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蜂首紀念】站在時間分岔的小徑——浪跡以色列的二十天 (間隔月系列)

【蜂首紀念】站在時間分岔的小徑——浪跡以色列的二十天 (間隔月系列)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地道頂部的石頭沒有用水泥砌死,是為了方便雨水滲入,所以才有了地下巨大的蓄水池。在讀《 耶路撒冷 三千年》的時候偶然發現這樣一段有趣的故事,探險家沃倫發現了古老的希律聖殿蓄水池,並且還乘坐了一個由幾個木門做成的木筏漂流其中。那些穿著時髦的 維多利亞 時代服裝的女士們坐著籃子被下放到他的豎井里,她們看到眼前的《聖經》景象,不禁狂喜而昏厥,往往必須解開緊身胸衣才能讓她們蘇醒過來。 Tips:
需要在網上預訂西牆隧道之旅(Western wall tunnerl tour)
官方網站: ****** 耶路撒冷: 大衛之城之水道探秘大衛之城(city of david)曾是 耶路撒冷 的主要居住區域,這裡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深入體驗考古現場,步入水道涉水感受歷史。同西牆地下之旅,在網上訂好票後,在規定的時間等待導游帶領進入即可。這次的導游仍然是一位美籍猶太人,游覽的路線是一起看一部3D電影,介紹大衛之城的由來,在我快要睡著的時候,激動人心的地下之旅便開始啦。

水是城市的命脈,我們要體驗的這一段地下水道,便是當年遭敵人困守,國王需要從城內引水而挖的,由於時間緊迫,當年兩組隊伍從兩頭開挖,這就是為何這條地下水道特別蜿蜒曲折。走在陰濕而狹窄的地下水道里,不見絲毫陽光,不知何時能重見天日,水有時能沒及大腿,有時只在小腿處,體驗了一把探險家的感覺。當年 英國 探險家Charles Warren最先將這裡挖掘出來,他一定沒有幽閉症…

這條水道最終通往一處美麗的池塘,目前只挖出了池塘的一角,因為其他部分屬於 巴勒斯坦 的土地。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丟失的鞋子與阿拉伯少年由於進入水道需要脫鞋,我把出發前才買的新鞋放在了入口的鞋櫃,並沒有寄存起來。待我兩小時後出來,鞋子早已不翼而飛。

工作人員深表遺憾,游客早已散去,門口只有幾個阿拉伯少年在玩耍。他們幫我找了一會兒,便拉我去找他們的姐姐,“我姐姐有一鞋櫃的鞋子,總有一雙適合你。”一位少年眨了眨眼睛。

少年們的大家族就位於大衛之城一旁的山上,這是一個 巴勒斯坦 大家庭,家裡有十一個孩子,他們在 美國 生活了四年,擔心這座房子被沒收,便又舉家回到這裡的故土居住下來。少年的姐姐英語果然很好,她馬上贈予我一雙運動鞋,還附送一條圍巾。這雙鞋大了,但是足以支撐我走上一小時的路回家。第二天我在 大馬士革 門進去的那片阿拉伯市場淘了一雙小靴子,60謝克爾的樣子,這裡的大多數物品估計都是 義烏 來的... 耶路撒冷: 看一場歷史聲光秀Yuda的家在位於大衛王街上的 耶路撒冷 基督教青年會旅館(YMCA)旁邊,這家青旅被稱作世界上最漂亮的基督教青年會館,設計師就是 紐約 帝國大廈的設計者。從這裡去雅法門大約走15分鐘的樣子,我幾乎每天都要走好幾個來回。

雅法門是老城最繁華的城門,游客大多從此進出老城。傳說所羅門王在修建聖殿時,從 黎巴嫩 進口木材運抵雅法港後,就是經過雅法路被送進 耶路撒冷 的。雅法門最明顯的標誌是大衛塔,它最大的魅力便是晚上的全景電影了,要提前去買票,你會被夜晚投映在古跡上的立體電影所震撼,這也是瞭解 以色列 歷史的好時機。 立體電影放映時不允許照相,下麵的照片是入場時的一些預熱~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六月的夜晚,美麗的燈光秀也拉開帷幕。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大衛塔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死海經卷以色列 博物館最出名的建築是Shrine of the Book, 它的外形如發掘出的瓦罐,純白的造型與對面黑色的高牆形成對立,象徵著光明與黑暗。這裡的珍寶則是舉世聞名的 死海 經卷。

1947年春天,一個阿拉伯牧童在 死海 附近尋找走失的羊,將石塊投擲到山洞中企圖將羊趕出來,卻傳來瓦罐破裂的聲音,進洞後發現有很多皮質經卷裝在好幾個瓦罐中。由此, 死海 經卷逐漸被考古學家發現,經過了50多年的努力後,有近500捲書部分或全部複原,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以賽亞書》,這部舊約聖經,完成於耶穌降生前400-500年,預言了一位彌賽亞將要拯救世人,它的出土,驗證了舊約中先知書的真實性。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博物館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博物館 猶太人第二聖殿的模型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以色列博物館 耶路撒冷: 巴以隔離牆請Yuda開車帶我去看巴以隔離牆。他在清晨載我上了橄欖山,旁邊有一小段可以看到隔離牆。這堵以 耶路撒冷 為起點的隔離牆長度接近700公里,硬生生地分割了 巴勒斯坦 人的家園,隔離牆踩在他們的橄欖園上,占領了他們的無花果地,分離了他們的親友,奪去了他們祖輩留下的房屋,許多人被迫住在了難民營。

以色列 認為這道牆只是Security Fence(安全防護), 巴勒斯坦 把它稱為Israeli West Bank Barrier(西岸隔離牆)。灰色的高牆,對 以色列 而言意味著安保,對 巴勒斯坦 而言卻是無盡的苦難。
悲傷的是,隔離牆是由 巴勒斯坦 人建造的,正如在西牆地下隧道看到的工人也都是 巴勒斯坦 人一樣。許多 巴勒斯坦 人為自己能找到一份工作而慶幸,在民族意識與個人生存之間,他們被迫選擇了生存。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橄欖山 清晨站在隔離牆附近的制高點俯瞰 耶路撒冷 老城。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橄欖山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橄欖山 越過隔離牆,西岸的Ramallah決定去Ramallah,也完全是因為沙發主Mohammed願意讓我留宿。他有多達50多條好評,所以我也比較放心。Ramallah在 耶路撒冷 以北10公里處,從 大馬士革 站出發,大約一個小時就來到了 約旦 河西岸這座典型的 巴勒斯坦 城市。

Mohammed總是一臉憂慮的樣子,可以看出,如同所有的 巴勒斯坦 民眾一樣,他恨猶太人,將猶太人與納粹類比。在 巴勒斯坦 人的眼裡,猶太人將從納粹身上受到的苦難,全都施加到了他們身上。他指控到,我們的水都被他們偷走了,他指著屋頂那一排排黑色的水桶,每周一次水桶會被灌滿,之後不再供水,水源完全被 以色列 所控制。後來我問一個 以色列 人他是什麼看法,他淡淡說,我們免費供水。

我遇到了一對 德國 情侶,便一起結伴去了離城中心不遠的難民營Amari Refugee camp, 和我們想象的不同,難民營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貧窮的社區,有商店,有調皮的孩子,有微笑的 巴勒斯坦 人。
我們途中遇到買了葡萄和櫻桃的孩子們,他們把整串葡萄塞到我們懷裡, 德國 女孩笑著接受了,我卻不敢接過,孩子們跑開了,笑容都留在了陽光里,是我想錯了。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 俯瞰Ramallah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 難民區入口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 孩子們笑臉相迎,絲毫感受不到緊張的氣氛。 巴勒斯坦 人也是天生的藝術家,哪裡都有塗鴉,也許是一種釋放吧。
以色列自助遊攻略
↑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