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高棉的土地上----史上最強技術貼
吳哥寺(小吳哥)
今天游覽的最後一個重量級的景點是吳哥寺。吳哥寺(也叫小吳哥)是整個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廟建築。它最初是為敬奉 印度 教神靈所建,但是今天已演變為佛教寺廟。
女神集中的妖艷世界
吳哥寺裝飾浮雕豐富多彩,刻於迴廊的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桿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最美麗、最有看點的就是女神浮雕,她們面帶微笑,頭戴花飾,端莊秀麗。每一尊都有獨特的造型和表情。
第三層迴廊上的女神雕刻,是整個吳哥寺最精緻的雕刻 壁畫
壁畫是參觀小吳哥最重要的部分,壁畫位於第一層迴廊的牆壁上,共 8 大主題,從進門的右邊依次為:
俱盧之戰
蘇耶跋摩二世的軍隊
天堂與地獄
攪拌乳海
毗濕奴大勝阿修羅大軍
黑天大勝阿修羅巴納
善神大戰阿修羅
楞伽之戰
1\. 俱盧之戰
俱盧之戰在摩訶婆羅多中是婆羅多族兩支後嗣般度族和俱盧族為爭奪王位所發動的戰爭,戰事為期18天,最終般度族贏得了戰爭,俱盧族則面臨滅族之果。戰事初期,由毗濕摩領軍的俱盧族一直處於上風,但俱盧族的軍師毗濕摩很同情般度族五個王子的遭遇,也希望藉由自己的犧牲平息這場家族戰爭,毗濕摩將自己的弱點告訴了般度族王子阿周那,於是在第九天,般度族的阿周那躲在束髮後向毗濕摩射箭,才得以擊敗毗濕摩。所以在第二根柱子的附近可以看到一個老者身體被射滿箭以致倒下的身體不能著地,旁邊跪著五個人,滿身中箭的就是毗濕摩,跪在旁邊的五個人就是般度族的五個王子。毗濕摩死後,俱盧族分別由德羅納及迦爾納統領,在戰事的第十三天,德羅納佈陣殺死了阿周那的兒子激昂。第十四天,阿周那背著喪子之痛,猛烈向俱盧族還擊,迅速擊殺了難支及難降的隊伍,德羅納又因兒子馬勇戰死對戰爭感到心灰意冷。第十八天,終於到了堅戰和迦爾納決戰的時刻,堅戰藉迦爾納的馬車陷入泥沼時,一舉將迦爾納擊殺,同時俱盧族的長子難敵又被怖軍殺死,俱盧族自此兵敗如山倒,為期十八天的俱盧之戰最終結束。在第十根柱子附近拉弓射箭的就是俱盧族的繼任軍師德羅納,再往前的第十一根柱子附近就是一個左手拿箭,右手拿弓,張開雙腿站在在大象戰車的上的就是阿周那,前面拿著長矛駕車的車夫就是毗濕奴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化身──黑天。整個畫面都是出自 印度 史詩《摩訶婆羅多》,有點類似 希腊 的《河馬史詩》,裡面的很多人物都是神的子嗣。
2\. 蘇耶跋摩二世的軍隊
蘇耶跋摩二世就是 吳哥窟 的建造者,也是 柬埔寨 最著名的國王之一,他恢復了政教合一的政治體系,興 修水 利,南征北討並打敗了東部強勢的占婆王國。這邊的壁畫西向東開展,一開始分兩層,上層描繪國王和男性皇室觀眾們為戰士送行,下層是公主和嬪妃們。之後歸為一層,刻的是軍隊。主要就是展示的是蘇耶跋摩二世國王和他的軍隊出征之前的情景。在西南角落上來約2公尺那個帶著皇家頭飾,神氣地坐在寶座上,旁邊有一堆遮陽傘跟芭蕉扇的就是蘇耶跋摩二世,而且他的雕像比旁邊的明顯大一號。再來是全副武裝的士兵和騎在馬背上的官員,在他們之間還有英勇且好戰的首領騎在大象上。再西邊一點是已經散亂失去秩序的 泰國 雇用的軍隊,還有宋朝派來支援高棉的 中國 士兵在後面(裡面還躲者一個在傻笑的 中國 士兵,可以找找看哦)。高棉的軍隊是穿著方形的護甲手上拿著的是魚叉,步伐一致,神情嚴肅, 泰國 的軍隊帶著頭巾、穿著類似 夏威夷 草裙的褲子,手上拿的是三叉戟。壁畫的牆面偶爾有個洞,聽說是以前雕刻師不小心刻錯,然後再挖出來填充新石頭重新雕刻,後來年久後就鬆動掉出來了。
3\. 天堂與地獄
這段壁畫上表達的是37個天堂的獎賞和32個地獄的懲罰。在壁畫的上層表現的是進入極樂世界的情景,坐著華美的轎子,有遮陽傘跟扇子,享受著國王式的待遇。接下來在第九根柱子附近就是陰間之王,騎著水牛,擁有18只手,背後是一對遮陽傘,他就類似 中國 的閻王爺。壁畫中還有他的兩位助手,分別是判官達摩跟契 特拉 古波塔,接下來的就是一段長長的32個地獄:阿鼻地獄,蟲冢地獄,剃刀地獄,荊棘地獄,壓死地獄,窒息地獄,悲鳴地獄,融鉛地獄,烤炙地獄,碎骨地獄,舂臼地獄,膿湖地獄,血湖地獄,骨髓地獄,饑餓地獄,炭火地獄,炸鍋地獄,煮鍋地獄,密林地獄,篝火地獄,炎熱地獄,針扎地獄,黑繩地獄,大紅蓮地獄,等火地獄,第二十七級二十八的地獄因為銘文消失(但看起來都是在拔舌頭),大寒地獄,暗黑地獄,大叫喚地獄,叫喚地獄。每個地獄都重口味十足,這雕刻師是吃洋蔥大蒜長大的嗎?!
4\. 攪拌乳海
攪拌乳海是 印度 神話里的非常著名故事,天神和阿修羅為了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一同攪拌乳海,約定之後均分甘露。毗濕奴讓大家把草藥投入乳海,拔取曼荼羅山以作為攪海的杵,自己化身為巨龜,沉入海底承受攪杵的重量,龍王婆蘇吉(Vasuki,一說是五頭巨蛇(Naga)),作為攪杵的攪繩纏繞在曼荼羅山上。令阿修羅持龍頭,諸天神持龍尾,一起攪拌乳海。這工作持續了數百年,海中先出現一隻香潔牝牛,然後出現了谷酒女神梵琉尼,樂園大香樹,三頭象Airavata(因陀羅坐騎)、魚、蝦、鱷魚、龍、蛇、龜等,不過靠近 須彌山 的生命因為攪拌劇烈而斷成碎片。龍王吐出的毒液要流進乳海,這毒液足以毀滅三界。情勢危急,濕婆將毒液喝了下去。三界得以保存,但是濕婆的喉嚨被灼成了青紫色,因此又被稱為青喉者(Ni-lakantha)。最後甘露出現了。但天神與阿修羅都想獨占甘露,他們為了搶奪甘露展開戰爭,天神獲得了勝利,阿修羅被排除在外。但是阿修羅之一的羅睺卻變成天神的模樣,混在其中喝了一口甘露,被日神和月神發現了,告訴給毗濕奴。仙露尚未經過羅睺的喉嚨,他的頭便被毗濕奴砍下。但是羅睺的頭因仙露而長生不老。為了報仇,他吞食日神和月神,造成日蝕和月蝕;當日月在他敞開的喉頭走出,蝕便完結。故事普及完了,所以壁畫就可以慢慢地欣賞了。
5\. 毗濕奴大勝阿修羅大軍
這一段是關於毗濕奴神與阿修羅的戰爭,但是奇怪的是刻工很淺,感覺也比較粗糙,似乎是還沒有完工的作品。只有騎在金翅鳥上的長者4只手臂的毗濕奴還比較好認外,其他的人物有點模糊,不過聽說這段壁畫講的的是毗濕奴與阿修羅魔王納 拉卡 大軍的戰爭,起因是納 拉卡 偷了眾神之母阿底提的耳環,這對耳環大又來頭,是攪拌乳海石出現的,由天空之神因陀羅獻給阿底提的。更可惡的是這個色色的魔王納 拉卡 還關押了一千六百零一位女神在他的普鳩提沙城中。毗濕奴的化身黑天最終打敗了魔王,娶了這一千六百零一位女神,並拔起了一座山,將女神們安置在山上,讓金翅鳥馱著飛回 德瓦 加。
6\. 黑天大勝阿修羅巴納
這段的壁畫的主角仍然是毗濕奴神的第八個化身黑天。關於黑天的神話主要源出於《摩訶婆羅多》及《往世書》。出生時有人預言黑天將殺死昏惡的秣菟羅(即 馬圖拉 )國王,其父母為躲避國王的報複,帶他偷偷逃到格庫拉,黑天就在那裡長大,成為牧牛人。幼年頑皮出眾,惹人喜愛,屢行神蹟,滅除惡魔。最後,黑天回到秣菟羅殺死昏君,建宮廷於 德瓦 勒格,娶魯格米尼公主和其他婦女為妻。黑天后來因獵人誤以他為鹿,一箭射中他的足跟,使他斃命。 這段壁畫分別展示了黑天現身,要辨別毗濕奴神很容易,他一般都是有很多只手拿著不同的法器,並且他的坐騎是金翅鳥(樣子是鳥頭人形外加翅膀一雙)。再接下來得是站在犀牛上的火神阿耆尼噴著大火攻擊毗濕奴神的坐騎金翅鳥,再後面的主角是一個長著24只手拿著劍的魔王巴納,傳說他有一千隻手,不過最後被黑天砍得只剩下2只手。最後一幅就是描繪黑天跑到濕婆的凱 拉薩 山向濕婆求情,請濕婆給魔王巴納一條生路,濕婆的旁邊還有他兒子象頭神甘尼夏。這就類似一幅連環畫,用一四段畫面,讓我們自己將其合成整段的故事的內容。
7\. 善神大戰阿修羅
這一整段的壁畫主要是展現善神跟阿修羅的戰役,裡面共出現了21位神祇,其實在 印度 神話中阿修羅也是屬於神,只是他們經常被描述為品性不好的神。裡面的神祇中比較好辨認的有:財富之神俱毗羅(坐騎是夜叉),火神阿耆尼(坐騎是犀牛),戰神賽犍陀(坐騎孔雀),天空之神因陀羅(坐騎是白象),保護之神毗濕奴神(坐騎金翅鳥),阿修羅伽羅尼彌,死神閻摩,毀滅之神濕婆(坐騎是 印度 白牛),創造之神梵天(坐騎神鵝漢薩),太陽神蘇利耶及為他駕著馬車的黎明之神阿魯諾,水神伐樓那(站在五個頭的那伽身上。因為小吳哥最開始就是為 印度 教的神廟,所以要看懂那些雕刻的神到底是哪一位還必須要稍稍瞭解 印度 教中常見的神祇的形象及其故事,至少他們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梵天)應該要稍微瞭解一下。
8\. 楞伽之戰
這段壁畫的內容則是選取了是 印度 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之中的高潮部份,羅摩,羅什曼和哈努曼一起跟魔王羅波那的激戰,為的是解救羅摩的妻子悉多。
敲心塔
在吳哥的最下層的十字迴廊的北面(在凈身池的旁邊)有座塔,其實也是一個走出去的出口,靠牆而立,手擊胸口,可以聽到塔內穿了咚咚咚的巨大回音,只要在那裡敲才有回音,很奇妙。這個神奇的功能據說是透過回音來檢查身體是否健康。從敲心塔往外走下去便是一大片綠草地,很少人會走下去,旁邊有一個藏經閣,一個人在這邊看看書,發發獃其實也蠻好的,或者拉著朋友一起在這邊拍點照,沒有人註目,也沒有吵鬧,可以放下拘束,隨著自己的心而行。
愛情梯
這裡曾經有一段凄美的愛情,1973年一對 法國 夫妻游客在中心塔南面的階梯試圖登上中心塔,其妻不小心失足墜落致死,他的丈夫在悲痛之餘出資修建了這道階梯,以免悲劇再次發生。因此得名 “love stairway",讓這座木梯成全了一段忠貞不渝的愛情見證,也是一個益於後人的善舉。雖然後來修築了更安全的木梯(現在上去的開口在東面),這邊的階梯就被封起來了。但是來到這邊還是可以過來景仰一下這座愛情梯,記住是中央塔南面的才是愛情梯哦。
秘密之洞
“從前的人想要說出自己心裡的秘密的時候,就會跑到山上,對著一個樹洞,說完了就用途把洞填起來。”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時空設定在1966年的小吳哥,周慕雲(扮演者:梁朝偉)來到小吳哥的一處古蹟,對著一個小洞,將他的秘密傾訴並塵封在其中。 而這個訴說秘密的小洞就是西側的第二層,也就是一般游客上來的旁邊的藏經閣,很多游客只顧著爬,卻步知道著名的秘密之洞原來就在旁邊。 Day 2今天的第一個寺廟是豆蔻寺,豆蔻寺建於921年,19世紀由 法國 人重建。 即使是在吳哥古跡群中,豆蔻寺的地位也顯得有些特殊,其內部牆壁上的紅磚淺浮雕彌足珍貴。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繪了毗濕奴變作侏儒與魔王戰鬥拯救世界的宗教故事浮雕。 從中央塔向上看,可以清楚的看到石磚的結構。 北塔壁上浮雕描繪了毗濕奴的妻子拉克什米。
比粒寺(變身塔)
從豆蔻寺出來,我們繼續今天大圈的行程游覽比粒寺。 比粒寺位於東梅奔寺的南側約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築,和東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時期,但規模比其大。比粒寺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的神殿,又稱變身塔。東面的石槽據說是屍體火化的地方,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人頭朝東,腳朝西,火化之後靈魂起身往前走,就直接能夠登上神靈的聖壇。 比粒寺地勢比較高,視野很開闊。加上這裡為磚牆結構,且多為紅磚,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很火紅,因此吸引了一些游客日落時分前往。如果巴肯山的行程來不及,在這裡看日落也非常棒。
東梅奔寺
今天上午的最後一個景點是東梅奔寺,這個寺院和前面看到的形態迥異,是一座金字塔型的寺廟。據瞭解,東梅奔寺建於公元953年,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為了祭祀祖先所蓋的祖先廟,同時也為祭祀天空之神因陀羅。因陀羅神掌管天空的降水。
東梅奔寺是一個很傳奇的寺廟,它原本建於東池中央島上,以前到這裡需要乘船,下圖這裡就是當年上岸的碼頭,可是如今池水已乾涸,我們只能想象當年的景象。 每一層都有兩個石 獅子 。據說,吳哥建國初期的 獅子 都是趴著的,建造東梅奔的時候, 獅子 雄壯的挺立著,體現了當時吳哥大國的氣度。
東梅奔寺採用了金剛寶座塔的形式,三層五塔。第一、二層臺階的四角分別有四座與真象同樣大小的大象雕塑,源於四巨象支撐宇宙的古 印度 神話。 婆羅門教派的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 須彌山 的概念。所謂 須彌山 就是世界中心點,或是稱為世界之軸的大山,也是眾神的居所。凡間的世界,則是圍繞在 須彌山 的四周。而以東梅奔寺的構造來看,中央建物俯瞰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就是代表 須彌山 ,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 我們一級一級的攀登,穿過一個一個的門洞。 塔的主體中間是門楣的雕飾,有獨特的假門。門楣雕飾相當豐富,以 印度 神話為藍本。五座寶塔在藍天白雲下,顯的非常壯麗。 屋檐壁上的坑洞,為當時鑲嵌水晶寶石的地方,現在當然現在都已剩下坑坑洞洞,宛如痘疤般失去了當時華麗的光芒。不過也有說坑洞是為了塞進棉麻,以便黏貼灰漿。我比較相信後一種說法。
由寺中的碑銘記載,以及紅磚結構上有鐵鎚的刻痕可以得知,原本這些紅磚建造的寺廟外牆,都覆蓋有以石灰為主要原料的灰泥層,用做外牆的粉飾。 塔遜寺
接下來游覽的是塔遜寺。寺廟比較小,但很精緻。寺廟周圍曾經住過很多的僧人,至今還可以看見他們居住過的痕跡。塔遜寺的牆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女神們姿態優美,表情也很豐富。
塔遜寺的西塔門 東塔門是整座寺廟的點睛之處,整座門被一個 大樹 的根系完全覆蓋,寺門與樹融為一體,與門後的四面佛塔相互陪伴千年之久,讓人驚嘆。 涅槃宮
涅槃宮建於8世紀,供奉婆羅門教。中央殿堂的平臺由兩條蛇盤踞著,而大水池四邊各連接一座小水池,池水可通過四座雕有四個方位的石像流出。這裡被視作古代的醫院,信徒生病時會來此處求取聖水治病。 聖劍寺
相傳聖劍寺是在12世紀時,闍耶跋摩七世為供奉自己的父親而修建的。據說當時大吳哥城正在修建,這裡就成了國王臨時的住所,也就是他舉行朝拜和讀書的地方。
聖劍寺規模宏大,其長方形的圍牆長800米、寬700米。我們從聖劍寺的西門進去便看到長長的參道通向塔門。參道兩側是濕婆神風格的雕刻,基座部分是迦魯達,上部是佛祖的雕像,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已經被破壞。再走進去就是熟悉的“攪拌乳海”——數尊手拿長蛇攪動乳海的眾神與阿修羅。塔門上有鷹神迦魯達腳踩那迦的雕像。
進入寺廟,穿過三座塔門就可以進入中央殿堂。聖劍寺的中央殿堂中有一座尖塔,而在東西牆壁上方各有一個小洞,從正面看去就像是燃燒的蠟燭。 往東邊走會經過藏經閣,這裡可以欣賞到舞女的浮雕,一塊石頭上有13個舞女,惟妙惟肖。上面部分原本有佛像,可惜被激進的 印度 教徒鑿去了。 聖劍寺的東門是亮點所在,千萬不要錯過這顆榕樹。 聖劍寺最著名的就是如同 希腊 的古代神殿,據說這裡是藏經閣。 藏經閣對面的一座平臺被認為是存放聖劍的地方。爬上這座平臺,可以欣賞到不錯的景緻。 從中央聖塔開始,四條狹長的走廊向各個方向延伸,並帶拱頂。在聖塔寺的西面和背面則分別供奉著毗濕奴和濕婆的神龕。
這裡牆上的窗都是假窗,起到裝飾的作用。
今天游覽的最後一個重量級的景點是吳哥寺。吳哥寺(也叫小吳哥)是整個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廟建築。它最初是為敬奉 印度 教神靈所建,但是今天已演變為佛教寺廟。
女神集中的妖艷世界
吳哥寺裝飾浮雕豐富多彩,刻於迴廊的牆壁及廊柱、窗楣、基石、欄桿之上的,令人目不暇接。最美麗、最有看點的就是女神浮雕,她們面帶微笑,頭戴花飾,端莊秀麗。每一尊都有獨特的造型和表情。
第三層迴廊上的女神雕刻,是整個吳哥寺最精緻的雕刻 壁畫
壁畫是參觀小吳哥最重要的部分,壁畫位於第一層迴廊的牆壁上,共 8 大主題,從進門的右邊依次為:
俱盧之戰
蘇耶跋摩二世的軍隊
天堂與地獄
攪拌乳海
毗濕奴大勝阿修羅大軍
黑天大勝阿修羅巴納
善神大戰阿修羅
楞伽之戰
1\. 俱盧之戰
俱盧之戰在摩訶婆羅多中是婆羅多族兩支後嗣般度族和俱盧族為爭奪王位所發動的戰爭,戰事為期18天,最終般度族贏得了戰爭,俱盧族則面臨滅族之果。戰事初期,由毗濕摩領軍的俱盧族一直處於上風,但俱盧族的軍師毗濕摩很同情般度族五個王子的遭遇,也希望藉由自己的犧牲平息這場家族戰爭,毗濕摩將自己的弱點告訴了般度族王子阿周那,於是在第九天,般度族的阿周那躲在束髮後向毗濕摩射箭,才得以擊敗毗濕摩。所以在第二根柱子的附近可以看到一個老者身體被射滿箭以致倒下的身體不能著地,旁邊跪著五個人,滿身中箭的就是毗濕摩,跪在旁邊的五個人就是般度族的五個王子。毗濕摩死後,俱盧族分別由德羅納及迦爾納統領,在戰事的第十三天,德羅納佈陣殺死了阿周那的兒子激昂。第十四天,阿周那背著喪子之痛,猛烈向俱盧族還擊,迅速擊殺了難支及難降的隊伍,德羅納又因兒子馬勇戰死對戰爭感到心灰意冷。第十八天,終於到了堅戰和迦爾納決戰的時刻,堅戰藉迦爾納的馬車陷入泥沼時,一舉將迦爾納擊殺,同時俱盧族的長子難敵又被怖軍殺死,俱盧族自此兵敗如山倒,為期十八天的俱盧之戰最終結束。在第十根柱子附近拉弓射箭的就是俱盧族的繼任軍師德羅納,再往前的第十一根柱子附近就是一個左手拿箭,右手拿弓,張開雙腿站在在大象戰車的上的就是阿周那,前面拿著長矛駕車的車夫就是毗濕奴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化身──黑天。整個畫面都是出自 印度 史詩《摩訶婆羅多》,有點類似 希腊 的《河馬史詩》,裡面的很多人物都是神的子嗣。
2\. 蘇耶跋摩二世的軍隊
蘇耶跋摩二世就是 吳哥窟 的建造者,也是 柬埔寨 最著名的國王之一,他恢復了政教合一的政治體系,興 修水 利,南征北討並打敗了東部強勢的占婆王國。這邊的壁畫西向東開展,一開始分兩層,上層描繪國王和男性皇室觀眾們為戰士送行,下層是公主和嬪妃們。之後歸為一層,刻的是軍隊。主要就是展示的是蘇耶跋摩二世國王和他的軍隊出征之前的情景。在西南角落上來約2公尺那個帶著皇家頭飾,神氣地坐在寶座上,旁邊有一堆遮陽傘跟芭蕉扇的就是蘇耶跋摩二世,而且他的雕像比旁邊的明顯大一號。再來是全副武裝的士兵和騎在馬背上的官員,在他們之間還有英勇且好戰的首領騎在大象上。再西邊一點是已經散亂失去秩序的 泰國 雇用的軍隊,還有宋朝派來支援高棉的 中國 士兵在後面(裡面還躲者一個在傻笑的 中國 士兵,可以找找看哦)。高棉的軍隊是穿著方形的護甲手上拿著的是魚叉,步伐一致,神情嚴肅, 泰國 的軍隊帶著頭巾、穿著類似 夏威夷 草裙的褲子,手上拿的是三叉戟。壁畫的牆面偶爾有個洞,聽說是以前雕刻師不小心刻錯,然後再挖出來填充新石頭重新雕刻,後來年久後就鬆動掉出來了。
3\. 天堂與地獄
這段壁畫上表達的是37個天堂的獎賞和32個地獄的懲罰。在壁畫的上層表現的是進入極樂世界的情景,坐著華美的轎子,有遮陽傘跟扇子,享受著國王式的待遇。接下來在第九根柱子附近就是陰間之王,騎著水牛,擁有18只手,背後是一對遮陽傘,他就類似 中國 的閻王爺。壁畫中還有他的兩位助手,分別是判官達摩跟契 特拉 古波塔,接下來的就是一段長長的32個地獄:阿鼻地獄,蟲冢地獄,剃刀地獄,荊棘地獄,壓死地獄,窒息地獄,悲鳴地獄,融鉛地獄,烤炙地獄,碎骨地獄,舂臼地獄,膿湖地獄,血湖地獄,骨髓地獄,饑餓地獄,炭火地獄,炸鍋地獄,煮鍋地獄,密林地獄,篝火地獄,炎熱地獄,針扎地獄,黑繩地獄,大紅蓮地獄,等火地獄,第二十七級二十八的地獄因為銘文消失(但看起來都是在拔舌頭),大寒地獄,暗黑地獄,大叫喚地獄,叫喚地獄。每個地獄都重口味十足,這雕刻師是吃洋蔥大蒜長大的嗎?!
4\. 攪拌乳海
攪拌乳海是 印度 神話里的非常著名故事,天神和阿修羅為了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一同攪拌乳海,約定之後均分甘露。毗濕奴讓大家把草藥投入乳海,拔取曼荼羅山以作為攪海的杵,自己化身為巨龜,沉入海底承受攪杵的重量,龍王婆蘇吉(Vasuki,一說是五頭巨蛇(Naga)),作為攪杵的攪繩纏繞在曼荼羅山上。令阿修羅持龍頭,諸天神持龍尾,一起攪拌乳海。這工作持續了數百年,海中先出現一隻香潔牝牛,然後出現了谷酒女神梵琉尼,樂園大香樹,三頭象Airavata(因陀羅坐騎)、魚、蝦、鱷魚、龍、蛇、龜等,不過靠近 須彌山 的生命因為攪拌劇烈而斷成碎片。龍王吐出的毒液要流進乳海,這毒液足以毀滅三界。情勢危急,濕婆將毒液喝了下去。三界得以保存,但是濕婆的喉嚨被灼成了青紫色,因此又被稱為青喉者(Ni-lakantha)。最後甘露出現了。但天神與阿修羅都想獨占甘露,他們為了搶奪甘露展開戰爭,天神獲得了勝利,阿修羅被排除在外。但是阿修羅之一的羅睺卻變成天神的模樣,混在其中喝了一口甘露,被日神和月神發現了,告訴給毗濕奴。仙露尚未經過羅睺的喉嚨,他的頭便被毗濕奴砍下。但是羅睺的頭因仙露而長生不老。為了報仇,他吞食日神和月神,造成日蝕和月蝕;當日月在他敞開的喉頭走出,蝕便完結。故事普及完了,所以壁畫就可以慢慢地欣賞了。
5\. 毗濕奴大勝阿修羅大軍
這一段是關於毗濕奴神與阿修羅的戰爭,但是奇怪的是刻工很淺,感覺也比較粗糙,似乎是還沒有完工的作品。只有騎在金翅鳥上的長者4只手臂的毗濕奴還比較好認外,其他的人物有點模糊,不過聽說這段壁畫講的的是毗濕奴與阿修羅魔王納 拉卡 大軍的戰爭,起因是納 拉卡 偷了眾神之母阿底提的耳環,這對耳環大又來頭,是攪拌乳海石出現的,由天空之神因陀羅獻給阿底提的。更可惡的是這個色色的魔王納 拉卡 還關押了一千六百零一位女神在他的普鳩提沙城中。毗濕奴的化身黑天最終打敗了魔王,娶了這一千六百零一位女神,並拔起了一座山,將女神們安置在山上,讓金翅鳥馱著飛回 德瓦 加。
6\. 黑天大勝阿修羅巴納
這段的壁畫的主角仍然是毗濕奴神的第八個化身黑天。關於黑天的神話主要源出於《摩訶婆羅多》及《往世書》。出生時有人預言黑天將殺死昏惡的秣菟羅(即 馬圖拉 )國王,其父母為躲避國王的報複,帶他偷偷逃到格庫拉,黑天就在那裡長大,成為牧牛人。幼年頑皮出眾,惹人喜愛,屢行神蹟,滅除惡魔。最後,黑天回到秣菟羅殺死昏君,建宮廷於 德瓦 勒格,娶魯格米尼公主和其他婦女為妻。黑天后來因獵人誤以他為鹿,一箭射中他的足跟,使他斃命。 這段壁畫分別展示了黑天現身,要辨別毗濕奴神很容易,他一般都是有很多只手拿著不同的法器,並且他的坐騎是金翅鳥(樣子是鳥頭人形外加翅膀一雙)。再接下來得是站在犀牛上的火神阿耆尼噴著大火攻擊毗濕奴神的坐騎金翅鳥,再後面的主角是一個長著24只手拿著劍的魔王巴納,傳說他有一千隻手,不過最後被黑天砍得只剩下2只手。最後一幅就是描繪黑天跑到濕婆的凱 拉薩 山向濕婆求情,請濕婆給魔王巴納一條生路,濕婆的旁邊還有他兒子象頭神甘尼夏。這就類似一幅連環畫,用一四段畫面,讓我們自己將其合成整段的故事的內容。
7\. 善神大戰阿修羅
這一整段的壁畫主要是展現善神跟阿修羅的戰役,裡面共出現了21位神祇,其實在 印度 神話中阿修羅也是屬於神,只是他們經常被描述為品性不好的神。裡面的神祇中比較好辨認的有:財富之神俱毗羅(坐騎是夜叉),火神阿耆尼(坐騎是犀牛),戰神賽犍陀(坐騎孔雀),天空之神因陀羅(坐騎是白象),保護之神毗濕奴神(坐騎金翅鳥),阿修羅伽羅尼彌,死神閻摩,毀滅之神濕婆(坐騎是 印度 白牛),創造之神梵天(坐騎神鵝漢薩),太陽神蘇利耶及為他駕著馬車的黎明之神阿魯諾,水神伐樓那(站在五個頭的那伽身上。因為小吳哥最開始就是為 印度 教的神廟,所以要看懂那些雕刻的神到底是哪一位還必須要稍稍瞭解 印度 教中常見的神祇的形象及其故事,至少他們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梵天)應該要稍微瞭解一下。
8\. 楞伽之戰
這段壁畫的內容則是選取了是 印度 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之中的高潮部份,羅摩,羅什曼和哈努曼一起跟魔王羅波那的激戰,為的是解救羅摩的妻子悉多。
敲心塔
在吳哥的最下層的十字迴廊的北面(在凈身池的旁邊)有座塔,其實也是一個走出去的出口,靠牆而立,手擊胸口,可以聽到塔內穿了咚咚咚的巨大回音,只要在那裡敲才有回音,很奇妙。這個神奇的功能據說是透過回音來檢查身體是否健康。從敲心塔往外走下去便是一大片綠草地,很少人會走下去,旁邊有一個藏經閣,一個人在這邊看看書,發發獃其實也蠻好的,或者拉著朋友一起在這邊拍點照,沒有人註目,也沒有吵鬧,可以放下拘束,隨著自己的心而行。
愛情梯
這裡曾經有一段凄美的愛情,1973年一對 法國 夫妻游客在中心塔南面的階梯試圖登上中心塔,其妻不小心失足墜落致死,他的丈夫在悲痛之餘出資修建了這道階梯,以免悲劇再次發生。因此得名 “love stairway",讓這座木梯成全了一段忠貞不渝的愛情見證,也是一個益於後人的善舉。雖然後來修築了更安全的木梯(現在上去的開口在東面),這邊的階梯就被封起來了。但是來到這邊還是可以過來景仰一下這座愛情梯,記住是中央塔南面的才是愛情梯哦。
秘密之洞
“從前的人想要說出自己心裡的秘密的時候,就會跑到山上,對著一個樹洞,說完了就用途把洞填起來。”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時空設定在1966年的小吳哥,周慕雲(扮演者:梁朝偉)來到小吳哥的一處古蹟,對著一個小洞,將他的秘密傾訴並塵封在其中。 而這個訴說秘密的小洞就是西側的第二層,也就是一般游客上來的旁邊的藏經閣,很多游客只顧著爬,卻步知道著名的秘密之洞原來就在旁邊。 Day 2今天的第一個寺廟是豆蔻寺,豆蔻寺建於921年,19世紀由 法國 人重建。 即使是在吳哥古跡群中,豆蔻寺的地位也顯得有些特殊,其內部牆壁上的紅磚淺浮雕彌足珍貴。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繪了毗濕奴變作侏儒與魔王戰鬥拯救世界的宗教故事浮雕。 從中央塔向上看,可以清楚的看到石磚的結構。 北塔壁上浮雕描繪了毗濕奴的妻子拉克什米。
比粒寺(變身塔)
從豆蔻寺出來,我們繼續今天大圈的行程游覽比粒寺。 比粒寺位於東梅奔寺的南側約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築,和東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時期,但規模比其大。比粒寺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的神殿,又稱變身塔。東面的石槽據說是屍體火化的地方,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人頭朝東,腳朝西,火化之後靈魂起身往前走,就直接能夠登上神靈的聖壇。 比粒寺地勢比較高,視野很開闊。加上這裡為磚牆結構,且多為紅磚,在太陽的照耀下顯得很火紅,因此吸引了一些游客日落時分前往。如果巴肯山的行程來不及,在這裡看日落也非常棒。
東梅奔寺
今天上午的最後一個景點是東梅奔寺,這個寺院和前面看到的形態迥異,是一座金字塔型的寺廟。據瞭解,東梅奔寺建於公元953年,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為了祭祀祖先所蓋的祖先廟,同時也為祭祀天空之神因陀羅。因陀羅神掌管天空的降水。
東梅奔寺是一個很傳奇的寺廟,它原本建於東池中央島上,以前到這裡需要乘船,下圖這裡就是當年上岸的碼頭,可是如今池水已乾涸,我們只能想象當年的景象。 每一層都有兩個石 獅子 。據說,吳哥建國初期的 獅子 都是趴著的,建造東梅奔的時候, 獅子 雄壯的挺立著,體現了當時吳哥大國的氣度。
東梅奔寺採用了金剛寶座塔的形式,三層五塔。第一、二層臺階的四角分別有四座與真象同樣大小的大象雕塑,源於四巨象支撐宇宙的古 印度 神話。 婆羅門教派的建築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 須彌山 的概念。所謂 須彌山 就是世界中心點,或是稱為世界之軸的大山,也是眾神的居所。凡間的世界,則是圍繞在 須彌山 的四周。而以東梅奔寺的構造來看,中央建物俯瞰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就是代表 須彌山 ,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 我們一級一級的攀登,穿過一個一個的門洞。 塔的主體中間是門楣的雕飾,有獨特的假門。門楣雕飾相當豐富,以 印度 神話為藍本。五座寶塔在藍天白雲下,顯的非常壯麗。 屋檐壁上的坑洞,為當時鑲嵌水晶寶石的地方,現在當然現在都已剩下坑坑洞洞,宛如痘疤般失去了當時華麗的光芒。不過也有說坑洞是為了塞進棉麻,以便黏貼灰漿。我比較相信後一種說法。
由寺中的碑銘記載,以及紅磚結構上有鐵鎚的刻痕可以得知,原本這些紅磚建造的寺廟外牆,都覆蓋有以石灰為主要原料的灰泥層,用做外牆的粉飾。 塔遜寺
接下來游覽的是塔遜寺。寺廟比較小,但很精緻。寺廟周圍曾經住過很多的僧人,至今還可以看見他們居住過的痕跡。塔遜寺的牆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女神們姿態優美,表情也很豐富。
塔遜寺的西塔門 東塔門是整座寺廟的點睛之處,整座門被一個 大樹 的根系完全覆蓋,寺門與樹融為一體,與門後的四面佛塔相互陪伴千年之久,讓人驚嘆。 涅槃宮
涅槃宮建於8世紀,供奉婆羅門教。中央殿堂的平臺由兩條蛇盤踞著,而大水池四邊各連接一座小水池,池水可通過四座雕有四個方位的石像流出。這裡被視作古代的醫院,信徒生病時會來此處求取聖水治病。 聖劍寺
相傳聖劍寺是在12世紀時,闍耶跋摩七世為供奉自己的父親而修建的。據說當時大吳哥城正在修建,這裡就成了國王臨時的住所,也就是他舉行朝拜和讀書的地方。
聖劍寺規模宏大,其長方形的圍牆長800米、寬700米。我們從聖劍寺的西門進去便看到長長的參道通向塔門。參道兩側是濕婆神風格的雕刻,基座部分是迦魯達,上部是佛祖的雕像,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已經被破壞。再走進去就是熟悉的“攪拌乳海”——數尊手拿長蛇攪動乳海的眾神與阿修羅。塔門上有鷹神迦魯達腳踩那迦的雕像。
進入寺廟,穿過三座塔門就可以進入中央殿堂。聖劍寺的中央殿堂中有一座尖塔,而在東西牆壁上方各有一個小洞,從正面看去就像是燃燒的蠟燭。 往東邊走會經過藏經閣,這裡可以欣賞到舞女的浮雕,一塊石頭上有13個舞女,惟妙惟肖。上面部分原本有佛像,可惜被激進的 印度 教徒鑿去了。 聖劍寺的東門是亮點所在,千萬不要錯過這顆榕樹。 聖劍寺最著名的就是如同 希腊 的古代神殿,據說這裡是藏經閣。 藏經閣對面的一座平臺被認為是存放聖劍的地方。爬上這座平臺,可以欣賞到不錯的景緻。 從中央聖塔開始,四條狹長的走廊向各個方向延伸,並帶拱頂。在聖塔寺的西面和背面則分別供奉著毗濕奴和濕婆的神龕。
這裡牆上的窗都是假窗,起到裝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