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皆澄凈—新西蘭旅行記錄(北島篇)
世界最南的首都惠靈頓
依依不捨,我們離開美麗寧靜的 南島 ,從 基督城 出發飛往北島。我們選擇的第一個北島城市是 新西蘭 首都 惠靈頓 。從這個城市名牌上看出什麼了嗎?缺一個“I”,也是英文中的“我”,留待每一個來 惠靈頓 觀光的人們去把它填上。
惠靈頓 位於 新西蘭 北島的西南端,和 新西蘭 南島 隔庫克海峽相望。這座城市建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1839年9月和1840年的1月兩批 歐洲
人來到這片土地,開始創建這座 新西蘭 的城市。直到1865年這裡才成為 新西蘭 的首都,成為世界上最南的首都。其實 新西蘭 最初的首都在 奧克蘭 ,比今天的
惠靈頓 還要靠南。之所以後來遷都 惠靈頓 ,是因為 奧克蘭 遠離 南島 ,不利於管理,擔心盛產黃金的 南島 可能會成為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加上 惠靈頓
市中心有良好的海港,於是在來自 澳大利亞 的具有中立性的委員們建議下(當時澳新同屬英殖民地,還沒有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最終決定將首都遷至 惠靈頓 。今天的
惠靈頓 和 澳大利亞 的 悉尼 、 墨爾本 一起成為 大洋洲 的文化中心。
晚間抵達 惠靈頓 ,在賓館安頓完畢,我們出門逛逛夜晚的城市景色。城市道路坡度很陡,好像在 重慶
街頭散步。雖然城市看上去已經入睡,但是地下城的美食依然散髮著誘人的香氣。街頭牽著狗的老人(塑像)還在樓宇中踱步,夜巡。既然是一個國家的首都,當然要去參觀它的國家決策機構 新西蘭
議會大廈。大廈每周對外開放七天,提供免費參觀講解,需提前在國會官網預約。一個小插曲,出發前預定了參觀卻算錯了一天時間,由於我們只在 惠靈頓
停留一天,網上查詢當天的參觀已經全部預約完了,想著這次是看不成了。一大早我們就去國會接待處告知情況,工作人員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並且貼心地給我們安排了當天下午參觀的場次,總算是不負所望。新西蘭 國會大廈是1876年修建的大廈的主樓是一個很奇特的建築,四層全木結構,外形酷似蜂巢,是 新西蘭
標誌性建築之一,當然看完這個建築的外部,你會覺得它一定是標誌性的,太醒目了。大廈由三大建築共同構成,介紹說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國會大廈之一。由三大建築組成,包括了哥特式的圖書館、
英國 文藝復興風格的議政廳和圓形的辦公大樓。三種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的建築物組合在一起,確實很奇妙,各具不同的風格和神采,同時又相輔相依,有機融合成一體。新西蘭 國會是1845年成立的,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議會人數也在增加,於是國會也幾度易址。1977年蜂巢才作為國會大廈開始使用。
對於 新西蘭 這樣的多地震國家,抗震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建築因素,國會大廈內部也是採取了有效的防強震設計。
我們按照預約時間進入議會大廈參觀。
大廳寬敞明亮,樓梯盤旋而上,一隻不知道叫什麼的動物展翅欲飛。大廳里的會議廳也是別具一格的。看上去應該是開發佈會的地方。分別鋪著紅色地毯和綠色地毯的會議廳,莊嚴肅穆。英聯邦國家通常設有參議院和眾議院(有的稱上議院和下議院),紅色廳一般是參議院,綠色廳是眾議院。而 新西蘭
是一院制,僅設眾議院。議員普選產生,任期三年。所以議會大廈內的紅綠廳應該是不同的會議內容吧。據說按照國際慣例,正式場合一般會擺放四面旗幟,不知道這裡的也是擺放四面旗幟是不是也是表示正式和莊重美觀。光線從頂部圓形窗傾瀉而下,光影讓線條變得柔和。外部是哥特式建築的國會圖書館,內部卻格外寧靜溫馨,拱形架梁的金色屋頂,粉紅色的牆壁,六角形的閱覽桌,黑色皮質圈椅,安靜而隨意輕鬆的環境,確實是讀書的好地方。國會也有很多藝術品陳列,很有趣。惠靈頓 的舊市政大樓,是南半球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在是世界上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排名第二(最大的是 日本 奈良 東大寺的大佛殿)。
這座建築建成於1866年,一直使用到1990年。從外觀上看它是一座 意大利
石頭宮殿,但實際上它確實完完全全的木質結構,堪稱木建構建造技術的巔峰之作。據說這座樓里僅有一間密室的牆是磚和水泥建造的,用來存放重要的檔案物品。當然也許我們會問為什麼不採用更加堅實和便於建造的石材呢?很顯然,也是為了防震抗震,以保證國家機器在災難發生時正常運轉。時間關係,我們對 惠靈頓 是真正的走馬觀花,大部分建築都是外觀為主。 新西蘭
國家博物館,坐落於皇后灣附近,毛利人把它叫做“寶物的容器”。由磚紅色半圓型建築和深灰色方形建築組成,看起來神秘而時尚。兩座不同風格的教堂。一座在議會大廈旁, 聖保羅 教堂(新)。另一座外觀明快很多,教堂內藍色的主牆背景讓沉寂的教堂變得生動起來。教堂的雕刻著一幅著名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在 惠靈頓 還有一個大部分游客都會光臨的地方,那就是紅色小纜車。這是一條往返於山腳的市中心藍姆頓碼頭(Lambton Quay)和 凱爾
本山頂的纜車線路。紅色的纜車每十分鐘發車一次,穿過一條閃爍著美麗的燈光的隧道,在山頂和山腳間穿梭,除了方便住在山頂的人們到市中心,120多年的運轉它如今已儼然成為
惠靈頓 的標誌性建築。山頂有一間小小的房間,裡面陳列著關於纜車的歷史和發展。鮮紅的纜車運行在青山碧海間,格外醒目。到達山頂,憑欄遠眺, 惠靈頓 的美麗盡收眼底。山頂是 惠靈頓 植物園,園內遍植各種植物,有一些是 新西蘭 獨有的。無論是獨立勁風還是圓潤整齊,它們都以自己獨特的形象,在植物園中生長。它們也以特殊的方式,給我們指方向,定時間。沿著園中道路一路向下可以走到山腳,因為我們要趕預定的國會大廈參觀,所以我們選擇乘纜車返回山腳。關於國會大廈前面已經談過。
結束了國會參觀,我們前往 古巴 街(Cuba Street),叫 古巴 街,卻和 古巴 沒有任何關係,是 惠靈頓
一條商業步行街,街道兩旁有精品服裝店,時尚小商鋪,藝術畫廊,各國風味餐館,飄著淡淡香氣的咖啡館,應有盡有。小街充滿了濃濃的波西米亞風情。紅磚鋪就的道路,溫馨別緻,就連人行橫道線也宛如天邊飄來的一抹彩虹。惠靈頓 中心碼頭(Wellington Central waterfront),位於 惠靈頓
市中心,風景如畫。蔚藍的大海帆檣林立,漫步寬闊的海濱大道,海風輕撫,微波細浪,陽光柔媚,都說 惠靈頓 是風城,今天卻是風平浪靜,真是海邊散步的好日子。這個碼頭初建時曾是一個十分繁忙的濱水碼頭,後來隨著更為高效的集裝箱業務逐漸興起,碼頭大部分都被閑置了。現在碼頭被賦予新的內容和功能,沿著大道閑走,一邊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另一邊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餐館、冰激凌店,拖曳著我們的腳步,一手咖啡,一手冰激凌,就這樣融進大海
和美 食的胸懷。
依依不捨,我們離開美麗寧靜的 南島 ,從 基督城 出發飛往北島。我們選擇的第一個北島城市是 新西蘭 首都 惠靈頓 。從這個城市名牌上看出什麼了嗎?缺一個“I”,也是英文中的“我”,留待每一個來 惠靈頓 觀光的人們去把它填上。
惠靈頓 位於 新西蘭 北島的西南端,和 新西蘭 南島 隔庫克海峽相望。這座城市建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1839年9月和1840年的1月兩批 歐洲
人來到這片土地,開始創建這座 新西蘭 的城市。直到1865年這裡才成為 新西蘭 的首都,成為世界上最南的首都。其實 新西蘭 最初的首都在 奧克蘭 ,比今天的
惠靈頓 還要靠南。之所以後來遷都 惠靈頓 ,是因為 奧克蘭 遠離 南島 ,不利於管理,擔心盛產黃金的 南島 可能會成為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加上 惠靈頓
市中心有良好的海港,於是在來自 澳大利亞 的具有中立性的委員們建議下(當時澳新同屬英殖民地,還沒有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最終決定將首都遷至 惠靈頓 。今天的
惠靈頓 和 澳大利亞 的 悉尼 、 墨爾本 一起成為 大洋洲 的文化中心。
晚間抵達 惠靈頓 ,在賓館安頓完畢,我們出門逛逛夜晚的城市景色。城市道路坡度很陡,好像在 重慶
街頭散步。雖然城市看上去已經入睡,但是地下城的美食依然散髮著誘人的香氣。街頭牽著狗的老人(塑像)還在樓宇中踱步,夜巡。既然是一個國家的首都,當然要去參觀它的國家決策機構 新西蘭
議會大廈。大廈每周對外開放七天,提供免費參觀講解,需提前在國會官網預約。一個小插曲,出發前預定了參觀卻算錯了一天時間,由於我們只在 惠靈頓
停留一天,網上查詢當天的參觀已經全部預約完了,想著這次是看不成了。一大早我們就去國會接待處告知情況,工作人員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並且貼心地給我們安排了當天下午參觀的場次,總算是不負所望。新西蘭 國會大廈是1876年修建的大廈的主樓是一個很奇特的建築,四層全木結構,外形酷似蜂巢,是 新西蘭
標誌性建築之一,當然看完這個建築的外部,你會覺得它一定是標誌性的,太醒目了。大廈由三大建築共同構成,介紹說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國會大廈之一。由三大建築組成,包括了哥特式的圖書館、
英國 文藝復興風格的議政廳和圓形的辦公大樓。三種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的建築物組合在一起,確實很奇妙,各具不同的風格和神采,同時又相輔相依,有機融合成一體。新西蘭 國會是1845年成立的,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議會人數也在增加,於是國會也幾度易址。1977年蜂巢才作為國會大廈開始使用。
對於 新西蘭 這樣的多地震國家,抗震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建築因素,國會大廈內部也是採取了有效的防強震設計。
我們按照預約時間進入議會大廈參觀。
大廳寬敞明亮,樓梯盤旋而上,一隻不知道叫什麼的動物展翅欲飛。大廳里的會議廳也是別具一格的。看上去應該是開發佈會的地方。分別鋪著紅色地毯和綠色地毯的會議廳,莊嚴肅穆。英聯邦國家通常設有參議院和眾議院(有的稱上議院和下議院),紅色廳一般是參議院,綠色廳是眾議院。而 新西蘭
是一院制,僅設眾議院。議員普選產生,任期三年。所以議會大廈內的紅綠廳應該是不同的會議內容吧。據說按照國際慣例,正式場合一般會擺放四面旗幟,不知道這裡的也是擺放四面旗幟是不是也是表示正式和莊重美觀。光線從頂部圓形窗傾瀉而下,光影讓線條變得柔和。外部是哥特式建築的國會圖書館,內部卻格外寧靜溫馨,拱形架梁的金色屋頂,粉紅色的牆壁,六角形的閱覽桌,黑色皮質圈椅,安靜而隨意輕鬆的環境,確實是讀書的好地方。國會也有很多藝術品陳列,很有趣。惠靈頓 的舊市政大樓,是南半球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在是世界上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排名第二(最大的是 日本 奈良 東大寺的大佛殿)。
這座建築建成於1866年,一直使用到1990年。從外觀上看它是一座 意大利
石頭宮殿,但實際上它確實完完全全的木質結構,堪稱木建構建造技術的巔峰之作。據說這座樓里僅有一間密室的牆是磚和水泥建造的,用來存放重要的檔案物品。當然也許我們會問為什麼不採用更加堅實和便於建造的石材呢?很顯然,也是為了防震抗震,以保證國家機器在災難發生時正常運轉。時間關係,我們對 惠靈頓 是真正的走馬觀花,大部分建築都是外觀為主。 新西蘭
國家博物館,坐落於皇后灣附近,毛利人把它叫做“寶物的容器”。由磚紅色半圓型建築和深灰色方形建築組成,看起來神秘而時尚。兩座不同風格的教堂。一座在議會大廈旁, 聖保羅 教堂(新)。另一座外觀明快很多,教堂內藍色的主牆背景讓沉寂的教堂變得生動起來。教堂的雕刻著一幅著名的畫作《最後的晚餐》。在 惠靈頓 還有一個大部分游客都會光臨的地方,那就是紅色小纜車。這是一條往返於山腳的市中心藍姆頓碼頭(Lambton Quay)和 凱爾
本山頂的纜車線路。紅色的纜車每十分鐘發車一次,穿過一條閃爍著美麗的燈光的隧道,在山頂和山腳間穿梭,除了方便住在山頂的人們到市中心,120多年的運轉它如今已儼然成為
惠靈頓 的標誌性建築。山頂有一間小小的房間,裡面陳列著關於纜車的歷史和發展。鮮紅的纜車運行在青山碧海間,格外醒目。到達山頂,憑欄遠眺, 惠靈頓 的美麗盡收眼底。山頂是 惠靈頓 植物園,園內遍植各種植物,有一些是 新西蘭 獨有的。無論是獨立勁風還是圓潤整齊,它們都以自己獨特的形象,在植物園中生長。它們也以特殊的方式,給我們指方向,定時間。沿著園中道路一路向下可以走到山腳,因為我們要趕預定的國會大廈參觀,所以我們選擇乘纜車返回山腳。關於國會大廈前面已經談過。
結束了國會參觀,我們前往 古巴 街(Cuba Street),叫 古巴 街,卻和 古巴 沒有任何關係,是 惠靈頓
一條商業步行街,街道兩旁有精品服裝店,時尚小商鋪,藝術畫廊,各國風味餐館,飄著淡淡香氣的咖啡館,應有盡有。小街充滿了濃濃的波西米亞風情。紅磚鋪就的道路,溫馨別緻,就連人行橫道線也宛如天邊飄來的一抹彩虹。惠靈頓 中心碼頭(Wellington Central waterfront),位於 惠靈頓
市中心,風景如畫。蔚藍的大海帆檣林立,漫步寬闊的海濱大道,海風輕撫,微波細浪,陽光柔媚,都說 惠靈頓 是風城,今天卻是風平浪靜,真是海邊散步的好日子。這個碼頭初建時曾是一個十分繁忙的濱水碼頭,後來隨著更為高效的集裝箱業務逐漸興起,碼頭大部分都被閑置了。現在碼頭被賦予新的內容和功能,沿著大道閑走,一邊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另一邊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餐館、冰激凌店,拖曳著我們的腳步,一手咖啡,一手冰激凌,就這樣融進大海
和美 食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