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文化的中山之旅

中山 城每天還精心策劃安排了豐富的表演節日,如時間寬裕可參與激烈的北伐軍馬戰表演,豐富的民族歌舞表演等,還有5D影院等娛樂項目,真正的將文化性、表演性、參與性有機融為一體,讓游客參與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中體會參與的快樂。贊贊的~

1.門票:成人65元/人;學生票35元/人;兒童老人32元/人;網上購票會便宜些,成人57元/人。
2.開放時間:工作日8:30-17:30;節假日8:30-18:00

驅車前往飯店,遠遠的就看見有一尊巨大的卡 通化 鴿子,雪白的身體穿著鮮紅的唐裝,衣服上印有福祿壽的字樣,其笑容可掬,右翅叉腰,左翅豎起了大拇指。這個形象還被做成了許多周邊的產品,都很可愛。這家網紅店真的不是浪得虛名。聽導游說,坊間流傳著一句話叫“未食過石歧佬,吾算來過 中山 ”的說法。由於石歧佬不接受預定,所以幾乎每餐前都呈現人聲鼎沸的排隊場景。






接下來還上了脆肉皖、旺財大煎堆(其實就是我們這裡的大麻球啦)、 沙溪 扣肉等等比較特色的菜式,但我依舊留戀乳鴿的味道。這裡一個姦笑臉。


想當年, 中山 脆肉鯇剛出現在市場上時,憑著特別爽脆的魚肉質感吸引了大眾食客,吃著脆肉鯇,總會好奇,究竟是何法能創造出如此靚魚? 中山 脆肉鯇的養殖經過了特殊過程。第一步是養魚苗,大約用一年時間養成半斤左右的小魚,再花一年時間就可以養成5至7斤重,此時,它和普通的鯇魚還沒有任何差別。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溫度條件下喂養蠶豆,鯇魚的肉就會慢慢變得脆起來。經過120天以上的蠶豆喂養,就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脆肉鯇。乍看之下, 中山 脆肉鯇的外形並無太多特異之處,只是體色略帶金黃,但其實內里的肉質在長期的運動中已經產生明顯變化了。長到近5公斤的 中山 脆肉鯇,皮爽肉脆,肉質極富彈性,脊骨堅爽,魚味鮮甜,這都是其他鯇魚,甚至是其它品種的所謂脆肉鯇無法具備的口感與味道。如果單是用來打火鍋或做魚生,就真是忽略了魚兒全身各個部位的美味,想做個美食家,前提就是要懂得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