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 | 我們用十二天的時間,在童話國度過了個聖誕


人骨教堂,原名叫塞德萊茨教堂,只因它獨特的裝飾而被世人通俗地這麼稱呼著。
14世紀,一場黑死病肆虐 歐洲 ,殺死了 歐洲 近半人口,加上15世紀胡斯戰爭爆發,波西米亞大地生靈塗炭,屍橫遍野,滿地白骨。墓園容納不下如此數量龐大的遺骨,在1870年,經過消毒和篩選,一位木匠Rint受雇用自身力量將這些無處安放的人骨裝飾教堂。於是,宗教、死亡與藝術,在這裡結合了。


剛踏入教堂內部,面對一具具骸骨,我心裡感覺其實是有些陰森恐怖的,不敢直面。
可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游覽者西方面孔居多,天主教視死亡為神聖的事,而我們對死亡多有忌諱,正如西方可以把房屋設在墓地旁邊而東方人敬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只是這裡,“它讓我們去面對生命的極限和永生的價值”。
慢慢觀賞著內部的裝飾擺設,或許我更進一步理解了“生命”二字。每個個體都是生命歷程中的過客,死亡只是整個生命的最後步驟。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哀惜或恐懼生命的結束,人終有一死,為何不享受當下,把握當下,賦予有限的生命更多的意義呢?
保持對生命的敬畏,大概就可以對生死看得淡一些吧?








趕到 布拉格 時天空已轉為烏雲密佈,夕陽、白鴿、許願池、黃昏的廣場,在一場冰雹和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給被澆了個一頭冷水。沒錯,在 布拉格 廣場遇上了從未經歷過的冰雹, 布拉格 天文鐘前,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紛紛在等待著下午四點鐘的鐘聲敲響,非常有儀式感。在這個精美的天文鐘下,即使每個整點都會報時,人們還是激動地,記錄著,這一時刻。
據說這個天文鐘背後還藏著一個悲傷的故事。傳說天文鐘的設計者在完工之後就被統治者挖去了雙眼,只為了防止世界上再出現第二個同樣精美的天文鐘。這位可憐的匠人在臨死之前摸了這座天文鐘,從此天文鐘的指針就指在他死亡的那一刻,停止了轉動,許多年以後,人們都無法將其修好。

嗯呃..好吧,先別急,既然天氣不好,先來 地窖餐廳 體驗一下 捷克 當地最具代表的傳統美食——烤豬肘。




對於吃,向來大多只註重餐廳的環境,好不好吃是其次,所以,這裡,我愛了。臨走前記錄下我們用餐的地方吧~


下麵是今晚住的酒店房間,好像是叫Lions?還沒進門先看到房間的妹妹就對我說這房間是你會喜歡的。哈哈,是的,是我喜歡的。




在暖黃色的街燈照射下,舒緩而迷離。
旁邊酒館正放著不知名的歡快樂曲,入夜了......我的 布拉格 。 布拉格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布拉格 ,一首歌,一部電影,
這是我遐想了無數次的浪漫的城市。
徐靜蕾說:“如果愛情是一座城市,那麼這座城市就叫 布拉格 。”假如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那麼它又是屬於誰和誰的 布拉格 呢?


紅色的尖尖屋頂,粉的、黃的牆壁,映入眼帘的畫面靜謐中又增添幾分活潑。推開窗,清風拂面,今天會是一個好天氣吧...


浪費時間,慢慢地走過悠棲的小路,感知眼中的景色,與每一個美好不期而遇,慢慢地......

沿著大路往前走,抬頭便可以看到一座高大建築的塔尖,那就是 聖維特大教堂。


聖維特大教堂之於 捷克 人心中,大概意義非凡。從最初的 羅馬 ,到哥特式,在到巴 洛克 ,以及後來的新哥特式,它幾乎涵蓋了所有教堂建築的形式。眼前的這座典型哥特建築塔尖高聳入雲,氣魄恢弘,美輪美奐,可以說是建築的瑰寶。據說,它與 巴黎 聖母院、 科隆 大教堂,正是出自同一個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