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未見的英倫】 之 留學一年,我在倫敦看過的那些風景(1000+精選照片 & 眾多獨家經歷)
▲ 滑鐵盧 校區(Waterloo Campus)的外景, 倫敦 的街道
後來幾天我依舊處於四處探索的閑逛模式。9月14日,我跟隨著Lonely Planet的介紹到宿舍對面的 博羅 市場(Borough Market)轉了一圈。那裡的食材種類非常豐富,但總體來說並不便宜,我買一桶牛奶就花了3鎊,回來之後室友說我被坑了(在Tesco這樣的超市一桶2L的牛奶只需£0.95,雖然當時我並不清楚附近哪裡有超市)。當時我在市場里還見到了長得奇奇怪怪的番茄和五顏六色的蘑菇,總體感覺非常神奇。 ↑博羅市場 ▲Borough Market里的橙子,2.5鎊10個(似乎是用來榨汁的)
↑博羅市場 ▲Borough Market里的櫻桃,每公斤26.5鎊
↑博羅市場 ▲Borough Market里出售的彩色蘑菇
毗鄰 博羅 市場的薩瑟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雖然規模並不大,但其中的名人陵寢和極具歷史感的內部構造對於初來乍到的我來說也已經足夠震撼。教堂外面有個非常可愛的花園以及一個小草藥園,還有巨型實體國際象棋。當時我就產生了以後自習或是學習壓力大的時候都可以來這裡坐一坐的想法。然而,雖然之後的幾乎每個周日我都是在教堂的鐘聲里醒來,但這個願望卻從沒實現過。 ↑薩瑟克大教堂 ▲薩瑟克大教堂內景
為了使大家更快地涉足文創領域並瞭解 倫敦 的文創資源,King’s給新生們 都安 排了小組作業作為破冰活動。9月20日,我們小組前去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er)進行調研。巴比肯中心是位於金融城北部一個集居住、會展、商業和文旅於一身的巨大綜合體,其特征是仿佛被炸過一樣的粗獷工業風,但實則內部別有洞天。當時我們還因為在這樣的水泥森林里發現了松鼠和鴨子而激動。
結束調研後,我們一路跟著導航走回學校,感覺路上的建築哪哪都特別好看。再後來我又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校園周邊游和宿舍組織的宿舍周邊游,還曾在尚未感覺到學習的壓力時短暫地漫步於 倫敦 的大街小巷。當然,隨著學習的正式開始,我的生活半徑迅速衰減為以宿舍、超市、學校、圖書館為中心的這四點。 ↑薩默塞特宮 ▲學校隔壁的 薩默塞特 宮(Somerset House)
↑薩默塞特宮 ▲ 薩默塞特 宮樓頂的外飾
↑皇家司法院 ▲出校門右轉走五分鐘就是皇家法院(The Royal Court of Justice),後來經常看到有人在法院門口示威抗議
↑泰晤士河 ▲走在連接Strand Campus和Waterloo Campus的大橋(Waterloo Bridge)上,向東看,是 泰晤士 河、停泊在河面上的船隻,以及遠處的金融城
↑滑鐵盧橋 ▲向西遠眺,是鐵路橋、 倫敦 眼和議會大廈
↑泰晤士河 ▲後來每逢上課都會步行路過的 泰晤士 河沿岸
↑泰晤士河 ▲以及河畔的街頭藝人
那時的 倫敦 ,至少在日後回憶起來,擁有著燦爛的陽光、碧藍的天、幾乎沒有盡頭的白天,以及無限新奇的事物值得我去瞭解和探索。畢竟,接下來將有一整年的時間,以及隱藏其中的無數經歷和際遇在這片土地上、同時也是我的面前徐徐展開。
【實用信息】
Lonely Planet關於 倫敦 的介紹頁面
******
【泰晤士河】印象里,我在 英國 有至少一半的時間,是在 泰晤士 河畔度過的。
除去宿舍周 邊和 泰晤士 河沿岸那些可以被稱為景點的地方,我和 泰晤士 河的交集更多的存在於日復一日的沿河行走之中。從宿捨出發穿過 博羅 市場、途徑克林克監獄博物館(Clink Prison Museum)、沿 泰晤士 河的南岸一路西行,經過莎士比亞劇院(Shakespeare’s Globe) 和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後在千禧橋或Blackfriars Bridge處過河,之後沿著河的北岸一路走到Temple站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穿過馬路,這就是我平時去學校上課的路線。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橫跨 泰晤士 河的塔橋、 倫敦 橋、薩瑟克橋、千禧橋、黑衣修士橋、 滑鐵盧 橋,在自身成為景觀的同時也扮演著一座座觀景的平臺
↑泰晤士河 ▲ 泰晤士 河北 岸的 倫敦 金融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中是驅動 倫敦 經濟增長的引擎
然而,剛到 英國 時我選擇的卻通常是一路沿著河的南岸向西走、跨過Waterloo Bridge的上學路線。這條路線雖說遠了一些,但在橋上能遠眺大本鐘和議會大廈,同時將四周的天際線盡收眼底,風景堪稱壯麗。 泰晤士 河不及黃 浦江 寬,但每次走在橫跨 泰晤士 河拐彎處的Waterloo Bridge上,都仿佛是一段走不完的路程。
沿河行走的次數多了, 泰晤士 河也早已從景觀變成為了我生活半徑的一部分,於是我也得以窺見這條河不為游客所知的各個側面。 比如 , 泰晤士 河的水位受潮汐影響顯著,即便是每天在同一時間出門上課,水位也是循著農曆的日期而高低不一。再 比如 ,每逢水位較低的時候,河堤下的卵石灘和沙灘是可以下去玩耍的,日落時分也是發獃的好地方。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千禧橋下的這片石灘在潮位低的時候是我放學路上最喜歡的發獃和放空之處。沐浴著夕陽的和煦光線、聽著潮水拍岸、看著船隻和過橋的行人來往,再感受著天色一點點變暗,所有這些都非常減壓。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落日下的石灘與河景房
值得一提的是, 泰晤士 河沿岸作為 泰晤士 步道(The Thames Path)的一部分,已經實現了步道的全線貫通。其中的部分路段, 比如 泰特現代美術館前的空地、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旁的空地以及市政廳前的空地,都已經成為了街頭藝人表演、進行二手書交易和舉辦聖誕集市的固定場所,在“還河於民”的同時也為這條河流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氣息(其實我主要想的還是跑下河堤去玩哈哈哈,據說河堤上曾經也發掘出過不少文物)。 ↑泰晤士河 ▲ 泰晤士 河上的衝鋒舟游覽項目,在每年夏季都特別活躍
↑泰晤士河 ▲市政廳前的步道、游人與河面,河上停著的是已被改造成博物館的 貝爾法斯特 號巡洋艦(HMS Belfast)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貝爾法斯特號博物館 ↑貝爾法斯特號博物館 ▲ 貝爾法斯特 號所搭載艦炮的近景
↑倫敦塔橋 ▲從市政廳向東走就是塔橋了,在 倫敦 獃了一年,我也只見到塔橋開了一次
後來幾天我依舊處於四處探索的閑逛模式。9月14日,我跟隨著Lonely Planet的介紹到宿舍對面的 博羅 市場(Borough Market)轉了一圈。那裡的食材種類非常豐富,但總體來說並不便宜,我買一桶牛奶就花了3鎊,回來之後室友說我被坑了(在Tesco這樣的超市一桶2L的牛奶只需£0.95,雖然當時我並不清楚附近哪裡有超市)。當時我在市場里還見到了長得奇奇怪怪的番茄和五顏六色的蘑菇,總體感覺非常神奇。 ↑博羅市場 ▲Borough Market里的橙子,2.5鎊10個(似乎是用來榨汁的)
↑博羅市場 ▲Borough Market里的櫻桃,每公斤26.5鎊
↑博羅市場 ▲Borough Market里出售的彩色蘑菇
毗鄰 博羅 市場的薩瑟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雖然規模並不大,但其中的名人陵寢和極具歷史感的內部構造對於初來乍到的我來說也已經足夠震撼。教堂外面有個非常可愛的花園以及一個小草藥園,還有巨型實體國際象棋。當時我就產生了以後自習或是學習壓力大的時候都可以來這裡坐一坐的想法。然而,雖然之後的幾乎每個周日我都是在教堂的鐘聲里醒來,但這個願望卻從沒實現過。 ↑薩瑟克大教堂 ▲薩瑟克大教堂內景
為了使大家更快地涉足文創領域並瞭解 倫敦 的文創資源,King’s給新生們 都安 排了小組作業作為破冰活動。9月20日,我們小組前去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er)進行調研。巴比肯中心是位於金融城北部一個集居住、會展、商業和文旅於一身的巨大綜合體,其特征是仿佛被炸過一樣的粗獷工業風,但實則內部別有洞天。當時我們還因為在這樣的水泥森林里發現了松鼠和鴨子而激動。
結束調研後,我們一路跟著導航走回學校,感覺路上的建築哪哪都特別好看。再後來我又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校園周邊游和宿舍組織的宿舍周邊游,還曾在尚未感覺到學習的壓力時短暫地漫步於 倫敦 的大街小巷。當然,隨著學習的正式開始,我的生活半徑迅速衰減為以宿舍、超市、學校、圖書館為中心的這四點。 ↑薩默塞特宮 ▲學校隔壁的 薩默塞特 宮(Somerset House)
↑薩默塞特宮 ▲ 薩默塞特 宮樓頂的外飾
↑皇家司法院 ▲出校門右轉走五分鐘就是皇家法院(The Royal Court of Justice),後來經常看到有人在法院門口示威抗議
↑泰晤士河 ▲走在連接Strand Campus和Waterloo Campus的大橋(Waterloo Bridge)上,向東看,是 泰晤士 河、停泊在河面上的船隻,以及遠處的金融城
↑滑鐵盧橋 ▲向西遠眺,是鐵路橋、 倫敦 眼和議會大廈
↑泰晤士河 ▲後來每逢上課都會步行路過的 泰晤士 河沿岸
↑泰晤士河 ▲以及河畔的街頭藝人
那時的 倫敦 ,至少在日後回憶起來,擁有著燦爛的陽光、碧藍的天、幾乎沒有盡頭的白天,以及無限新奇的事物值得我去瞭解和探索。畢竟,接下來將有一整年的時間,以及隱藏其中的無數經歷和際遇在這片土地上、同時也是我的面前徐徐展開。
【實用信息】
Lonely Planet關於 倫敦 的介紹頁面
******
【泰晤士河】印象里,我在 英國 有至少一半的時間,是在 泰晤士 河畔度過的。
除去宿舍周 邊和 泰晤士 河沿岸那些可以被稱為景點的地方,我和 泰晤士 河的交集更多的存在於日復一日的沿河行走之中。從宿捨出發穿過 博羅 市場、途徑克林克監獄博物館(Clink Prison Museum)、沿 泰晤士 河的南岸一路西行,經過莎士比亞劇院(Shakespeare’s Globe) 和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後在千禧橋或Blackfriars Bridge處過河,之後沿著河的北岸一路走到Temple站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起穿過馬路,這就是我平時去學校上課的路線。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橫跨 泰晤士 河的塔橋、 倫敦 橋、薩瑟克橋、千禧橋、黑衣修士橋、 滑鐵盧 橋,在自身成為景觀的同時也扮演著一座座觀景的平臺
↑泰晤士河 ▲ 泰晤士 河北 岸的 倫敦 金融城,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中是驅動 倫敦 經濟增長的引擎
然而,剛到 英國 時我選擇的卻通常是一路沿著河的南岸向西走、跨過Waterloo Bridge的上學路線。這條路線雖說遠了一些,但在橋上能遠眺大本鐘和議會大廈,同時將四周的天際線盡收眼底,風景堪稱壯麗。 泰晤士 河不及黃 浦江 寬,但每次走在橫跨 泰晤士 河拐彎處的Waterloo Bridge上,都仿佛是一段走不完的路程。
沿河行走的次數多了, 泰晤士 河也早已從景觀變成為了我生活半徑的一部分,於是我也得以窺見這條河不為游客所知的各個側面。 比如 , 泰晤士 河的水位受潮汐影響顯著,即便是每天在同一時間出門上課,水位也是循著農曆的日期而高低不一。再 比如 ,每逢水位較低的時候,河堤下的卵石灘和沙灘是可以下去玩耍的,日落時分也是發獃的好地方。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千禧橋下的這片石灘在潮位低的時候是我放學路上最喜歡的發獃和放空之處。沐浴著夕陽的和煦光線、聽著潮水拍岸、看著船隻和過橋的行人來往,再感受著天色一點點變暗,所有這些都非常減壓。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落日下的石灘與河景房
值得一提的是, 泰晤士 河沿岸作為 泰晤士 步道(The Thames Path)的一部分,已經實現了步道的全線貫通。其中的部分路段, 比如 泰特現代美術館前的空地、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旁的空地以及市政廳前的空地,都已經成為了街頭藝人表演、進行二手書交易和舉辦聖誕集市的固定場所,在“還河於民”的同時也為這條河流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氣息(其實我主要想的還是跑下河堤去玩哈哈哈,據說河堤上曾經也發掘出過不少文物)。 ↑泰晤士河 ▲ 泰晤士 河上的衝鋒舟游覽項目,在每年夏季都特別活躍
↑泰晤士河 ▲市政廳前的步道、游人與河面,河上停著的是已被改造成博物館的 貝爾法斯特 號巡洋艦(HMS Belfast)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 ↑貝爾法斯特號博物館 ↑貝爾法斯特號博物館 ▲ 貝爾法斯特 號所搭載艦炮的近景
↑倫敦塔橋 ▲從市政廳向東走就是塔橋了,在 倫敦 獃了一年,我也只見到塔橋開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