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不如你 一一揚州
人們常常提出一個問題: 二十四橋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 有一種傳說,隋煬帝時有二十四個美人,吹簫於一座橋上,此橋便叫做二十四橋。這是文人筆記中記錄的傳說,不足為據。從隋代的史料看,尚無二十四橋之名。從杜牧的全詩看,二十四橋不大可能是一座橋,如果是一座橋,就不存在“玉人何處教吹簫”的問題了。
更多的說法,是二十四橋為二十四座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補筆談》里說:“ 揚州 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記者有二十四橋。”併列舉了其中的很多橋名,如茶園橋、大明橋、九曲橋、下馬橋、作坊橋、洗馬橋、南橋、阿師橋、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
橋、太平橋、利園橋、萬歲橋、青園橋、參佐橋、山光橋。
也不能拘泥於二十四橋之數。應該看作是橋梁之多。古人慣用三或三的倍數來形容多。二十四是三的倍數。杜牧還有一首《 江南 春》,提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二十四的二十倍,也是三的倍數,而事實上,南朝有五百多座寺廟。詩中數字,只是概言其多,不能作為實數看待。
24橋,作為一種詩的意象, 將會長久留存在 揚州 文化的長河中。 深秋的照春台前,依然花團錦簇。 整整一個下午,將瘦西湖游了個淋漓精緻。 從瘦西湖出來,門口到處是餐飲店。隨便吃了點飯,已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又到京杭大運河的河畔觀賞了燈帶。這千古悠悠的運河水,默默地承載了多少盛衰興亡,見證了多少朝代更迭,無論是舊時的明月,還是今朝的霓虹,都註定為了它而明亮。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形容 揚州 人生活方式的一句俗語,“皮包水”是指到茶社吃茶,“水包皮”則指去澡堂洗浴。
清代李鬥在《 揚州 畫舫錄》中說:“吾鄉茶肆,甲於天下,多有以此為業者。”足見 揚州 茶道的興盛與久遠。吃茶,除了上好的茶葉外,還兼品茶點。通常一壺茶、一碟乾絲、一盤餚肉、幾隻點心,飲而食之,會使人餘味無窮,愛不釋“口”。清人黃惺庵《 望江 南百調》雲:“ 揚州 好,茶社客堪面,加料乾絲堆細線,熟銅煙袋卧長苗。燒酒水晶看。”
明清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達, 揚州 浴業興起。清人林蘇門記述,當時 揚州 城內外的澡堂,數以百計。 揚州 的浴室,不光是洗澡,還有修腳、捏腳、刮腳、捶背、理髮等服務,浴室還是品茗、小吃、聊天之所。
揚州 的浴室,一般在門口,也有的在水池入口處,都貼一副對聯,諸如“身離 曲水 精神爽,步上瑤池氣象新”“入浴突感全身暖,出門頓生滿面春”“瑤池春暖人宜裕,水閣冬溫客更多”....細細讀來,就可以知道, 揚州 人為什麼把洗操作為生活的一樂。清晨品茶,下午泡澡,今天仍是 揚州 人最愜意、最舒適的享受。
入鄉隨俗,我們的早餐也是皮包水。 吃完早餐,上午要游覽楊州另一個著名私家園林一一何園。 晚清第一園一一何園,坐落於 揚州 徐凝門街66 號,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這座占地14000餘平方米,有中西合壁藝術特色的大型私家住宅園林,是清同治年間,曾任 湖北 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清政府駐 法國 公使的何芷期,歸隱 揚州 後,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於光緒九年花費巨資建造的。
2005 年4 月,著名古建園林專家羅哲文先生為何園題寫了“晚清第一園”。說何園為 揚州 “晚清第一園”,的確是實至名。有人概括何園有四個“天下第一”。 一 是“ 天 下 第一 廊”。這一條 上 下 環繞的 長廊,叫做復道迴廊,全長1500多米,分上下兩層,或直或曲,貫穿全園。 二是“天下第一窗”。復道迴廊上有若干花窗,這些個空心花窗,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造型十分優美。 三是“天下第一亭”。這一座居於水池中央的水心亭,實際上是水上戲臺。在上面輕歌曼舞,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與走廊的回聲,進而增強音響的共鳴效果。水心亭與周圍建築、假山渾然一體,景色迷人。《紅樓夢》《還珠格格》《蒼天有淚》等近百部影視劇,都曾在此取景。 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築。
更多的說法,是二十四橋為二十四座橋。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補筆談》里說:“ 揚州 在唐時最為富盛,舊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東西七里三十步,可記者有二十四橋。”併列舉了其中的很多橋名,如茶園橋、大明橋、九曲橋、下馬橋、作坊橋、洗馬橋、南橋、阿師橋、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
橋、太平橋、利園橋、萬歲橋、青園橋、參佐橋、山光橋。
也不能拘泥於二十四橋之數。應該看作是橋梁之多。古人慣用三或三的倍數來形容多。二十四是三的倍數。杜牧還有一首《 江南 春》,提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二十四的二十倍,也是三的倍數,而事實上,南朝有五百多座寺廟。詩中數字,只是概言其多,不能作為實數看待。
24橋,作為一種詩的意象, 將會長久留存在 揚州 文化的長河中。 深秋的照春台前,依然花團錦簇。 整整一個下午,將瘦西湖游了個淋漓精緻。 從瘦西湖出來,門口到處是餐飲店。隨便吃了點飯,已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又到京杭大運河的河畔觀賞了燈帶。這千古悠悠的運河水,默默地承載了多少盛衰興亡,見證了多少朝代更迭,無論是舊時的明月,還是今朝的霓虹,都註定為了它而明亮。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形容 揚州 人生活方式的一句俗語,“皮包水”是指到茶社吃茶,“水包皮”則指去澡堂洗浴。
清代李鬥在《 揚州 畫舫錄》中說:“吾鄉茶肆,甲於天下,多有以此為業者。”足見 揚州 茶道的興盛與久遠。吃茶,除了上好的茶葉外,還兼品茶點。通常一壺茶、一碟乾絲、一盤餚肉、幾隻點心,飲而食之,會使人餘味無窮,愛不釋“口”。清人黃惺庵《 望江 南百調》雲:“ 揚州 好,茶社客堪面,加料乾絲堆細線,熟銅煙袋卧長苗。燒酒水晶看。”
明清時代,隨著商業經濟的發達, 揚州 浴業興起。清人林蘇門記述,當時 揚州 城內外的澡堂,數以百計。 揚州 的浴室,不光是洗澡,還有修腳、捏腳、刮腳、捶背、理髮等服務,浴室還是品茗、小吃、聊天之所。
揚州 的浴室,一般在門口,也有的在水池入口處,都貼一副對聯,諸如“身離 曲水 精神爽,步上瑤池氣象新”“入浴突感全身暖,出門頓生滿面春”“瑤池春暖人宜裕,水閣冬溫客更多”....細細讀來,就可以知道, 揚州 人為什麼把洗操作為生活的一樂。清晨品茶,下午泡澡,今天仍是 揚州 人最愜意、最舒適的享受。
入鄉隨俗,我們的早餐也是皮包水。 吃完早餐,上午要游覽楊州另一個著名私家園林一一何園。 晚清第一園一一何園,坐落於 揚州 徐凝門街66 號,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這座占地14000餘平方米,有中西合壁藝術特色的大型私家住宅園林,是清同治年間,曾任 湖北 漢黃道台、江漢關監督、清政府駐 法國 公使的何芷期,歸隱 揚州 後,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於光緒九年花費巨資建造的。
2005 年4 月,著名古建園林專家羅哲文先生為何園題寫了“晚清第一園”。說何園為 揚州 “晚清第一園”,的確是實至名。有人概括何園有四個“天下第一”。 一 是“ 天 下 第一 廊”。這一條 上 下 環繞的 長廊,叫做復道迴廊,全長1500多米,分上下兩層,或直或曲,貫穿全園。 二是“天下第一窗”。復道迴廊上有若干花窗,這些個空心花窗,有摺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造型十分優美。 三是“天下第一亭”。這一座居於水池中央的水心亭,實際上是水上戲臺。在上面輕歌曼舞,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與走廊的回聲,進而增強音響的共鳴效果。水心亭與周圍建築、假山渾然一體,景色迷人。《紅樓夢》《還珠格格》《蒼天有淚》等近百部影視劇,都曾在此取景。 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