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の首都 | 淺嘗輒止的馬德里二日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奧地利當代畫家Ceija Stojka的《未命名》,及其他作品,記憶了納粹與大屠殺的慘狀,讓人們不要忘記那個殘酷的時代。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Ceija Stojka的《田園牧歌》。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離開了Ceija Stojka的展廳,下到了舊館二層,繼續遊覽,觀景電梯懸掛在舊館之外。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在這裡可以看到索菲亞藝術中心旁的各色建築,以及廣場中央的滑冰場,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正是拍攝夜景的好時機。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西班牙 國旗,強光的探照燈,以及馬德里市中心的普通歐式樓房,圍出了一個集會的場所。 🎨1.2.4舊館展廳(二)——立體主義第二層的展廳裡畢加索和達利的作品充斥在各個角落,而最著名的作品所在的展廳則禁止攝影。然而雖然如此,海量的展覽是可以仔細遊覽並攝影記錄的。我的畫作攝影未經篩選,也未經調色,忠實地還原了畫作的本真顏色。請大家慢慢欣賞。
本展廳主要展覽了畢加索(西)、勃拉克(法)、奧古斯特·赫賓(法)、迭戈·里維拉(墨)、埃米利奧·彼得托魯蒂(阿根)的20世紀早期的作品。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水果碗》1910。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喬治·勃拉克(法)《瓶子和水果》1911。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死鳥》1912。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女人的頭》1909。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佚名《巴勃羅·畢加索:雕塑》1912。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女人的頭(費爾南多)》1909-1910。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奧古斯特·赫賓(法)作品。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迭戈·里維拉(墨)《煙囪》1913。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埃米利奧·彼托魯蒂(阿根)《葡萄串》1914。用Roger Bissière的話來說,他希望他的作品中充滿“確定性,秩序,純正,靈性”。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寫實的元素,並用抽象的方式和象徵的符號組成了立體主義式的純正構圖。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喬治·勃拉克(法)《撲克牌和骰子》1914。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費爾南·雷捷(法)《靜物與燈具》1914。法國畫家、雕塑家、電影導演。早年由印象派、野獸派轉入立體派,1909年與羅貝爾·德洛奈一起倡導「由反差引起的自由色彩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凡爾登戰役,之後進入了「活力時期」,創作了一批描繪勞動者的圖畫。1920年代到1940年代,雷捷往返於法國、美國之間,1935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個人展,1945年加入法國共產黨。晚年轉入古典主義風格,曾為聯合國總部作畫。1955年獲聖保羅雙年展大獎,同年逝世。
奧地利當代畫家Ceija Stojka的《未命名》,及其他作品,記憶了納粹與大屠殺的慘狀,讓人們不要忘記那個殘酷的時代。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Ceija Stojka的《田園牧歌》。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離開了Ceija Stojka的展廳,下到了舊館二層,繼續遊覽,觀景電梯懸掛在舊館之外。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在這裡可以看到索菲亞藝術中心旁的各色建築,以及廣場中央的滑冰場,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正是拍攝夜景的好時機。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西班牙 國旗,強光的探照燈,以及馬德里市中心的普通歐式樓房,圍出了一個集會的場所。 🎨1.2.4舊館展廳(二)——立體主義第二層的展廳裡畢加索和達利的作品充斥在各個角落,而最著名的作品所在的展廳則禁止攝影。然而雖然如此,海量的展覽是可以仔細遊覽並攝影記錄的。我的畫作攝影未經篩選,也未經調色,忠實地還原了畫作的本真顏色。請大家慢慢欣賞。
本展廳主要展覽了畢加索(西)、勃拉克(法)、奧古斯特·赫賓(法)、迭戈·里維拉(墨)、埃米利奧·彼得托魯蒂(阿根)的20世紀早期的作品。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水果碗》1910。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喬治·勃拉克(法)《瓶子和水果》1911。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死鳥》1912。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女人的頭》1909。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佚名《巴勃羅·畢加索:雕塑》1912。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巴勃羅·畢加索(西)《女人的頭(費爾南多)》1909-1910。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奧古斯特·赫賓(法)作品。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迭戈·里維拉(墨)《煙囪》1913。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埃米利奧·彼托魯蒂(阿根)《葡萄串》1914。用Roger Bissière的話來說,他希望他的作品中充滿“確定性,秩序,純正,靈性”。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寫實的元素,並用抽象的方式和象徵的符號組成了立體主義式的純正構圖。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喬治·勃拉克(法)《撲克牌和骰子》1914。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 費爾南·雷捷(法)《靜物與燈具》1914。法國畫家、雕塑家、電影導演。早年由印象派、野獸派轉入立體派,1909年與羅貝爾·德洛奈一起倡導「由反差引起的自由色彩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了凡爾登戰役,之後進入了「活力時期」,創作了一批描繪勞動者的圖畫。1920年代到1940年代,雷捷往返於法國、美國之間,1935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個人展,1945年加入法國共產黨。晚年轉入古典主義風格,曾為聯合國總部作畫。1955年獲聖保羅雙年展大獎,同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