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薩夫拉索夫的風景畫。他出生於一個商人的家庭。他開始早期畫畫,並於1838年入讀 莫斯科 繪畫,雕塑和建築學院(MSPSA)的Karl Rabus教授(1800-1857)。他於1850年畢業,並立即開始專攻風景畫,去過 英國 ,受康斯坦布爾影響很大。晚年女兒去世對他打擊很大,終日酗酒,窮困潦倒。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俄羅斯 畫家的作品中這種鴻篇巨制比比皆是。 韋列夏金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韋列夏金 Vasily Vasilyevich Vereshchagin(1842年10月26日 - 1904年4月13日),是 俄羅斯 最著名的戰爭藝術家之一,也是最早在國外得到廣泛認可的 俄羅斯 藝術家之一。 他畫過很多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韋列夏金,1884年作品,《 耶路撒冷 的皇家墓地》。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瓦西里·韋列夏金 ,Siege of the Trinity Larve of St. Sergius,圍攻聖塞爾吉斯的三位一體修道院。該修道院是 俄羅斯 最重要的修道院和 俄羅斯 東正教的精神中心。修道院位於Sergiyev Posad鎮,距離 莫斯科 東北 約70公里。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奧莉加·帕夫洛夫娜的肖像畫》,作者尼古拉格,1891年 希施金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這是巡迴畫派的主將之一伊萬·希什金的大幅畫作,《冬天》,1890年。視覺衝擊力強。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冬天》的細節,把雪後的森林表達得栩栩如生。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希什金的風景畫,1884年作品。這幅畫不大,但對植物的刻畫細緻入微。跟丟勒當年的一副畫非常相似,功力不輸給丟勒。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Mikhail Klodt,風景畫家。克拉姆斯科依還給他畫過肖像畫,收藏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靜》,作者尼古拉·杜波夫斯科伊,是巡迴畫派的重要風景畫家。這幅畫是1893年被 亞歷山大 三世收藏的。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Grigory Myasoyedov, 俄羅斯 巡迴畫派畫家。這張畫很大。稻草刻畫細緻入微。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懺悔節》鮑裡斯·庫斯代耶夫 boris kustodiev,1875-1927。滿天的紅霞與白雪相映,構圖和色彩都別具一格。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庫斯代耶夫1914年的一張肖像畫。 巡迴畫派的人像大師 謝洛夫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謝洛夫Valentin Serov (1865-1911),艾達•魯賓斯坦(Ida Lvovna Rubinstein)的肖像畫,作於1910年。魯賓斯坦是享有世界聲譽的 俄羅斯 芭蕾舞演員,1934年獲得 法國 榮譽國民稱號,1960年在 法國 去世。 這是謝洛夫晚年為她創作的肖像畫,屬於博物館重點保護的,裝在玻璃框中,看起來反光非常嚴重。
這張網絡圖片,效果還好些。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Zinaida Yusupova公主是 俄羅斯 貴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數代混血下來,相貌已經完全歐化。公主是沙皇事情俄國著名的美女,風華絕代。十月革命後離開俄國,終老在 法國 普羅旺斯 。這張肖像畫是1902年謝洛夫創作的。謝洛夫真不愧是大師級的人物,把公主內在的高貴、美麗表達的淋漓盡致,令觀者動容。
謝洛夫最著名的兩張女孩肖像收藏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尼斯特洛夫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被謀殺的德米特裡王子Murdered Prince Dmiltril》, 尼斯 特羅夫 Mikhail Nestorov於1862年5月出生於 俄羅斯 烏拉爾 。1885年,他與Maria Ivanovna Martynovskaya結婚。不幸的是,她在生下女兒奧爾加後於第二年去世。 “瑪莎的死使我成為一名藝術家”, 尼斯 特羅夫後來寫道。從那是起,他開始通過繪畫描繪情緒。這幅作品描述一樁 俄羅斯 的懸案,年僅8歲的德米特裡王子在一場騷亂中莫名死亡。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尼斯 特羅夫1898年作品,《解開面紗 The Great Taking of the Veil》。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這幅畫含義不清,但情緒表達準確,耐人尋味。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再來一張細節。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尼斯 特羅夫1905年的一張肖像畫。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浴女》,作者 Alexey Venetsianov (1780-1847), 俄羅斯 畫家。 布留洛夫 龐貝末日Karl Brullov (1799-1852), 俄羅斯 從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關鍵畫家。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布魯諾夫的《Narcissus》。納西索斯 希腊 神話中最俊美的男子人物,有一天納西索斯在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卻不知那就是他本人,愛慕不己、難以自拔,終於有一天他赴水求歡溺水死亡。眾神出於同情,讓他死後化為水仙花。 自戀narcissism這個詞就是源自這裡。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一幅著名的作品,占據展廳最重要的位置。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 龐貝 末日》,作者卡爾·布魯洛夫於1799年12月12日出生於 聖彼得堡 ,是俄國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主義過渡的關鍵人物。這張《 龐貝 末日》(1830-1833)是布魯洛夫最負盛名的作品,其成就堪與同時代的魯本斯和範戴克相提並論。這幅作品確立了布魯洛夫世界級大師的地位。
1827年布留洛夫隨建築考古隊赴 龐貝 遺址考察,這是一座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被吞沒的 羅馬 古城。布留洛夫站在這自然的廢墟上,腦海中浮現出處於動蕩的 俄羅斯 祖國。於是誕生了創作這幅畫的構思--從真實的自然事件中去描繪歷史變遷事件中人們經歷的災難和心態。畫家意在通過對“末日”這種驚心動魄的主題的描繪,揭示了人們在禍害降臨時所表現出的人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質--互相幫助和關懷。這幅畫的立意正如赫爾岑所說是:“非常自然地在 俄羅斯 畫家的心靈中成長起來的。”畫家從古典主義創作方法出發,吸收現實主義因素:虛構的場面、理想化的人物造型和矯揉造作的人物組合。畫家將這一切自然地安排在一個真實可信的環境之中。畫中描繪了火山爆發的瞬間,天崩地裂,火山灰夾著岩漿如傾盆大雨一般從天而降,宏偉的建築即將潰崩,雕像將從屋頂傾落,喪魂落魄的人群忙於逃命,背景的火山噴發著閃電般的猙獰火焰,吞食著周圍的一切。這充滿動勢的構圖、強烈的明暗光色對比、人物的痙攣性的動作、他們驚恐的神態及絕望的表情,都加強了畫中的悲劇性效果。畫家錶面上畫的是 龐貝 末日,實際上暗示著自己祖國 俄羅斯 的歷史變遷,為了表明這不是歷史上的悲劇,而是俄國社會現實,他有意將自己的形象畫在左面亮區一組人物當中,頭上頂著油畫箱的年輕人正是畫家自己,表明祖國的社會動蕩正是畫家親身經歷的事件。《 龐貝 的末日》完成於1833年,1834年在 意大利 米蘭 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社會,爾後赴 巴黎 震動畫壇,最後回到彼得堡,表明 俄羅斯 美術的凱旋。 普希金 說它是“ 俄羅斯 畫壇的初日”,果戈里莊嚴宣稱它是世界性的創作,創作的思想“屬於我們世紀的最完善的趣味”。布留洛夫的這幅作品,沒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歷史的參加者,所有登場人都強烈地感覺到不可避免的歷史變遷和震蕩。
根據1849年醫生的建議,布魯洛夫離開 俄羅斯 前往 馬德拉 ,併在 意大利 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三年。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布魯諾夫,一個關於亞伯拉罕和橡樹的故事。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伊凡· 康斯坦丁 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 亞美尼亞 裔俄國畫家(Ivan Aivazovsky) 是一位 俄羅斯 浪漫主義畫家,1817-1900年。他是公認的歷史上最偉大的海景畫家之一。在他就讀於 聖彼得堡 的皇家藝術學院期間他曾游歷 歐洲 併在 意大利 短期居住。隨後他回到 俄羅斯 ,並被任命為海軍隨軍畫師。這個畫家可能是 亞美尼亞 最有名的人吧。海景畫得真的很好。但要跟比他早幾十年的 英國 透納相比,技法不差,立意就相形見絀了。 布呂尼 禮拜銅蛇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禮拜銅蛇The Brazen Serpent》,又是一幅大作。
這張網絡圖片,效果還好些。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Zinaida Yusupova公主是 俄羅斯 貴族,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數代混血下來,相貌已經完全歐化。公主是沙皇事情俄國著名的美女,風華絕代。十月革命後離開俄國,終老在 法國 普羅旺斯 。這張肖像畫是1902年謝洛夫創作的。謝洛夫真不愧是大師級的人物,把公主內在的高貴、美麗表達的淋漓盡致,令觀者動容。
謝洛夫最著名的兩張女孩肖像收藏在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尼斯特洛夫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被謀殺的德米特裡王子Murdered Prince Dmiltril》, 尼斯 特羅夫 Mikhail Nestorov於1862年5月出生於 俄羅斯 烏拉爾 。1885年,他與Maria Ivanovna Martynovskaya結婚。不幸的是,她在生下女兒奧爾加後於第二年去世。 “瑪莎的死使我成為一名藝術家”, 尼斯 特羅夫後來寫道。從那是起,他開始通過繪畫描繪情緒。這幅作品描述一樁 俄羅斯 的懸案,年僅8歲的德米特裡王子在一場騷亂中莫名死亡。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尼斯 特羅夫1898年作品,《解開面紗 The Great Taking of the Veil》。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這幅畫含義不清,但情緒表達準確,耐人尋味。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再來一張細節。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尼斯 特羅夫1905年的一張肖像畫。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浴女》,作者 Alexey Venetsianov (1780-1847), 俄羅斯 畫家。 布留洛夫 龐貝末日Karl Brullov (1799-1852), 俄羅斯 從古典主義過渡到浪漫主義的關鍵畫家。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布魯諾夫的《Narcissus》。納西索斯 希腊 神話中最俊美的男子人物,有一天納西索斯在水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卻不知那就是他本人,愛慕不己、難以自拔,終於有一天他赴水求歡溺水死亡。眾神出於同情,讓他死後化為水仙花。 自戀narcissism這個詞就是源自這裡。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一幅著名的作品,占據展廳最重要的位置。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 龐貝 末日》,作者卡爾·布魯洛夫於1799年12月12日出生於 聖彼得堡 ,是俄國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主義過渡的關鍵人物。這張《 龐貝 末日》(1830-1833)是布魯洛夫最負盛名的作品,其成就堪與同時代的魯本斯和範戴克相提並論。這幅作品確立了布魯洛夫世界級大師的地位。
1827年布留洛夫隨建築考古隊赴 龐貝 遺址考察,這是一座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時被吞沒的 羅馬 古城。布留洛夫站在這自然的廢墟上,腦海中浮現出處於動蕩的 俄羅斯 祖國。於是誕生了創作這幅畫的構思--從真實的自然事件中去描繪歷史變遷事件中人們經歷的災難和心態。畫家意在通過對“末日”這種驚心動魄的主題的描繪,揭示了人們在禍害降臨時所表現出的人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質--互相幫助和關懷。這幅畫的立意正如赫爾岑所說是:“非常自然地在 俄羅斯 畫家的心靈中成長起來的。”畫家從古典主義創作方法出發,吸收現實主義因素:虛構的場面、理想化的人物造型和矯揉造作的人物組合。畫家將這一切自然地安排在一個真實可信的環境之中。畫中描繪了火山爆發的瞬間,天崩地裂,火山灰夾著岩漿如傾盆大雨一般從天而降,宏偉的建築即將潰崩,雕像將從屋頂傾落,喪魂落魄的人群忙於逃命,背景的火山噴發著閃電般的猙獰火焰,吞食著周圍的一切。這充滿動勢的構圖、強烈的明暗光色對比、人物的痙攣性的動作、他們驚恐的神態及絕望的表情,都加強了畫中的悲劇性效果。畫家錶面上畫的是 龐貝 末日,實際上暗示著自己祖國 俄羅斯 的歷史變遷,為了表明這不是歷史上的悲劇,而是俄國社會現實,他有意將自己的形象畫在左面亮區一組人物當中,頭上頂著油畫箱的年輕人正是畫家自己,表明祖國的社會動蕩正是畫家親身經歷的事件。《 龐貝 的末日》完成於1833年,1834年在 意大利 米蘭 展出時轟動了整個社會,爾後赴 巴黎 震動畫壇,最後回到彼得堡,表明 俄羅斯 美術的凱旋。 普希金 說它是“ 俄羅斯 畫壇的初日”,果戈里莊嚴宣稱它是世界性的創作,創作的思想“屬於我們世紀的最完善的趣味”。布留洛夫的這幅作品,沒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歷史的參加者,所有登場人都強烈地感覺到不可避免的歷史變遷和震蕩。
根據1849年醫生的建議,布魯洛夫離開 俄羅斯 前往 馬德拉 ,併在 意大利 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三年。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布魯諾夫,一個關於亞伯拉罕和橡樹的故事。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伊凡· 康斯坦丁 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 亞美尼亞 裔俄國畫家(Ivan Aivazovsky) 是一位 俄羅斯 浪漫主義畫家,1817-1900年。他是公認的歷史上最偉大的海景畫家之一。在他就讀於 聖彼得堡 的皇家藝術學院期間他曾游歷 歐洲 併在 意大利 短期居住。隨後他回到 俄羅斯 ,並被任命為海軍隨軍畫師。這個畫家可能是 亞美尼亞 最有名的人吧。海景畫得真的很好。但要跟比他早幾十年的 英國 透納相比,技法不差,立意就相形見絀了。 布呂尼 禮拜銅蛇 ↑俄羅斯國家博物館 《禮拜銅蛇The Brazen Serpent》,又是一幅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