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冬內蒙古,冰雪中的童話世界
水火交融阿爾山▼不凍河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阿爾山 卻有一條哈 拉哈 河,在三九嚴寒的冬季,哪怕氣溫在零下40℃以下,滴水成冰,仍有一段長20公里的河段,冰雪不封,流水潺潺。這條河段從三潭峽流到金江溝林場附近,被當地人形象的稱為“不凍河”。
神奇的哈 拉哈 河從 阿爾山 的森林里流出來,流向草原,九曲十八彎,轉到中蒙邊界,流出國境,到 蒙古 草原上撒個歡,經過貝爾湖,又折返入境流入呼倫湖,匯入 額爾古納 河。然而,在從森林流向草原之前,這條20公里的不凍河,已經流出一段 阿爾山 冬日的傳奇。
黑色的河流,水中的草場
從 阿爾山 市區驅車前往不凍河,74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嶺,在冰雪中行了3小時,當終於抵達,只看一眼,便已深知不虛此行。早已忘記室外的嚴寒,沿著棧道,走下山谷,走進不凍河,慢慢的,生怕攪擾了童話。
正午,又正值 阿爾山 升溫,氣溫不夠低,沒能看見霧氣升騰的河面,兩岸的樹掛,卻足以滿足。雪白的天地間,岸邊的白樺樹屹立,白雪落在裸露在河面的石頭上,形成一個個雪蘑菇,河裡的水卻絲毫不受天氣的影響,仍在靜靜流淌。
河岸,牛群安靜在雪地中尋覓著青草,也有不少牛踏入河中央。原以為如水的牛隻是為了貪圖一時的溫暖,喝一喝純天然的山泉水。後來才知,它們在河中,喝水之外,更是為了吃水中青青的水草。
冬天, 阿爾山 境內所有大河小溪皆封凍,不凍河不僅不凍,還為周邊的牛羊備好了過冬的牧草。“冬天草長快”,不凍河的水中生長著茂盛的水草,平均草高一米以上,年產鮮草約15萬公斤,是牛、羊、豬等牲畜的天然飼料。正是這些水草吸引著附近的牛羊不斷的入水,水中的牛羊,又讓不凍河,多了一份靈動的詩意。
在岸邊來來回回,不斷的按下快門,想要盡可能的記錄眼前的奇景,彎曲的不凍河、水中的牛羊群、連綿的雪蘑菇、倒映的白樺樹……然而,記錄美景之外,也暗暗的,想要探究河水不凍之謎。
不凍的奧秘,水火的交融
其實,不凍河的奧妙,早已蘊含在“ 阿爾山 ”這個美妙的詞語中了。 阿爾山 不是山名,而是 蒙古 語中的一個詞“arshaan”的譯音,全稱為哈倫• 阿爾山 ,意為“熱的聖水”。不凍河之所以能在零下40℃的氣溫中還流水淙淙、水草蔥蔥,正是因為該河段附近有大量的地熱存在,或是由於溫泉的涌出,或是由於河水直接與地下熱源接觸。至於地下究竟蘊藏了多少熱能,仍舊是一個千古之謎。
事實上,水火交融的 阿爾山 ,地處 內蒙古 及 東北 地區的地熱資源富集區,不凍河只是地熱在 阿爾山 隨手寫下的一個傳奇, 阿爾山 的溫泉,更是舉世罕見。泉水從地下涌出,冷熱殊異,共分為冷泉、溫泉、熱泉和高熱泉四種類型,涌水量每天近600噸。最相近的兩泉僅相隔0.3米,水溫溫差卻在14℃以上。世界上礦泉之多難以計數,然而分佈如此密集、排列如此玄妙,且溫差懸殊、功能各異的溫泉,世所罕見。這些溫泉被人們奉為驅寒祛病的“神泉”、“聖水”,在世代的傳說中,愈發的神秘與傳奇。
民間流傳,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 海拉爾 、 烏蘭 毛都、 蒙古 國、 俄羅斯 的牧民或趕著勒勒車,或騎著馬,或徒步,從幾百裡外趕往 阿爾山 ,飲水沐浴,以求治病和吉祥。每年6月下旬, 阿爾山 會舉辦盛大的聖水節,草原各地牧民,從四面八方匯聚 阿爾山 五里泉,祭敖包,祭“泉神”,飲用原泉水,按照喇嘛的指點對症洗浴。
“聖泉”之水“火”中來。雖說水火不相容,溫泉卻與火山相伴相生。火山活動強烈的地區通常是地熱活動頻繁,溫泉密集分佈的地區,火山下麵的高溫岩漿房將循環的地下水加熱,被加熱的地下水儲集於地下或噴出地表形成溫泉、沸泉、間歇噴泉、氣泉、噴氣孔和沸泥塘等。
無論是不凍河,還是溫泉群,都是 阿爾山 的火山與岩漿送給 阿爾山 的禮物。 阿爾山 火山群又稱哈 拉哈 火山群,分佈在 大興安嶺 中部哈 拉哈 河上游及其周圍地區。這片奔騰的大地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瞬間便凝結成千古的奇觀,大地深處,卻一直在涌動。
▼石塘林
石塘林,第四紀火山噴發的地質遺跡, 亞洲 最大的近期死火山玄武岩地貌。是 大興安嶺 奇景之一,因火山熔岩上長著茂密的林叢,並分佈著眾多的池塘得名。冰雪覆蓋下的熔岩臺地,在雪蘑菇下偶爾露出真身,惹人探究。
石塘林約長20公里,寬10公里,是由火山噴發後岩漿流淌凝成。經過千年風化和流水沖刷,形成了石塘林獨具特色的自然地貌,猶如波濤洶涌的熔岩海洋。在基本上無土可言的石塘林里,高大茂密的 興安 落葉松挺拔的佇立,粗壯的盤根緊緊抱住火山岩,在熔岩縫隙間深深扎下去。黑色的石塘林被白雪覆蓋,時隱時現,訴說著遠古的地質傳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阿爾山 卻有一條哈 拉哈 河,在三九嚴寒的冬季,哪怕氣溫在零下40℃以下,滴水成冰,仍有一段長20公里的河段,冰雪不封,流水潺潺。這條河段從三潭峽流到金江溝林場附近,被當地人形象的稱為“不凍河”。
神奇的哈 拉哈 河從 阿爾山 的森林里流出來,流向草原,九曲十八彎,轉到中蒙邊界,流出國境,到 蒙古 草原上撒個歡,經過貝爾湖,又折返入境流入呼倫湖,匯入 額爾古納 河。然而,在從森林流向草原之前,這條20公里的不凍河,已經流出一段 阿爾山 冬日的傳奇。
黑色的河流,水中的草場
從 阿爾山 市區驅車前往不凍河,74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嶺,在冰雪中行了3小時,當終於抵達,只看一眼,便已深知不虛此行。早已忘記室外的嚴寒,沿著棧道,走下山谷,走進不凍河,慢慢的,生怕攪擾了童話。
正午,又正值 阿爾山 升溫,氣溫不夠低,沒能看見霧氣升騰的河面,兩岸的樹掛,卻足以滿足。雪白的天地間,岸邊的白樺樹屹立,白雪落在裸露在河面的石頭上,形成一個個雪蘑菇,河裡的水卻絲毫不受天氣的影響,仍在靜靜流淌。
河岸,牛群安靜在雪地中尋覓著青草,也有不少牛踏入河中央。原以為如水的牛隻是為了貪圖一時的溫暖,喝一喝純天然的山泉水。後來才知,它們在河中,喝水之外,更是為了吃水中青青的水草。
冬天, 阿爾山 境內所有大河小溪皆封凍,不凍河不僅不凍,還為周邊的牛羊備好了過冬的牧草。“冬天草長快”,不凍河的水中生長著茂盛的水草,平均草高一米以上,年產鮮草約15萬公斤,是牛、羊、豬等牲畜的天然飼料。正是這些水草吸引著附近的牛羊不斷的入水,水中的牛羊,又讓不凍河,多了一份靈動的詩意。
在岸邊來來回回,不斷的按下快門,想要盡可能的記錄眼前的奇景,彎曲的不凍河、水中的牛羊群、連綿的雪蘑菇、倒映的白樺樹……然而,記錄美景之外,也暗暗的,想要探究河水不凍之謎。
不凍的奧秘,水火的交融
其實,不凍河的奧妙,早已蘊含在“ 阿爾山 ”這個美妙的詞語中了。 阿爾山 不是山名,而是 蒙古 語中的一個詞“arshaan”的譯音,全稱為哈倫• 阿爾山 ,意為“熱的聖水”。不凍河之所以能在零下40℃的氣溫中還流水淙淙、水草蔥蔥,正是因為該河段附近有大量的地熱存在,或是由於溫泉的涌出,或是由於河水直接與地下熱源接觸。至於地下究竟蘊藏了多少熱能,仍舊是一個千古之謎。
事實上,水火交融的 阿爾山 ,地處 內蒙古 及 東北 地區的地熱資源富集區,不凍河只是地熱在 阿爾山 隨手寫下的一個傳奇, 阿爾山 的溫泉,更是舉世罕見。泉水從地下涌出,冷熱殊異,共分為冷泉、溫泉、熱泉和高熱泉四種類型,涌水量每天近600噸。最相近的兩泉僅相隔0.3米,水溫溫差卻在14℃以上。世界上礦泉之多難以計數,然而分佈如此密集、排列如此玄妙,且溫差懸殊、功能各異的溫泉,世所罕見。這些溫泉被人們奉為驅寒祛病的“神泉”、“聖水”,在世代的傳說中,愈發的神秘與傳奇。
民間流傳,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 海拉爾 、 烏蘭 毛都、 蒙古 國、 俄羅斯 的牧民或趕著勒勒車,或騎著馬,或徒步,從幾百裡外趕往 阿爾山 ,飲水沐浴,以求治病和吉祥。每年6月下旬, 阿爾山 會舉辦盛大的聖水節,草原各地牧民,從四面八方匯聚 阿爾山 五里泉,祭敖包,祭“泉神”,飲用原泉水,按照喇嘛的指點對症洗浴。
“聖泉”之水“火”中來。雖說水火不相容,溫泉卻與火山相伴相生。火山活動強烈的地區通常是地熱活動頻繁,溫泉密集分佈的地區,火山下麵的高溫岩漿房將循環的地下水加熱,被加熱的地下水儲集於地下或噴出地表形成溫泉、沸泉、間歇噴泉、氣泉、噴氣孔和沸泥塘等。
無論是不凍河,還是溫泉群,都是 阿爾山 的火山與岩漿送給 阿爾山 的禮物。 阿爾山 火山群又稱哈 拉哈 火山群,分佈在 大興安嶺 中部哈 拉哈 河上游及其周圍地區。這片奔騰的大地停止了前進的腳步,瞬間便凝結成千古的奇觀,大地深處,卻一直在涌動。
▼石塘林
石塘林,第四紀火山噴發的地質遺跡, 亞洲 最大的近期死火山玄武岩地貌。是 大興安嶺 奇景之一,因火山熔岩上長著茂密的林叢,並分佈著眾多的池塘得名。冰雪覆蓋下的熔岩臺地,在雪蘑菇下偶爾露出真身,惹人探究。
石塘林約長20公里,寬10公里,是由火山噴發後岩漿流淌凝成。經過千年風化和流水沖刷,形成了石塘林獨具特色的自然地貌,猶如波濤洶涌的熔岩海洋。在基本上無土可言的石塘林里,高大茂密的 興安 落葉松挺拔的佇立,粗壯的盤根緊緊抱住火山岩,在熔岩縫隙間深深扎下去。黑色的石塘林被白雪覆蓋,時隱時現,訴說著遠古的地質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