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自駕13天



記得我們出谷的時候已經11:19分,一路開車回鐵皮棚的路上那對 美國 老夫婦介紹,羚羊谷不是全年開放的,遇到雨季的時候我們現在行車的路徑就是洪水 通道 ,羚羊谷的形成就是洪水侵蝕和風的作用......
我很納悶,這麼乾旱的沙漠地帶會有雨季和洪水?那這水存哪兒去了呢?
開車回酒店差不多已經12:00,稍微吃點東西同時趕緊退房,12:30再出發趕往下羚羊谷的Ken's Tour 換票。這下羚羊谷的Check In點其實就跟上羚羊谷的隔路相望,開車不過3分鐘。
下羚羊谷的設施比上羚羊谷好,換票交了96美元保護費(12人的),逐個登機姓名後就在一個等候大廳等,這裡有空調有商店,比上羚羊谷的鐵皮棚子強多了。
等到13:30,等叫到我的名字,跟上我們的導游,這回是位壯碩的印第安男士做導游,團隊里除了我們還加入了一個 印度 的4口之家。
先烈日下走一段200多米的沙地來到入口處,有鐵梯下去.......
下羚羊谷是上羚羊谷的4倍長,我們的時段光線也好了很多。這裡游客也多,但是沒有上羚羊谷的催促聲,感覺好了不少......










大約15:00,我們離開羚羊谷奔大峽谷,170公里左右,從大峽谷東門進南門出,住圖薩楊的Holliday Inn,房費早就預收了的。
一路無話,沙漠地帶也沒什麼景,還是沒有休息站,儀錶顯示室外最高溫度有110華氏度(43攝氏度)。進入大峽谷區域植被開始豐富景觀也好很多,氣溫也下到90華氏度。
發現2號車在閃燈,這裡有手機信號了,他們油燈亮了,正告急呢,說儀錶提示還能夠開18英里........
導航顯示離目的地也差不多18英里,這最近的加油站也只可能在圖薩楊啊!
遇到修路,單邊放行,離目的地還有不到10英里,後視鏡看到2號車拐進了樹林里的停車場。我們得去目的地加油,拿油桶來救援了。
入住以後我、立立、鄭哥去找加油站,加油站里有油桶賣,很專業的桶,有1加侖的和兩加侖的,我選了1加侖的桶.......
立立開車我領航,很快找到了2號車,有驚無險......只不過原定的大峽谷日落計劃就泡湯了。沒事,出來玩就得隨遇而安,晚上吃頓好的補償一下........
這圖薩楊看著還是很親切的,2012年3月2日來過,遇到個林海雪原的大峽谷,當時住的就是Holliday Inn 對面的Red Feather。(可以搜我的另一篇游記“ 科羅拉多大峽谷 兩日游”)。

估計一路辛苦了,審美疲勞了,沒有人說要看日出。吃完早飯大約8:30出發。大峽谷南緣有三條免費穿梭巴士線,橙色線在東邊往Yaki Point(我們昨天入園來的方向),藍色線在游客中心這邊的核心區,紅色線在西邊最遠到Hermit Point。三條線的起點都在游客中心。
看大家的狀態,我想走走藍線就差不多了。







我們大約13:00從大峽谷南緣的圖薩揚出發,經64號公路轉40號高速,途中有不少修路路段,有時候占用對向車道,這時候GPS就以為我們在對向車道逆行,老是要我們掉頭........
在40號高速轉89A的時候GPS又犯病了,通過一個環島把我們導入一片小樹林,我只好停車開始設手機谷歌導航,兩個導航並用找到正確的道路。
往賽多納的這段路顯然是新修的,路況非常好,有一段盤山公路掩映在森林中,雖然急彎很多但是路面修得真好,與 北京 雁棲湖往箭扣長城的那段路有的一拼。
經過Slide Rock (滑石國家公園)了,眼前開始有奇特的紅色岩石景觀。
穿過賽多納小鎮了,我們的阿拉 貝拉 酒店就在路左邊。
塞多納 的名稱源自一位美麗的女士名字,她的全名是Sedona Arabella Miller Schnebly (1877–1950),是Theodore Carlton Schnebly(小鎮第一位郵政局長)的妻子,她以勤奮和殷勤好客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我們選擇的酒店就是Arabella Hotel Sedona,是Trip advisor的推薦酒店。預定的時候還沒意識到原來它跟賽多納的名字由來有淵源啊!





太陽很烈,大家似乎都只想休息,只有我、立立、強強蠢蠢欲動。我向前臺要了一份游覽圖,打聽了方位和景觀重點,然後出門了。
先到酒店後山還在整修的Sunset Vista看看酒店周邊的紅色岩石。




教堂是由一位名叫Margurite Staude的女藝術家策劃建造的,據說早在1932年,Margurite Staude繞著 紐約 當時新落成的帝國大廈觀看的時候,仿佛看到這摩天大樓被一個巨大的十字架支撐著,於是篤信天主教的Margurite Staude決心要造一座真正以十字架為骨架的教堂來彰顯上帝的榮耀。她踏遍 千山 萬水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終於在1956 - 1957年,在賽多納完成了。教堂的人行步道由支柱撐起,環繞紅色巨岩蜿蜒到岩石高處的教堂門前,設計別具匠心。 那扇十字窗在黃昏夕陽斜照的時候,光線特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