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空氣中都洋溢著樂觀與生活熱情的國度
特別喜歡這扇窗,幻想著晚上迷人月色透過它照射進來,落在冰冷的土地上。天上的星和地上的星交相輝映,肯定如童話世界般夢幻。剛坐上車,一位賣氣球的 印度
小姐姐迎了上來,她手握五顏六色的氣球,熱情地叫賣著。懷裡還抱著一個正在酣睡的小寶寶,陽光打在她漂亮的臉上,讓這個努力生活的女人更加嫵媚動人。忍不住拿起相機,定格美麗的一瞬間。 胡馬雍陵胡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位於 印度 首都 新德里 的東南郊亞穆納河畔。我們驅車前往,在抵達後,隨著人流,先進入的是一個叫Isa
Khan's Tomb的地方,就在胡馬雍陵旁邊。
Isa Khan's Tomb也是一座歷史陵墓,建於1548年,建築主體在一個封閉的八角形花園內,四周 玉樹
蔥蔥,蒼翠包圍著這座呈灰白色的建築。牆體和穹頂的斑駁和炫耀著生機的綠葉產生鮮明的對比,仿佛在展示一場新與舊的衝撞,直擊人心。穿過斷壁殘垣,便到了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建於1570年,是莫卧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巧妙地融合了伊斯蘭建築和 印度 教建築的風格。
這組建築群規模宏大,佈局完整。整個陵園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四周環繞著長約2千米的紅砂石圍牆。陵園內景色優美,棕櫚、絲柏縱橫成行,芳草如茵,噴泉四濺,實際上是一個佈局講究的大花園。陵墓主體建築由紅色砂岩構築。四壁是分上下兩層排列整齊的小拱門,陵墓頂部中央有優雅的半球形白色 大理 石圓頂。整個建築莊嚴肅穆、亮麗清新,為 印度
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門楣上方呈圓弧形,線條柔和。從紅砂石精細的鏤花、花園式的內景到四周牆壁上的拱型大門,這一切都精美絕倫。對了,有一點差點忘記提到。 印度 各種景點的門票價格,對外國人和對 印度 人差的相當大。 比如 說胡馬雍陵,外國人需支付250盧比,而 印度
人只需要5盧比,相差高達50倍,驚得我們目瞪口獃。
只能來頓大餐安撫一下撲通撲通亂跳的心。 德里市區接下來我們要去新舊德里的交界去同時感受這裡不同的性格。說是這麼說,其實現在在德里看不到一個新舊德里的明確的劃分線,不過市區那裡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感受德里不同的風格與美麗。
因為人太多,我們沒有下車,只是在車上看了 印度 門(India Gate)。
印度 門又名“ 印度 戰士紀念碑”,位於 新德里 的心臟,是 新德里 的突出地標。其外形酷似 法國 的凱旋門,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中的 印度
將士而建。據說9萬多個 印度 和 英國 官兵的名字刻在壁上。雖然看不見鐫刻的文字,但它的氣勢,它的偉岸,只是一眼,就難以忘記。
除了外形,不得不說一說它的歷史意義。
印度 門,這座地標性的建築物,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歷史,也見證了一個城市的現代化。這道門,更像是分割了兩個世界,在它的兩頭,一側是 新德里
的繁華與現代化,一側就是舊德里的古老傳統和神秘。不遠處橫卧著德里紅堡。這座城堡因其由紅褐色的沙石建造而成,故名“紅堡”,是一座頗具伊斯蘭風格的古老建築遺址,已經有500多歲。總長度約2500米的圍牆,使得它磅礴大氣。坐落在擁擠破舊的街道中,絲毫不影響它的非凡氣勢,甚至襯托的它更加超凡脫俗。
因為明天要去 阿格拉 堡,我們並沒有在這裡多加逗留,只是遠遠地觀摩了一下它俊俏的臉龐,便消失在了對面摩肩擦踵的人群里了。我們要乘坐蹦蹦車去穿梭在狹窄的街道和擁擠的人群里,切實地感受那裡熱鬧平凡的街市。
蹦蹦車開的相當狂野,心提在嗓子眼,卻異常興奮。
不同於 印度 門那一側給人距離感的雄偉壯闊,這裡更 加平 易近人。密集的建築,擁擠的人群,高高低低的電線,濃郁的生活氣息。好喜歡看到人們悠閑地坐在一起,開心地聊著天的樣子。那份輕鬆快樂很有感染力,讓我不自覺地嘴角上揚。一面是雄偉壯闊的建築,一面是熱鬧非凡的鬧市,一動一靜,感覺很奇妙。我們還直接穿過了一個菜市場,伸出手,似乎都能摸到攤位上擺放的新鮮蔬果。這種逛菜市場的感覺已經被遺忘了很久,好懷念在家時和媽媽從人群中擠過,提著大包小裹的場景。
環游一圈,不過短短的幾十分鐘,意猶未盡。天色漸晚,我們還要開車兩個小時前往預約的,離泰姬陵很近的酒店,只能離開。
這次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並沒有來得及好好逛逛 新德里 ,有太多想去的地方都沒來得及一睹芳容。但遺憾不也是旅途的一大魅力嗎?期待我們有緣再見!
驅車的兩個小時,也是處處好風光。金黃的陽光沾染了農田,滿目黃金般的璀璨,點綴其中的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剎那間像到了秋天一樣,撲面而來的是豐收的喜悅。眼前飛過的一幕幕,好像一幅幅油畫,美的趕緊收藏於心底的美術館里。
小姐姐迎了上來,她手握五顏六色的氣球,熱情地叫賣著。懷裡還抱著一個正在酣睡的小寶寶,陽光打在她漂亮的臉上,讓這個努力生活的女人更加嫵媚動人。忍不住拿起相機,定格美麗的一瞬間。 胡馬雍陵胡馬雍陵(Mausoleum of Humayun)位於 印度 首都 新德里 的東南郊亞穆納河畔。我們驅車前往,在抵達後,隨著人流,先進入的是一個叫Isa
Khan's Tomb的地方,就在胡馬雍陵旁邊。
Isa Khan's Tomb也是一座歷史陵墓,建於1548年,建築主體在一個封閉的八角形花園內,四周 玉樹
蔥蔥,蒼翠包圍著這座呈灰白色的建築。牆體和穹頂的斑駁和炫耀著生機的綠葉產生鮮明的對比,仿佛在展示一場新與舊的衝撞,直擊人心。穿過斷壁殘垣,便到了胡馬雍陵。
胡馬雍陵建於1570年,是莫卧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巧妙地融合了伊斯蘭建築和 印度 教建築的風格。
這組建築群規模宏大,佈局完整。整個陵園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四周環繞著長約2千米的紅砂石圍牆。陵園內景色優美,棕櫚、絲柏縱橫成行,芳草如茵,噴泉四濺,實際上是一個佈局講究的大花園。陵墓主體建築由紅色砂岩構築。四壁是分上下兩層排列整齊的小拱門,陵墓頂部中央有優雅的半球形白色 大理 石圓頂。整個建築莊嚴肅穆、亮麗清新,為 印度
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的精品。門楣上方呈圓弧形,線條柔和。從紅砂石精細的鏤花、花園式的內景到四周牆壁上的拱型大門,這一切都精美絕倫。對了,有一點差點忘記提到。 印度 各種景點的門票價格,對外國人和對 印度 人差的相當大。 比如 說胡馬雍陵,外國人需支付250盧比,而 印度
人只需要5盧比,相差高達50倍,驚得我們目瞪口獃。
只能來頓大餐安撫一下撲通撲通亂跳的心。 德里市區接下來我們要去新舊德里的交界去同時感受這裡不同的性格。說是這麼說,其實現在在德里看不到一個新舊德里的明確的劃分線,不過市區那裡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感受德里不同的風格與美麗。
因為人太多,我們沒有下車,只是在車上看了 印度 門(India Gate)。
印度 門又名“ 印度 戰士紀念碑”,位於 新德里 的心臟,是 新德里 的突出地標。其外形酷似 法國 的凱旋門,為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中的 印度
將士而建。據說9萬多個 印度 和 英國 官兵的名字刻在壁上。雖然看不見鐫刻的文字,但它的氣勢,它的偉岸,只是一眼,就難以忘記。
除了外形,不得不說一說它的歷史意義。
印度 門,這座地標性的建築物,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歷史,也見證了一個城市的現代化。這道門,更像是分割了兩個世界,在它的兩頭,一側是 新德里
的繁華與現代化,一側就是舊德里的古老傳統和神秘。不遠處橫卧著德里紅堡。這座城堡因其由紅褐色的沙石建造而成,故名“紅堡”,是一座頗具伊斯蘭風格的古老建築遺址,已經有500多歲。總長度約2500米的圍牆,使得它磅礴大氣。坐落在擁擠破舊的街道中,絲毫不影響它的非凡氣勢,甚至襯托的它更加超凡脫俗。
因為明天要去 阿格拉 堡,我們並沒有在這裡多加逗留,只是遠遠地觀摩了一下它俊俏的臉龐,便消失在了對面摩肩擦踵的人群里了。我們要乘坐蹦蹦車去穿梭在狹窄的街道和擁擠的人群里,切實地感受那裡熱鬧平凡的街市。
蹦蹦車開的相當狂野,心提在嗓子眼,卻異常興奮。
不同於 印度 門那一側給人距離感的雄偉壯闊,這裡更 加平 易近人。密集的建築,擁擠的人群,高高低低的電線,濃郁的生活氣息。好喜歡看到人們悠閑地坐在一起,開心地聊著天的樣子。那份輕鬆快樂很有感染力,讓我不自覺地嘴角上揚。一面是雄偉壯闊的建築,一面是熱鬧非凡的鬧市,一動一靜,感覺很奇妙。我們還直接穿過了一個菜市場,伸出手,似乎都能摸到攤位上擺放的新鮮蔬果。這種逛菜市場的感覺已經被遺忘了很久,好懷念在家時和媽媽從人群中擠過,提著大包小裹的場景。
環游一圈,不過短短的幾十分鐘,意猶未盡。天色漸晚,我們還要開車兩個小時前往預約的,離泰姬陵很近的酒店,只能離開。
這次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並沒有來得及好好逛逛 新德里 ,有太多想去的地方都沒來得及一睹芳容。但遺憾不也是旅途的一大魅力嗎?期待我們有緣再見!
驅車的兩個小時,也是處處好風光。金黃的陽光沾染了農田,滿目黃金般的璀璨,點綴其中的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一剎那間像到了秋天一樣,撲面而來的是豐收的喜悅。眼前飛過的一幕幕,好像一幅幅油畫,美的趕緊收藏於心底的美術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