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暴走羅馬,7天5個博物館,20個教堂
↑波格賽美術館 《聖母和聖嬰》是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喬凡尼.貝利尼1510年的作品,他是喬凡尼家族最傑出的畫家。貝利尼的畫色彩華麗、線條流暢,運用非常細緻的陰影和寬闊的視覺給人以更深的美感。 ↑波格賽美術館 《基督下葬》是魯本斯1602年的作品。他的畫強調動感、色彩和肉欲,以祭壇畫、風景畫、肖像畫和歷史題材而聞名。魯本斯畫中的人物都非常肥胖、肉感,特別是女人,都肥嘟嘟的,基督的題材通常都比較嚴肅,這種肥胖、肉感的基督看起來總讓人想發笑。 ↑波格賽美術館 《年輕時的自畫像》是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年)1623年的作品。貝爾尼尼的雕塑是精品,繪畫功力也著實了得,這兩張畫是他較少的留傳下來的繪畫。 ↑波格賽美術館 《成熟男人時的自畫像》是貝爾尼尼1630-1635年的作品,眼神更犀利、更深邃,透出成熟男人的魄力。 ↑波格賽美術館 《女先知》是多梅尼基諾1616-1617年的作品。右手拿著算卦書,靠在一把琴旁,眼睛凝視著斜上方,似乎在那裡上帝正在告訴她未來的一切。 ↑波格賽美術館 雖然博物館不大,兩層樓,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一定要安排好時間,無論如何也要在貝爾尼尼的雕塑前留出足夠的時間,靜靜地好好欣賞,才不枉費高額的門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Tips】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座落在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卡比托利歐廣場上,分佈在廣場兩邊的建築物里,看完一邊後要從地下室長廊走過去,不能從地面上走,否則門票就作廢了。門票11.5歐,人不多,不需預約。
先看雕塑部分。
《母狼喂養羅慕路斯與雷穆斯》, 羅馬 人從來不忘記自己的起源,母狼喂小孩的雕像。母狼的製作年代應該在公元前6世紀末至5世紀初,1471年西克斯圖斯四世送給 羅馬 人民的,而下麵兩個小孩是後來加上去的。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原本放於卡比托利歐廣場上的青銅鍍金的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騎馬雕像(statua equestre di Marco Aurelio),由米開朗基羅自聖若望門廣場移來, 保祿 三世安放在卡比托利歐廣場中心。經過漫長的時間,還發現了雕像鍍金的痕跡。現在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內大廳展放的是原作,廣場上的是複製品。中世紀,教會當局下令毀壞了許多 羅馬 雕像;這尊雕像被保存下來,可能是因為誤以為這是將基督教定為 羅馬 帝國國教的君士坦丁大帝。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以弗所的戴安娜》,是古 希腊 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雕像的 羅馬 複製品,戴安娜的頭、手都是銅的,其他部分都是 大理 石的,雕滿了鮮花、蜜蜂和象徵生育的符號。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拔刺的男孩》,這一尊青銅的《拔刺的男孩》是1165-1167年之間翻鑄的 羅馬 複製品。原雕像最初在朱庇特神殿。在 羅馬 教皇西克斯特四世於1471年登基時,雕像又經過了複製。作為一件 羅馬 雕刻品,由於它形象生動,處理手法極似 希腊 化時期的風俗雕刻,在12世紀後再度被覆制,是可以理解的。這一尊生動的男孩雕像在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受到了雕塑家們的熱烈贊賞,它與 羅馬 另一件著名雕刻《馬可·奧勒留騎馬像》同時受到珍重。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古 埃及 的雕塑在眾多 希腊 羅馬 雕塑中就顯得有些獃板而不夠精緻,但絕對不能因此而小視古 埃及 的雕刻水平,那可是比古 希腊 早一千多年呢。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馬西亞斯》,是很少見的紫羅蘭色 大理 石雕塑。西里諾斯曾殘酷地挑戰阿波羅參加一場音樂比賽,因此被判處死刑。 紫羅蘭色的 大理 石紋理,呈現出西里諾斯飽受折磨的身體的淡紫色。
這是古 羅馬 帝國時期複製的公元前2世紀 希腊 化時代作品,1874年出土,看上去手和腳是後來複原的。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中間庭院里的《海神馬福里奧噴泉》,12世紀,該雕像長六米多,非常巨大,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 幾個世紀以來,馬福里奧是一個“會說話”的雕像,不滿的公民過去常常在上面發表匿名投訴或對當局的指控。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不用看標簽,這肯定是狩獵女神狄安娜,看 希腊 羅馬 雕像時,身邊有狗或鹿,拿著弓劍,奔跑的姿勢的女神都是這姐們。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希腊 羅馬 雕塑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豐滿、健康、年輕的少女或少婦,皮膚光潤富有彈性,渾身散髮魄力和活力,男性雖然也有年紀大些的,但一般是帝王或神權統治者,也都是健壯、英武,大塊腱子肉,充滿力量的,表現衰老、羸弱、難看的老婦人的雕像卻是頭一次見到。這個老嫗,瘦骨嶙峋,彎腰駝背,皮膚松馳,肌肉下垂,眼窩深陷,臉上全是皺紋,實在毫無美感可言,更算不上什麼神仙,但是雕得那麼生動逼真,仿佛就是生活在隔壁的阿婆。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丘比特和普賽克》,是一個首先以離題故事形態出現於阿普列尤斯的小說《金驢記》中的神話故事。阿普列尤斯很有可能用了其它更早出現的故事做為他的故事的藍圖,增加了些戲劇效果。從此,它被人們看作一個諷喻、神話和童話。這尊雕塑被特意放在窗口,可能是因為逆光下更能突出雕塑的形態吧。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大廳中央兩尊半人馬,一個是年輕的,一個是年老的。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卡比托利歐維納斯,這個八角型的小廳也是19世紀早期專門為這尊雕像建造的。這座比真人稍大的雕塑是1667-1670年間在聖維特大教堂發現的,並於1752年移至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維納斯擺出性感但謙虛的姿態,她腳邊的物體,她的狀態表明她在洗澡。該雕像是公元前4世紀由 普拉 克西特萊斯(Praxiteles)雕刻的阿芙羅狄特的變體。
比起現存於 雅典 衛城博物館里的那尊原創的《阿芙羅狄特》,這尊雕像儘管雕刻得非常細膩,但整體效果較原作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連我這棒槌都一眼就能看出來,可見古 羅馬 人在藝術方面也就是只能摹仿摹仿古 希腊 了。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雕塑廳里還有大量作品,大多不算有名,但件件都堪稱精品。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繪畫部分照例是以中世紀宗教題材木版畫開頭,總覺得這種畫看著讓人不舒服。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皮埃蒙特(Piedmontese),1495/96年,這種聖母聖嬰題材的木版畫在15-16世紀的 意大利 非常多見。畫面中央是聖母與聖嬰,兩邊站立著的兩位主教分別是來自 巴裡 的尼古拉斯和來自Tours的馬丁,後面的背景可以看出當年 羅馬 城的樣子。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心情一下就舒暢許多。
《掠奪歐羅巴》,委羅內塞(Veronese),1580年,根據神話, 提爾 國王的女兒歐羅巴被喬夫綁架,喬夫偽裝成白牛,將她帶到 克裡特 島。畫面非常豐富,人物生動。這幅畫是委羅內塞及其工作室1580年左右為Jacopo Contarini製作的繪畫作品的複製本,原作在 威尼斯 的杜卡勒宮(Palazzo Ducale)。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 和平 寓言》,委羅內塞,這件作品和《善政寓言》是掛在同一牆上的。在私人和公共建築的裝飾畫中,用寓言來表現公民美德是經常描繪的主題。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基督的洗禮》,提香,1512年,是提香早期典型作品,和《假設》一起作於 威尼斯 的弗拉里教堂。這張畫可能是拉姆在妻子去世後委托提香畫的。畫的右下角就是拉姆,中部背景的啄木鳥和右邊的禿鷹都暗示了複活。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抹大拉的瑪麗亞》,丁托列托,1598年,在夜幕中,抹大拉被神聖的愛點燃,開始隱士生活的瑪麗亞在祈禱,聖徒被描繪成具有冥想和祈禱的傳統肖像特征:沒有衣服,耶穌受難像,頭骨和一本打開的書,這也是很多畫家經常描繪的一類主題。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鞭打基督》,丁托列托,1590年,拷打者的腿說明他在平穩地移動,專心於對基督行刑。基督大腿的上部被光線打亮,顯得活躍而急迫,這股力量渴望從束縛中解脫出來,因此也使整幅畫面更為緊張。
相較拿不勒斯 卡拉 瓦喬那幅同一題材的畫,我還是更喜歡 卡拉 瓦喬那種明暗分明、動感強烈的風格。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施洗者 聖約翰 》, 卡拉 瓦喬,1601/1602年, 卡拉 瓦喬畫中的男性都很美,很圓潤,看上去那麼美,不知 卡拉 瓦喬的性取向是否正常。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女占卜師》, 卡拉 瓦喬,1959年。吉普賽女占卜師假裝拿著男孩的手在算命,實際上是在偷他的戒指。
有時有些大師喜歡不停地畫同一題材,甚至同一幅畫,抑或有畫商看中了畫家的某一幅畫要求畫家再畫一幅,所以這幅畫在 巴黎 盧浮宮和 羅馬 的多利亞潘菲斯博物館也有,應該都是真跡。
先看雕塑部分。
《母狼喂養羅慕路斯與雷穆斯》, 羅馬 人從來不忘記自己的起源,母狼喂小孩的雕像。母狼的製作年代應該在公元前6世紀末至5世紀初,1471年西克斯圖斯四世送給 羅馬 人民的,而下麵兩個小孩是後來加上去的。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原本放於卡比托利歐廣場上的青銅鍍金的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騎馬雕像(statua equestre di Marco Aurelio),由米開朗基羅自聖若望門廣場移來, 保祿 三世安放在卡比托利歐廣場中心。經過漫長的時間,還發現了雕像鍍金的痕跡。現在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內大廳展放的是原作,廣場上的是複製品。中世紀,教會當局下令毀壞了許多 羅馬 雕像;這尊雕像被保存下來,可能是因為誤以為這是將基督教定為 羅馬 帝國國教的君士坦丁大帝。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以弗所的戴安娜》,是古 希腊 以弗所的阿爾忒彌斯雕像的 羅馬 複製品,戴安娜的頭、手都是銅的,其他部分都是 大理 石的,雕滿了鮮花、蜜蜂和象徵生育的符號。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拔刺的男孩》,這一尊青銅的《拔刺的男孩》是1165-1167年之間翻鑄的 羅馬 複製品。原雕像最初在朱庇特神殿。在 羅馬 教皇西克斯特四世於1471年登基時,雕像又經過了複製。作為一件 羅馬 雕刻品,由於它形象生動,處理手法極似 希腊 化時期的風俗雕刻,在12世紀後再度被覆制,是可以理解的。這一尊生動的男孩雕像在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受到了雕塑家們的熱烈贊賞,它與 羅馬 另一件著名雕刻《馬可·奧勒留騎馬像》同時受到珍重。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古 埃及 的雕塑在眾多 希腊 羅馬 雕塑中就顯得有些獃板而不夠精緻,但絕對不能因此而小視古 埃及 的雕刻水平,那可是比古 希腊 早一千多年呢。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馬西亞斯》,是很少見的紫羅蘭色 大理 石雕塑。西里諾斯曾殘酷地挑戰阿波羅參加一場音樂比賽,因此被判處死刑。 紫羅蘭色的 大理 石紋理,呈現出西里諾斯飽受折磨的身體的淡紫色。
這是古 羅馬 帝國時期複製的公元前2世紀 希腊 化時代作品,1874年出土,看上去手和腳是後來複原的。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中間庭院里的《海神馬福里奧噴泉》,12世紀,該雕像長六米多,非常巨大,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二世紀或三世紀。 幾個世紀以來,馬福里奧是一個“會說話”的雕像,不滿的公民過去常常在上面發表匿名投訴或對當局的指控。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不用看標簽,這肯定是狩獵女神狄安娜,看 希腊 羅馬 雕像時,身邊有狗或鹿,拿著弓劍,奔跑的姿勢的女神都是這姐們。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希腊 羅馬 雕塑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豐滿、健康、年輕的少女或少婦,皮膚光潤富有彈性,渾身散髮魄力和活力,男性雖然也有年紀大些的,但一般是帝王或神權統治者,也都是健壯、英武,大塊腱子肉,充滿力量的,表現衰老、羸弱、難看的老婦人的雕像卻是頭一次見到。這個老嫗,瘦骨嶙峋,彎腰駝背,皮膚松馳,肌肉下垂,眼窩深陷,臉上全是皺紋,實在毫無美感可言,更算不上什麼神仙,但是雕得那麼生動逼真,仿佛就是生活在隔壁的阿婆。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丘比特和普賽克》,是一個首先以離題故事形態出現於阿普列尤斯的小說《金驢記》中的神話故事。阿普列尤斯很有可能用了其它更早出現的故事做為他的故事的藍圖,增加了些戲劇效果。從此,它被人們看作一個諷喻、神話和童話。這尊雕塑被特意放在窗口,可能是因為逆光下更能突出雕塑的形態吧。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大廳中央兩尊半人馬,一個是年輕的,一個是年老的。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卡比托利歐維納斯,這個八角型的小廳也是19世紀早期專門為這尊雕像建造的。這座比真人稍大的雕塑是1667-1670年間在聖維特大教堂發現的,並於1752年移至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維納斯擺出性感但謙虛的姿態,她腳邊的物體,她的狀態表明她在洗澡。該雕像是公元前4世紀由 普拉 克西特萊斯(Praxiteles)雕刻的阿芙羅狄特的變體。
比起現存於 雅典 衛城博物館里的那尊原創的《阿芙羅狄特》,這尊雕像儘管雕刻得非常細膩,但整體效果較原作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連我這棒槌都一眼就能看出來,可見古 羅馬 人在藝術方面也就是只能摹仿摹仿古 希腊 了。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雕塑廳里還有大量作品,大多不算有名,但件件都堪稱精品。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繪畫部分照例是以中世紀宗教題材木版畫開頭,總覺得這種畫看著讓人不舒服。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皮埃蒙特(Piedmontese),1495/96年,這種聖母聖嬰題材的木版畫在15-16世紀的 意大利 非常多見。畫面中央是聖母與聖嬰,兩邊站立著的兩位主教分別是來自 巴裡 的尼古拉斯和來自Tours的馬丁,後面的背景可以看出當年 羅馬 城的樣子。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心情一下就舒暢許多。
《掠奪歐羅巴》,委羅內塞(Veronese),1580年,根據神話, 提爾 國王的女兒歐羅巴被喬夫綁架,喬夫偽裝成白牛,將她帶到 克裡特 島。畫面非常豐富,人物生動。這幅畫是委羅內塞及其工作室1580年左右為Jacopo Contarini製作的繪畫作品的複製本,原作在 威尼斯 的杜卡勒宮(Palazzo Ducale)。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 和平 寓言》,委羅內塞,這件作品和《善政寓言》是掛在同一牆上的。在私人和公共建築的裝飾畫中,用寓言來表現公民美德是經常描繪的主題。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基督的洗禮》,提香,1512年,是提香早期典型作品,和《假設》一起作於 威尼斯 的弗拉里教堂。這張畫可能是拉姆在妻子去世後委托提香畫的。畫的右下角就是拉姆,中部背景的啄木鳥和右邊的禿鷹都暗示了複活。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抹大拉的瑪麗亞》,丁托列托,1598年,在夜幕中,抹大拉被神聖的愛點燃,開始隱士生活的瑪麗亞在祈禱,聖徒被描繪成具有冥想和祈禱的傳統肖像特征:沒有衣服,耶穌受難像,頭骨和一本打開的書,這也是很多畫家經常描繪的一類主題。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鞭打基督》,丁托列托,1590年,拷打者的腿說明他在平穩地移動,專心於對基督行刑。基督大腿的上部被光線打亮,顯得活躍而急迫,這股力量渴望從束縛中解脫出來,因此也使整幅畫面更為緊張。
相較拿不勒斯 卡拉 瓦喬那幅同一題材的畫,我還是更喜歡 卡拉 瓦喬那種明暗分明、動感強烈的風格。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施洗者 聖約翰 》, 卡拉 瓦喬,1601/1602年, 卡拉 瓦喬畫中的男性都很美,很圓潤,看上去那麼美,不知 卡拉 瓦喬的性取向是否正常。 ↑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女占卜師》, 卡拉 瓦喬,1959年。吉普賽女占卜師假裝拿著男孩的手在算命,實際上是在偷他的戒指。
有時有些大師喜歡不停地畫同一題材,甚至同一幅畫,抑或有畫商看中了畫家的某一幅畫要求畫家再畫一幅,所以這幅畫在 巴黎 盧浮宮和 羅馬 的多利亞潘菲斯博物館也有,應該都是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