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一口乞力馬扎羅的雪 畫一幕東非大草原的魅】附超詳登山攻略 游獵指南 DIY旅行畫冊










體重50-150千克,體長0.91至1.5米,身高0.64 – 0.85米 。因眼部下方各長出一對大疣,因此得名。 非洲 疣豬比平常的豬更瘦,有平坦的背和相當長的四肢。這種動物的眼睛長在臉的上部,這使它們能發現距離很遠的掠食者。
非洲 疣豬獨居或成群穴居,善於挖洞,這樣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陽的暴曬。雖然它們非常善於挖洞,但它們還是會利用其他動物的已經挖好的洞穴作為自己的家。

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800-3000千克。有許多獨特的外貌特征: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以鎧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長有單角或雙角,還有生於頭兩側的一對小眼睛。它們雖然軀體龐大、相貌醜陋,體型笨重,但仍能以相當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
黑犀牛多獨居,個體之間很少接觸,只有白犀牛以約10只的數目群居。雖說犀牛數量有回升勢頭,但是犀牛由於之前的獵殺,都躲到了更深的保護區深處,且由於犀牛主要在夜間和清晨活動,能夠見到犀牛的機會還是少之又少。無奈焦距不夠,遠觀一個吧。

非洲 五大(Big Five)之一,唯一一種雌雄兩態(雄性有鬃毛,雌獅沒有)也是唯一一種群居生活的貓科動物。一個獅群8~30個成員組成,其中往往包含連續幾代的雌獅,至少一頭成年雄獅和成長中的幼獅崽。它們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或守候在水源邊,等待獵物送貨上門,或潛伏在草叢中,緩慢接近獵物,直到足夠近,才躍出將其撲殺。只有對付大型獵物時, 獅子 才選擇集體捕獵,而雄獅往往也在這時參展。
因為火山口內被譽為 東非 動物的伊甸園,區域內雨水充足,一年四季環境都非常舒適,很多動物遷移到這裡之後就不再遷徙,在這裡安心定居了。由於相對於草原,這裡的“天生捕獵者”數量相對較少,因此這裡的動物們生活的很滋潤,可以安心繁衍,在塞倫蓋蒂很難見到的小動物反而在這裡更易找到。
這裡的食肉動物,大多時候都是慵懶的沐浴著陽光......







一種是我們這樣的,在進入園區之前,它和一般的加長版四驅越野車無異,但當進入園區後,車頂的蓋子就可以支起來了,旅行者就可以站在車中欣賞風景和拍照。
另外一種,是更加狂野和原始的,就是完全是園區內用車,完全敞篷,只有一些鋼架保護,幾乎沒有任何遮擋,吃起土來也是相當的酸爽。
這是我們的四路巡航以及因嚴重曬傷而暫且不能露臉的本尊。



塞倫蓋蒂實在太大了,不同的季節,不同的路線,不同的天氣甚至不同的司機,你都會與不同的動物們不期而遇。不管是否看全了 非洲 五大,是否趕上了大遷徙的壯觀場面,是否捕獲弱肉強食的驚險畫面,那都是冥冥之中與大自然的緣份,每一幕都是上天的饋贈!
買不起長焦,帶著幾本書和一包畫筆,就這麼來到了我魂牽夢繞多年的地方。
帶著《到坦桑》到了坦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