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就包個六星游輪去緬甸吧!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蒲甘國王酒店 為什麼進宙要脫鞋?在 緬甸 游覽的日子,很多時侯都要赤足。因為 緬甸 人在興建佛塔時,都會在重要的佛塔底埋下高僧的舍利子或一些佛寶,為表誠心和潔凈,無論是當地人參拜或游客來參觀,所有人進入佛寺和攀上佛塔,都要赤足;穿著鞋襪走到佛寺佛塔,只會沾污佛寶 。

在 緬甸 的每一天,我都只穿上拖鞋,參觀也方便得多。最初,還是很不習慣,以為四處總是臟髒的,實情是,佛寺都有專人打理,地板都很乾凈;即使是戶外的古老佛塔,由於信徒和游客都很自律,赤足攀上沙泥和石所建的佛塔,也肯定比赤腳走在 香港 的街道乾凈得多。 帶些濕紙巾
緬甸自助遊攻略
信徒必到的Mahamuni Temple,據講當年皇帝SandaThuriya遇上佛祖,佛祖向佛像吹了口氣開光,讓它代替佛祖讓世人頓悟佛性,到現在信徒們擠出點點積蓄,買金葉子貼在佛身。神奇的是, 曼德勒 市曾歷無數火災戰亂,佛像仍完好無缺!廟裡僧人每朝都為佛像梳洗,整理儀容後才受萬民敬仰。雖然周邊有些小乞丐在堂里生活,通往佛寺的大道上是賣紀念品的小攤,但整個佛堂氣氛安靜祥和,坐在中間已可感受到那份 平和 。
緬甸自助遊攻略
↑馬哈木尼佛塔 烏坪橋~ 為了看那一刻的心動烏坪橋 (U Bein's Bridge),正是《 孤獨星球》封面上的那道橋。它已有 200年曆史,由 緬甸 盛產的柚木建成,全長 1.2公里,橋身結構非常簡單,很原始,很美。背靠西面地理之優越,令它成為了游客看日落的最佳地點。如果你是攝影發燒友,我肯定你的記憶卡都會全數奉獻給這座橋。美,除了因為夕 陽西 下,還因為它是一座生活的橋。這橋連繫著 Taungthaman小鎮和 Amarapura,每天日出日落,都可以見到居民進進出出:外出化緣的僧侶,推著單車上學的學生,頭頂小吃叫賣的婦女,談心的小情人,是他們的剪影,讓一道橋有了生命。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烏本橋 曼特勒翡翠市場來到曼特勒,我最想去 緬甸 那個最大的翡翠市場。 哈,為了還我奶奶一個心愿。據說(看電視劇),以前 香港 四大珠寶商在未發達之前,都要來到這裡(以前是個翡翠黑市交易中心)批發還未切割的原石,如果幸運的,例如周大福的媽媽,買到一大塊絕世翡翠,那就發達咯!所以Mandalay 一向是 緬甸 軍政府和各地游擊隊爭奪的對象。

市場只有早上開放 6點到中午,買家進入市場。要找個小膠櫈坐下。就會有,當地人拿著石頭給你看,感覺有真 有假有平有貴的。 如果要買好的。就要放風聲說,只要買貴的,就會有類似“黑社會” 的叔,帶你走進某個竹亭 (挺嚇人的貴賓室),手上那塊,要價幾百美元,據 北京 的買家說,是商店雕成 “玉觀音”後要賣過萬元的貨色⋯⋯還有那盆,被 中國 買家看中的。
緬甸自助遊攻略
↑馬哈伽納揚僧院
緬甸自助遊攻略
↑仰光
緬甸自助遊攻略
↑仰光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瘋狂的石頭緬甸 是全球硬玉石的主要產地,採掘歷史超過600年。行內流傳“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變了乞丐)”的說法,因石頭被挖出時都覆蓋著層層岩石,剖開前一刻,都叫玉石商人燒香又拜神,祈求裡面是水靈剔透、清澈透明的優質玉種。

玉石硬度為7的稱為硬玉, 7度以下的稱為軟玉。前者有著隱約的水晶結構,具玻璃 光澤 ,顏色較如油蠟般細膩溫潤的軟玉多變,由淺綠至深綠、紫、黃、褐和白均有,硬玉價錢普遍較高。早在十八世紀, 中國 由 緬甸 傳入硬玉,多為皇室貴族的貢品。至今出名的老礦場區主要為龍肯、達木坎、會卡、帕敢、香洞、後江、南其、雷打和莫西沙。

礦場:帕敢
帕敢是 緬甸 最有名的老礦區,開采期始於1871年,現時開采深度已超過20米,最著名的黑烏沙玉石已採得清光。“豆”是形容其不透明,悠如青豆的白底綠色。制珠串要求大範圍色澤和紋理分佈相若的玉石,故一般市價較高。

礦場:莫西沙
莫西沙開采期已無從稽考,以出產灰或灰白色玻璃種聞名於世。通透度高的玻璃種被視為最矜貴的玉石,厚切才能看出其箒喱狀質感。 礦場:會卡
會卡的開采期始於公元一世紀,出產綠及灰黑色玉石為主。“花青”指色澤帶斑點,“梅花鹿”是形容其混入墨綠的斑紋像梅花鹿,適合製作透薄的飾物或擺設,顯露斑紋。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玉石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玉石市場
緬甸自助遊攻略
↑玉石市場 最貴的緬甸翡翠大概就是2.14億港元 ~ 可以買到2000輛法拉里跑車!

1994年 Barbara Hutton收藏的Mdivani翡翠項鏈以3,302萬港元成交,刷新翡翠首飾世界拍賣紀錄,亦創下當時 亞洲 拍賣會最高成交價紀錄,此項鏈20年後再出現蘇富比,再創2.14億港元天價。

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1912~1979)收藏的卡地亞天然翡翠珠項鏈,渾圓晶瑩的翡翠珠子表現出上乘質地之美。色~濃而不悍、柔而不薄、潤而不膩,鬱綠柔亮。往來看客,在它面前,無不駐足停留,發出溢美之詞。

這條項鏈乃1933年她20歲與 喬治 亞王子Alexis Mdivani成婚時,其父特意為她在卡地亞訂製的結婚禮物,極具紀念價值。芭芭拉·赫頓婚後一直將之細意珍藏,並選擇了在21歲生日派對上才首次佩戴並公開展示。翡翠珠的直徑為15.3-19.2毫米,而且其顏色也並非一般的翠綠色,而是泛著湖水般的藍色,每顆珠子的顏色均很相近,十分均勻。

19世紀末,滿清政局動蕩,部份內庭珍品流落民間以至海外,並被重新設計成為各式珠寶。這條項鏈上的翡翠珠子來歷就如不少失落的珍寶一樣無從稽考,但2010年 紐約 蘇富比曾上拍一條由30顆直徑從13.40至13.30毫米的翡翠玉珠組成的滿清朝珠,此為清末民初時印尼華商黃仲涵從以收購前朝翡翠著名的 北京 商人鐵寶亭處購入。

與之相比,這條來自芭芭拉·赫頓舊藏的項鏈上的翡翠玉珠,無論色澤、質地、水份和大小,均比黃仲涵的朝珠項鏈有過之而無不及,足見這27顆翡翠玉珠的極有可能是來自清末宮廷。
緬甸自助遊攻略
僧人怖施緬甸 ,隨街有佛寺,隨處有僧侶。全國5,000萬人口中有八成半是小乘佛教教徒,其中超過40萬是出家人。

緬甸 人對宗教是無私的奉獻,他們視出家當和尚為無比榮耀。所以每個男女一生最少出家兩次,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寺院生活 ,男的入讀和尚學校,女的進入尼姑學校。雖然出家修行並非像 臺灣 硬性規定去當兵,但已成為約定俗成的傳統,就如 香港 適齡兒童入讀幼稚園一樣。一次在孩提時代出家(10至20歲),代表對家人的祝福,一次在成年20歲以後,每次最少3天,可以隨時剃度,隨時還俗 。

在首都 仰光 、古城 蒲甘 和第二 大城 市 曼德勒 合共有53,000所修道院,全部由 緬甸 有錢人捐獻建成,部分會開放給游客參觀,把游客捐獻當作營運經費。由於和尚學校是 非牟利機構,提供免費食宿和教育,所以吸引鄉村窮貧家庭的小孩和失業青年入讀,細問之下,有些小和尚5歲就被送來,校園入學規定較有彈性,寄宿3,4年也沒問題,有人還會出家三次,因為三代表幸運,更因為這裡好食好住,變相成為窮人的居所 。 曼特勒最聞名的兩樣東西,一個是烏坪橋,另外一個,肯定就是Mahagandaon 修道院。每天 10:15 舉行的施飯儀式 :來自各省的信徒 要給院內一千個僧人施飯⋯ 小僧人喃喃諗著經文排隊等候 施飯,場面真實嚴肅,又帶著幾分悲壯,場面十分震撼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緬甸自助遊攻略

火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