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菠蘿的海“三國
牢房的鐵門。 一排守衛的窗口。 當年這個就是高層建築了。 冷兵器時代,這樣的防守功能應該算很強大了。也沒辦法, 立陶宛 太小,一直受列強欺負,幾乎是國無寧日。 這清澈的湖水承載了 立陶宛 人多少年的屈辱! 好在 立陶宛 終究在1990年再次宣佈獨立,這次能多久? 離開 特拉凱 ,前往首都 維爾紐斯 的大教堂。這座大教堂建於1387年,是 立陶宛 大公的加冕教堂。一旁的鐘樓五十二米高,很雄偉。在蘇聯集團統治時期,教堂被改建成倉庫。1985年市民重新啟用教堂時,官方還稱其為畫廊,1989年才正式恢復大教堂的稱呼。 大教堂是 立陶宛 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頂上舉十字架的是 聖安娜 ,右邊是聖卡西米,左邊是聖斯塔 尼斯 拉夫,據說暗喻 俄羅斯 、 波蘭 和 立陶宛 ,有什麼說法?這些聖人是誰?我也搞不清。 白色 大理 石的雕塑非常精美。 高大的鐘樓。這裡保存著十七座精美的古鐘錶,有些走時依然準確。 這是蝦米?忘了。查了資料才知道,據說踩著這塊stebukla石板旋轉360度,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大門前有幾座巨大的雕塑,不知道誰是誰,估計是聖徒吧,這個是摩西? 猜不出來,那就好好欣賞雕塑藝術吧。 好像每個雕像下都有動物,不知道象徵什麼。 這下麵是只兔子? 這座雕像下換成天使了。 感覺到這組雕塑的藝術水準很高,不知作者是誰。 大教堂其實不是很大,但是藝術氣息濃厚,牆上掛著很多名畫,據說有些壁畫還是水彩畫成的。 題材多數是宗教題材。 這是最有名的聖卡西米爾禮拜堂,典型的巴 洛克 風格,禮拜堂用 瑞典 砂岩建造,1692年竣工。正面的石棺是聖卡西米的衣冠冢。 大教堂的地宮安葬著 立陶宛 歷史上許多名人,大公和王妃,還有許多貴族。 離大教堂不遠處,就是 立陶宛 開國君主蓋迪米納斯大公的銅像。 這位 立陶宛 的開國大公流傳下來一個狗血的傳說:某天巡游至此,一鐵甲狼夜入夢,引頸長嚎,聲震四野。次日由術士解夢,謂之上帝命其在此建城,有鐵狼護衛,必將強盛云云。於是,大公遂在此築起城堡,並建立城市 維爾紐斯 ,城市名即為 立陶宛 語的“狼”演變而來,1323年, 維爾紐斯 成為 立陶宛 大公國的首都,鐵甲狼也成為城市象徵。 銅像是繳獲的兵器製造的,基座 大理 石是 烏克蘭 提供的。沒辦法,國家小,許多東西不生產。 這是 維爾紐斯 的最高點戈迪米納斯塔樓和上城堡,塔樓建於十三世紀,登上可俯瞰 維爾紐斯 全景,現在這裡是一座展覽館。在 立陶宛 人心目中,塔樓有其特別的象徵意義。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 德國 簽約,從此 波羅的海 三國被蘇聯占領。為爭取獨立和自由,1989年5月舉辦的 波羅的海 集會上, 立陶宛 人建議舉行一個活動,組成一條連接三國的人鏈 和平 示威,向全世界宣告三國人民渴望獨立和自由的吶喊。於是,在三國被蘇聯占領的五十周年紀念日當天,占三國總人口四成近兩百萬民眾手拉手,連成一條六百五十公里的人鏈“Baltic Way 波羅的海 之路”,轟動世界,創造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記載的世界紀錄。六個月後, 立陶宛 宣佈獨立,接著 拉脫維亞 和 愛沙尼亞 相繼獨立。而人鏈的起始點就在這個塔樓! 俯瞰美麗的 維爾紐斯 古城。 這是 立陶宛 總統府。怎麼連個衛兵也不見?我都想跑進去看看了。 維爾紐斯 很乾凈,汽車也不多,但是時不時在牆上能看見大片塗鴉,有些煞風景。 聖安娜 教堂被譽為 立陶宛 最美麗的教堂,其建成於十五世紀,千變萬化的尖塔是其最大特征,是 立陶宛 晚期磚造哥特式建築的代表。後經戰亂,最早的建築僅餘聖壇。教堂內部全部是金碧輝煌的巴 洛克 設計,遍佈名畫。教堂旁邊有1683年建成的巴索瑪麗聖母像。據說拿破侖感慨地說,要把 聖安娜 教堂用雙手帶回 巴黎 ,將其和 巴黎 聖母院放在一起。 遺憾的是,我們去的時候,不開放。只好留影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