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杏花雨 悠悠古晉情 // 山西五日古韻尋蹤
如果時光雕琢了一座城市,
那麼這座城市就是 山西 的龍城。
放棄時時念想的邊疆之旅,選擇 山西 ,只因恰好讀到初唐楊炯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龍城(古稱晉陽),今為 太原 ,是古中原文明起源之地,那麼想象開來,時光在 山西 一定是靜止的,它把千年文明的印記刻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些大量散落其間的古建築、古村鎮、古寺廟,在留痕歲月里熠熠閃光並恆久永存,散髮著獨一無二的人文魅力。
瞭解 山西 ,感受華夏文明,最好的打開方式,就應該從這些歷史遺跡說起。
我們在 山西 的旅行,就以 太原 為起點,一路自駕往南,覆蓋 晉中 、 臨汾 、 運城 ,游覽“一祠一城一院一廟兩寺”,在訪古攬勝中感受浩瀚的華夏文明,獲得的,是行走與驚嘆,遇見與內心的豐盈。
杏花雨里探晉祠7月的 山西 是鴿灰色的,為旅行也抹上了這種色調,空氣變得清潤,帶著一點點感傷和愁緒,倒與古建的氣息相吻合了。
我們的旅行恰好趕上了 山西 貴如油的雨季。
兩山夾盆是 山西 的地貌結構,東有 太行山 脈,西縱 呂梁 山脈,兩山間由北向南依次為 大同 盆地、 忻州 盆地、 太原 盆地、 臨汾 盆地和 運城 盆地,主要的城市群就在盆地間的 汾河 邊孕育而生。這樣的地貌特征也是 山西 全年雨量偏少的原因之一,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雖然雨天給旅行帶來諸多不便,但一次次看到廣袤的 汾河 盆地里綠油油的莊稼在雨水中快速生長,也是心生歡喜,慶幸雨季的到來。
氣溫也陡然下降,給穿短T的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在風寒料峭的 平遙古城 里,我們一行人哆哆嗦嗦地滿大街尋找服裝店,可在古城內又豈是尋常的衣物,都是充滿古風古韻的,於是我套上了青色綿質小褂成了“店小二”,老爸找來古典紅袍成了“老地主”,女輩們也是披紅掛彩成了“小姐”和“丫頭”,一家人走在街上就是一戲班子。
弱體質的我還是著了涼,感冒發燒伴隨一路。妹妹背上了我的相機包,老媽奪走了三腳架,飛飛奔忙著找藥店,這一路被簇擁著前行,雖是手腳綿軟,精神愉悅不減,倒不負美景韶華。
山西 的第一站是晉祠,座落在懸瓮山麓。
一家人洗簌早點後從 平遙古城 出發,往北 太原 方向走高速,約90公里後到晉祠。(關於具體行程、住宿等攻略放在文末,可做參考)
關於晉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最先是西周初晉國第一代諸侯唐叔虞的祠堂,後來慢慢擴建成了集儒、道、釋於一體的祭祀祠廟,到了1500年前的北魏,晉祠已蔚然大觀,亭台樓閣,山光水性,倒似皇家園林。
總體來看,我國大部分古建以明清時期為主,大凡早些的不是消於戰亂就是毀於火災,晉陽古城已成廢墟,而晉祠能獨善其身,並隨著歷史發展在隋、唐、宋、元以及明清歷代修茸擴建後更為大觀,實乃奇跡!
景區入口多有晉祠文化講解員,建議聘用,助益良多。
我側重影像記錄,因而對晉祠文化瞭解不深,儘管如此,宏大規模的晉祠所呈現的那些古色古香的主體建築以及被時間包漿而蘊含著 古晉 陽濃厚的人文氣息的泥塑、彩繪、石刻等,僅僅在視覺上就產生了無以言表的美感,幾次震撼,漸生出華夏文明浩瀚無疆的自豪感來!
穿過水鏡臺、對越坊,來到 獻殿 。 獻殿 是國家文化部鑒定的晉祠三大國寶之一,其後還有 魚沼飛梁 和 聖母殿 ,是我的鏡頭流連最久的地方。
單從遠處看, 獻殿 是一座飛檐翹角的涼亭,越近前,那份精巧構造中散髮的古意油然生出一份對歷史的莊重來。這座創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的殿宇,有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茵在《晉汾古建築考察紀略》中對它的評價:
“ 獻殿 的梁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殿之四周均無牆壁,當心間前後闢門,其餘各間在堅厚的檻牆之上安直欞柵,如營造法式小木作之叉子,當心間門扇亦為直欞柵欄門。”
殿堂是祭祀聖母邑薑的享堂,大凡祭祀活動都在這裡舉辦,是整個晉祠里最熱鬧的地方。
魚沼飛梁 夾在 獻殿 和 聖母殿 之間。因為沒有嚮導,註意力就很容易被華麗壯觀的 聖母殿 吸引過去,不曾想 魚沼飛梁 也是國寶級建築,印象中只是兩個十字的石橋架在水面上,池裡無數錦鯉蕩漾著一圈圈漣漪。
南來北往,訪古探幽,我見過的名勝古跡多不勝數,北有氣度非凡的故宮,南有精雕鬼斧的肅雍,雖說有些見識,然初見 聖母殿 ,頓生驚駭之感。
殿周26根粗大的 石柱 支撐起重檐歇山頂(這裡普及一下哈, 中國 古建築屋頂有等級之分,重檐歇山頂在規格上僅次於重檐廡殿項,多用於皇家建築和宗廟),殿前廊柱8條木質盤龍威嚴剛猛,儼然不可侵犯。廊柱上的鬥拱和雀替雕有華麗精美的彩色圖案,相比於明清建築的質朴清雅,更有著一份瑰麗的貴氣。
聖母殿 是晉祠的主殿,殿內貢奉唐叔虞之母邑薑,還有42尊宋代侍女塑像,造型栩栩如生,逼真傳神,實是驚嘆1000多年前的匠心匠藝。
在晉祠的匆匆一瞥,實難以用筆墨和圖片描盡它的神韻,更別說豐富的人文底蘊和故事,而故事里肯定有驚天動地的傳奇。
要見真章,唯有親歷,而靈魂,終將被激蕩。
青灰色的平遙古城蕩漾著人間的煙火氣初見 平遙古城 ,有一些恍惚,仿佛 平遙古城 就是從千百年前完完整整穿越過來的。
整座城池沒有一點點現代建築的痕跡,6000多米長的古城牆把古城防護得嚴嚴實實,城牆內的街道、鋪面、市樓都原汁原味保留著明清的樣貌特征,生活其間的人,尚有5萬餘人。
平遙古城 有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門間的距離相隔甚遠,如果網上預訂的住宿,問清楚就近的城門,然後交給導航吧。
平遙古城 和 麗江 古城是我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 成功 的古城,恰好我都去過,非要對比,以為 麗江 古城如 江南 園林,巧妙佈局間透著精心雕琢的美; 平遙古城 勝在古樸,一磚一瓦,一物一件,皆原汁原味,古風古韻。
從空中俯瞰,是一片青灰的色調,又有著人間的煙火氣。
那麼這座城市就是 山西 的龍城。
放棄時時念想的邊疆之旅,選擇 山西 ,只因恰好讀到初唐楊炯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龍城(古稱晉陽),今為 太原 ,是古中原文明起源之地,那麼想象開來,時光在 山西 一定是靜止的,它把千年文明的印記刻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些大量散落其間的古建築、古村鎮、古寺廟,在留痕歲月里熠熠閃光並恆久永存,散髮著獨一無二的人文魅力。
瞭解 山西 ,感受華夏文明,最好的打開方式,就應該從這些歷史遺跡說起。
我們在 山西 的旅行,就以 太原 為起點,一路自駕往南,覆蓋 晉中 、 臨汾 、 運城 ,游覽“一祠一城一院一廟兩寺”,在訪古攬勝中感受浩瀚的華夏文明,獲得的,是行走與驚嘆,遇見與內心的豐盈。
杏花雨里探晉祠7月的 山西 是鴿灰色的,為旅行也抹上了這種色調,空氣變得清潤,帶著一點點感傷和愁緒,倒與古建的氣息相吻合了。
我們的旅行恰好趕上了 山西 貴如油的雨季。
兩山夾盆是 山西 的地貌結構,東有 太行山 脈,西縱 呂梁 山脈,兩山間由北向南依次為 大同 盆地、 忻州 盆地、 太原 盆地、 臨汾 盆地和 運城 盆地,主要的城市群就在盆地間的 汾河 邊孕育而生。這樣的地貌特征也是 山西 全年雨量偏少的原因之一,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雖然雨天給旅行帶來諸多不便,但一次次看到廣袤的 汾河 盆地里綠油油的莊稼在雨水中快速生長,也是心生歡喜,慶幸雨季的到來。
氣溫也陡然下降,給穿短T的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在風寒料峭的 平遙古城 里,我們一行人哆哆嗦嗦地滿大街尋找服裝店,可在古城內又豈是尋常的衣物,都是充滿古風古韻的,於是我套上了青色綿質小褂成了“店小二”,老爸找來古典紅袍成了“老地主”,女輩們也是披紅掛彩成了“小姐”和“丫頭”,一家人走在街上就是一戲班子。
弱體質的我還是著了涼,感冒發燒伴隨一路。妹妹背上了我的相機包,老媽奪走了三腳架,飛飛奔忙著找藥店,這一路被簇擁著前行,雖是手腳綿軟,精神愉悅不減,倒不負美景韶華。
山西 的第一站是晉祠,座落在懸瓮山麓。
一家人洗簌早點後從 平遙古城 出發,往北 太原 方向走高速,約90公里後到晉祠。(關於具體行程、住宿等攻略放在文末,可做參考)
關於晉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最先是西周初晉國第一代諸侯唐叔虞的祠堂,後來慢慢擴建成了集儒、道、釋於一體的祭祀祠廟,到了1500年前的北魏,晉祠已蔚然大觀,亭台樓閣,山光水性,倒似皇家園林。
總體來看,我國大部分古建以明清時期為主,大凡早些的不是消於戰亂就是毀於火災,晉陽古城已成廢墟,而晉祠能獨善其身,並隨著歷史發展在隋、唐、宋、元以及明清歷代修茸擴建後更為大觀,實乃奇跡!
景區入口多有晉祠文化講解員,建議聘用,助益良多。
我側重影像記錄,因而對晉祠文化瞭解不深,儘管如此,宏大規模的晉祠所呈現的那些古色古香的主體建築以及被時間包漿而蘊含著 古晉 陽濃厚的人文氣息的泥塑、彩繪、石刻等,僅僅在視覺上就產生了無以言表的美感,幾次震撼,漸生出華夏文明浩瀚無疆的自豪感來!
穿過水鏡臺、對越坊,來到 獻殿 。 獻殿 是國家文化部鑒定的晉祠三大國寶之一,其後還有 魚沼飛梁 和 聖母殿 ,是我的鏡頭流連最久的地方。
單從遠處看, 獻殿 是一座飛檐翹角的涼亭,越近前,那份精巧構造中散髮的古意油然生出一份對歷史的莊重來。這座創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的殿宇,有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茵在《晉汾古建築考察紀略》中對它的評價:
“ 獻殿 的梁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殿之四周均無牆壁,當心間前後闢門,其餘各間在堅厚的檻牆之上安直欞柵,如營造法式小木作之叉子,當心間門扇亦為直欞柵欄門。”
殿堂是祭祀聖母邑薑的享堂,大凡祭祀活動都在這裡舉辦,是整個晉祠里最熱鬧的地方。
魚沼飛梁 夾在 獻殿 和 聖母殿 之間。因為沒有嚮導,註意力就很容易被華麗壯觀的 聖母殿 吸引過去,不曾想 魚沼飛梁 也是國寶級建築,印象中只是兩個十字的石橋架在水面上,池裡無數錦鯉蕩漾著一圈圈漣漪。
南來北往,訪古探幽,我見過的名勝古跡多不勝數,北有氣度非凡的故宮,南有精雕鬼斧的肅雍,雖說有些見識,然初見 聖母殿 ,頓生驚駭之感。
殿周26根粗大的 石柱 支撐起重檐歇山頂(這裡普及一下哈, 中國 古建築屋頂有等級之分,重檐歇山頂在規格上僅次於重檐廡殿項,多用於皇家建築和宗廟),殿前廊柱8條木質盤龍威嚴剛猛,儼然不可侵犯。廊柱上的鬥拱和雀替雕有華麗精美的彩色圖案,相比於明清建築的質朴清雅,更有著一份瑰麗的貴氣。
聖母殿 是晉祠的主殿,殿內貢奉唐叔虞之母邑薑,還有42尊宋代侍女塑像,造型栩栩如生,逼真傳神,實是驚嘆1000多年前的匠心匠藝。
在晉祠的匆匆一瞥,實難以用筆墨和圖片描盡它的神韻,更別說豐富的人文底蘊和故事,而故事里肯定有驚天動地的傳奇。
要見真章,唯有親歷,而靈魂,終將被激蕩。
青灰色的平遙古城蕩漾著人間的煙火氣初見 平遙古城 ,有一些恍惚,仿佛 平遙古城 就是從千百年前完完整整穿越過來的。
整座城池沒有一點點現代建築的痕跡,6000多米長的古城牆把古城防護得嚴嚴實實,城牆內的街道、鋪面、市樓都原汁原味保留著明清的樣貌特征,生活其間的人,尚有5萬餘人。
平遙古城 有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門間的距離相隔甚遠,如果網上預訂的住宿,問清楚就近的城門,然後交給導航吧。
平遙古城 和 麗江 古城是我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 成功 的古城,恰好我都去過,非要對比,以為 麗江 古城如 江南 園林,巧妙佈局間透著精心雕琢的美; 平遙古城 勝在古樸,一磚一瓦,一物一件,皆原汁原味,古風古韻。
從空中俯瞰,是一片青灰的色調,又有著人間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