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全攻略+科普帖 | 在山與水之間,找到人的定位
巴肯山日落巴肯山在吳哥城的南門外,只有70米高,但是極不易攀爬,建國初期高棉人故意將建築的樓梯修的極為陡峭,實則是為了表示敬意,象徵著草創初期最昂揚的精神。當時的高棉人認為如果連爬上去的氣度都沒有,那還不如不要建國了。
作為 暹粒 的制高點,巴肯山也是 柬埔寨 內戰期間的各方必爭之地,沿路荒煙蔓草,常見破碎的石塊散落在地,至今仍沒有修繕完成。 站在巴肯山上可以眺望吳哥王朝當時所謂的 江山 ,巴肯寺和其他的寺一樣,都是五層,象徵 印度 教里的神山Meru,也就是 須彌山 。若要在巴肯山上看日落,起碼三點多就要去排隊,因為山頂同時間只允許300人登頂,大家都只能在下麵排隊,山上走下一個人,才能有另一個人被允許爬上去。
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巴肯山上的日落,真的太美了,我第一次相信了Lonely Planet上所寫,這真的是全世界最美的落日——沒有之一。僅僅用“像畫一樣美”形容是遠遠不夠的,這幅畫上一定加了糖霜,施了魔法,才能有眼前的這番景色。日落之下,我只是人群中微小的一個,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從飄著雪的 江南 ,一路南下到了 暹粒 ,這全世界最美的落日,我要記得。
聖劍寺聖劍寺是一座建於12世紀闍耶跋摩七世時期的主要廟宇,緊鄰著吳哥城的 東北 方。相傳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闍耶跋摩七世在吳哥歷史上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君王。據傳聖劍寺曾經存放著非常多吳哥精美的藝術品與浮雕,但 法國 殖民期間洗劫了非常多的藏品,目前都僅在吉美博物館可得一見。文物流失之痛, 中國 和 柬埔寨 是感同身受的。
龍蟠水池龍蟠水池現在也多被翻譯為“涅槃宮”,不生不滅,“涅槃”在佛教里指的就是免於死亡和重生的輪迴。龍蟠是整個吳哥城建築物最少的地方,但是卻蘊含著最純粹的信仰空間儀式性的意義。 龍蟠也是闍耶跋摩七世在帝國鼎盛的時期建造的,主要的用途是一個巫醫院,當時在水池的池底都種滿有醫療作用的草藥,待雨季到來,池內水漲,藥水就會流入小水池中,而人們認為四個池中的藥水療效不同,所以會根據每個人的病情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裡。
羅洛斯遺址與水對話的羅萊寺,與山對話的巴孔寺,在吳哥王朝遷都之前,羅洛斯遺址的建築群已經在山與水之間找到了人的定位。 ——《吳哥之美》
羅洛斯遺址包括普利科寺、巴孔廟和羅萊寺, 柬埔寨 內戰期間,聯合國文教組織邀請各國認領 暹粒 的寺廟,讓各國的學者、文物修複者來到 暹粒 ,幫助這些偉大的寺廟得以在新時代重生,而羅洛斯遺址里三個重要的寺恰巧都被 德國 認領了。從紅磚到石質結構,從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從六座寺塔不規則排列,到神殿山建築的精準比例,從羅洛斯遺址的草創,再到遷都吳哥後驚嘆的形式美,要充分瞭解吳哥文化的遞變過程,必須要去羅洛斯。 羅洛斯有很多 獅子 的形象,說明當年 獅子 已從美索不達米亞傳來,在多地文化中都有“守護”之意。
崩必列“美,總是走向廢墟。”
崩必列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正由於它的原始風貌,有人說這裡是吳哥遺跡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跡,就像一座隱藏在熱帶雨林里的天空之城。崩必列是一個 中國 旅行團幾乎不會涉足的地方,距吳哥古跡群以東約40公里,它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但是也有一些後期的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 建造這座寺廟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築都已經損毀,而且很難再被覆原。 崩必列正是吳哥最初被髮現的樣子,未經任何修複,寺廟坍塌,雜草叢生,都體現出了一片荒涼的氣息。走在崩必列的荒煙蔓草里,我仿佛一下子感受到了 法國 人1860年在叢林中發現吳哥建築的那種震撼。
女王宮“女王宮”又名班蒂斯蕾(Banteay Srei),有“女人的城堡”之意,距吳哥城約25公里,是 柬埔寨 三大聖廟之一,外圈必游景點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跡中的明珠”。寺院整體為紅色砂岩雕刻而成,以其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是吳哥古跡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有很多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女王宮的雕刻值得花很多時間細細品味。
洞里薩湖在 暹粒 玩三天以上,一般情況下行程里都會加上 洞里薩湖 。下午刺眼的陽光下, 洞里薩湖 就像一面銀鏡般懸浮在粗曠的大地上,水面波光粼粼。看著船夫的背影,我有些恍惚,突然想到了楚辭里的“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無數水鳥成群結隊,降落在沿岸的村莊上。村莊都是沿湖而建,人們把懸空的竹屋搭在床上,並綁上輪胎等方便固定也增加浮力,這些窮苦的人只能世代在這裡吳哥居住,就像水鳥一樣,棲息在這個 東南亞 最大的 淡水 湖上。我們去的這個浮村是 越南 人的後裔,他們在 柬埔寨 生根後就再也沒有回去。
船程有些長,一路上我跟船夫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聊 洞里薩湖 ,聊他的生活,聊吳哥王朝。路過岸邊一個學校的時候,船夫說那裡有600個孤兒,經常有游客做慈善,買一些大米和麵條去看望這些孩子,他說的非常誠懇,問我們去不去,我一度想靠岸上去看看,但是正巧我們當時在愁現金不夠用,又沒處可換,所以我很抱歉的拒絕了船夫,他不住的說“That’s OK”。直到我們後來跟司機聊起時才知道,這都是騙人的,網路上也有游客吐槽,那個學校甚至都是假的,岸邊市場里一小袋大米都要50美金,不買幾乎無法脫身,一陣後怕,幸虧我們沒有現金…
作為 暹粒 的制高點,巴肯山也是 柬埔寨 內戰期間的各方必爭之地,沿路荒煙蔓草,常見破碎的石塊散落在地,至今仍沒有修繕完成。 站在巴肯山上可以眺望吳哥王朝當時所謂的 江山 ,巴肯寺和其他的寺一樣,都是五層,象徵 印度 教里的神山Meru,也就是 須彌山 。若要在巴肯山上看日落,起碼三點多就要去排隊,因為山頂同時間只允許300人登頂,大家都只能在下麵排隊,山上走下一個人,才能有另一個人被允許爬上去。
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巴肯山上的日落,真的太美了,我第一次相信了Lonely Planet上所寫,這真的是全世界最美的落日——沒有之一。僅僅用“像畫一樣美”形容是遠遠不夠的,這幅畫上一定加了糖霜,施了魔法,才能有眼前的這番景色。日落之下,我只是人群中微小的一個,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從飄著雪的 江南 ,一路南下到了 暹粒 ,這全世界最美的落日,我要記得。
聖劍寺聖劍寺是一座建於12世紀闍耶跋摩七世時期的主要廟宇,緊鄰著吳哥城的 東北 方。相傳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闍耶跋摩七世在吳哥歷史上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君王。據傳聖劍寺曾經存放著非常多吳哥精美的藝術品與浮雕,但 法國 殖民期間洗劫了非常多的藏品,目前都僅在吉美博物館可得一見。文物流失之痛, 中國 和 柬埔寨 是感同身受的。
龍蟠水池龍蟠水池現在也多被翻譯為“涅槃宮”,不生不滅,“涅槃”在佛教里指的就是免於死亡和重生的輪迴。龍蟠是整個吳哥城建築物最少的地方,但是卻蘊含著最純粹的信仰空間儀式性的意義。 龍蟠也是闍耶跋摩七世在帝國鼎盛的時期建造的,主要的用途是一個巫醫院,當時在水池的池底都種滿有醫療作用的草藥,待雨季到來,池內水漲,藥水就會流入小水池中,而人們認為四個池中的藥水療效不同,所以會根據每個人的病情把病人安排到不同的水池裡。
羅洛斯遺址與水對話的羅萊寺,與山對話的巴孔寺,在吳哥王朝遷都之前,羅洛斯遺址的建築群已經在山與水之間找到了人的定位。 ——《吳哥之美》
羅洛斯遺址包括普利科寺、巴孔廟和羅萊寺, 柬埔寨 內戰期間,聯合國文教組織邀請各國認領 暹粒 的寺廟,讓各國的學者、文物修複者來到 暹粒 ,幫助這些偉大的寺廟得以在新時代重生,而羅洛斯遺址里三個重要的寺恰巧都被 德國 認領了。從紅磚到石質結構,從灰泥壁雕到砂岩石雕,從六座寺塔不規則排列,到神殿山建築的精準比例,從羅洛斯遺址的草創,再到遷都吳哥後驚嘆的形式美,要充分瞭解吳哥文化的遞變過程,必須要去羅洛斯。 羅洛斯有很多 獅子 的形象,說明當年 獅子 已從美索不達米亞傳來,在多地文化中都有“守護”之意。
崩必列“美,總是走向廢墟。”
崩必列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正由於它的原始風貌,有人說這裡是吳哥遺跡群中最值得去同時也是最難前往的遺跡,就像一座隱藏在熱帶雨林里的天空之城。崩必列是一個 中國 旅行團幾乎不會涉足的地方,距吳哥古跡群以東約40公里,它是一座 印度 教寺廟,但是也有一些後期的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題。 建造這座寺廟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築都已經損毀,而且很難再被覆原。 崩必列正是吳哥最初被髮現的樣子,未經任何修複,寺廟坍塌,雜草叢生,都體現出了一片荒涼的氣息。走在崩必列的荒煙蔓草里,我仿佛一下子感受到了 法國 人1860年在叢林中發現吳哥建築的那種震撼。
女王宮“女王宮”又名班蒂斯蕾(Banteay Srei),有“女人的城堡”之意,距吳哥城約25公里,是 柬埔寨 三大聖廟之一,外圈必游景點之一,被譽為“吳哥古跡中的明珠”。寺院整體為紅色砂岩雕刻而成,以其艷麗的色彩和精美的浮雕著稱於世,是吳哥古跡中風格最獨特和最精緻的建築群之一,有很多學者認為這樣高超的工藝遠遠超越了其他10世紀建築的水平,女王宮的雕刻值得花很多時間細細品味。
洞里薩湖在 暹粒 玩三天以上,一般情況下行程里都會加上 洞里薩湖 。下午刺眼的陽光下, 洞里薩湖 就像一面銀鏡般懸浮在粗曠的大地上,水面波光粼粼。看著船夫的背影,我有些恍惚,突然想到了楚辭里的“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無數水鳥成群結隊,降落在沿岸的村莊上。村莊都是沿湖而建,人們把懸空的竹屋搭在床上,並綁上輪胎等方便固定也增加浮力,這些窮苦的人只能世代在這裡吳哥居住,就像水鳥一樣,棲息在這個 東南亞 最大的 淡水 湖上。我們去的這個浮村是 越南 人的後裔,他們在 柬埔寨 生根後就再也沒有回去。
船程有些長,一路上我跟船夫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聊 洞里薩湖 ,聊他的生活,聊吳哥王朝。路過岸邊一個學校的時候,船夫說那裡有600個孤兒,經常有游客做慈善,買一些大米和麵條去看望這些孩子,他說的非常誠懇,問我們去不去,我一度想靠岸上去看看,但是正巧我們當時在愁現金不夠用,又沒處可換,所以我很抱歉的拒絕了船夫,他不住的說“That’s OK”。直到我們後來跟司機聊起時才知道,這都是騙人的,網路上也有游客吐槽,那個學校甚至都是假的,岸邊市場里一小袋大米都要50美金,不買幾乎無法脫身,一陣後怕,幸虧我們沒有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