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高棉的土地上----史上最強技術貼
在聖劍寺內部,到處可以看到佛祖雕像被人為鑿去之後留下的痕跡。在推崇佛教的國王去世之後,宗教間的紛爭在闍耶跋摩八世時期爆發。據說這些都是被激進的 印度 教濕婆派信徒所破壞留下的痕跡。從中可以感受到因為闍耶跋摩七世的改革而受壓迫的婆羅門勢力的憤怒。 巴肯山日落
游完聖劍寺,今天大圈的景點就告一段落了。我們在巴肯山附近找了一個地方休息了一下,喝了椰子和甘蔗水,準備四點出發去爬巴肯山。從山腳下爬到巴肯山山頂大約需要20分鐘。因為巴肯山每天有300人人數限制,所以最好早點上山。
巴肯山其實就是一個小山丘,在 吳哥窟 西南不遠處,山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一個制高點。山上有一座廟叫 巴色 占空寺。將寺廟建在山頂,體現了古高棉人對山的崇拜。這座象徵著整個廟宇的建築,設計上充滿了象徵性符號:7層平臺代表七重天,最上層的高塔代表宇宙中心,除中央高塔外,下麵六層共有108座小塔,代表四個月相的108天。從每一面的中軸線上看,都只能看到33座塔,代表 須彌山 上的33位神祗。 上山中心的 巴色 占空寺的中央殿堂,房頂已經沒有了。 中央殿堂的牆壁上有精美的女神像 Day 3女王宮
女王宮在距離吳哥城25公里的地方,是 柬埔寨 三大聖廟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跡中的明珠”。供奉著婆羅門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神。建於967年,於1002年完工。 女王宮以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是吳哥古跡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Banteay Srei的意思是“女人的城堡”,據說這裡是作為主持吳哥王朝朝政的國師亞娜發哈拉的家廟修建的。關於它的建造年代也有一些質疑,也有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而更像是13-14世紀的作品。 從東面進入,映入眼帘的是紅土參道,如同鋪著紅色的地毯,兩側立著濕婆風格雕刻的 石柱 。現存的主體建築有三座中央塔和大型藏書室,所有外牆全部佈滿精美的雕刻。而且與其他建築相比,女王宮保留著自己的雕刻風格,創作者竟能將堅硬的石塊,如雕刻木頭般琢磨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作品,無論是門楣或石壁或窗欞,都刻鏤得一絲不苟,巧奪天工。 另外,女王宮是第一座採用“原物歸位”修複法 成功 的建築,後來這一方法廣泛應用到 吳哥窟 其他古跡的修複工作中。 我們7點到女王宮,游客較少,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欣賞。即使不是建築師,也可以像研究模型一樣,瞭解其造型的組合。我們不停地按動快門,在建築前繞著圈看,實在捨不得離開。但這時的陽光卻十分強烈,火辣辣的陽光照在紅砂岩上,整個寺院如同正在燃燒的火焰一般。 下麵我將用圖片逐一介紹女王宮的細節。
女王宮第二圍牆的大門 第二圍牆被認為是最精美的雕刻。描繪了毗濕奴神坐在 卡拉 身上。 南面的藏經閣 南面藏經閣的山形牆上的雕刻描繪了在 岡仁波齊 峰上修煉的濕婆神。懷裡抱著的是他的妻子帕努瓦提。位於下部的是魔王拉瓦那,他想要移動 岡仁波齊 峰打擾修煉中的濕婆神。濕婆神在冥想中欲消滅阿修羅。 北面藏經閣 北面的藏經閣山形牆上的雕刻描繪了因陀羅神為避免生靈塗炭,充當“消防隊員”撲滅大火的情景。 女王宮的中央宮殿 中央殿堂的南塔
女王宮的女神像為譽為“東方的蒙拉麗莎”。比其他地方看到的女神像更為精美。
從中庭看過去的北面藏經閣 守衛在門口的猴神哈努曼為複製品。部分真品珍藏在 金邊 博物館。
濕婆雕像的山形牆 南塔上的雕刻。濕婆神坐在神牛 南迪 上。 屋檐上有 獅子 辛瑪的形象。 磚砌的聖堂 聖堂山形牆上的雕刻。描述了猴王離去後,花果山另外兩隻猴子開始爭奪猴王寶座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