行還是會讓我在飛機上備受煎熬,但有生之年能夠飛到地球另一端的南半球島嶼上親身感受世界盡頭的荒蕪純粹之美,真的是讓自己的世界觀得以刷新了數萬倍。
也許只有飛越了極限的距離,才能看到最極致的美。
↑格林諾奇
特卡波湖 到 基督城 ,227km,路很好走,大約中午時候到達。訂的小酒店The Grange B&B位於一座1874年的 維多利亞 風格的豪宅中,從外觀到房間都很有復古的味道。
基督城 市區不大,因為處在地震後的重建修複期,考慮到市內行車停車可能都不太方便,所以我們特意選擇了可以免費停車的酒店,把車停好之後,步行游覽市內。 ↑基督城 ↑基督城 都說 基督城 是花園城市,但距離2011年的大地震過去了6年,這座城市依然還處在緩慢的重建當中,城市依然隨處可見損毀之後的殘破蕭瑟景象,看上去讓人心疼。 ↑基督城 路過的重建工地上,都只有寥寥幾名工人,我媽開玩笑說,這麼幾個人修建這麼大一片地方,難怪過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有進展。雖然重建緩慢,但城市的許多外牆上都有著繽紛多彩的筆畫,看得出人們對生活的希望和熱愛還在。 ↑基督城 從酒店不行5分鐘到達教堂廣場。這裡曾是 基督城 的地標性建築,在2010年和2011年兩次大地震中被損毀,至今仍是由冰冷的腳手架代替原本優雅的哥特式尖塔,透過圍欄可以看到震後廢棄的教堂,十字架在廢墟中反而顯出倔強蒼勁的力量。 ↑基督城 雖然教堂還處於廢棄狀態,但 大教堂廣場 依然是 基督城 人們的休閑場所,廣場上的藝術休閑椅子、西洋大棋盤、倒錐形雕塑、彩色壁畫圍牆,還有周末的街頭表演和停在一側的老式電車,讓這個廣場充滿濃濃的藝術和生活氣息。 ↑基督城 ↑基督城 基督城 大部分的景點都非常集中,步行全部可以到達。我們在教堂廣場邊的路邊攤吃了點簡單的午餐之後,散著步就走到了 硬紙板教堂 。
↑基督城
這是一座地震後的過渡性教堂,由2014年獲得普 利茲 克獎 日本 建築師阪茂所設計,由硬紙板搭建,可以同時容納700人就坐。 ↑基督城 建築擁有21米(69英尺)以上的祭壇,使用的材料包括60釐米(24英寸)直徑的硬紙管,木材和鋼鐵。市內的座椅和其他裝飾都保持著統一的實木色調,讓空間看起來非常簡潔通透。 ↑基督城 教堂不大,很多人說看著很小也不起眼就直接路過了,不過我倒是覺得它不僅景緻小巧,更是地震之後人們通過信仰維繫希望的一種精神象徵,意義大於實體。
穿過商業街區,就走到了 雅芳河 邊,這裡有一座追憶橋,橋上有石碑和雕塑。這是1923年為紀念追悼 新西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士兵而修建的。據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 新西蘭 軍人,他們曾在此橋與家人惜別,跨過這座橋走向遠方的戰場。 ↑基督城
雅芳河 比想象中小巧,與其說是河,不如說是小溪,河畔是綠樹成蔭的休閑公園,倒是真的有花園城市的樣子了。 ↑基督城 ↑基督城 走著走著,路邊還看見了有點像松樹之類的野生動物,大概也只有在這種生態環境極佳的森林花園城市中才能有這種奇妙的偶遇。 ↑基督城 沿著 雅芳河 慢慢就走到了 坎特伯雷 博物館。這是一幢莊嚴的歐式建築,就在城市植物園的旁邊。館內不僅有展示 新西蘭 歷史、自然和毛利文化、藝術的展廳,還有很多與南極相關的主題, 比如 栩栩如生的帝企鵝雕塑,南太平洋的鳥類標本等。博物館的門票採用捐款入場的形式,入口處有捐贈箱,每人2元。 ↑基督城 逛完博物館之後,順便到旁邊的城市植物園看了看。植物園面積非常大,花草植物的種類也很多樣,可惜冬天十分蕭條,只有枯樹枝,我們匆匆走了一小圈就離開了。
晚餐通過大眾點評找到了一家川菜館(不記得名字了……),味道還挺正宗,餐廳後面自帶停車場也很方便。這算是到了南島之後吃到的最滿意的一餐 中國 料理了。
DAY 17 基督城—奧克蘭—成都旅行最後一天,早上退房後把行李放在車上,將車繼續停在酒店停車場,準備利用最後半天時間再逛逛 基督城 。
昨天就想去看看185把椅子,沒有找到地方,今天直接導航過去。途中經過了新攝政街,這也是 基督城 的一處地標性景點。不長的街道,充滿 葡萄牙 風情,早上店鋪幾乎都沒有開門,只有街角的咖啡店在營業。 ↑基督城 185把椅子,在Cashel Street和Madras Street的轉角處。在地震遺跡上碼放的185把造形不一的椅子,統一被漆成了白色,代表著185個因地震而逝去的生命。 ↑基督城 這些椅子由地震遇難者生前使用並由家屬捐贈,包括輪椅、餐桌椅、嬰兒椅、沙發等等,靜靜地在草地上排列規整,莊嚴肅穆,訴說著生命驟然離世的悲痛。
↑基督城 ↑基督城 藝術家將這些椅子擺放在此處,並不希望它們只是孤零零的傷痛展示。旁邊的說明文字上寫著,歡迎大家選擇任意一把椅子坐下來,感受生命的短暫存在,陪伴這些逝去的靈魂,讓逝者得以安息。 ↑基督城 ↑基督城 由於前幾天暴雨的緣故,白色的椅子上都沾染上了雨漬,在今天強烈的陽光下更顯出一種蒼白和凄涼。我始終沒有勇氣坐上任何一把椅子,不敢驚擾到了逝者的靈魂。這些生命曾經鮮活存在過的證明和痕跡,通過肅然朴實的方式展現在生者眼前,一邊表達著生命消逝的遺憾和可惜,一邊也傳遞著勇敢努力活下去的希望。 ↑基督城 震後的 基督城 ,雖然沒有能夠迅速地恢復勃 勃生 機,重建緩慢,可是這座城市並沒有消沉的氣息,依舊在平靜中邁出沉著的步伐,延續著每一個似乎沒有受到撼動的日常。人與自然在不斷激烈拉鋸之中,依然平靜和諧相處著,這大概就是 新西蘭 再平凡不過的島嶼生活吧。 ↑基督城 上午10點,商業街旁的集裝箱購物區還沒有什麼顧客,路邊攤咖啡店卻生意 興隆 ,幾乎都是附近工地的建築工人們在開工之前過來喝咖啡吃早餐。用白領的愜意心情開啟藍領的工作,要說工作環境輕鬆愉悅,真的不得不佩服 新西蘭 人。
回到酒店附近,距離前往機場還有一些時間,正好酒店背後就是 基督城 的當代美術館,我們便進去參觀了一圈。國外的當代美術館幾乎都是這樣的,比起展示晦澀藝術品,更是一個讓全民認識和接觸藝術的平臺。平日的上午,美術館里參觀的人不多,大都是父母帶著小孩,或是老年人,好像逛美術館就像去便利商店一樣,是日常生活中一項隨意又頻繁的活動。 ↑基督城 在一個可以用磁鐵自行拼湊圖案的牆壁前面,遇見一個 東南亞 裔的小女孩,她父母催著她走,可她自己卻玩得很開心,看著父母走遠了也不慌不忙地執著在自己的“創作”里,還熱情地咿咿呀呀邀請我陪她一起往牆上作畫。 ↑基督城 ↑基督城 美術館參觀結束後,我們的 新西蘭 之旅也算是到此結束了。回酒店取了車,開往 基督城 機場,機場停車場里有一片專門給租車公司的區域,開過去之後把車停在相應租車公司的車位上,很快就會有工作人員過來簡單檢查車輛並收回車鑰匙。還了車鑰匙,還車手續就算履行完了,之後的結算都會通過信用卡進行。
從 基督城 到 奧克蘭 ,我們是單獨買的 新西蘭 航空國內段機票,所以到了 奧克蘭 之後,需要自己從國內航站樓沿著指示牌走到國際航站樓。
對於恐飛的人來說,決定去 新西蘭 真的是需要下狠心。還好川航開通的 成都 直飛 奧克蘭 ,為我的 新西蘭 之旅增添了無數的勇氣。雖然14個小時的飛行還是會讓我在飛機上備受煎熬,但有生之年能夠飛到地球另一端的南半球島嶼上親身感受世界盡頭的荒蕪純粹之美,真的是讓自己的世界觀得以刷新了數萬倍。
也許只有飛越了極限的距離,才能看到最極致的美。
↑格林諾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