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25℃,一樣可以在黔東南爽一“夏”
青龍洞始建於明代,至今有500年的歷史,曾幾度毀於兵火,幾度修複,終修成如今的規模。從河這邊望去,整體建築靠山 臨江 、依崖傍洞、勾心鬥角、錯落有致,有些像中原建築的樣式,也有些像苗村侗寨的弔腳樓乾欄式建築,有點“懸空寺”的味道,有些游記提到因為購了票,所以感覺有點坑,但我不這麼認為,可能是找了講解,聽了一些門道,感覺挺長知識。可惜寫此游記時,又大都忘記,不過當時是頻頻點頭。
江西 會館,又名萬壽宮,是 鎮遠 “八大會館”之一,位於青龍洞與中元洞之間,占地740多平方米。
會館為一組 江西 徽派風格封裝式的高封火牆四合院組群,是明清時期在 鎮遠 經商的 江西 同鄉,聚會娛樂的地方,有八棟建築:門牌樓、戲樓、觀戲廂樓、楊泗殿、內戲臺、客房、許真君殿、文公祠。
萬壽宮中供奉著 江西 名臣文天祥,代表忠義之節,體現了 江西 人對於鄉邦先賢的崇敬之意。這裡也收留流落黔中、沒有路費回家的 江西 人的地方,供給衣食,然後發給回鄉路費。足見當時 江西 商人的忠義之心,和對於同鄉之人的關切之心。
站在青龍洞頂上,眺望 舞陽 河兩岸,四周皆山,四個醒目的大字嵌於山體——“ 鎮遠 古鎮”,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在還保存部分城牆和牆門。 站在青龍洞高處的最佳觀景處可以俯看古鎮風貌,對岸就到碼頭。據說碼頭最多時曾有20多個,目前大河關碼頭、禹門碼頭、天后宮碼頭和來建碼頭等幾個碼頭還在使用。這些碼頭古時的“裝卸貨場”, 貨的是柴火油鹽、洋紗洋布等生活必需品,裝的是油桐、艾粉、茶葉、生漆、牛皮、藥材、木材等,這些貨物經水路運出,有的遠銷國際市場,特別是老百姓用油桐籽自製用於漆船和點燈的桐油,後來成為西方國家需要的戰略物資。1875年,桐油開始輸入 歐洲 ,1900年遠銷 美國 。 鎮遠 古巷歷史悠長、狹長幽深,著名的是四方巷,因為位於 鎮遠 石屏 山下的四方井巷道內,顧名思義而得名,是古鎮古巷的精髓。游玩青龍洞後,我們來到四方巷,特別想見識所謂的“歪門斜道”和“旁門左道”。名稱講得很斜乎,其實就是深宅大院的大門不與巷道平行,也不正對堂屋。走在方楞的石板路上,看著青灰的石牆和翹角的屋檐,體會著山地建築佈局中蘊藏的 江南 庭院。我發現這裡的庭院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者垂直,小巷也不與大廳正對,有意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傾斜地對著街道,所謂“邪(斜)道”。據說這裡的“歪”和“斜”是遵從風水,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整個四方巷,我們就去傅家參觀,它是旺族。大廳牆上寫著“傅家扁擔”的典故,特別是一張紫檀大床據說市值一個億。
江西 會館,又名萬壽宮,是 鎮遠 “八大會館”之一,位於青龍洞與中元洞之間,占地740多平方米。
會館為一組 江西 徽派風格封裝式的高封火牆四合院組群,是明清時期在 鎮遠 經商的 江西 同鄉,聚會娛樂的地方,有八棟建築:門牌樓、戲樓、觀戲廂樓、楊泗殿、內戲臺、客房、許真君殿、文公祠。
萬壽宮中供奉著 江西 名臣文天祥,代表忠義之節,體現了 江西 人對於鄉邦先賢的崇敬之意。這裡也收留流落黔中、沒有路費回家的 江西 人的地方,供給衣食,然後發給回鄉路費。足見當時 江西 商人的忠義之心,和對於同鄉之人的關切之心。
站在青龍洞頂上,眺望 舞陽 河兩岸,四周皆山,四個醒目的大字嵌於山體——“ 鎮遠 古鎮”,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在還保存部分城牆和牆門。 站在青龍洞高處的最佳觀景處可以俯看古鎮風貌,對岸就到碼頭。據說碼頭最多時曾有20多個,目前大河關碼頭、禹門碼頭、天后宮碼頭和來建碼頭等幾個碼頭還在使用。這些碼頭古時的“裝卸貨場”, 貨的是柴火油鹽、洋紗洋布等生活必需品,裝的是油桐、艾粉、茶葉、生漆、牛皮、藥材、木材等,這些貨物經水路運出,有的遠銷國際市場,特別是老百姓用油桐籽自製用於漆船和點燈的桐油,後來成為西方國家需要的戰略物資。1875年,桐油開始輸入 歐洲 ,1900年遠銷 美國 。 鎮遠 古巷歷史悠長、狹長幽深,著名的是四方巷,因為位於 鎮遠 石屏 山下的四方井巷道內,顧名思義而得名,是古鎮古巷的精髓。游玩青龍洞後,我們來到四方巷,特別想見識所謂的“歪門斜道”和“旁門左道”。名稱講得很斜乎,其實就是深宅大院的大門不與巷道平行,也不正對堂屋。走在方楞的石板路上,看著青灰的石牆和翹角的屋檐,體會著山地建築佈局中蘊藏的 江南 庭院。我發現這裡的庭院大門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者垂直,小巷也不與大廳正對,有意將門的朝向轉一個角度,傾斜地對著街道,所謂“邪(斜)道”。據說這裡的“歪”和“斜”是遵從風水,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能“財不露白”。 整個四方巷,我們就去傅家參觀,它是旺族。大廳牆上寫著“傅家扁擔”的典故,特別是一張紫檀大床據說市值一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