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在維京游輪 | 帶著媽媽去旅行,萊茵河看好風光,是有你有我的好時光





山頂還有一個鋪滿了雪花的隧道,這裡有一個大型水晶球,水晶球內記錄著修高山小火車的經過,紀念修建鐵路的不易。










起初, 盧塞恩 還只是一個小漁村,為了給過往漁船指路修了一座 燈塔 ,而拉丁文中琉森寓意即為“燈”,因此得來別名。
這裡的美景曾陪伴過無數文壇影壇的巨星才子佳人,馬克·吐溫在這裡寫出《浪跡海外》(感覺萊茵河一路都有馬克吐溫先生的點評,當真是“哪兒都有你”呀哈哈),托爾斯泰在這兒寫下《琉森游記》。女神赫本晚年索性就在此處近郊住下,把這兒作為自己在人間最後的樂園。
因而我對琉森之行充滿期待,雖說陰雨天又是一盆冷水澆頭,然而目光還是無比貪婪四處打量。要不是導游的講解太過精彩不舍跟丟,我恐怕早就過於流連風景而掉隊了吧。

眼前的 獅子 紀念碑是為紀念1792年 法國 大革命期間,為保護被暴民攻擊的法王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的786名陣亡的 瑞士 雇佣兵。他們的忠貞勇敢之魂永存,而 和平 的祈願也時刻銘記人心。
這座“瀕死的 獅子 ”石像是在山體中雕刻出來, 獅子 表情痛苦且悲憫,這比任何的訴狀都讓人動容。此時的細雨也分外應景,也難怪馬克吐溫把它譽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雕像”。

琉森最具標誌的景觀是卡佩爾廊橋,橫跨羅伊斯河。它是是 歐洲 最古老的有頂的木橋,橋的上方繪有過百幅宗教歷史油畫,可惜一場大火將這座橋上畫作燒毀,不得已只有把博物館里的餘下的其他真跡又搬出掛上。經歷如此浩劫還有勇氣再度擺上真跡,我心裡真的給一個大寫的服,也是因為這樣,它時刻提醒著大家愛護環境。


從橋上眺望, 霍夫 教堂的 雙峰 尖塔非常醒目。起初8世紀建成時是 羅馬 式建築,14世紀教堂改成了哥特式教堂,到1645年火災後重建為現在所見的文藝復興晚期的建築風格。換了那麼多次馬甲,游客到來都能一眼認出。


橋的兩側種植了一片鮮花,媽媽一看到花花草草總是心生歡喜,讓我趕緊多拍一些花。
“整座城市有那麼美的湖光山色還有那麼多歷史厚重的古畫古橋,你居然偏偏喜歡這可能昨天才種下的花?你回家也可以自己種慢慢看個夠嘛!”
“就是因為配上這樣的美景才顯得這些花特別好看嘛!快點多拍點花”
頓時有一種明明帶了小孩去 馬爾代夫 ,她卻只愛家裡下去樓下的沙池和水塘的感覺呀~
(寫 斯特拉斯堡 那一段的時候看到我在旋轉木馬前照片居然是最多的...我感覺這事兒也是有遺傳的...









吃不習慣也不要緊,後頭還有肉扒土豆和甜品雪糕會很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