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皆澄凈—新西蘭旅行記錄(北島篇)
看看大海,再去感受鐵軌。 惠靈頓 火車站建於上世紀30年代,充滿了英倫風情,外表看上去還是很壯觀的,據說它還是 新西蘭
第一座抗震建築。站前廣場上有一尊聖雄甘地的塑像。至於為什麼會將甘地塑像放在這裡,不得而知。站內大廳溫馨精緻,一如既往的安靜,超市、售票處、資訊站林林總總,沒有候車處,出內廳就是站台。 新西蘭
鐵路仍然是窄軌,速度當然和我們的高鐵不可同日而語。據說在九、十站台間有一個就有四分之三站台的標識,可惜我們沒有進入那個站台,所以錯過了,等著下次去 倫敦
看吧。在 惠靈頓 市中心還有一幢老建築,周傑倫的歌迷們一定不會陌生,因為當年周傑倫來 惠靈頓
是曾在這座建築前留影,於是很多歌迷們都會在這裡模仿一張照片。周董在照片後配文:“Hi New Zealand,請推薦我應該去哪裡。”你有什麼好建議嗎?這座標示著Old Bank的建築現在是 惠靈頓 精品購物中心,它始建於1901年,老銀行的名稱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 新西蘭 銀行所在地,確切說是 新西蘭
銀行大樓1號。位於蘭姆頓碼頭和海關大樓碼頭的拐角處。它也是 新西蘭 歷史名勝中第一類保護建築。作為 新西蘭 的首都,雖然 惠靈頓 城市並不大,但它同樣也擁有完善的政府機構,博物館,劇院等等等等,大樓都集中在市區中心附近,我們也叫不上具體的名字。
惠靈頓 是 歐洲 移民涌向 新西蘭 時到達的第一個城市,也是 新西蘭 南北島往來的交通樞紐。隨著城市的發展,傳統的 歐洲 風格建築融入了原住 民和 新西蘭
自然環境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表達方式,現代的建築風格也逐漸滲透,多樣化的城市建築,讓 惠靈頓 的建築多樣化並且獨特。惠靈頓 的建築以亮色係為主,也有不少色彩斑斕、生動有趣的建築裝飾,賦予城市建築生機和靈動。崇尚自然同時防震抗震, 新西蘭 的很多建築都是木質結構的。我們偶然看到兩幢結構外形奇特的住宅,非常有趣。一天一夜的 惠靈頓 之旅圓滿結束,我們乘機前往 新西蘭 最大的城市 奧克蘭 ,期待在那裡遇見更多的驚喜。惠靈頓 國際機場魔幻的大廳,關於這隻鷹的故事,很多八九十年代的人應該很瞭解,留待下一篇再談。
PS.從 基督城 飛往 惠靈頓 的一小時航班,顛簸很厲害,坐在斜右前方的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婦人,不管飛機如何顛簸,她始終認真安靜地讀書,由衷敬佩。 “風帆之都”奧克蘭離開首都 惠靈頓 ,乘機飛往 新西蘭 最 大城 市 奧克蘭 ,開始我們 新西蘭 之旅的最後一站。
奧克蘭 是全世界擁有帆船數量最多的城市,所以被稱作“風帆之都”,一個浪漫的別稱,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這裡海岸的美麗。
奧克蘭 是 新西蘭 的經濟、文化、航運和旅游中心,是 新西蘭 最大的港口城,是南半球主要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所以 奧克蘭 事實上也是
新西蘭 的經濟首都。發達的經濟、怡人的環境、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加上迷人的風景, 奧克蘭 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
新西蘭 首都最初十設立在 奧克蘭 的,但由於為了更好地兼顧南北島的管理,在1865年時遷址北島南端的 惠靈頓 。
我們在 奧克蘭 城市游覽,並選擇了參觀霍比特人村。關於這個村子的故事我們將在第二部分講述,將城市觀光的部分一起記述。
第一部分走馬觀花 奧克蘭
清晨起床,窗外的 奧克蘭 下著時大時小的雨,我們決定先去 奧克蘭 博物館參觀。
奧克蘭 博物館又稱作 奧克蘭
戰爭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始建於1852年,1929年正式對外開放,20世紀50年代時進行了擴建。博物館採用的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坐落在市中心的 奧克蘭
領地公園,這裡還是一座休眠火山的遺址,不知道它會不會蘇醒呢?這座博物館還是一個戰爭紀念館,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 新西蘭
軍人。紀念館前矗立著一座宏偉的陣亡將士紀念碑,每年4月25日世界發法西斯鬥爭勝利日,這裡都會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祈禱世界 和平 永存。戰爭已經遠去, 和平 年代的人們在珍惜今天安寧生活的同時,不能也不應該忘卻那些為了 和平
犧牲了生命的人們,他們的精神永存。博物館內有兩個“記憶大廳”,那裡的牆壁和 大理 石板上鐫刻著20世紀以來在戰爭和衝突陣亡的 奧克蘭 地區的 新西蘭
士兵的名字。當然,這些是已知的,而許多無名戰士,他們默默長眠在戰場。博物館還有一部分是講述了 奧克蘭 乃至 新西蘭
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料。博物館分三層,第三層就是我們剛纔說到的戰爭紀念館。進門第一層主廳展示了毛利文化和太平洋島民文化。
紅色的尖頂小屋,精緻的木雕紋飾,他們的藝術造詣值得一觀。形狀奇特的小船,他們發明和使用的工具和物品,透過這些原物、複製品仿佛將毛利人的生活場景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每次看到原住民色彩艷麗的裝飾,總是覺得在鮮亮中又投射出一種說不出的神秘。第二層是自然歷史展,有各種生動的動植物標本,特別是恐鳥的遺骨,咋看上去和恐龍並無二致。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們決定車游 奧克蘭 大學。
奧克蘭 大學始建於1883年,當時只有4位教職員工,他們來自 牛津 和 劍橋 。今天 奧克蘭 大學已經是 新西蘭
最大的高等學府,學術地位也名列第一,它的卓越聲譽和學術影響力也逐漸享譽世界。2017年, 奧克蘭 大學在 杭州 創辦了 奧克蘭 大學 中國 創新研究院。
雨沒有停止的跡象,而且越下越大,只能在車上游覽。途中我們還路過了一個 新西蘭 商學院UUNZ,它是 澳大利亞 南 昆士蘭 大學設在 新西蘭 的獨立海外分校區。奧克蘭 第一天下午的行程是霍比特人村參觀,為了記錄內容的連貫,將其單獨放在第二部分記述。
奧克蘭 旅行的第二天我們在 奧克蘭 市區以及幾個山游覽,讓我們對 奧克蘭 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雲開雨散,藍天白雲,讓海港城市 奧克蘭 更加通透迷人。我們驅車出發,雖然車輛不少,但是道路基本通暢。駕車跨過海港大橋,我們前往 維多利亞 山。 奧克蘭 海港大橋,大橋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修建,1959年建成通車,當時的 新西蘭 總督也參加了貫通儀式。連接
奧克蘭 CBD和北岸,也是貫穿 新西蘭
全境的1號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框式桁架高速公路橋,有人說它就像一個個巨大的衣架。其實我覺得看起來還是挺有氣勢的。車行過橋不能停車,只能拍拍局部橋架。這個橋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功能,橋中間有負責搬運中間隔離帶的機器,它能夠將橋上隔離帶“吃”進去,然後更改位置“吐”出來。十分鐘時間就能將4+4車道變成3+5,根據上下班的單向車流量進行調整,保證車流量大的一邊能多出一條
通道 。
其實這座橋剛建成時是雙向四車道,後來由於交通流量大幅增加,兩位年輕的如本橋梁工程師創造性的在原有大橋的兩側,分別“扣”上兩條車道,所謂的“搭扣”方式,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方案,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雙向八車道。
從 維多利亞 山上可以遠眺大橋的全景。維多利亞 山是 奧克蘭 北岸最高的火山,它噴發時的熔岩曾經覆蓋 德文港
海濱的大部分地區。我們沿著山路向上走,山不高,海拔步道100米。但是絕對高度卻比較高,站在山頂可以360度俯瞰 奧克蘭
市區。海港、大橋、高樓、民居盡收眼底。
第一座抗震建築。站前廣場上有一尊聖雄甘地的塑像。至於為什麼會將甘地塑像放在這裡,不得而知。站內大廳溫馨精緻,一如既往的安靜,超市、售票處、資訊站林林總總,沒有候車處,出內廳就是站台。 新西蘭
鐵路仍然是窄軌,速度當然和我們的高鐵不可同日而語。據說在九、十站台間有一個就有四分之三站台的標識,可惜我們沒有進入那個站台,所以錯過了,等著下次去 倫敦
看吧。在 惠靈頓 市中心還有一幢老建築,周傑倫的歌迷們一定不會陌生,因為當年周傑倫來 惠靈頓
是曾在這座建築前留影,於是很多歌迷們都會在這裡模仿一張照片。周董在照片後配文:“Hi New Zealand,請推薦我應該去哪裡。”你有什麼好建議嗎?這座標示著Old Bank的建築現在是 惠靈頓 精品購物中心,它始建於1901年,老銀行的名稱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 新西蘭 銀行所在地,確切說是 新西蘭
銀行大樓1號。位於蘭姆頓碼頭和海關大樓碼頭的拐角處。它也是 新西蘭 歷史名勝中第一類保護建築。作為 新西蘭 的首都,雖然 惠靈頓 城市並不大,但它同樣也擁有完善的政府機構,博物館,劇院等等等等,大樓都集中在市區中心附近,我們也叫不上具體的名字。
惠靈頓 是 歐洲 移民涌向 新西蘭 時到達的第一個城市,也是 新西蘭 南北島往來的交通樞紐。隨著城市的發展,傳統的 歐洲 風格建築融入了原住 民和 新西蘭
自然環境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築表達方式,現代的建築風格也逐漸滲透,多樣化的城市建築,讓 惠靈頓 的建築多樣化並且獨特。惠靈頓 的建築以亮色係為主,也有不少色彩斑斕、生動有趣的建築裝飾,賦予城市建築生機和靈動。崇尚自然同時防震抗震, 新西蘭 的很多建築都是木質結構的。我們偶然看到兩幢結構外形奇特的住宅,非常有趣。一天一夜的 惠靈頓 之旅圓滿結束,我們乘機前往 新西蘭 最大的城市 奧克蘭 ,期待在那裡遇見更多的驚喜。惠靈頓 國際機場魔幻的大廳,關於這隻鷹的故事,很多八九十年代的人應該很瞭解,留待下一篇再談。
PS.從 基督城 飛往 惠靈頓 的一小時航班,顛簸很厲害,坐在斜右前方的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婦人,不管飛機如何顛簸,她始終認真安靜地讀書,由衷敬佩。 “風帆之都”奧克蘭離開首都 惠靈頓 ,乘機飛往 新西蘭 最 大城 市 奧克蘭 ,開始我們 新西蘭 之旅的最後一站。
奧克蘭 是全世界擁有帆船數量最多的城市,所以被稱作“風帆之都”,一個浪漫的別稱,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這裡海岸的美麗。
奧克蘭 是 新西蘭 的經濟、文化、航運和旅游中心,是 新西蘭 最大的港口城,是南半球主要的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所以 奧克蘭 事實上也是
新西蘭 的經濟首都。發達的經濟、怡人的環境、高水平的生活質量加上迷人的風景, 奧克蘭 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
新西蘭 首都最初十設立在 奧克蘭 的,但由於為了更好地兼顧南北島的管理,在1865年時遷址北島南端的 惠靈頓 。
我們在 奧克蘭 城市游覽,並選擇了參觀霍比特人村。關於這個村子的故事我們將在第二部分講述,將城市觀光的部分一起記述。
第一部分走馬觀花 奧克蘭
清晨起床,窗外的 奧克蘭 下著時大時小的雨,我們決定先去 奧克蘭 博物館參觀。
奧克蘭 博物館又稱作 奧克蘭
戰爭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始建於1852年,1929年正式對外開放,20世紀50年代時進行了擴建。博物館採用的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坐落在市中心的 奧克蘭
領地公園,這裡還是一座休眠火山的遺址,不知道它會不會蘇醒呢?這座博物館還是一個戰爭紀念館,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 新西蘭
軍人。紀念館前矗立著一座宏偉的陣亡將士紀念碑,每年4月25日世界發法西斯鬥爭勝利日,這裡都會舉行隆重的悼念儀式,祈禱世界 和平 永存。戰爭已經遠去, 和平 年代的人們在珍惜今天安寧生活的同時,不能也不應該忘卻那些為了 和平
犧牲了生命的人們,他們的精神永存。博物館內有兩個“記憶大廳”,那裡的牆壁和 大理 石板上鐫刻著20世紀以來在戰爭和衝突陣亡的 奧克蘭 地區的 新西蘭
士兵的名字。當然,這些是已知的,而許多無名戰士,他們默默長眠在戰場。博物館還有一部分是講述了 奧克蘭 乃至 新西蘭
的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料。博物館分三層,第三層就是我們剛纔說到的戰爭紀念館。進門第一層主廳展示了毛利文化和太平洋島民文化。
紅色的尖頂小屋,精緻的木雕紋飾,他們的藝術造詣值得一觀。形狀奇特的小船,他們發明和使用的工具和物品,透過這些原物、複製品仿佛將毛利人的生活場景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每次看到原住民色彩艷麗的裝飾,總是覺得在鮮亮中又投射出一種說不出的神秘。第二層是自然歷史展,有各種生動的動植物標本,特別是恐鳥的遺骨,咋看上去和恐龍並無二致。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們決定車游 奧克蘭 大學。
奧克蘭 大學始建於1883年,當時只有4位教職員工,他們來自 牛津 和 劍橋 。今天 奧克蘭 大學已經是 新西蘭
最大的高等學府,學術地位也名列第一,它的卓越聲譽和學術影響力也逐漸享譽世界。2017年, 奧克蘭 大學在 杭州 創辦了 奧克蘭 大學 中國 創新研究院。
雨沒有停止的跡象,而且越下越大,只能在車上游覽。途中我們還路過了一個 新西蘭 商學院UUNZ,它是 澳大利亞 南 昆士蘭 大學設在 新西蘭 的獨立海外分校區。奧克蘭 第一天下午的行程是霍比特人村參觀,為了記錄內容的連貫,將其單獨放在第二部分記述。
奧克蘭 旅行的第二天我們在 奧克蘭 市區以及幾個山游覽,讓我們對 奧克蘭 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雲開雨散,藍天白雲,讓海港城市 奧克蘭 更加通透迷人。我們驅車出發,雖然車輛不少,但是道路基本通暢。駕車跨過海港大橋,我們前往 維多利亞 山。 奧克蘭 海港大橋,大橋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修建,1959年建成通車,當時的 新西蘭 總督也參加了貫通儀式。連接
奧克蘭 CBD和北岸,也是貫穿 新西蘭
全境的1號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框式桁架高速公路橋,有人說它就像一個個巨大的衣架。其實我覺得看起來還是挺有氣勢的。車行過橋不能停車,只能拍拍局部橋架。這個橋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功能,橋中間有負責搬運中間隔離帶的機器,它能夠將橋上隔離帶“吃”進去,然後更改位置“吐”出來。十分鐘時間就能將4+4車道變成3+5,根據上下班的單向車流量進行調整,保證車流量大的一邊能多出一條
通道 。
其實這座橋剛建成時是雙向四車道,後來由於交通流量大幅增加,兩位年輕的如本橋梁工程師創造性的在原有大橋的兩側,分別“扣”上兩條車道,所謂的“搭扣”方式,也是一個很有趣的方案,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雙向八車道。
從 維多利亞 山上可以遠眺大橋的全景。維多利亞 山是 奧克蘭 北岸最高的火山,它噴發時的熔岩曾經覆蓋 德文港
海濱的大部分地區。我們沿著山路向上走,山不高,海拔步道100米。但是絕對高度卻比較高,站在山頂可以360度俯瞰 奧克蘭
市區。海港、大橋、高樓、民居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