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自駕 | 一花一世界,致一個藍紫色的夏天
























阿維尼翁 教皇宮是中世紀最大的哥德式建築;雄偉的宗教建築物也帶來了阿城那時代的文化及屬靈的生活;然而它在歷史上也曾碰上滅頂之災危機,幾乎淪落為一項遺落的傳承。
但在 法國 大革命期間,內部擺設幾乎完全被摧毀、洗劫一空,如今從寬闊、挑高的會議廳與教皇卧室上方精雕細琢的天花板,依稀可以想見當年冠蓋雲集、夜夜笙歌的模樣。
卡佩王朝時期 法國 國王腓力四世與 羅馬 教皇卜尼法斯法斯八世就法王向 法國 境內教士徵稅問題產生權力衝突,衝突的結果是教皇失敗,卜尼法斯八世在被法王羞辱後抑鬱而終。隨後在腓力四世的支持下,樞機主教團選舉 波爾多 樞機主教克萊蒙五世成為新教皇,新教皇在法王暗示下將教廷從 羅馬 遷至教皇在 普羅旺斯 的飛地 阿維尼翁 ,從而開創了“ 阿維尼翁 之囚”時代(1305—1378),歷史上有六次的教宗選舉是在 阿維尼翁 教宗宮舉行的, 阿維尼翁 也成為該時期七位正統教皇和隨後的兩位對立教皇居住的地方,教皇宮亦建於此時。
然而,這個藉其結構及功能而讓教會能夠調適腳步“以能夠繼續有效滿足其使命的這個教皇宮”,後來當那些 阿維尼翁 的主教們認為有必要把教皇行宮重新搬回 羅馬 時,這個教皇宮變成了“過時的產品”。
教皇宮經過幾代人手,20年的擴建才有瞭如今的面貌,教皇宮裡面有炊事樓,服飾樓,還有很多花園。
在入口處,你會拿到一個小平板,他會根據你走動的位置自動顯示這個房間在古代是什麼樣子的,可以180度旋轉,還有尋寶游戲。但因為疫情部分展廳尚為開放,總的來說是一個很推薦參觀的地方。



第一站塞南克修道院Abbaye Notre-Dame de Sénanque
薰衣草在這裡被庇護,茁壯成長,又用美麗的景色促進了當地的發展。除了觀賞美麗的薰衣草,順便再來普及一下關於修道院的歷史:
1148年,得到 卡瓦永 主教和 巴塞羅那 伯爵、 普羅旺斯 伯爵捐助,來自阿爾代什省馬贊修道院的熙篤會修士建立了塞南克修道院。這些貧窮的修士首先建起了臨時小屋。1178年,修道院教堂祝聖。宿舍、食堂、寫字間等其他建築也陸續興建,均採用 羅馬 式風格,朴實無華,避免採用會讓修士們分心的裝飾。
在13和14世紀,塞南克修道院達到頂峰,經營四個磨坊,七個田莊。住在塞南克的修士種植薰衣草,以養蜂為生。 法國 宗教戰爭期間,修道院遭新教徒洗劫。在 法國 大革命期間,修道院被沒收並出售給私人,修士被驅逐。
1854年,熙篤會修士回購該處產業。1903年再度遭驅逐,撤到 戛納 附近,萊蘭群島聖托 諾拉 島上的萊蘭修道院。1988年恢復了塞南克修道院。
在 普羅旺斯 還有另外兩個早期的熙篤會修道院:西瓦岡修道院和 托羅 內修道院,與塞南克修道院並稱為“ 普羅旺斯 三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