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用愛與和平,譜寫黎巴嫩的「止戰之殤」










在我們出發之前,查閱了很多資料,顯示 巴勒貝克 靠近 敘利亞 ,存在危險,不宜前往,儘管如此,絲毫沒有動搖我們看一眼神廟的決心。
從 貝魯特 用了5個小時的時候搭車來到這裡,艷 陽高 照的首都, 巴勒貝克 卻異常寒冷,我們只穿了一件單衣,在冷風中走向 巴勒貝克 神廟群。



巴勒貝克 神廟198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古代最神奇,最神秘的聖地之一。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巴勒貝克 就成了古代世界重要的朝聖地,腓尼基人開始在這裡建造祭祀太陽神的神廟,, 羅馬 人在公元前一世紀開始也在這裡建造神廟,用了2萬名奴隸進行建設。
這些寺廟的基石重量超過100噸,無論是常人,還是當今的考古學家,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感到迷惑,
這些如此重的石頭來自哪裡?
那些徒手的人們是如何把石頭移動至此?
為什麼這裡神廟的柱子比其他地區大那麼多?
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羅馬 人一點一點的建造出來了,如果世界上有奇跡,想必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去過不少的遺址, 土耳其 的以弗所, 伊朗 的波斯 波利斯 的感受都不及 巴勒貝克 的一分一毫。這個遺址有多震撼,單是語言我幾乎不能用一個準確的詞語來概括,但只要是來到 黎巴嫩 旅行的游者,我都會大力推薦這個地方。我試圖想象當時單靠人類的力量建造出高19米,直徑為2.3米的門廊列柱的場景,每個細節都讓我起雞皮疙瘩。

相比其他國家對古文物的維護, 巴勒貝克 就顯得粗心了一些。除了博物館內特定的 石柱 ,其他的古物不設圍欄的和游客零距離接觸,讓人深切的融入到這偉大的世界遺產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