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旅67—豫西自駕游之千年龍門,佛的微笑
窟內平面近似馬蹄形,西壁呈圓弧形,併在南北兩端略向里凹,西璧正中鑿一善跏趺坐的 彌勒 ,坐於一平面呈長方形的高座之上,足下還踏一長方形台。 彌勒 兩側雕出二弟子、二 菩薩 ,均立於基壇之上,足下踏束腰圓形蓮臺。 蓮花洞洞口北側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說明瞭 龍門 的原稱。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於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 龍門石窟 也不多見。 早前因為 龍門石窟 山的東面是河,當時觀拜的人無路可行。清朝郭先生和方先生出資用石頭,在窟壁之下分別修了路。那時管有才學的紳士稱“公”,於是郭姓和方姓先生被稱為郭公和方公。人們為感謝郭公、方公修路的義德,在 龍門石窟 “ 龍門 ”牌邊的山石壁上,刻上豎寫的兩條“郭公路”、“方公路”。 下圖為唐字洞,北魏末期開窟,並造前部窟檐,後遭廢棄,主像完工於唐貞觀十年(636)前後。窟平面呈長方形,窟頂微曲。周圍散刻若干小龕,多為魏龕。窟門北側有一螭首碑,即該窟之營造碑,今存文字為唐人所刊。此窟前有圓形柱洞多處,屋形窟檐上亦存枋眼,推測是唐代造過的前檐殿堂之遺跡。 遠遠的,那尊微笑的佛映入我的眼帘。他似笑非笑地端坐,眼睛半睜不睜,是否在怪罪,等待了千年,我卻一直沒有來? 走近了,匍匐在你的腳下,越來越感覺到你的笑意。這麼熟悉的面龐,似曾相識了好多個世紀。 終於敢抬起頭把你仰望,如此接近你的身軀,我誠惶誠恐。而你始終不曾看著我,天下蒼生皆是你的仰慕者,我只能算是其中卑微之一。 你的名字叫盧舍那大佛,佛語曰,光明遍照的意思。 你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面部豐滿圓潤,頭頂著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你那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你長長的雙耳略向下垂,圓潤的下頦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 你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你的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你宛若一位睿智的慈母,令人敬而不懼。你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榮華貴的 菩薩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你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短短的相聚始終是要分離,不舍總是在所難免,回眸多看你一眼,把你的每一絲笑意深深鐫刻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