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記—優雅的聖彼得堡第一篇(原創)
接上篇——《孤傲的 莫斯科 》
在蜂窩寫了第一篇,也是自己的第一篇游記後,收到了一封信。興奮的打開後發現是蜂窩後臺編輯寫的,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小學,作文交後被老師批改發回。編輯字碼的好,比我好,語重心長指導游記寫法的技巧,這其中內容摘取一二。我努力貼近吧,至於結果是驚喜還是驚嚇,觀者自己來看 (彼得堡圖片較多,篇幅較長)
更正:上篇游記中提到內容沒有攻略,是指我不會去寫住在哪裡,花費多少諸如此類“查字典“”的內容。我不窮游,也不是大玩家, 俄羅斯 是自己旅行路線中除了 印度 走到最遠的地方。但如果你有疑問想詢,留言吧,我會告訴你我所知道的。
高鐵一路飛馳,窗外秋色怡人,5天的高強度行走後,有了片刻喘息。和伙伴們聊著,笑著,匆匆幾小時到了 俄羅斯 最 歐洲 化的水上城市“ 聖彼得堡 ”。出了 聖彼得堡 車站,前往酒店,因在 莫斯科 有了乘坐地鐵的經驗,就帶著大伙直奔地鐵口,結果被尷尬了。
俄國的地鐵中轉站之間的 通道 是沒有電梯和坡道的,人流穿梭擁擠。我們隨身帶大行李箱突然感覺為難了,四位淑女秒變女漢子,相互幫助上下臺階,擠進擠出地鐵。很感謝伙伴們的體諒和理解,大家渾身冒汗的出了站。抬眼就看到了 喀山 大教堂,剛纔的小鬱悶瞬間跑光光。
喀山 大教堂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聖物——《 喀山 聖母像》而建的。 庫圖 佐夫將軍墓也在教堂內。
教堂以古 羅馬 聖彼得 教堂為原本,歷經10年建成,由94根圓柱排列的半圓形迴廊是其顯著特征。
之所以供奉《 喀山 聖母像》,是因為據說 喀山 聖母曾於俄法戰爭期間顯靈。元帥 庫圖 佐夫在反攻前到 喀山 聖母前祈禱,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這次寒流使拿破侖·波拿巴軍隊不戰而逃凍死過半,而且全無戰鬥力,使 庫圖 佐夫一戰 成功 。
旅行中除了攝影,最讓我開心的就是美食當前。從地鐵站步行5分鐘抵達酒店,辦理入住,洗漱一番,幾位美娘子開始尋找物質食糧了。酒店在涅瓦街附近,燈火輝煌,人流川息,周邊餐廳很多,不難挑。我出門是按三個方法來找美食 當地人多的餐廳 乾凈衛生 最後價位適中。
事實證明,方法有效。這家餐廳全部老外面孔,兩層,一層自選+用餐區,現拌 沙拉 ,湯羹,主菜,主食,飲品,燒烤區,現炒區。二層是BAR+用餐區,現調雞尾酒,啤酒,紅酒.......窗外可以看到 喀山 教堂夜景,一份雞肉炒粉+蔬菜海鮮湯+烤雞翅+鮮果飲品一杯,摺合人民幣50元,這個價位我感覺低於 北京 上海 。這幾天就這裡吧,吃過一遍也要離開了(事實證明,我低估了自己對美食的熱愛,這裡不是我的唯一)。 二樓BAR台 紅酒一杯,佳人獨飲。 這燈下有多少故事........
讓我們先聊聊這座城市, 聖彼得堡 的城市史並不算長,只有短短300多年,但每次說起 聖彼得堡 的名字時,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一絲浪漫色彩。
如今貫穿 聖彼得堡 的涅瓦河,在當年其入 海口 周圍地區還只是一片沼澤,但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附近國家的必爭之地。17世紀時, 瑞典 人奪得了這片地區的控制權,從而形成一個以 芬蘭 灣為中心的 波羅的海 帝國。17世紀末,彼得大帝即位成為沙皇后,便一直尋求機會重建俄國在 波羅的海 乃至整個 歐洲 的地位。 1700年,俄國與 瑞典 之間的大北方戰爭正式打響。期間,1703年,彼得大帝登上涅瓦河三角洲上的兔子島為彼得保羅要塞奠基,並圍繞要塞開 始興 建自己的城市。同時,彼得大帝還按照 荷蘭 人的方式,用自己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 聖彼得堡 (Sankt Pieter Burch), 聖彼得堡 的歷史由此展開。但到1712年彼得才將首都遷至 聖彼得堡 。 彼得大帝死後,俄國的首都再次經歷了變遷,及後女皇安娜·伊凡諾芙娜再次將首都遷回 聖彼得堡 。1741至1825年,在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和 亞歷山大 一世的統治和主持下,一系列華麗的宮殿、政府大樓、教堂等建築在 聖彼得堡 拔地而起, 聖彼得堡 成為了 歐洲 最宏偉的首都之一。
直到1918年列寧又將首都遷回了 莫斯科 。由此,結束了200多年的 俄羅斯 政治中心地位。 現在的 聖彼得堡 雖然不再是首都,但這裡依然是 俄羅斯 公認的文化和藝術中心,而且處處充滿浪漫氣息,這種宛若女神般的氣質是 俄羅斯 的其他城市、包括 莫斯科 所無法比擬的。
聖以撒廣場上尼古拉一世雕像,高6米。 從冬宮步行十分鐘就到了聖伊薩基耶夫斯基廣場,廣場上的聖伊薩大教堂,與 梵蒂岡 的 聖彼得 大教堂、 倫敦 的 聖保羅 大教堂, 佛羅倫薩 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方 方正 正的造型給人一種扎實嚴肅的神聖之感。 聖伊撒大教堂,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由 亞歷山大 一世下令於1818年開始建造,耗時40年建成。高101.5米,內部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教堂最早是1707年建成的同名木製小教堂,之後歷次重建。 法國 建築師蒙費朗使用了堅實的磚石建造教堂,不僅保證了教堂的穩固,而且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建築物受有害降雨的影響。現在看到的聖以撒大教堂是重建了三次後的樣子。 與360°全方位無死角地鋪滿壁畫的救世主滴血教堂相比,聖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少了一分富麗堂皇,卻多了一分莊嚴肅穆。
壁畫+ 大理 石+浮雕的混搭,使其既像是一座融入畫中的建築,也像一幅描繪建築的畫作。單是內部的那精湛的裝飾,驚為天人。 東正教的聖門,左右兩側門為天使門。我覺得更像天堂之門。 主祭壇有一座巨大的聖幛,每幅聖像都輔以白色的 大理 石作框式,6條 烏拉爾 孔雀石壁柱將聖像分隔開,顯得金碧輝煌。據說僅僅是建造這個聖像壁的花銷就已經占去整個工程費用的10%。 抬頭仰望,會看到讓你難忘的一幕。裝飾穹頂的畫是著名畫家卡爾.波羅洛夫作品,面積約有800多平方米,描繪的是聖母 瑪利亞 被聖人和天使包圍的場景。周圍站立高約6米的鍍金12個聖使是瑟夫.赫爾曼所創作。穹頂直徑達25米,規模之大估計在世界也能排上前列。 不能錯過的聖以撒青銅門,伊萬.維塔利創作的浮雕,很遺憾沒有拍全。每扇門重達20 噸,面積為42 平方米,可能光是看文字數據沒有什麼概念,大家看上圖巨門和成人的對比就能體會到了。 買票去教堂的圓頂上俯覽整個 聖彼得堡 ,你一定不會失望。天氣好的話,景色非常漂亮。我們看的是夜景。登頂的樓道又陡又窄,但當踏出觀景台的那一刻,就瞬間覺得值了。 聖彼得堡 幾乎沒有高樓大廈,放眼望去,視野十分開闊,城市天際線亦極為漂亮。
在蜂窩寫了第一篇,也是自己的第一篇游記後,收到了一封信。興奮的打開後發現是蜂窩後臺編輯寫的,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小學,作文交後被老師批改發回。編輯字碼的好,比我好,語重心長指導游記寫法的技巧,這其中內容摘取一二。我努力貼近吧,至於結果是驚喜還是驚嚇,觀者自己來看 (彼得堡圖片較多,篇幅較長)
更正:上篇游記中提到內容沒有攻略,是指我不會去寫住在哪裡,花費多少諸如此類“查字典“”的內容。我不窮游,也不是大玩家, 俄羅斯 是自己旅行路線中除了 印度 走到最遠的地方。但如果你有疑問想詢,留言吧,我會告訴你我所知道的。
高鐵一路飛馳,窗外秋色怡人,5天的高強度行走後,有了片刻喘息。和伙伴們聊著,笑著,匆匆幾小時到了 俄羅斯 最 歐洲 化的水上城市“ 聖彼得堡 ”。出了 聖彼得堡 車站,前往酒店,因在 莫斯科 有了乘坐地鐵的經驗,就帶著大伙直奔地鐵口,結果被尷尬了。
俄國的地鐵中轉站之間的 通道 是沒有電梯和坡道的,人流穿梭擁擠。我們隨身帶大行李箱突然感覺為難了,四位淑女秒變女漢子,相互幫助上下臺階,擠進擠出地鐵。很感謝伙伴們的體諒和理解,大家渾身冒汗的出了站。抬眼就看到了 喀山 大教堂,剛纔的小鬱悶瞬間跑光光。
喀山 大教堂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 俄羅斯 東正教聖物——《 喀山 聖母像》而建的。 庫圖 佐夫將軍墓也在教堂內。
教堂以古 羅馬 聖彼得 教堂為原本,歷經10年建成,由94根圓柱排列的半圓形迴廊是其顯著特征。
之所以供奉《 喀山 聖母像》,是因為據說 喀山 聖母曾於俄法戰爭期間顯靈。元帥 庫圖 佐夫在反攻前到 喀山 聖母前祈禱,聖母托夢給 庫圖 佐夫將出現從沒有過的寒流,這次寒流使拿破侖·波拿巴軍隊不戰而逃凍死過半,而且全無戰鬥力,使 庫圖 佐夫一戰 成功 。
旅行中除了攝影,最讓我開心的就是美食當前。從地鐵站步行5分鐘抵達酒店,辦理入住,洗漱一番,幾位美娘子開始尋找物質食糧了。酒店在涅瓦街附近,燈火輝煌,人流川息,周邊餐廳很多,不難挑。我出門是按三個方法來找美食 當地人多的餐廳 乾凈衛生 最後價位適中。
事實證明,方法有效。這家餐廳全部老外面孔,兩層,一層自選+用餐區,現拌 沙拉 ,湯羹,主菜,主食,飲品,燒烤區,現炒區。二層是BAR+用餐區,現調雞尾酒,啤酒,紅酒.......窗外可以看到 喀山 教堂夜景,一份雞肉炒粉+蔬菜海鮮湯+烤雞翅+鮮果飲品一杯,摺合人民幣50元,這個價位我感覺低於 北京 上海 。這幾天就這裡吧,吃過一遍也要離開了(事實證明,我低估了自己對美食的熱愛,這裡不是我的唯一)。 二樓BAR台 紅酒一杯,佳人獨飲。 這燈下有多少故事........
讓我們先聊聊這座城市, 聖彼得堡 的城市史並不算長,只有短短300多年,但每次說起 聖彼得堡 的名字時,或多或少都感覺到一絲浪漫色彩。
如今貫穿 聖彼得堡 的涅瓦河,在當年其入 海口 周圍地區還只是一片沼澤,但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附近國家的必爭之地。17世紀時, 瑞典 人奪得了這片地區的控制權,從而形成一個以 芬蘭 灣為中心的 波羅的海 帝國。17世紀末,彼得大帝即位成為沙皇后,便一直尋求機會重建俄國在 波羅的海 乃至整個 歐洲 的地位。 1700年,俄國與 瑞典 之間的大北方戰爭正式打響。期間,1703年,彼得大帝登上涅瓦河三角洲上的兔子島為彼得保羅要塞奠基,並圍繞要塞開 始興 建自己的城市。同時,彼得大帝還按照 荷蘭 人的方式,用自己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 聖彼得堡 (Sankt Pieter Burch), 聖彼得堡 的歷史由此展開。但到1712年彼得才將首都遷至 聖彼得堡 。 彼得大帝死後,俄國的首都再次經歷了變遷,及後女皇安娜·伊凡諾芙娜再次將首都遷回 聖彼得堡 。1741至1825年,在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和 亞歷山大 一世的統治和主持下,一系列華麗的宮殿、政府大樓、教堂等建築在 聖彼得堡 拔地而起, 聖彼得堡 成為了 歐洲 最宏偉的首都之一。
直到1918年列寧又將首都遷回了 莫斯科 。由此,結束了200多年的 俄羅斯 政治中心地位。 現在的 聖彼得堡 雖然不再是首都,但這裡依然是 俄羅斯 公認的文化和藝術中心,而且處處充滿浪漫氣息,這種宛若女神般的氣質是 俄羅斯 的其他城市、包括 莫斯科 所無法比擬的。
聖以撒廣場上尼古拉一世雕像,高6米。 從冬宮步行十分鐘就到了聖伊薩基耶夫斯基廣場,廣場上的聖伊薩大教堂,與 梵蒂岡 的 聖彼得 大教堂、 倫敦 的 聖保羅 大教堂, 佛羅倫薩 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方 方正 正的造型給人一種扎實嚴肅的神聖之感。 聖伊撒大教堂,是 聖彼得堡 最大的教堂,由 亞歷山大 一世下令於1818年開始建造,耗時40年建成。高101.5米,內部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教堂最早是1707年建成的同名木製小教堂,之後歷次重建。 法國 建築師蒙費朗使用了堅實的磚石建造教堂,不僅保證了教堂的穩固,而且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建築物受有害降雨的影響。現在看到的聖以撒大教堂是重建了三次後的樣子。 與360°全方位無死角地鋪滿壁畫的救世主滴血教堂相比,聖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少了一分富麗堂皇,卻多了一分莊嚴肅穆。
壁畫+ 大理 石+浮雕的混搭,使其既像是一座融入畫中的建築,也像一幅描繪建築的畫作。單是內部的那精湛的裝飾,驚為天人。 東正教的聖門,左右兩側門為天使門。我覺得更像天堂之門。 主祭壇有一座巨大的聖幛,每幅聖像都輔以白色的 大理 石作框式,6條 烏拉爾 孔雀石壁柱將聖像分隔開,顯得金碧輝煌。據說僅僅是建造這個聖像壁的花銷就已經占去整個工程費用的10%。 抬頭仰望,會看到讓你難忘的一幕。裝飾穹頂的畫是著名畫家卡爾.波羅洛夫作品,面積約有800多平方米,描繪的是聖母 瑪利亞 被聖人和天使包圍的場景。周圍站立高約6米的鍍金12個聖使是瑟夫.赫爾曼所創作。穹頂直徑達25米,規模之大估計在世界也能排上前列。 不能錯過的聖以撒青銅門,伊萬.維塔利創作的浮雕,很遺憾沒有拍全。每扇門重達20 噸,面積為42 平方米,可能光是看文字數據沒有什麼概念,大家看上圖巨門和成人的對比就能體會到了。 買票去教堂的圓頂上俯覽整個 聖彼得堡 ,你一定不會失望。天氣好的話,景色非常漂亮。我們看的是夜景。登頂的樓道又陡又窄,但當踏出觀景台的那一刻,就瞬間覺得值了。 聖彼得堡 幾乎沒有高樓大廈,放眼望去,視野十分開闊,城市天際線亦極為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