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邊疆——阿拉斯加北極地區穿越(道爾頓公路)








育空 河(來自度娘)
育空 河為 北美 洲主要河流之一,流經 加拿大 的 育空 地區中部和 阿拉斯加 中部。先往 西北 流,然後總的採取西南走向流過一個向下傾斜穿過 阿拉斯加 的地勢較低的高原,註入白令海。無數的 河源 支流自一半圓的環繞高山群流出,構成一個面積約850,000平方公里(328,000平方哩)流域。這塊比 土耳其 還要大的遼闊土地以前只有 北美 印第安人居住,直到19世紀中期才有 歐洲 裔的人(包括向東擴展的 俄羅斯 帝國的探險者)開始遷入該地區,開始時是來做毛皮生意,後來則是尋找礦產財富。1896年 育空 河支流克朗代克(Klondike)河上發現金礦,吸引來大批的拓居者。
美國 作家傑克· 倫敦 在他關於北方淘金的小說中,稱 育空 河為“母親河”,那裡孕育著獨特的 北美 文明,白人與印第安人曾在淘金熱的大背景下共同譜寫生命的高歌。
育空 河邊上有一個補給營地。 育空 河營地(Yukon Camp),這裡可以吃飯和加油,但是比較簡易。需要加油的話必須要和裡面的工作人員說,然後他們來開鎖,並不能自助加油。當然油價巨貴,約5美金一加侖。要註意的是這兒不是24小時營業,我們返程到這兒的時候是在凌晨2點左右,這並沒有開門。



開了約170英里,距離Coldfoot營地還有70多英里的時候,正式進入了 北極 圈。


我們也算是正式要進入 北極 圈了。

Coldfoot營地是一個主要給卡車司機建的補給站,雖然近年來過來旅游的游客也多了起來。旅館有51間房,外加一個小餐廳和加油站。並提供收費Wifi,但是不穩定而且也挺慢的。旅館的條件很差,還死貴。200多一間房,裡面只有兩張小小的單人床和一個小衛生間,跟宿舍似得。但是也沒辦法, 北極 圈裡面能找個地方住不錯咯。
Coldfoot營地的小餐廳,Trucker's Cafe(卡車司機的餐廳)。我們在這吃了三頓,推薦炸魚和炸雞和早餐Omelet(煎蛋餅)。 漢堡 一般,湊合吃吧。在這冰天雪地的地方,吃一頓熱餐,真的舒服。
有意思的是Coldfoot營地裡面寫的到處都是中文,看來 中國 游客來的很多,我們在那的時候也幾乎都是 中國 人。




第五天,與風暴賽跑從Coldfoot營地,穿過Atigun Pass (Atigun 山口),到達Deadhorse (道爾頓公路盡頭,北冰洋岸邊),連夜開車趕回 費爾班克斯 (Fairbanks)。行程736英里,1177.6公里,連續開車約24小時。

在Coldfoot營地住了一晚上。可是晚上睡得並不好,沒睡幾個小時。一是隔音太差,我們隔壁的一位說話聲音又大,聊得時間還晚。到凌晨1點多才睡著。而凌晨4,5點左右又有人在走廊大吼“有極光了”。然後就是一陣叮呤咣啷,什麼說話聲啊腳步聲啊什麼的。所以我們在床上半睡半醒躺到6點多也就起來了,因為要12點左右在Atigun山口看日出,開車過去還要70多英里(110公里)。在卡車司機餐廳吃了早餐,煎蛋餅(Omelet),味道挺好。在9點左右的時候出發。

越往 北極 圈裡面走,高達的樹木越來越少,變成低矮的灌木,和最後成為 北極 苔原。就算在夏天,苔原錶面上鳥語花香,但幾十釐米下就是永久凍土層,所以高大的樹木喬木無法生長。
北極 苔原(來自度娘)
北極 苔原(The Arctic tundra)是北冰洋海岸與泰加林之間廣闊的凍土沼澤帶,總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它最大特點是有一層很厚的永久性凍土,厚達488米,最厚可超過600米。所以 北極 苔原也可稱為凍土帶。 北極 苔原的大部分處於 北極 圈內,苔原氣候屬荒漠氣候,年降水量僅200毫米,夏季苔原地帶水網交錯,密佈湖泊與沼澤,水面上水鳥嬉戲,土地上百花盛開,一片水鄉澤國景觀。這主要是由於氣溫低,水分蒸發慢。且地表以下幾釐米就是永久凍土層,阻止了正常的滲漏排水。等到冬季,整個苔原都被冰雪覆蓋,一片荒涼。


阿蒂 岡山 口 (Atigun Pass)被公認為道爾頓公路上最危險的一段路,因為坡度大,路滑,海拔高,包括容易發生雪崩,天氣多變,風速快等因素。所以進入Atigun山口前有警示牌提醒這一段路嚴禁停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