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春日的呼喚——英倫三島、愛爾蘭、冰島自駕游記之一
此時成群的白天鵝悠閑地遊蕩在 泰晤士 河的水面上。給 溫莎 鎮的增添了一種安寧祥和的氣氛。 我們費盡周折總算找到了著名的伊頓公學,此時校區不見學生的蹤影,也許掌燈時分正是他們苦讀的時光。這個地處 泰晤士 河畔,與 溫莎 城堡隔岸相望的伊頓公學是一座古老的學府是由亨利六世於1440年創辦。 這個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著稱的伊頓公學從17世紀起逐漸成為 英國 最著名的貴族學校。傍晚的校門口非常安靜,古老的校舍在燈光下顯得那麼神秘,又那麼令人好奇。可惜門衛攔住了我們的腳步,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念了。 那個晚上,我們坐在鎮上頗有名氣的 喬治 酒吧里,飲著 溫莎 鎮Winsor Knot 啤酒,盡情地觀賞 溫莎 的夜景。 傍晚後的 溫莎 鎮很是迷人,靜靜流淌著的 泰晤士 河水倒映著 溫莎 鎮美麗的街景,遠處教堂鐘聲悠然傳來,伴著朦朧晚色的古老建築群發出黃色的燈光,清涼的夜風帶來遠處淡淡的花香,使我們感到無比愜意。 此時坐落在 溫莎 火車站旁邊的 溫莎 皇家購物中心沒有喧囂的游人蹤影,一些店鋪早已閉門謝客。這個1897年建造的古老建築周圍顯得如此靜謐。夜幕仍難以遮住 溫莎 小鎮的魅力........ 2、文化古城牛津府在結束 溫莎 鎮的游覽後,15日中午我們駕車沿A308、A404、A40公路駛向英倫旅程的第2站 牛津 ,當地時間下午一點半順利入住位於A40公路旁的The Dail House Guest House(黛爾別墅賓館)。很經典的裝修,清潔而便利,看上去很舒適,怪不得有網上獲得好評。入住妥當後,我們駕車去 牛津 大學中心區游覽,路途雖然不長,但由於不熟悉周圍環境,只能通過導航去 牛津 大學游覽。
我們知道 牛津 這個地方更多的是源於著名的 牛津 大學的名聲,據說早在公元7世紀 牛津 (Oxford)就已有人居住了,到公元10世紀,這裡成為 英格蘭 的一個要地。“津”意為渡口, 泰晤士 河和柴威爾河在此會合,當時河水不深,用牛拉車即可涉水而過, 牛津 由此得名。 殊不知 牛津 大學共有38個學院,分散在 牛津 地區,所以我們只能找一些較為著名的學院去游覽。儘管如此為了停車卻費盡周折,“誤打誤撞”地停在了“老銀行飯店”的內部停車場,和店員費盡口舌並承諾繳費才算勉強同意。停車永遠是自駕所到之處最頭痛、最要提前考慮的事項。 我們開始了 牛津 步行游覽主要景點。首先穿過了一片草地,那裡有很多學生在草地上看書休息,這裡就是所謂的基督堂草坪,是 英國 牛津 一個著名的洪水草甸,也是步行和野餐地點。 我們到達 牛津 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時,學院已經關閉了對外開放,從外觀看上去就是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群。這所學院是 牛津 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也是主教座堂的學院。基督教堂學院成立於1546年。與姊妹學院 劍橋 大學三一學院一樣,傳統上被認為是最貴族化的學院。有13位 英國 首相出自基督教堂學院。它最近出名是有傳說這裡是哈里波特拍攝的取景地。 學院漂亮的教堂建於1546年,是 英格蘭 最小的教堂。 教堂前的尖塔叫做湯姆塔,建於1681年,塔中有一口被稱為“大湯姆(Great Tom)”的重達7噸的大鐘。每晚9點5分,這座大鐘都要連續敲響101次,因為學院設立之初有101學生,過去,學院的所有大門全部在最後一聲鐘響後關閉,回來晚的學生據說還要被處以罰款。這一規定到1963年才被廢止。 由於學院大門對外已經關閉,我們只能在湯姆門處拍一下基督教堂的遠景。 接著我們去游覽據說是最尊貴,最富象徵的學院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都說學生宿舍下麵停滿名貴跑車,它是唯一不許隨便進入參觀的學院。它的周圍是鐵柵欄圍起,學院的獨特的藍色大門關閉著,經過和校警商量才允許在門口拍一張照片。它是 牛津 大學的一個學院,成立於1555年。 順著 牛津 寬街(Broad Street) 我們游覽了 牛津 大學幾個具有厚重文化歷史的地方。其中 牛津 謝爾 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建於1664年到1668年,由克裡斯 多佛 · 雷恩 為 牛津 大學設計。該建築以該項目的主要財政支持者,當時的校長吉爾伯特, 謝爾 登命名。它用於音樂會,講座和大學的儀式,並不用來表演戲劇。劇院圍欄牆墩上的這些威嚴高傲的頭像全都是國王塑像,塑於1669年,被稱為是“ 牛津 建築的瑰寶”。據說劇院曾經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取景點之一。 緊鄰 謝爾 登劇院的是克拉倫登樓(Clarendon Building)它建於1711年到1715年,為 牛津 大學出版社所在地。 文化古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要看看當地圖書館,接下來的就是古老宏偉的圓塔形建築是瑞德克利夫圓宮,於1748年修建。原為 牛津 大學神學院,現在是瑞德克利夫圖書館也是 博德 利圖書館的一部分,歸 牛津 大學所有。藏書只能閱覽,不外借。 博德 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是 牛津 大學圖書館中,最為著名的,也是僅次於 大英 圖書館的第二大 英國 圖書館。據說該圖書館是1602年正式建立,但其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 博德 利圖書館由最主要的3個圖書館所組成,包括老 博德 利圖書館(下圖)、瑞德克利夫圖書館(上圖)以及新 博德 利圖書館。 參觀中我們從 牛津 圖書館規模、管理風格及藏書水平深感 牛津 大學以致 英國 的文化積澱和歷史傳承的地位是很難被替代的。 博德 利圖書館規模很大,這座著名門塔被稱之為“五柱塔”,因為五層的塔身上每層所使用的柱頂式樣不同,由下至上分別是托斯卡,多力克,愛奧尼克, 科林斯 ,複合五種經典 羅馬 ( 希腊 )柱式。 緊鄰 博德 利圖書館的是所謂“嘆息橋“(Herford Bridge),引起我們的極 大興 趣。這是一座哥特風格的石造人行橋,跨越新學院巷(New College Lane),連接 赫特福德 學院南北兩部分,完成於1914年。這座橋來自 威尼斯 著名的嘆息橋而得名。據說世界被稱之嘆息橋的有三處,分別是 威尼斯 、 劍橋 、 牛津 。總有人把 中國 憂郁的詩人徐志摩筆下的康橋與嘆息橋拉上關係,這一點確實難於考證,不過也許詩人更多的只是一種意境的寄托。 繼續沿著Catte Street 就到了聖瑪麗大學的主教堂,這個教堂已經有近千年曆史,建築宏偉而華麗。教堂外觀很美,該教堂的尖頂被一些教會歷史學家稱為 英格蘭 最美麗的尖頂之一。可惜我們錯過了教堂塔樓登頂的時間,據說天氣好的時候是一個欣賞 牛津 市容的絕好制高點,可以欣賞到 牛津 最美的部分, 比如 被譽為全球最美街道之一的High Street,以及擁有400多年曆史的 牛津 圖書館及周邊幾個學院。 牛津 十字街頭的卡法斯 塔下 急匆匆行走的人流告訴我們 牛津 學子下課的時候到了。 隨處可見的電話亭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裝飾了,這種點綴讓人們對傳統保持一種持續的懷念。 從 牛津 大學回來後,我們四人一同來到入住賓館附近的Ember inns就餐,品嘗 牛津 當地啤酒和 英國 菜。 英國 啤酒口感非常清爽,酒精度數普遍低於國內啤酒。而菜的做法看來比較簡單,三文魚、烤牛肉等口味除了充滿了奶油味外就是過於清淡。也許是為了盡可能保持食材原有的質地和風味。所以鹽和胡椒是必不可少的了。 3、特色小鎮英倫風16號早餐後,我們一行人離開 牛津 ,沿A40、A44號公路繼續我們旅途的第3站~迷人的 科茨沃爾德 (Cotsworlds)地區。 科茨沃爾德 除了盛產羊毛而著名外,還因有幾個英倫風格精緻的村莊和小鎮而知名天下。此外,大家最熟悉的《唐頓莊園》以及電影《簡•愛》、《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等 英國 文學名著也在這裡的浪漫田園取景。今天我們目的地就是這幾個典雅的村莊。 車是蜿蜒在低緩丘陵地帶上行進的,車速“服從”了我們我們觀賞路邊景色的需求,伴隨著車內悠揚的音樂,一處處田園式的民居和綠色牧場上悠閑吃草的羊群映入眼帘,曲轉的河流環繞在山丘與村落之間,還有點綴在上面的石頭老屋,就像一幅記載中世紀英倫風情的油畫。這裡之所以吸引了很多 英國 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除了有仍舊保存完好的幾百年前石灰岩磚的各種建築外,我們覺得更多的是保留了濃厚的 英國 鄉村傳統,那不僅僅是小鎮的生活方式,也不僅僅是 英格蘭 風情,那是一首讓人回味無窮的田園詩。 1、 莫頓因馬什鎮位於 科茨沃爾德 北部,就是因為坐落於 羅馬 時期的福斯路上因此而篷勃發展起來的。福斯路穿過小鎮的主街和舊 倫敦 ,直達一條史上有名的馬車線 伍斯特 公路(Worcester Highway)。我們首先到達這個美麗的古鎮。 據說 羅馬 人占領 英國 時,莫頓因馬什鎮是南北 通道 ,福斯路(Fosse Way)的主要驛站之一。算起來也有1700年的歷史了。我們驚嘆這些蜜色石頭建築仍舊保存的那麼完好,從建築外觀依稀可以看到歷經滄桑的痕跡,也許這也歸功於私有財產保護制度的延續。
我們知道 牛津 這個地方更多的是源於著名的 牛津 大學的名聲,據說早在公元7世紀 牛津 (Oxford)就已有人居住了,到公元10世紀,這裡成為 英格蘭 的一個要地。“津”意為渡口, 泰晤士 河和柴威爾河在此會合,當時河水不深,用牛拉車即可涉水而過, 牛津 由此得名。 殊不知 牛津 大學共有38個學院,分散在 牛津 地區,所以我們只能找一些較為著名的學院去游覽。儘管如此為了停車卻費盡周折,“誤打誤撞”地停在了“老銀行飯店”的內部停車場,和店員費盡口舌並承諾繳費才算勉強同意。停車永遠是自駕所到之處最頭痛、最要提前考慮的事項。 我們開始了 牛津 步行游覽主要景點。首先穿過了一片草地,那裡有很多學生在草地上看書休息,這裡就是所謂的基督堂草坪,是 英國 牛津 一個著名的洪水草甸,也是步行和野餐地點。 我們到達 牛津 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時,學院已經關閉了對外開放,從外觀看上去就是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群。這所學院是 牛津 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也是主教座堂的學院。基督教堂學院成立於1546年。與姊妹學院 劍橋 大學三一學院一樣,傳統上被認為是最貴族化的學院。有13位 英國 首相出自基督教堂學院。它最近出名是有傳說這裡是哈里波特拍攝的取景地。 學院漂亮的教堂建於1546年,是 英格蘭 最小的教堂。 教堂前的尖塔叫做湯姆塔,建於1681年,塔中有一口被稱為“大湯姆(Great Tom)”的重達7噸的大鐘。每晚9點5分,這座大鐘都要連續敲響101次,因為學院設立之初有101學生,過去,學院的所有大門全部在最後一聲鐘響後關閉,回來晚的學生據說還要被處以罰款。這一規定到1963年才被廢止。 由於學院大門對外已經關閉,我們只能在湯姆門處拍一下基督教堂的遠景。 接著我們去游覽據說是最尊貴,最富象徵的學院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都說學生宿舍下麵停滿名貴跑車,它是唯一不許隨便進入參觀的學院。它的周圍是鐵柵欄圍起,學院的獨特的藍色大門關閉著,經過和校警商量才允許在門口拍一張照片。它是 牛津 大學的一個學院,成立於1555年。 順著 牛津 寬街(Broad Street) 我們游覽了 牛津 大學幾個具有厚重文化歷史的地方。其中 牛津 謝爾 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建於1664年到1668年,由克裡斯 多佛 · 雷恩 為 牛津 大學設計。該建築以該項目的主要財政支持者,當時的校長吉爾伯特, 謝爾 登命名。它用於音樂會,講座和大學的儀式,並不用來表演戲劇。劇院圍欄牆墩上的這些威嚴高傲的頭像全都是國王塑像,塑於1669年,被稱為是“ 牛津 建築的瑰寶”。據說劇院曾經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取景點之一。 緊鄰 謝爾 登劇院的是克拉倫登樓(Clarendon Building)它建於1711年到1715年,為 牛津 大學出版社所在地。 文化古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要看看當地圖書館,接下來的就是古老宏偉的圓塔形建築是瑞德克利夫圓宮,於1748年修建。原為 牛津 大學神學院,現在是瑞德克利夫圖書館也是 博德 利圖書館的一部分,歸 牛津 大學所有。藏書只能閱覽,不外借。 博德 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是 牛津 大學圖書館中,最為著名的,也是僅次於 大英 圖書館的第二大 英國 圖書館。據說該圖書館是1602年正式建立,但其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 博德 利圖書館由最主要的3個圖書館所組成,包括老 博德 利圖書館(下圖)、瑞德克利夫圖書館(上圖)以及新 博德 利圖書館。 參觀中我們從 牛津 圖書館規模、管理風格及藏書水平深感 牛津 大學以致 英國 的文化積澱和歷史傳承的地位是很難被替代的。 博德 利圖書館規模很大,這座著名門塔被稱之為“五柱塔”,因為五層的塔身上每層所使用的柱頂式樣不同,由下至上分別是托斯卡,多力克,愛奧尼克, 科林斯 ,複合五種經典 羅馬 ( 希腊 )柱式。 緊鄰 博德 利圖書館的是所謂“嘆息橋“(Herford Bridge),引起我們的極 大興 趣。這是一座哥特風格的石造人行橋,跨越新學院巷(New College Lane),連接 赫特福德 學院南北兩部分,完成於1914年。這座橋來自 威尼斯 著名的嘆息橋而得名。據說世界被稱之嘆息橋的有三處,分別是 威尼斯 、 劍橋 、 牛津 。總有人把 中國 憂郁的詩人徐志摩筆下的康橋與嘆息橋拉上關係,這一點確實難於考證,不過也許詩人更多的只是一種意境的寄托。 繼續沿著Catte Street 就到了聖瑪麗大學的主教堂,這個教堂已經有近千年曆史,建築宏偉而華麗。教堂外觀很美,該教堂的尖頂被一些教會歷史學家稱為 英格蘭 最美麗的尖頂之一。可惜我們錯過了教堂塔樓登頂的時間,據說天氣好的時候是一個欣賞 牛津 市容的絕好制高點,可以欣賞到 牛津 最美的部分, 比如 被譽為全球最美街道之一的High Street,以及擁有400多年曆史的 牛津 圖書館及周邊幾個學院。 牛津 十字街頭的卡法斯 塔下 急匆匆行走的人流告訴我們 牛津 學子下課的時候到了。 隨處可見的電話亭更多的應該是一種裝飾了,這種點綴讓人們對傳統保持一種持續的懷念。 從 牛津 大學回來後,我們四人一同來到入住賓館附近的Ember inns就餐,品嘗 牛津 當地啤酒和 英國 菜。 英國 啤酒口感非常清爽,酒精度數普遍低於國內啤酒。而菜的做法看來比較簡單,三文魚、烤牛肉等口味除了充滿了奶油味外就是過於清淡。也許是為了盡可能保持食材原有的質地和風味。所以鹽和胡椒是必不可少的了。 3、特色小鎮英倫風16號早餐後,我們一行人離開 牛津 ,沿A40、A44號公路繼續我們旅途的第3站~迷人的 科茨沃爾德 (Cotsworlds)地區。 科茨沃爾德 除了盛產羊毛而著名外,還因有幾個英倫風格精緻的村莊和小鎮而知名天下。此外,大家最熟悉的《唐頓莊園》以及電影《簡•愛》、《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等 英國 文學名著也在這裡的浪漫田園取景。今天我們目的地就是這幾個典雅的村莊。 車是蜿蜒在低緩丘陵地帶上行進的,車速“服從”了我們我們觀賞路邊景色的需求,伴隨著車內悠揚的音樂,一處處田園式的民居和綠色牧場上悠閑吃草的羊群映入眼帘,曲轉的河流環繞在山丘與村落之間,還有點綴在上面的石頭老屋,就像一幅記載中世紀英倫風情的油畫。這裡之所以吸引了很多 英國 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除了有仍舊保存完好的幾百年前石灰岩磚的各種建築外,我們覺得更多的是保留了濃厚的 英國 鄉村傳統,那不僅僅是小鎮的生活方式,也不僅僅是 英格蘭 風情,那是一首讓人回味無窮的田園詩。 1、 莫頓因馬什鎮位於 科茨沃爾德 北部,就是因為坐落於 羅馬 時期的福斯路上因此而篷勃發展起來的。福斯路穿過小鎮的主街和舊 倫敦 ,直達一條史上有名的馬車線 伍斯特 公路(Worcester Highway)。我們首先到達這個美麗的古鎮。 據說 羅馬 人占領 英國 時,莫頓因馬什鎮是南北 通道 ,福斯路(Fosse Way)的主要驛站之一。算起來也有1700年的歷史了。我們驚嘆這些蜜色石頭建築仍舊保存的那麼完好,從建築外觀依稀可以看到歷經滄桑的痕跡,也許這也歸功於私有財產保護制度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