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西行
麒麟灘 下午3點多前往 李家山 村,我們走山路上去的,一路風景不錯 背陰的山路 5公里路用了一個小時,5點左右來到 李家山 村
在 山西 晉陝邊界偏僻的大山裡,在 黃河 岸邊貧瘠的黃土高坡上有一處昔日的神隱秘境。這裡曾是李姓祖先發現並遷居的偏僻山村,也曾在 黃河 水運最輝煌的時候得以發展壯大。直到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在1989年秋天發現這裡之前,這裡還一直是李姓後人遠離世事、安守薄田的僻靜山村。這裡就是被吳冠中先生說成是他自己一生三大發現之一的 山西 省 臨縣 磧口 古鎮的 李家山 村。 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曾在1976年和1989年兩次來到這裡,住在村中一戶人家中數日埋頭寫生作畫。在1989年10月再次赴 李家山 村作畫後,他不僅感慨地寫道:“我在 山西 有一個重要發現—— 臨縣 磧口 李家山 村。這裡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院落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
因為 李家山 村最精華的部分是位於一個南北走向的狹長小山坳當中。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游覽山村的最佳時機無疑是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的那部分時間。溫暖的 朝陽 或夕陽穿過較多大氣層斜射在西面或東面山坡上,會讓這個黃土高坡上的獨特畫捲更加富有感染力。
我們所入住的 黃河 人家客棧屬西財主院的一部分,西財主院與東側山坡上的東財主院是整個村子當中修建最好的兩處樓院。分別屬於當年在 磧口 鎮開立“三和厚”商號西財主李德峰和在 磧口 鎮開立“德合店”、“萬盛永”商號的東財主李登祥二人所有。
在偏遠的黃土高坡、在僻靜的小山村裡,將盛行於北方的明清磚瓦民居與 西北 窯洞進行完美結合、所有窯院和諧且富有美感地分佈在山坳兩旁的山坡之上,這一切構成了 李家山 村的獨特之美。
西財主院是一個二層的樓院,小院的西側是二層的窯洞,北側是一個二層的灰磚小樓;一層是相對封閉的庭院,二層則有開放的走廊。這也是幾個對外開放窯院中唯一一個具有這樣開放走廊,並且能夠在自己入住的窯洞門口看到對面山坡景色的客棧。
窯洞主人李泉生、楊艷梅夫婦(聯繫電話:13935849220/13663581189)都是既和善又朴實的農民,對待客人十分熱情。我們在這裡還看到常在這裡過路或是常來游覽的客人都已經跟他們相處的像一家人一樣了。
9月12日天剛亮起床出來,欣賞晨曦中的 李家山 ,可惜是個多雲天氣 也只有這個山坳兩側的山坡才是吳冠中先生驚為“漢墓”的地方,也是如今游客們前來游覽的地方。
山坳里的窯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於兩側約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層又一層的窯院,形成了一個錯落有致的立體村落。 全景 李家山李家山 真的就像吳冠中先生所言:像一座荒涼的漢墓。
因藏在山中,幸免於 日本 人破壞,所以依舊保存得很完整。
下麵這張是東財主家 現在 李家山 村中,大量的年輕人甚至整個家庭離開了祖祖輩輩的老屋,到外面尋求更好的發展與生活,使得許多的窯洞空置,任憑風吹雨打,日漸衰落。但是, 李家山 的衰落,古村相對封閉,這一切的結果就是把這裡造成了就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窯洞層層疊置錯落之美,山體與建築結合的自然之美,也是各大美術院校師生,美術、攝影愛好者採風創作的好地方.
山坳里的窯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於兩側約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層又一層的窯院,形成了一個錯落有致的立體村落。 看過了夕 陽西 下時和晨曦中的 李家山 村,我們包車下山來到西灣村
在 山西 晉陝邊界偏僻的大山裡,在 黃河 岸邊貧瘠的黃土高坡上有一處昔日的神隱秘境。這裡曾是李姓祖先發現並遷居的偏僻山村,也曾在 黃河 水運最輝煌的時候得以發展壯大。直到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在1989年秋天發現這裡之前,這裡還一直是李姓後人遠離世事、安守薄田的僻靜山村。這裡就是被吳冠中先生說成是他自己一生三大發現之一的 山西 省 臨縣 磧口 古鎮的 李家山 村。 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曾在1976年和1989年兩次來到這裡,住在村中一戶人家中數日埋頭寫生作畫。在1989年10月再次赴 李家山 村作畫後,他不僅感慨地寫道:“我在 山西 有一個重要發現—— 臨縣 磧口 李家山 村。這裡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院落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
因為 李家山 村最精華的部分是位於一個南北走向的狹長小山坳當中。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游覽山村的最佳時機無疑是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的那部分時間。溫暖的 朝陽 或夕陽穿過較多大氣層斜射在西面或東面山坡上,會讓這個黃土高坡上的獨特畫捲更加富有感染力。
我們所入住的 黃河 人家客棧屬西財主院的一部分,西財主院與東側山坡上的東財主院是整個村子當中修建最好的兩處樓院。分別屬於當年在 磧口 鎮開立“三和厚”商號西財主李德峰和在 磧口 鎮開立“德合店”、“萬盛永”商號的東財主李登祥二人所有。
在偏遠的黃土高坡、在僻靜的小山村裡,將盛行於北方的明清磚瓦民居與 西北 窯洞進行完美結合、所有窯院和諧且富有美感地分佈在山坳兩旁的山坡之上,這一切構成了 李家山 村的獨特之美。
西財主院是一個二層的樓院,小院的西側是二層的窯洞,北側是一個二層的灰磚小樓;一層是相對封閉的庭院,二層則有開放的走廊。這也是幾個對外開放窯院中唯一一個具有這樣開放走廊,並且能夠在自己入住的窯洞門口看到對面山坡景色的客棧。
窯洞主人李泉生、楊艷梅夫婦(聯繫電話:13935849220/13663581189)都是既和善又朴實的農民,對待客人十分熱情。我們在這裡還看到常在這裡過路或是常來游覽的客人都已經跟他們相處的像一家人一樣了。
9月12日天剛亮起床出來,欣賞晨曦中的 李家山 ,可惜是個多雲天氣 也只有這個山坳兩側的山坡才是吳冠中先生驚為“漢墓”的地方,也是如今游客們前來游覽的地方。
山坳里的窯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於兩側約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層又一層的窯院,形成了一個錯落有致的立體村落。 全景 李家山李家山 真的就像吳冠中先生所言:像一座荒涼的漢墓。
因藏在山中,幸免於 日本 人破壞,所以依舊保存得很完整。
下麵這張是東財主家 現在 李家山 村中,大量的年輕人甚至整個家庭離開了祖祖輩輩的老屋,到外面尋求更好的發展與生活,使得許多的窯洞空置,任憑風吹雨打,日漸衰落。但是, 李家山 的衰落,古村相對封閉,這一切的結果就是把這裡造成了就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窯洞層層疊置錯落之美,山體與建築結合的自然之美,也是各大美術院校師生,美術、攝影愛好者採風創作的好地方.
山坳里的窯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於兩側約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層又一層的窯院,形成了一個錯落有致的立體村落。 看過了夕 陽西 下時和晨曦中的 李家山 村,我們包車下山來到西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