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記“西天獨行” 附帶介紹印度音樂和美食(含現場視頻)
↑法塔赫布爾西格裡城 這裡是宮殿旁邊的一個巨大的賈馬清真寺 ↑阿格拉法城賈瑪清真寺 ↑阿格拉法城賈瑪清真寺 ↑阿格拉法城賈瑪清真寺 後面我們還會看到, 印度 的王宮裡有很多類似這樣的鏤空窗格,能夠送進涼風,外面看不到裡面。 ↑阿格拉法城賈瑪清真寺 清真寺正門(勝利之門)。據說是 亞洲 最高的門 ↑阿格拉法城賈瑪清真寺 從fatehpur sikri回來已經快下午三點了,我來到這家泰姬陵南面的知名餐館吃午飯。
這家店有兩個餐廳,一個叫Zorba the budda,純素食的,一個叫RANGREZZ,是non-veg的,其實是同一家店。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非常湊巧,下午三點已經幾乎沒有客人了,正好是飯店老闆一家人自己用餐的時間,他們就坐在我旁邊一桌,於是就攀談起來,聊得非常開心。他們人都非常好,尤其是老闆,我感覺非常朴實。兩個女兒也都很有教養。最後我們還交換了聯繫方式。下麵這張是合照,大女兒長得像媽,大學快畢業了,二女兒像爸,正在讀高中。但是,這個不是全部,還有一大一小兩個男孩,沒有在照片里,此外還有一個。。。據他們說太淘氣了扔在家裡沒過來。。。這位5個孩子的母親聲稱自己結婚早還很年輕,覺得可以跟我做兄妹。。。還說女兒結婚的時候要邀請我來。然後我問在 印度 參加婚禮要不要送禮,結果他們說他們也會直接送錢,類似我們的紅包。。。
看樣子這家人家經濟條件是不錯的,大兒子生日的時候老闆娘還給買了個iPhone 7作為禮物。 ↑Zorba The Buddha 最重要的是,飯菜確實很好吃,可以說,除了咸了一點( 印度 菜不是辣就是咸),是我在 印度 吃過最好吃的一家。 ↑Zorba The Buddha 吃完午飯,正好到了參觀 阿格拉 堡的最佳時間,我在那裡一直待到傍晚6點多、閉館趕人了才出來。 ↑阿格拉堡 這裡又發生一個奇遇。剛一進 阿格拉 堡,一個大胖和尚用中文叫住了我。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我後來知道這位80後新生代的 中國 大和尚,已經是一個大寺院的住持了。我和他交流很順暢,從他身上絲毫感覺不到那些招搖撞騙的 中國 僧道的虛假,他人很實在、很坦然、也很自信,從不向別人兜售什麼概念,但能夠談到比較有深度的見解。他和我說,佛教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套哲學,是關註在活著的時候如何獲得解脫的理論。我們聊得還真挺投機的。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這裡是沙賈汗被關押的地方,他就在這裡整天眺望泰姬陵。
一個說流利中文的 印度 導游正在講解,他讓大家猜這個精美的所在是做什麼用的,猜對送手機。
“不對,不對。。。你們都答錯了。現在我告訴你們,這是一個監獄。有人想到嗎?” ↑阿格拉堡 精美的 大理 石,彩色的鑲嵌居然全是寶石。用手電筒一照,我們看見紅寶石閃閃發光。 ↑阿格拉堡 印度 是佛教開始的地方,如今卻是 印度 教和伊斯蘭教的天下,佛教徒已經很少了。這位大概是信佛教的,恭敬地上來請大和尚賜福。
大和尚告訴我,當地的佛教徒非常虔誠,對僧侶非常尊敬。曾經有人用嘴親吻手,再謙卑地用手去觸碰他的腳。這不禁讓我想起泰戈爾的詩句:
"When thou commmandest me to sing, it seems my heart would break with pride ...
I touch by the edge of the far-spreading wing of my song thy feet, which I could never aspire to reach."
在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中,我讀到的是一樣的對藝術至真至美的虔誠和謙卑,而正是這種謙卑讓他的詩顯得無比高貴。 美國 詩人龐德說,“與泰戈爾這個淳樸的東方人相比,我自己顯得像是一個身披獸皮的野人”。
作為一個沒有信仰的 中國 人,面對佛教徒的這種虔誠的行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感受呢?
我不覺得沒有信仰是一件壞事(或者說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然而在 中國 這個文化過度早熟、人心過度複雜的國家裡,你可能就算有信仰也不敢十分表現出來,因為這會讓你顯得天真,甚至被人利用。不過,好在形式終究只是次要的。然而,如果我們的內心喪失了這個部分,就會淪入低俗。事實上在 中國 如今這個年代,也許不是喪失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認識到的問題,能否從一個被物質得失充斥而精神荒蕪的狀態,意識到內心向真向善的價值。認同這種價值並踐行它,這不就是信仰嗎?信仰何必一定要包裹著迷信的形式呢?
讓我們再來咂摸一下這個道理:是不是正是由於泰戈爾更真、更淳,才讓他的藝術顯得更美呢?喪失了真與善,美就變得庸俗;而他的藝術的高貴恰恰來自於對真與善的虔誠和謙卑。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 堡裡面有一個世界上最小的清真寺。大和尚居然進去擺pose拍照,還說這可能是他唯一能進清真寺的機會。照片風格真的有點混搭。。。 ↑阿格拉堡 確實 印度 人很喜歡上來找外國人拍照,大概和我們剛剛改革開放那會兒一樣,看見外國人稀奇。 ↑阿格拉堡 在泰姬陵我們還遇到一個 印度 人上來合影,說自己是克什米爾的。然後我問他,你認為克什米爾是屬於 印度 的還是屬於 巴基斯坦 的,他居然跟我說:“我認為克什米爾應該屬於 中國 !” ↑阿格拉堡 印度樂器 - Sitar & Tabla上面聽到的是酒店屋頂餐廳的現場伴奏。當時光線太暗了,沒有拍照片。雖然兩位演奏者的水平很一般,但是這兩件樂器卻可以說是偉大的樂器,在 印度 音樂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西塔琴(Sitar)現在越來越多的為國人熟知,這種獨特而神秘的、迷離的聲音已經直接成為了“ 印度 ”的一個符號。琴弦很多,可以產生非常獨特的和聲效果。上圖是著名的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Ravi Shankar)。 塔布拉鼓(Tabla)我這次有機會親手嘗試了一下,在網上看了一些視頻後更加意識到這件樂器實在超乎想象。可以說沒有哪一種手鼓有這樣複雜的演奏技法、能夠創造出如此豐富的音效。那面小鼓竟然是用手指來敲擊的,聲音很清脆,可以敲出超快的鼓點。而那面大鼓竟然也有無窮的變化,可以用手掌迅速蓋住鼓面產生音高的變化,最神奇的是一種類似投石入湖或水中冒出氣泡的聲音,非常令人著迷。
這裡我想到,現在我國各大旅游景點都有人開個小店打 非洲 手鼓的,那個東西跟塔布拉鼓比起來實在low爆了。我看塔布拉鼓說不定有市場潛力,而且一賣就賣一對兒,沒準就能火。有沒有人願意嘗試一下呢? 強烈建議搜索一些視頻來看。尤其可以搜Sitar, Tabla, Bansuri的合奏來看,通常都有很多即興演奏,甚至讓人覺得很像Jazz,我甚至覺得完全可以發展出一種像 巴西 的bossa nova那樣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咖喱味?)爵士流派。三件樂器都可以演奏地很快,但卻也很擅長營造一種悠遠神秘寧靜的氛圍,相信練過瑜伽的朋友會很熟悉這種音樂,可能一聽到就立刻就進入冥想狀態了;)
▔▔▔▔▔▔▔▔▔▔▔▔▔▔▔▔▔▔▔▔▔▔▔▔▔▔▔▔▔▔▔▔▔▔▔▔▔▔▔▔▔▔▔▔ 3 阿格拉 - 泰姬陵泰姬陵確實太美了。這是沙賈汗為紀念他深愛的亡妻,不惜傾國財力,22年建成的建築奇跡。 ↑泰姬陵 ↑泰姬陵 全部是白色 大理 石,和彩色寶石鑲嵌,精細雕工。美輪美奐。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昨天大和尚說他是帶著三個居士來 印度 訪歷佛教古跡來的。今天我也沒成想真的就還能遇到。沒想到直接就在大門口,遇到一個 中國 大媽,問我是哪兒來的。
這家店有兩個餐廳,一個叫Zorba the budda,純素食的,一個叫RANGREZZ,是non-veg的,其實是同一家店。為什麼我知道呢?因為非常湊巧,下午三點已經幾乎沒有客人了,正好是飯店老闆一家人自己用餐的時間,他們就坐在我旁邊一桌,於是就攀談起來,聊得非常開心。他們人都非常好,尤其是老闆,我感覺非常朴實。兩個女兒也都很有教養。最後我們還交換了聯繫方式。下麵這張是合照,大女兒長得像媽,大學快畢業了,二女兒像爸,正在讀高中。但是,這個不是全部,還有一大一小兩個男孩,沒有在照片里,此外還有一個。。。據他們說太淘氣了扔在家裡沒過來。。。這位5個孩子的母親聲稱自己結婚早還很年輕,覺得可以跟我做兄妹。。。還說女兒結婚的時候要邀請我來。然後我問在 印度 參加婚禮要不要送禮,結果他們說他們也會直接送錢,類似我們的紅包。。。
看樣子這家人家經濟條件是不錯的,大兒子生日的時候老闆娘還給買了個iPhone 7作為禮物。 ↑Zorba The Buddha 最重要的是,飯菜確實很好吃,可以說,除了咸了一點( 印度 菜不是辣就是咸),是我在 印度 吃過最好吃的一家。 ↑Zorba The Buddha 吃完午飯,正好到了參觀 阿格拉 堡的最佳時間,我在那裡一直待到傍晚6點多、閉館趕人了才出來。 ↑阿格拉堡 這裡又發生一個奇遇。剛一進 阿格拉 堡,一個大胖和尚用中文叫住了我。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我後來知道這位80後新生代的 中國 大和尚,已經是一個大寺院的住持了。我和他交流很順暢,從他身上絲毫感覺不到那些招搖撞騙的 中國 僧道的虛假,他人很實在、很坦然、也很自信,從不向別人兜售什麼概念,但能夠談到比較有深度的見解。他和我說,佛教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套哲學,是關註在活著的時候如何獲得解脫的理論。我們聊得還真挺投機的。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這裡是沙賈汗被關押的地方,他就在這裡整天眺望泰姬陵。
一個說流利中文的 印度 導游正在講解,他讓大家猜這個精美的所在是做什麼用的,猜對送手機。
“不對,不對。。。你們都答錯了。現在我告訴你們,這是一個監獄。有人想到嗎?” ↑阿格拉堡 精美的 大理 石,彩色的鑲嵌居然全是寶石。用手電筒一照,我們看見紅寶石閃閃發光。 ↑阿格拉堡 印度 是佛教開始的地方,如今卻是 印度 教和伊斯蘭教的天下,佛教徒已經很少了。這位大概是信佛教的,恭敬地上來請大和尚賜福。
大和尚告訴我,當地的佛教徒非常虔誠,對僧侶非常尊敬。曾經有人用嘴親吻手,再謙卑地用手去觸碰他的腳。這不禁讓我想起泰戈爾的詩句:
"When thou commmandest me to sing, it seems my heart would break with pride ...
I touch by the edge of the far-spreading wing of my song thy feet, which I could never aspire to reach."
在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中,我讀到的是一樣的對藝術至真至美的虔誠和謙卑,而正是這種謙卑讓他的詩顯得無比高貴。 美國 詩人龐德說,“與泰戈爾這個淳樸的東方人相比,我自己顯得像是一個身披獸皮的野人”。
作為一個沒有信仰的 中國 人,面對佛教徒的這種虔誠的行為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感受呢?
我不覺得沒有信仰是一件壞事(或者說信仰不一定非得是宗教),然而在 中國 這個文化過度早熟、人心過度複雜的國家裡,你可能就算有信仰也不敢十分表現出來,因為這會讓你顯得天真,甚至被人利用。不過,好在形式終究只是次要的。然而,如果我們的內心喪失了這個部分,就會淪入低俗。事實上在 中國 如今這個年代,也許不是喪失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認識到的問題,能否從一個被物質得失充斥而精神荒蕪的狀態,意識到內心向真向善的價值。認同這種價值並踐行它,這不就是信仰嗎?信仰何必一定要包裹著迷信的形式呢?
讓我們再來咂摸一下這個道理:是不是正是由於泰戈爾更真、更淳,才讓他的藝術顯得更美呢?喪失了真與善,美就變得庸俗;而他的藝術的高貴恰恰來自於對真與善的虔誠和謙卑。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 阿格拉 堡裡面有一個世界上最小的清真寺。大和尚居然進去擺pose拍照,還說這可能是他唯一能進清真寺的機會。照片風格真的有點混搭。。。 ↑阿格拉堡 確實 印度 人很喜歡上來找外國人拍照,大概和我們剛剛改革開放那會兒一樣,看見外國人稀奇。 ↑阿格拉堡 在泰姬陵我們還遇到一個 印度 人上來合影,說自己是克什米爾的。然後我問他,你認為克什米爾是屬於 印度 的還是屬於 巴基斯坦 的,他居然跟我說:“我認為克什米爾應該屬於 中國 !” ↑阿格拉堡 印度樂器 - Sitar & Tabla上面聽到的是酒店屋頂餐廳的現場伴奏。當時光線太暗了,沒有拍照片。雖然兩位演奏者的水平很一般,但是這兩件樂器卻可以說是偉大的樂器,在 印度 音樂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西塔琴(Sitar)現在越來越多的為國人熟知,這種獨特而神秘的、迷離的聲音已經直接成為了“ 印度 ”的一個符號。琴弦很多,可以產生非常獨特的和聲效果。上圖是著名的西塔琴大師拉維香卡(Ravi Shankar)。 塔布拉鼓(Tabla)我這次有機會親手嘗試了一下,在網上看了一些視頻後更加意識到這件樂器實在超乎想象。可以說沒有哪一種手鼓有這樣複雜的演奏技法、能夠創造出如此豐富的音效。那面小鼓竟然是用手指來敲擊的,聲音很清脆,可以敲出超快的鼓點。而那面大鼓竟然也有無窮的變化,可以用手掌迅速蓋住鼓面產生音高的變化,最神奇的是一種類似投石入湖或水中冒出氣泡的聲音,非常令人著迷。
這裡我想到,現在我國各大旅游景點都有人開個小店打 非洲 手鼓的,那個東西跟塔布拉鼓比起來實在low爆了。我看塔布拉鼓說不定有市場潛力,而且一賣就賣一對兒,沒準就能火。有沒有人願意嘗試一下呢? 強烈建議搜索一些視頻來看。尤其可以搜Sitar, Tabla, Bansuri的合奏來看,通常都有很多即興演奏,甚至讓人覺得很像Jazz,我甚至覺得完全可以發展出一種像 巴西 的bossa nova那樣更適合現代人口味的(咖喱味?)爵士流派。三件樂器都可以演奏地很快,但卻也很擅長營造一種悠遠神秘寧靜的氛圍,相信練過瑜伽的朋友會很熟悉這種音樂,可能一聽到就立刻就進入冥想狀態了;)
▔▔▔▔▔▔▔▔▔▔▔▔▔▔▔▔▔▔▔▔▔▔▔▔▔▔▔▔▔▔▔▔▔▔▔▔▔▔▔▔▔▔▔▔ 3 阿格拉 - 泰姬陵泰姬陵確實太美了。這是沙賈汗為紀念他深愛的亡妻,不惜傾國財力,22年建成的建築奇跡。 ↑泰姬陵 ↑泰姬陵 全部是白色 大理 石,和彩色寶石鑲嵌,精細雕工。美輪美奐。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泰姬陵 昨天大和尚說他是帶著三個居士來 印度 訪歷佛教古跡來的。今天我也沒成想真的就還能遇到。沒想到直接就在大門口,遇到一個 中國 大媽,問我是哪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