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 去看焦黃沙漠中的綠洲和玫瑰色的落日
↑伊瑪目廣場
旁邊的嚮導領著一對夫婦正走到穹頂下,女士站上圓形、註目穹頂,現場來了一首高亢的歌曲,整個清真寺都能聽到裊裊餘音。(一些社交🐂🍺症的游客大哥,喜歡跑上去唱歌,真的是不服都不行)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和國王清真寺相比,廣場右側的謝克洛弗清真寺就低調很多,主要以室內空間著稱,因為裡面使用了奇妙的乳白色瓷磚,每天不同的時間進去都能看到不同的顏色,陽光透過一圈格子窗照射進來,不斷地發生變化。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說句實話,我覺得國王清真寺左側的 阿裡 .卡普宮才是真正的光影與藝術。
它是阿拔斯一世的住所,由18根柱子搭建而成,走廊和樓梯迴環狹窄,只能單人通過,向陽的窗戶,依舊是拼接的斑斕玻璃窗,日頭旋轉之下,顏色也在乳白色瓷磚上依次展開。爬到最高頂,是一處可以俯瞰整個伊瑪目廣場的觀景台。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阿裡 ·卡普宮也是有一些藝術成分在裡面的,或許是參觀的時候被“回音牆”植入了深刻的記憶,當聽到有人說 阿裡 .卡普宮樓頂的蜂窩狀建築有擴音效果時,我恨不得把脖子伸進“蜂窩”里研究一下它的複雜構造。如果不是二喵拉住我,我可能已經掛在牆上了。嗯…..這個好…..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沿著 阿裡 .卡普宮下來,樓下一圈就是博佐格巴扎,這個bazar雖然古老,但巧妙利用了 伊朗 高原的陽光,巴扎的頂部是一排小穹頂,每個穹頂的頂端都有一個透氣孔,讓光線可以從孔中照射進來,如果留心細看,就會發現每天中午以前,每個攤位都能被一個對應的透氣孔光顧。而這些透氣孔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原本我們的計劃是不打算進巴扎的,但因為我們要前往聚禮清真寺,所以不得不得跟隨當地人的步伐在裡面穿梭。和 伊朗 所有的bazaar一樣,越往裡面走的東西越便宜,當然也越容易迷路。
說這些也沒用,我和二喵相都沒想就一頭扎了進去,跟隨人群和導航時有時無的信號,在裡面穿梭能看到各種堆積如山的香料,按顏色擺放的茶具,以及各種百貨用品。 ↑伊瑪目廣場
我一直都記得在這裡發生了兩件,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
一個是因為二喵穿著漢民族元素的服飾,一路上都有人詢問這是什麼衣服?以及請問可以跟你合照嗎?
另一個是看到路邊有人在派免費的茶,我又口渴,又不敢去拿。就在我倆看著派茶大叔猶豫的時候,大叔沒有猶豫,立馬端上一杯茶邀請我們一起喝,並強烈希望和我們一起合照。
啊,不對,他們不是想和我合影,是想和二喵老師合影!!!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後來我們在巴扎的盡頭找到了聚禮清真寺,但因為當天裡面在舉辦什麼活動,沒有信仰成分在裡面的我們沒有進去,至此也就無緣了這座 伊朗 最大的清真寺,遺憾。 ↑伊斯法罕
離開聚禮清真寺後,為了避開下午炎熱的天氣,我們直接打車去喝下午茶了…..至於吃了什麼?下盤說、下盤說……
四十柱宮與三十三孔橋和伊瑪目廣場比起來,四十柱宮完全可以用“人跡罕至”來形容,但是我們居然在這裡遇到了這一趟唯二的 中國 游客之一,其中有個小姐姐也是穿漢服。 ↑四十柱宮
這座修建於薩法維時期的建築僅用了20根纖細的螺紋木就撐起了一個朝代的全部,而這裡之所以叫四十柱宮,是因為另外二十柱在門前水池的倒影中。 ↑四十柱宮 ↑四十柱宮 如今的四十柱宮早已沒有了薩法維時期的輝煌,來這裡的游客幾乎都和我們一樣,僅僅只是為了看一眼宮殿內的壁畫和袖珍畫。畢竟作為一個外來者,很難對這段歷史感同身受,或是僅憑幾句講解就深入其中,更多的時候只是走馬觀花。 ↑四十柱宮 ↑四十柱宮
門口的工作人員會告訴每一個進來的人:門口的 獅子 像是最佳攝影點,如果一定要去哪裡拍一張照片。
二喵在前面喊著我:快走了,還要去看33孔橋呢。 ↑伊斯法罕
黃昏時分,沿著被精心修建過的草坪,來到曾見證了古 絲綢之路 歷史的薩非王朝33孔橋,這座即是水壩又是橋的建築,不僅是 伊朗 本地人散步的去所,也是眾多旅游攻略中推薦游客前往的地方。 ↑三十三孔橋 ↑三十三孔橋
33孔橋的橋拱不是常見的半圓,是伊斯蘭建築典型的桃形,橋的中間可以通行車馬,現在只供大家休閑散步。
看似平平無奇的33孔橋,也是 伊斯法罕 歷史的見證物。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漫步在33孔橋上,他們有的是甜蜜的情侶,有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我用相機在這座橋上見到了很多有趣的瞬間,也和二喵欣賞到一次完美的日落。 ↑三十三孔橋 ↑三十三孔橋 ↑三十三孔橋
伊斯法罕 的人們也很招人喜歡,因為一身漢民族元素的衣服,短短半個小時的游覽,就吸引了至少5波人過來詢問是否可以一起合影,並被問到這是哪裡的衣服,怎麼樣可以買到。 ↑三十三孔橋
最後在我們快要離開前,有一位媽媽專程帶著她女兒過來,媽媽告訴我們:說是跟了一路了,她女兒有點膽小,一個人不敢過來合影。於是熱情的二老師趕緊讓給安排上,這個合影不僅要拍,還要拍好幾張。 ↑三十三孔橋
旁邊的嚮導領著一對夫婦正走到穹頂下,女士站上圓形、註目穹頂,現場來了一首高亢的歌曲,整個清真寺都能聽到裊裊餘音。(一些社交🐂🍺症的游客大哥,喜歡跑上去唱歌,真的是不服都不行)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和國王清真寺相比,廣場右側的謝克洛弗清真寺就低調很多,主要以室內空間著稱,因為裡面使用了奇妙的乳白色瓷磚,每天不同的時間進去都能看到不同的顏色,陽光透過一圈格子窗照射進來,不斷地發生變化。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說句實話,我覺得國王清真寺左側的 阿裡 .卡普宮才是真正的光影與藝術。
它是阿拔斯一世的住所,由18根柱子搭建而成,走廊和樓梯迴環狹窄,只能單人通過,向陽的窗戶,依舊是拼接的斑斕玻璃窗,日頭旋轉之下,顏色也在乳白色瓷磚上依次展開。爬到最高頂,是一處可以俯瞰整個伊瑪目廣場的觀景台。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阿裡 ·卡普宮也是有一些藝術成分在裡面的,或許是參觀的時候被“回音牆”植入了深刻的記憶,當聽到有人說 阿裡 .卡普宮樓頂的蜂窩狀建築有擴音效果時,我恨不得把脖子伸進“蜂窩”里研究一下它的複雜構造。如果不是二喵拉住我,我可能已經掛在牆上了。嗯…..這個好…..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沿著 阿裡 .卡普宮下來,樓下一圈就是博佐格巴扎,這個bazar雖然古老,但巧妙利用了 伊朗 高原的陽光,巴扎的頂部是一排小穹頂,每個穹頂的頂端都有一個透氣孔,讓光線可以從孔中照射進來,如果留心細看,就會發現每天中午以前,每個攤位都能被一個對應的透氣孔光顧。而這些透氣孔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原本我們的計劃是不打算進巴扎的,但因為我們要前往聚禮清真寺,所以不得不得跟隨當地人的步伐在裡面穿梭。和 伊朗 所有的bazaar一樣,越往裡面走的東西越便宜,當然也越容易迷路。
說這些也沒用,我和二喵相都沒想就一頭扎了進去,跟隨人群和導航時有時無的信號,在裡面穿梭能看到各種堆積如山的香料,按顏色擺放的茶具,以及各種百貨用品。 ↑伊瑪目廣場
我一直都記得在這裡發生了兩件,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
一個是因為二喵穿著漢民族元素的服飾,一路上都有人詢問這是什麼衣服?以及請問可以跟你合照嗎?
另一個是看到路邊有人在派免費的茶,我又口渴,又不敢去拿。就在我倆看著派茶大叔猶豫的時候,大叔沒有猶豫,立馬端上一杯茶邀請我們一起喝,並強烈希望和我們一起合照。
啊,不對,他們不是想和我合影,是想和二喵老師合影!!! ↑伊瑪目廣場 ↑伊瑪目廣場
後來我們在巴扎的盡頭找到了聚禮清真寺,但因為當天裡面在舉辦什麼活動,沒有信仰成分在裡面的我們沒有進去,至此也就無緣了這座 伊朗 最大的清真寺,遺憾。 ↑伊斯法罕
離開聚禮清真寺後,為了避開下午炎熱的天氣,我們直接打車去喝下午茶了…..至於吃了什麼?下盤說、下盤說……
四十柱宮與三十三孔橋和伊瑪目廣場比起來,四十柱宮完全可以用“人跡罕至”來形容,但是我們居然在這裡遇到了這一趟唯二的 中國 游客之一,其中有個小姐姐也是穿漢服。 ↑四十柱宮
這座修建於薩法維時期的建築僅用了20根纖細的螺紋木就撐起了一個朝代的全部,而這裡之所以叫四十柱宮,是因為另外二十柱在門前水池的倒影中。 ↑四十柱宮 ↑四十柱宮 如今的四十柱宮早已沒有了薩法維時期的輝煌,來這裡的游客幾乎都和我們一樣,僅僅只是為了看一眼宮殿內的壁畫和袖珍畫。畢竟作為一個外來者,很難對這段歷史感同身受,或是僅憑幾句講解就深入其中,更多的時候只是走馬觀花。 ↑四十柱宮 ↑四十柱宮
門口的工作人員會告訴每一個進來的人:門口的 獅子 像是最佳攝影點,如果一定要去哪裡拍一張照片。
二喵在前面喊著我:快走了,還要去看33孔橋呢。 ↑伊斯法罕
黃昏時分,沿著被精心修建過的草坪,來到曾見證了古 絲綢之路 歷史的薩非王朝33孔橋,這座即是水壩又是橋的建築,不僅是 伊朗 本地人散步的去所,也是眾多旅游攻略中推薦游客前往的地方。 ↑三十三孔橋 ↑三十三孔橋
33孔橋的橋拱不是常見的半圓,是伊斯蘭建築典型的桃形,橋的中間可以通行車馬,現在只供大家休閑散步。
看似平平無奇的33孔橋,也是 伊斯法罕 歷史的見證物。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漫步在33孔橋上,他們有的是甜蜜的情侶,有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我用相機在這座橋上見到了很多有趣的瞬間,也和二喵欣賞到一次完美的日落。 ↑三十三孔橋 ↑三十三孔橋 ↑三十三孔橋
伊斯法罕 的人們也很招人喜歡,因為一身漢民族元素的衣服,短短半個小時的游覽,就吸引了至少5波人過來詢問是否可以一起合影,並被問到這是哪裡的衣服,怎麼樣可以買到。 ↑三十三孔橋
最後在我們快要離開前,有一位媽媽專程帶著她女兒過來,媽媽告訴我們:說是跟了一路了,她女兒有點膽小,一個人不敢過來合影。於是熱情的二老師趕緊讓給安排上,這個合影不僅要拍,還要拍好幾張。 ↑三十三孔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