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四天又四小時,景德鎮與有田告訴我的陶瓷故事(含景德鎮一日急行攻略)


像這樣長長的窯叫做隧道窯,是現代化的連續式燒成的熱工設備。我們後來打車時遇到一位王師傅就是以前宇宙瓷廠的員工,專門負責燒這窯的。
之後在古窯景區還看到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古窯,這個我們到後面再講。











以陶瓷為始源,如小溪,如河川,陶溪川當中保留的陶瓷生命也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川流不息。


一個小插曲,上桌5分鐘,老闆娘一臉不好意思地拿著空碗來找我們問雞蛋可以吃了,能不能讓她把石頭挖走一些?之前的一些食客看這石頭以為名貴就偷偷帶走,導致店家石頭儲備糧不足





御窯廠並不大,作為景區,如果是走馬觀花會覺得它內容異常單薄,但它卻是真正代表 景德鎮 的輝煌。
我們科普在前,細說在後。
景德鎮 ,舊名昌南,因此有了瓷器china來自昌南,甚至 中國 China來自昌南的說法。
一千多年前,宋真宗皇帝對這裡的瓷器愛不釋手,索性把自己的年號景德賜予了這座小鎮,這在古代 中國 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從此這座小鎮化名為 景德鎮 ,在之後的漫漫歲月中代表了 中國 陶瓷。
御窯廠,顧名思義,皇家御用,窯火燒瓷皆為皇室,而它的興衰也與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
【元】公元1271年,元帝國建立,“國俗皆白,以白為吉”, 景德鎮 的優質白瓷器為元代帝王珍愛。於是,在1279年,那位愛涮羊肉也愛瓷器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 景德鎮 設立了第一個官窯 浮梁 磁局。後來 景德鎮 燒出了青花、釉里紅,從此成為了全國的制瓷中心,贏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公元1368年,乞丐皇帝朱元璋推翻了蒙元帝國,建立了大明王朝,卻幾乎全盤承襲了元代“匠籍制度”,開國之初,在原來 浮梁 磁局的基礎上建立了御器廠。在之後的發展中,瓷器,作為媒介,換馬征戰、擴大貿易、安撫鄰邦,作用重大。
【清】改朝換代,從明至清, 景德鎮 繼續為皇家工作著,直到 咸豐 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軍隊攻打到 景德鎮 ,兩年後,燒毀御窯廠,被迫停工。而後同治五年(1866年)軍機大臣李鴻章籌銀十三萬兩,興復御窯。兩年後,燒出了最著名的同治皇帝大婚喜宴瓷器,全套一萬零七十二件,除 北京 故宮博物院現存兩千八百餘件外,其餘都散落民間。《舌尖上的 中國 3》第一章節“器”里剛剛提過。
【民國】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御窯廠制度終止,結束了五百餘年的漫長歷史。
【復辟】可這不是結束,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稱“洪憲元年”,可笑的是,他也效仿明清兩代皇帝,派遣督陶官到 景德鎮 督造御用瓷器,可惜他只是個83天的短命皇帝,這段歷史也成了御窯廠歷史上的最終鬧劇。
追溯御窯廠的歷史,可以說這裡燒制的皇家瓷不僅是華美和財富的象徵,更是皇權的象徵。
現在的御窯廠遺址公園依舊在珠山窯廠原址,坐落於 景德鎮 最繁華的街區,交通非常便利。
門票40元/人。








和別人的唯一交流是在廣利窯神牌坊前有幾個小哥好像在拍延時似的,請我們等一下再過去。
廣利窯神、風火仙師、陶神、火神,指的都是同一人,他叫做童賓。
小時候看瑪麗蘇小說,鑄劍世家的姑娘為了平息愛人的仇恨跳入爐火為他鑄劍,我們這個年代的年輕人更熟悉的是《仙劍3》中龍葵的縱身一躍,化為景天手中劍靈。
而在歷史上,還真的有這樣的事情。
明代萬曆二十七年(1955年),太監潘相督造青花大龍缸,久未燒成,潘相對窯工進行鞭撻甚至殺害。窯工童賓氣憤之極,毅然縱身跳入窯火以示抗議,窯工悲憤萬分,決心燒造好龍缸,表示對童賓的哀悼,童賓身骨化為的火焰中,龍缸竟真的燒成了。為平息風波、緩和人心,官府在御窯廠東側修建佑陶靈祠,為童賓立祠,並號為“風火仙”。
若真的可以轉為仙靈附於器物,那麼童賓比較苦,可能只能叫“缸靈” 開個玩笑。
童賓作為明代以來 景德鎮 所奉祀的行業神——窯神 菩薩 ,也在陶工們心中庇佑著大家,他的青銅像幾年前也落戶在古窯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