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閑行醉春風,拂葉拈花一笑中。—無錫拈花灣親子游記

佛說: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說: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福田閣供奉的是財神陶朱公。陶朱公范蠡是歷史上 太湖 流域的著名人物, 因其退隱後經商有道,千百年來被人們奉為 “商聖” ,亦為著名的文財神。傳說當年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 曾遁居此地,拈花灣之南的“伴奴灣”因此而得名。“福田閣”本供參拜祈福之用,單跨懸山頂建築形式,平面面寬2.5米,進深3米,柱高3.2米,柱頭鬥拱採用四鋪作雙抄不出昂前後乳袱相連,上設叉手托檁。木構精雕細琢加之建築體量較小使財神廟整體顯得較為精緻。

靈山小鎮·拈花灣的戲臺。台口立柱楹聯“慧眼見一切,妙音滿十方。”上場門和下場門的“來兮”、“歸去”,亦是富有濃濃禪意,將戲臺小天地、天地大戲臺的傳統戲劇文化與禪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使人感慨,耐人回味。



雲樹帆影濕地、指月巷、鹿鳴谷都是最佳賞櫻地。在這裡你感覺心曠神怡,風景醉人。


一色花,一味禪,拈花灣的梵天花海在時光中暈染禪意。漫山的櫻花闡釋著美,蘊含著善,花開漫山,輕輕搖曳,時光靜好,幸福滿滿。置身其中,使人感到沒有煩惱,只有純粹的簡單、健康和快樂。

櫻花飄零,墮於空谷
野曠天低樹,
山外人間路
風中絮語,對誰低訴











【拈花美食篇】 來到拈花灣,臨 太湖 而立,不可不嘗 無錫 三白, 無錫 三白指的是傳統的 太湖 三白即白魚、白蝦、 白銀 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