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與逗比齊飛之貓和豬超長戰線英國十六日
中間被 大樹 包圍的旋轉樓梯有一種叢林中突現文明遺跡的美,雖然豬爸跑上去看了一圈說什麼都沒有。 ↑英國皇家植物園 網上搜了好久也沒找到這個植物叫什麼。 ↑英國皇家植物園 在暖棚盡頭有棕櫚和它的伙伴們。 ↑英國皇家植物園 嗯貓不想寫了大家自己看好了。 ↑英國皇家植物園 旋轉樓梯底下還有 英國 各地不同的水生環境的模擬水箱,可看度並不高。
所以這個樓梯就是個漂亮的大擺設。 ↑英國皇家植物園 走出熱帶暖棚貓讓豬幫貓拍幾張照。從這裡開始貓要開一個新的連載名字就叫“豬匪夷所思的照片構圖”。也許是為了讓貓顯得臉小,這張豬很貼心地站在了暖棚出口的臺階上拍的貓——不知道的人也許以為貓用了飛行小機器人自拍。 本次出游有一大梗,就是發現豬爸也是拍照狂魔。
貓:Where's Pig Father???
豬:Pig Father is taking pictures!!!
所以會抓拍到很多豬和貓耐人尋味的表情。 再上兩張照片用來支持“ 英國 人很會養花”這個猜想。 ↑英國皇家植物園 在好大的公園裡繞了好久,除了發現溫帶暖棚在修以外並沒看到什麼有趣的東西,貓也懶得去找街坊傳聞中大得能睡一個小孩的睡蓮在哪裡了。於是我們兜了一圈折回熱帶暖棚。賣品店外有一群尼轟花樣爺爺奶奶,是我們在這裡唯一看到的 亞洲 人了。 ↑英國皇家植物園 殖民時代的標誌就是喜歡把別的國家的建築雕塑全都拷貝回來造在自家後院,所以這裡有 中國 的石 獅子 , 日本 的五重塔和枯山水。 ↑英國皇家植物園 離開之前又摁了幾張花花草草 ↑英國皇家植物園 ↑英國皇家植物園 今天要開始我們在 倫敦 豐富的夜生活了(其實貓已經提前一天開始了)。今明兩天連著要去西區看兩場音樂劇,所以我們出了丘園就直奔 皮卡 迪利廣場找吃的。豬的不吃三文魚不舒服斯基的頑疾又犯了,貓只好陪她找了家街邊的連鎖日料店,並且發誓只陪她吃這麼一次。 倫敦 的日料店專修都是各種簡潔明快高大上,但是吃的東西實在是又貴又看著沒食欲。西方人理解的日料可以概括為:毛豆和海草的健康 沙拉 ,各種不新鮮的魚生跟飯捏在一起的壽司,照燒雞/鴨/牛/豬飯or炒烏冬面,以及炸豬/雞排配捲心菜絲。
如果你想吃 亞洲 菜,貓情願推薦對面 中國 城的館子——接地氣的川菜湘菜 蘭州 拉麵,高端的粵菜酒樓和米其林一星唐茶苑Yautcha,哪個都比模仿得半桶水的日料來得地道。 今天的音樂劇是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英國 人都叫Les Mis(來,跟貓念:嘞密斯)。在 倫敦 西區跟 紐約 百老匯差不多的一點是,一家劇院基本有一部標誌性的作品並且常年上演這一齣劇,像是演飯桶的Her Majesty's Theatre(在百老匯是美琪劇院Majestic Theater);而悲慘世界對應的便是女王劇院Queen's Theatre。
現在大家來 倫敦 都會看個一齣劇來提升旅程逼格,不過事實上不論是飯桶還是Les Mis都是 陽春 得不能再 陽春 的劇目,跟逼格半毛線關係都沒有。貓在百老匯和 上海 的文化藝術中心看過兩回飯桶,所以我們一開始定下的是要在 倫敦 看一回Les Mis;至於後來貓畢設趕圖期間24小時循環播放飯桶導致突然萌生再看一場的想法,那就不提了。
攻略里說到看戲買票的事。貓和豬是未雨綢繆出發前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訂好的那種類型,所以我們是在網上買的票,所以想知道怎麼去票亭買便宜站票之類的這篇游記里沒有這樣的乾貨。鑒於女王劇院本身就小的很,座位基本沒什麼好多選擇的;而且我們都是第一次現場看,所以就挑了第七第八排靠邊上的三個位置——不僅能夠毫無障礙地一掃整個舞臺,而且音響效果簡直無敵了——感覺好像在看IMAX。貓在 上海 看飯桶買的一千軟妹幣的最貴的位子也是前排,但是因為不是常駐劇院各方面配合效果明顯沒有這裡好。 悲慘世界的故事不需要細述,想提前做功課瞭解一下的可以去聽網上的十周年紀念版;同樣如果想聽飯桶就聽二十五周年版本。大多數人接觸悲慘世界是幾年前那部大火的休傑克曼和安妮海瑟薇的電影,看完直呼音樂好聽——聽完劇院版本你會覺得電影里的歌唱的都是渣渣。我們看的當晚那場出演芳丁的是個亞裔妹子,外觀看上去無比違和——奈何人家唱得好啊!!!
PS:貓最喜歡的是愛波寧獨唱的On My Own以及巷戰失敗後群眾演員的那段極短的Turning。 國王與主教幾天沒有更新,一是因為要交圖,二是因為感覺跟新同學的思路不在一個次元里。
美國 的建築學院近期被勒令把建築II的研究生文憑名稱從建築II碩士改成設計科碩士。貓是沒覺得有什麼,不過有可能是貓宅在象牙 塔里 日子太長了。新同學說學校黑了他們要求退錢,說回國找不到工作,說學校就是故意的,說......其實貓也不記得他們還說了什麼。 中國 人削尖了腦袋給常春藤名校送錢,原來真的只是為了那文憑上那個title。
好了再多說貓感覺要被黑了,打住。
——————————————————————————————————————————————
今天要去的是 坎特伯雷 ,是一座因為宗教而知名的世界遺產小城,也是此次我們到達的 英國 最東面和最南面,離英吉利海峽的多佛很近了。
前面提到了, 坎特伯雷 對 英國 人的重要性,就像 梵蒂岡 對天主教國家的重要性一樣。 坎特伯雷 有著 坎特伯雷 大主教的座堂,而 坎特伯雷 大主教是 英國 國教會(又稱 英格蘭 聖公會)的最 高領 袖。即使 英國 國王/女王是精神領袖,但是自亨利八世以來,他們無一不是由 坎特伯雷 大主教加冕而獲得這一地位的(有個別特例: 比如 說伊麗莎白一世登基時,當時有聲望的主教都是親天主教,她是由支持新教的 約克 大主教加冕的)。於是這一切的由來又跟奇男子亨利八世有關係。
其實在新教在 英國 立住腳跟之前, 坎特伯雷 作為 羅馬 天主教在 英國 傳播的第一站依舊在宗教上有很大的意義。 坎特伯雷 的世遺由三個部分組成: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聖馬丁教堂,和 坎特伯雷 座堂。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和 坎特伯雷 座堂便是為了第一位 坎特伯雷 大主教 聖奧古斯丁 而建的,而 聖奧古斯丁 是作為 羅馬 天主教廷的傳教士來到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 英國 。作為傳教士,他 成功 地讓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皈依 梵蒂岡 。中世紀時在 坎特伯雷 座堂發生的托馬斯貝克特慘案標志著王權和神權的衝突;雖然當時以王權的暫時屈服 和平 收尾,但是這兩大權力永遠是此消彼長,明爭暗鬥,直到我們的亨利八世登場。
亨利八世年輕時也是文武全才,曾經出書駁斥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註意:這跟馬丁路德金沒有半毛線關係!!!),因此被 梵蒂岡 教皇封為衛道者,虔誠的信徒。當然這都發生在和 阿拉貢 的凱瑟琳的婚姻告吹之前。為了把安博林捧上王后之位他不惜跟教皇翻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把教權掌握在君主而不是主教手中,他創立聖公會,拆了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也想拆了 坎特伯雷 大教堂但是最終沒敢拆。
至於新教以及聖公會的信仰跟天主教有什麼區別,貓可不懂_(:зゝ∠)_需要解惑的酷愛去問豬。
————————————————————————————————————————————
新的一天早晨還是要從早餐開始,雖然看起來和昨天的差不多。豬說她已經吃膩了。
初來乍到的 中國 游客,不要嘗試這裡的酸奶!!!這不是開玩笑:不要嘗試這裡的酸奶!!!不要嘗試這裡的酸奶!!! 這是帕丁頓站。如果不是因為貓在這裡買了帕丁頓小熊的零錢袋,貓可能已經把它和 維多利亞 站混在一起了...... 帕丁頓站有寄大件行李箱的服務。豬和豬爸之後去 巴斯 牛津 的時候就把大箱子在這兒存了兩天。
Wait!!!.......這到底是帕丁頓站還是 維多利亞 站??? 從 倫敦 到 坎特伯雷 也不遠,兩個小時不到也就到了——貓補個覺都來不及。一齣小車站就是一段古城牆岔路;之前提到的那三個世遺建築都在右手邊。在城牆上面漫步,左手邊是長滿野草的山丘,右手邊是飛奔而過的大貨車。 這個亭子讓貓想起黑白版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賓利先生在自家後花園開的趴體。 城牆走到盡頭後,走過一段交叉路口的地下 通道 ,拐進馬路邊的一條小路,#¥%&*…%¥&(&*…%¥之後,我們到達了步行距離最遠的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
嗯你說修道院在哪裡咩?貓忘記跟你說這是遺址了咩???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聖奧古斯丁 的入口是一個很普通的紅磚小平房,裡面既充當了售票處和紀念品商店,同時又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展示一些修道院出土的墓葬和磚瓦。售票姐姐極力向我們推薦一種聯票,但是因為我們逼格太low她推薦的這些地方我們聽都沒聽說過,只好以馬上就回 倫敦 的藉口拒絕了。我們一人接了一個講解器後就走出室內前往斷壁殘垣。
維基上面的中文解釋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慘不忍睹,貓又懶得去看英文解釋。總之,當時 英格蘭 還處在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分立的時代——至於盎格魯撒克遜 英格蘭 時代再到之後的 英格蘭 諸王朝時代這又是一段很長的故事,貓知道你們肯定沒興趣。要註意的是,在詹姆士一世之前, 英國 這個稱呼根本沒有存在過: 蘇格蘭 和 英格蘭 從來都是兩個國家,更別提 北愛爾蘭 了。 羅馬 人撤離 英格蘭 之後就留下了個爛攤子,於是 英格蘭 被各種維京人+日耳曼民族入侵——入侵到後來貓都分不清誰是本來就住這兒的誰是後來才來的。到稍微穩定一點之後,基本就確立了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盎格魯是土著,撒克遜是帶有日耳曼血統的後來者;自然他們的信仰也是你信你的我信我的,頗有一番權力的游戲里的風範。等大家都冷靜下來不再打來打去之後,教皇突然想起來在遙遠的北方有那麼一群異教徒還沒收呢,於是派出奧古斯丁打頭陣。
此時在 英格蘭 的 肯特 公國,國王娶了位已經信仰天主教的法蘭克公主,並且允許她造了個私人小教堂做禱告——這就是英語地區最古老的教堂聖馬丁教堂了。奧古斯丁到來後頗為順利地便通關完成任務,國王還任命他修建三座教堂獻給聖潘克拉斯、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奧古斯丁也被 羅馬 教廷 成功 封聖。光陰荏苒,白駒過隙(看到這種詞就要知道貓其實是編不出來了),三座修道院都造了毀了又再造,直到老熟人亨利八世大手一揮把它們一次性全都放倒——所以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遺址。
其實走在遺跡中間還能看出一些教堂的佈局,特別是語音導覽還會幫你重現每一塊石頭在原來教堂里的位置。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整個遺跡就好像一個大型考古坑——考古學家們把該挖的挖完之後撤退了,剩下的隨便我們游客怎麼玩吧,怎麼賺錢怎麼整。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貓看到地上一株蒲公英,想到 美國 的蒲公英都沒法吹,於是提出猜想: 英國 的蒲公英能不能吹???為了驗證這個想法,貓和豬決定用嚴密的實驗來得出數據。
反正這棵是能吹的。 遺址的一角是鐵門圍起來的仍在使用的建築。現在用途不明,不過從前似乎是修士們起居和藏書的地方。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豬:我也有問題。這些石頭看起來好糙啊是本來就這樣嗎還是故意設計的嗎(其實豬並沒有問得這麼學術)?
貓:這是個好問題,因為貓也不知道。好了,讓我們拍張照留念一下如此有深度的提問。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在 聖奧古斯丁 兜兜轉轉將近兩個小時,我們出門谷歌了一下聖馬丁教堂,然後在各種小巷裡七拐八拐終於找到了下麵這個更不起眼的教堂入口。跟 聖奧古斯丁 不一樣的是,聖馬丁教堂還在使用中。就像 日本 的廟宇必定緊挨著墓地,有點積蓄的 英國 人也會把家族墓安置在地方教堂——所以我們除了教堂本身那棟小樓之外沒有拍照。 除去前面說的聖馬丁教堂作為遠嫁 英格蘭 的法蘭克公主的私人禱告教堂而成為英語地區最古老的教堂以外,貓對這裡真的是一無所知,而且維基中文也沒什麼有意思的解說。
下麵這棟看起來無比朴素的小石樓就是聖馬丁教堂的正面。從這個角度看看不出什麼,等一會兒繞到背後小土坡上往下看就能看出狹長的中顛(nave)和十字架的側翼(transepts)這些後來教堂建造的基礎要素。我們進去時裡面只有管理員兼神職人員姐姐在佈道,聽眾除了我們三個打醬油的就只有一個人......結束佈道之後姐姐熱情地跑過來給我們塞了各種印刷簡陋的介紹小冊子,並歡迎我們隨時向她提問。每次貓聽到這句話都壓力山大仿佛回到各種理論課的seminar環節老師問“大家讀過這周的reading咩讀過就提問吧我就不信你們沒有問題哼”_(:зゝ∠)_
所以貓不負期待地提了個問題:教堂內部的泥牆上有幾個明顯是後來填平的洞口原來是用來做什麼的???
答案是:那些是較早的教堂外立面窗口。現在看到的正面是後來加建的,加建的時候就把原來的窗口都糊上了。
好了貓也知道其實這個問題一點趣味性都沒有。
所以這個樓梯就是個漂亮的大擺設。 ↑英國皇家植物園 走出熱帶暖棚貓讓豬幫貓拍幾張照。從這裡開始貓要開一個新的連載名字就叫“豬匪夷所思的照片構圖”。也許是為了讓貓顯得臉小,這張豬很貼心地站在了暖棚出口的臺階上拍的貓——不知道的人也許以為貓用了飛行小機器人自拍。 本次出游有一大梗,就是發現豬爸也是拍照狂魔。
貓:Where's Pig Father???
豬:Pig Father is taking pictures!!!
所以會抓拍到很多豬和貓耐人尋味的表情。 再上兩張照片用來支持“ 英國 人很會養花”這個猜想。 ↑英國皇家植物園 在好大的公園裡繞了好久,除了發現溫帶暖棚在修以外並沒看到什麼有趣的東西,貓也懶得去找街坊傳聞中大得能睡一個小孩的睡蓮在哪裡了。於是我們兜了一圈折回熱帶暖棚。賣品店外有一群尼轟花樣爺爺奶奶,是我們在這裡唯一看到的 亞洲 人了。 ↑英國皇家植物園 殖民時代的標誌就是喜歡把別的國家的建築雕塑全都拷貝回來造在自家後院,所以這裡有 中國 的石 獅子 , 日本 的五重塔和枯山水。 ↑英國皇家植物園 離開之前又摁了幾張花花草草 ↑英國皇家植物園 ↑英國皇家植物園 今天要開始我們在 倫敦 豐富的夜生活了(其實貓已經提前一天開始了)。今明兩天連著要去西區看兩場音樂劇,所以我們出了丘園就直奔 皮卡 迪利廣場找吃的。豬的不吃三文魚不舒服斯基的頑疾又犯了,貓只好陪她找了家街邊的連鎖日料店,並且發誓只陪她吃這麼一次。 倫敦 的日料店專修都是各種簡潔明快高大上,但是吃的東西實在是又貴又看著沒食欲。西方人理解的日料可以概括為:毛豆和海草的健康 沙拉 ,各種不新鮮的魚生跟飯捏在一起的壽司,照燒雞/鴨/牛/豬飯or炒烏冬面,以及炸豬/雞排配捲心菜絲。
如果你想吃 亞洲 菜,貓情願推薦對面 中國 城的館子——接地氣的川菜湘菜 蘭州 拉麵,高端的粵菜酒樓和米其林一星唐茶苑Yautcha,哪個都比模仿得半桶水的日料來得地道。 今天的音樂劇是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英國 人都叫Les Mis(來,跟貓念:嘞密斯)。在 倫敦 西區跟 紐約 百老匯差不多的一點是,一家劇院基本有一部標誌性的作品並且常年上演這一齣劇,像是演飯桶的Her Majesty's Theatre(在百老匯是美琪劇院Majestic Theater);而悲慘世界對應的便是女王劇院Queen's Theatre。
現在大家來 倫敦 都會看個一齣劇來提升旅程逼格,不過事實上不論是飯桶還是Les Mis都是 陽春 得不能再 陽春 的劇目,跟逼格半毛線關係都沒有。貓在百老匯和 上海 的文化藝術中心看過兩回飯桶,所以我們一開始定下的是要在 倫敦 看一回Les Mis;至於後來貓畢設趕圖期間24小時循環播放飯桶導致突然萌生再看一場的想法,那就不提了。
攻略里說到看戲買票的事。貓和豬是未雨綢繆出發前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訂好的那種類型,所以我們是在網上買的票,所以想知道怎麼去票亭買便宜站票之類的這篇游記里沒有這樣的乾貨。鑒於女王劇院本身就小的很,座位基本沒什麼好多選擇的;而且我們都是第一次現場看,所以就挑了第七第八排靠邊上的三個位置——不僅能夠毫無障礙地一掃整個舞臺,而且音響效果簡直無敵了——感覺好像在看IMAX。貓在 上海 看飯桶買的一千軟妹幣的最貴的位子也是前排,但是因為不是常駐劇院各方面配合效果明顯沒有這裡好。 悲慘世界的故事不需要細述,想提前做功課瞭解一下的可以去聽網上的十周年紀念版;同樣如果想聽飯桶就聽二十五周年版本。大多數人接觸悲慘世界是幾年前那部大火的休傑克曼和安妮海瑟薇的電影,看完直呼音樂好聽——聽完劇院版本你會覺得電影里的歌唱的都是渣渣。我們看的當晚那場出演芳丁的是個亞裔妹子,外觀看上去無比違和——奈何人家唱得好啊!!!
PS:貓最喜歡的是愛波寧獨唱的On My Own以及巷戰失敗後群眾演員的那段極短的Turning。 國王與主教幾天沒有更新,一是因為要交圖,二是因為感覺跟新同學的思路不在一個次元里。
美國 的建築學院近期被勒令把建築II的研究生文憑名稱從建築II碩士改成設計科碩士。貓是沒覺得有什麼,不過有可能是貓宅在象牙 塔里 日子太長了。新同學說學校黑了他們要求退錢,說回國找不到工作,說學校就是故意的,說......其實貓也不記得他們還說了什麼。 中國 人削尖了腦袋給常春藤名校送錢,原來真的只是為了那文憑上那個title。
好了再多說貓感覺要被黑了,打住。
——————————————————————————————————————————————
今天要去的是 坎特伯雷 ,是一座因為宗教而知名的世界遺產小城,也是此次我們到達的 英國 最東面和最南面,離英吉利海峽的多佛很近了。
前面提到了, 坎特伯雷 對 英國 人的重要性,就像 梵蒂岡 對天主教國家的重要性一樣。 坎特伯雷 有著 坎特伯雷 大主教的座堂,而 坎特伯雷 大主教是 英國 國教會(又稱 英格蘭 聖公會)的最 高領 袖。即使 英國 國王/女王是精神領袖,但是自亨利八世以來,他們無一不是由 坎特伯雷 大主教加冕而獲得這一地位的(有個別特例: 比如 說伊麗莎白一世登基時,當時有聲望的主教都是親天主教,她是由支持新教的 約克 大主教加冕的)。於是這一切的由來又跟奇男子亨利八世有關係。
其實在新教在 英國 立住腳跟之前, 坎特伯雷 作為 羅馬 天主教在 英國 傳播的第一站依舊在宗教上有很大的意義。 坎特伯雷 的世遺由三個部分組成: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聖馬丁教堂,和 坎特伯雷 座堂。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和 坎特伯雷 座堂便是為了第一位 坎特伯雷 大主教 聖奧古斯丁 而建的,而 聖奧古斯丁 是作為 羅馬 天主教廷的傳教士來到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 英國 。作為傳教士,他 成功 地讓盎格魯撒克遜國王皈依 梵蒂岡 。中世紀時在 坎特伯雷 座堂發生的托馬斯貝克特慘案標志著王權和神權的衝突;雖然當時以王權的暫時屈服 和平 收尾,但是這兩大權力永遠是此消彼長,明爭暗鬥,直到我們的亨利八世登場。
亨利八世年輕時也是文武全才,曾經出書駁斥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註意:這跟馬丁路德金沒有半毛線關係!!!),因此被 梵蒂岡 教皇封為衛道者,虔誠的信徒。當然這都發生在和 阿拉貢 的凱瑟琳的婚姻告吹之前。為了把安博林捧上王后之位他不惜跟教皇翻臉。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把教權掌握在君主而不是主教手中,他創立聖公會,拆了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也想拆了 坎特伯雷 大教堂但是最終沒敢拆。
至於新教以及聖公會的信仰跟天主教有什麼區別,貓可不懂_(:зゝ∠)_需要解惑的酷愛去問豬。
————————————————————————————————————————————
新的一天早晨還是要從早餐開始,雖然看起來和昨天的差不多。豬說她已經吃膩了。
初來乍到的 中國 游客,不要嘗試這裡的酸奶!!!這不是開玩笑:不要嘗試這裡的酸奶!!!不要嘗試這裡的酸奶!!! 這是帕丁頓站。如果不是因為貓在這裡買了帕丁頓小熊的零錢袋,貓可能已經把它和 維多利亞 站混在一起了...... 帕丁頓站有寄大件行李箱的服務。豬和豬爸之後去 巴斯 牛津 的時候就把大箱子在這兒存了兩天。
Wait!!!.......這到底是帕丁頓站還是 維多利亞 站??? 從 倫敦 到 坎特伯雷 也不遠,兩個小時不到也就到了——貓補個覺都來不及。一齣小車站就是一段古城牆岔路;之前提到的那三個世遺建築都在右手邊。在城牆上面漫步,左手邊是長滿野草的山丘,右手邊是飛奔而過的大貨車。 這個亭子讓貓想起黑白版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賓利先生在自家後花園開的趴體。 城牆走到盡頭後,走過一段交叉路口的地下 通道 ,拐進馬路邊的一條小路,#¥%&*…%¥&(&*…%¥之後,我們到達了步行距離最遠的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
嗯你說修道院在哪裡咩?貓忘記跟你說這是遺址了咩???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聖奧古斯丁 的入口是一個很普通的紅磚小平房,裡面既充當了售票處和紀念品商店,同時又是一個小型博物館——展示一些修道院出土的墓葬和磚瓦。售票姐姐極力向我們推薦一種聯票,但是因為我們逼格太low她推薦的這些地方我們聽都沒聽說過,只好以馬上就回 倫敦 的藉口拒絕了。我們一人接了一個講解器後就走出室內前往斷壁殘垣。
維基上面的中文解釋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慘不忍睹,貓又懶得去看英文解釋。總之,當時 英格蘭 還處在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分立的時代——至於盎格魯撒克遜 英格蘭 時代再到之後的 英格蘭 諸王朝時代這又是一段很長的故事,貓知道你們肯定沒興趣。要註意的是,在詹姆士一世之前, 英國 這個稱呼根本沒有存在過: 蘇格蘭 和 英格蘭 從來都是兩個國家,更別提 北愛爾蘭 了。 羅馬 人撤離 英格蘭 之後就留下了個爛攤子,於是 英格蘭 被各種維京人+日耳曼民族入侵——入侵到後來貓都分不清誰是本來就住這兒的誰是後來才來的。到稍微穩定一點之後,基本就確立了七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盎格魯是土著,撒克遜是帶有日耳曼血統的後來者;自然他們的信仰也是你信你的我信我的,頗有一番權力的游戲里的風範。等大家都冷靜下來不再打來打去之後,教皇突然想起來在遙遠的北方有那麼一群異教徒還沒收呢,於是派出奧古斯丁打頭陣。
此時在 英格蘭 的 肯特 公國,國王娶了位已經信仰天主教的法蘭克公主,並且允許她造了個私人小教堂做禱告——這就是英語地區最古老的教堂聖馬丁教堂了。奧古斯丁到來後頗為順利地便通關完成任務,國王還任命他修建三座教堂獻給聖潘克拉斯、 聖彼得 和 聖保羅 ;奧古斯丁也被 羅馬 教廷 成功 封聖。光陰荏苒,白駒過隙(看到這種詞就要知道貓其實是編不出來了),三座修道院都造了毀了又再造,直到老熟人亨利八世大手一揮把它們一次性全都放倒——所以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 聖奧古斯丁 修道院遺址。
其實走在遺跡中間還能看出一些教堂的佈局,特別是語音導覽還會幫你重現每一塊石頭在原來教堂里的位置。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整個遺跡就好像一個大型考古坑——考古學家們把該挖的挖完之後撤退了,剩下的隨便我們游客怎麼玩吧,怎麼賺錢怎麼整。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貓看到地上一株蒲公英,想到 美國 的蒲公英都沒法吹,於是提出猜想: 英國 的蒲公英能不能吹???為了驗證這個想法,貓和豬決定用嚴密的實驗來得出數據。
反正這棵是能吹的。 遺址的一角是鐵門圍起來的仍在使用的建築。現在用途不明,不過從前似乎是修士們起居和藏書的地方。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豬:我也有問題。這些石頭看起來好糙啊是本來就這樣嗎還是故意設計的嗎(其實豬並沒有問得這麼學術)?
貓:這是個好問題,因為貓也不知道。好了,讓我們拍張照留念一下如此有深度的提問。 ↑聖奧古斯丁修道院 在 聖奧古斯丁 兜兜轉轉將近兩個小時,我們出門谷歌了一下聖馬丁教堂,然後在各種小巷裡七拐八拐終於找到了下麵這個更不起眼的教堂入口。跟 聖奧古斯丁 不一樣的是,聖馬丁教堂還在使用中。就像 日本 的廟宇必定緊挨著墓地,有點積蓄的 英國 人也會把家族墓安置在地方教堂——所以我們除了教堂本身那棟小樓之外沒有拍照。 除去前面說的聖馬丁教堂作為遠嫁 英格蘭 的法蘭克公主的私人禱告教堂而成為英語地區最古老的教堂以外,貓對這裡真的是一無所知,而且維基中文也沒什麼有意思的解說。
下麵這棟看起來無比朴素的小石樓就是聖馬丁教堂的正面。從這個角度看看不出什麼,等一會兒繞到背後小土坡上往下看就能看出狹長的中顛(nave)和十字架的側翼(transepts)這些後來教堂建造的基礎要素。我們進去時裡面只有管理員兼神職人員姐姐在佈道,聽眾除了我們三個打醬油的就只有一個人......結束佈道之後姐姐熱情地跑過來給我們塞了各種印刷簡陋的介紹小冊子,並歡迎我們隨時向她提問。每次貓聽到這句話都壓力山大仿佛回到各種理論課的seminar環節老師問“大家讀過這周的reading咩讀過就提問吧我就不信你們沒有問題哼”_(:зゝ∠)_
所以貓不負期待地提了個問題:教堂內部的泥牆上有幾個明顯是後來填平的洞口原來是用來做什麼的???
答案是:那些是較早的教堂外立面窗口。現在看到的正面是後來加建的,加建的時候就把原來的窗口都糊上了。
好了貓也知道其實這個問題一點趣味性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