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關西釀的甜,和你再乾一杯!--大阪/京都/奈良/宇治の6日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清水寺 離開 清水寺 ,走在三年阪二年阪的小路上,除了人多和餓,沒任何毛病。
走路的時候,吳總一直提醒我要小心,因為這裡有傳說“在三年阪摔倒的人會倒霉三年/三年內會死去”,雖然這樣的傳說聽上去並不靠譜,但是在走蜿蜒的三年阪時,還是多長個心眼留意腳下為好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午餐經過一番尋覓定在二年阪的「釜座」,這裡有招牌的鰻魚飯。
經過耐心的排隊等位,飢腸轆轆的我們在見到鰻魚飯的瞬間就覺得被溫暖了。 可樂女孩為 京都 可樂帶鹽 ↑三年阪二年阪 ↑清水阪商業街 ↑三年阪二年阪 走過三年阪二年阪,在去 高臺 寺的路上,我們有經過法觀寺,從外窺見裡面的五重塔(據說它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名叫“八阪塔”)。我們就遠遠的拍照打了卡。 ↑三年阪二年阪
途中偶然走進一家小小的用沙包祈願的神社,並且在這也寫了御朱印~
為什麼總是放自己的照片,是因為吳總的相機里真的就全是我的照片 吳總特別喜歡這個小車車 日本 街頭非常普及這款K-car微型代步車。
K-car在 日本 享受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優惠,使得微型代步車在 日本 大行其道。 跟著Google Maps一路走到 高臺 寺,我們是從 高臺 寺停車場方位進入的,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常規的 高臺 寺打開方式,在停車場邂逅大片美麗的花叢,在這裡觀景,把五重塔盡收眼底。 ↑高臺寺 ↑高臺寺 第三站: 靈山觀音
在三年阪二年阪步行前往可達( 高臺 寺附近)
門票300日元(含線香)
開放時間8:40--16:20
我們在快走到 高臺 寺入口時,見到一個售票亭,沒猶豫地就付錢買了門票(300日元),除地圖指南外,工作人員還給我們一人一支線香,示意我們參拜路線以及提醒我們在大香爐前敬香。
可是,等等,我總覺得哪裡不對……
等我和吳總一人拿著一支線香往裡走的時候,才發現,我們誤打誤撞來到的是 靈山觀音 。 ↑靈山觀音 靈山觀音 1955年建立,為紀念為 日本 和平 而獻出生命的英靈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者。
比起說這裡是個景點,我覺得這裡更像一個追悼先者的祠堂。所以,並不推薦游客專程前往,因為這裡有微妙的沉重感,會讓你覺得有些不適。 ↑靈山觀音 我們率先在觀音前的大香爐敬了香,在香爐一旁看到了這佛教中的“如意寶珠”。它的形狀以完美無缺的球形體現,在這可以向寶珠許願,把願望托付給它。
觀音的後方,還有一塊長5米,寬近3米的“佛教石頭”,看上去就很厲害的樣子,我趕緊上前抱了個佛腳。 ↑靈山觀音 我和吳總還去觀音胎內走了一圈,觀音胎內供奉著十二座 菩薩 ,比起其他景點人滿為患,在這裡真的是沒!有!人!
我們還路過了無名戰士紀念碑(祭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地為國家犧牲的無名戰士靈魂,不限於 日本 )、護摩堂(每月28日上午11點所有僧侶在此會舉行法事)、死產小孩地藏尊(祭奠夭折的小生命)……
唉……所以說真的是很沉重啊……
我們在這都沒有舉起相機的想法,懷著敬畏之心,尊重死去的亡靈,然後,離開。 ↑靈山觀音 第四站: 高臺 寺
巴士「207路 」在「東山安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
門票600日元(含 高臺 寺及 高臺 寺掌美術館門票)
開放時間9:00-17:30(最終入場時間17:00) ↑高臺寺 暴走完一上午,到了該午睡的時間,我迷迷糊糊地藏起了雙眼皮,開始 高臺 寺的參拜。
說來神奇的是,在 日本 我和吳總還一直說, 高臺 寺是我最喜歡的寺院,但回國後,我對於 高臺 寺的記憶卻少的可憐。我平時明明是一個旅行回來連細節都能記得一清二楚的人!可能真的是因為我在 高臺 寺放空了自己吧。 ↑高臺寺 高臺 寺為豐臣秀吉去世後,其夫人北政所為其祈禱冥福而建。建造時,德川家康出於當時的政治情勢考慮,曾給予了大力的財政支援,因此寺觀建造得極為壯麗。現存的開山堂(原持佛堂)、靈屋、傘亭、時雨亭、表門、觀月臺等均為國家重點文物。 ↑高臺寺 以開山堂為中心,向東西延伸開來的池塘庭院據傳是小堀遠州( 日本 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園藝建築巨匠)之作。 ↑高臺寺 我們脫鞋入園參觀,走到庭院處,不禁停下腳步坐在庭院的木質地面上,此刻心靜神寧。
高臺 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 白沙 占據了大部分的面積,並製作出了沙丘、圓環形、方形的紋理。 ↑高臺寺 ↑高臺寺 ↑高臺寺 沿著參拜路線,我們來到了亭頂和時雨亭,這兩個小亭子平行相隔不足10米的距離。
傘亭,是竹木傘狀結構,像一把撐起來的傘,所以得名傘亭。而時雨亭的特色在於它是全 日本 唯一的二層建築茶室,這兩處都是北政所當年遠眺、品茗、納涼之處。 ↑高臺寺 此外,我們還到訪了靈屋,靈屋裡供奉著北政所和豐臣秀吉的靈位,靈位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北政所、豐臣秀吉的塑像,北政所像的下方就是其陵墓所在地。
靈屋的奇妙之處就是當你站在門口時無法直接窺見塑像,站在門的右側向左瞥可以看見北政所的塑像,站在門口的左側向右瞥可以看見豐成秀吉的塑像。在聽完工作人員講解後,我和吳總一致:so des ne。
走路的時候,吳總一直提醒我要小心,因為這裡有傳說“在三年阪摔倒的人會倒霉三年/三年內會死去”,雖然這樣的傳說聽上去並不靠譜,但是在走蜿蜒的三年阪時,還是多長個心眼留意腳下為好 ↑三年阪二年阪 ↑三年阪二年阪 午餐經過一番尋覓定在二年阪的「釜座」,這裡有招牌的鰻魚飯。
經過耐心的排隊等位,飢腸轆轆的我們在見到鰻魚飯的瞬間就覺得被溫暖了。 可樂女孩為 京都 可樂帶鹽 ↑三年阪二年阪 ↑清水阪商業街 ↑三年阪二年阪 走過三年阪二年阪,在去 高臺 寺的路上,我們有經過法觀寺,從外窺見裡面的五重塔(據說它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名叫“八阪塔”)。我們就遠遠的拍照打了卡。 ↑三年阪二年阪
途中偶然走進一家小小的用沙包祈願的神社,並且在這也寫了御朱印~
為什麼總是放自己的照片,是因為吳總的相機里真的就全是我的照片 吳總特別喜歡這個小車車 日本 街頭非常普及這款K-car微型代步車。
K-car在 日本 享受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優惠,使得微型代步車在 日本 大行其道。 跟著Google Maps一路走到 高臺 寺,我們是從 高臺 寺停車場方位進入的,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常規的 高臺 寺打開方式,在停車場邂逅大片美麗的花叢,在這裡觀景,把五重塔盡收眼底。 ↑高臺寺 ↑高臺寺 第三站: 靈山觀音
在三年阪二年阪步行前往可達( 高臺 寺附近)
門票300日元(含線香)
開放時間8:40--16:20
我們在快走到 高臺 寺入口時,見到一個售票亭,沒猶豫地就付錢買了門票(300日元),除地圖指南外,工作人員還給我們一人一支線香,示意我們參拜路線以及提醒我們在大香爐前敬香。
可是,等等,我總覺得哪裡不對……
等我和吳總一人拿著一支線香往裡走的時候,才發現,我們誤打誤撞來到的是 靈山觀音 。 ↑靈山觀音 靈山觀音 1955年建立,為紀念為 日本 和平 而獻出生命的英靈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者。
比起說這裡是個景點,我覺得這裡更像一個追悼先者的祠堂。所以,並不推薦游客專程前往,因為這裡有微妙的沉重感,會讓你覺得有些不適。 ↑靈山觀音 我們率先在觀音前的大香爐敬了香,在香爐一旁看到了這佛教中的“如意寶珠”。它的形狀以完美無缺的球形體現,在這可以向寶珠許願,把願望托付給它。
觀音的後方,還有一塊長5米,寬近3米的“佛教石頭”,看上去就很厲害的樣子,我趕緊上前抱了個佛腳。 ↑靈山觀音 我和吳總還去觀音胎內走了一圈,觀音胎內供奉著十二座 菩薩 ,比起其他景點人滿為患,在這裡真的是沒!有!人!
我們還路過了無名戰士紀念碑(祭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各地為國家犧牲的無名戰士靈魂,不限於 日本 )、護摩堂(每月28日上午11點所有僧侶在此會舉行法事)、死產小孩地藏尊(祭奠夭折的小生命)……
唉……所以說真的是很沉重啊……
我們在這都沒有舉起相機的想法,懷著敬畏之心,尊重死去的亡靈,然後,離開。 ↑靈山觀音 第四站: 高臺 寺
巴士「207路 」在「東山安井站」下車,向東步行5分鐘
門票600日元(含 高臺 寺及 高臺 寺掌美術館門票)
開放時間9:00-17:30(最終入場時間17:00) ↑高臺寺 暴走完一上午,到了該午睡的時間,我迷迷糊糊地藏起了雙眼皮,開始 高臺 寺的參拜。
說來神奇的是,在 日本 我和吳總還一直說, 高臺 寺是我最喜歡的寺院,但回國後,我對於 高臺 寺的記憶卻少的可憐。我平時明明是一個旅行回來連細節都能記得一清二楚的人!可能真的是因為我在 高臺 寺放空了自己吧。 ↑高臺寺 高臺 寺為豐臣秀吉去世後,其夫人北政所為其祈禱冥福而建。建造時,德川家康出於當時的政治情勢考慮,曾給予了大力的財政支援,因此寺觀建造得極為壯麗。現存的開山堂(原持佛堂)、靈屋、傘亭、時雨亭、表門、觀月臺等均為國家重點文物。 ↑高臺寺 以開山堂為中心,向東西延伸開來的池塘庭院據傳是小堀遠州( 日本 歷史上享有盛譽的園藝建築巨匠)之作。 ↑高臺寺 我們脫鞋入園參觀,走到庭院處,不禁停下腳步坐在庭院的木質地面上,此刻心靜神寧。
高臺 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 白沙 占據了大部分的面積,並製作出了沙丘、圓環形、方形的紋理。 ↑高臺寺 ↑高臺寺 ↑高臺寺 沿著參拜路線,我們來到了亭頂和時雨亭,這兩個小亭子平行相隔不足10米的距離。
傘亭,是竹木傘狀結構,像一把撐起來的傘,所以得名傘亭。而時雨亭的特色在於它是全 日本 唯一的二層建築茶室,這兩處都是北政所當年遠眺、品茗、納涼之處。 ↑高臺寺 此外,我們還到訪了靈屋,靈屋裡供奉著北政所和豐臣秀吉的靈位,靈位的左右兩側分別是北政所、豐臣秀吉的塑像,北政所像的下方就是其陵墓所在地。
靈屋的奇妙之處就是當你站在門口時無法直接窺見塑像,站在門的右側向左瞥可以看見北政所的塑像,站在門口的左側向右瞥可以看見豐成秀吉的塑像。在聽完工作人員講解後,我和吳總一致:so des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