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kor】於歲月縫隙中,跨越千年時光,終相遇。

“加亞華爾曼七世統治真臘的時間在1181年到1201年,他即位時大約已過五十歲,在1186年為了紀念母親,即下令著手興建塔普倫寺。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
十九世紀中葉 法國 人發現塔普倫寺之後,即因整座寺廟已被樹根莖幹糾纏盤結在一起而放棄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樣,由此形成了林寺一體的獨特景象與標記。
結實雄大的塔普倫寺,被當地人稱為蛇樹的卡 波克 (Kapok)樹所盤踞,它們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梁柱、探入石縫、盤繞在屋檐上、裹住窗門,由一顆不起眼的小種子開始,歷經數百年的努力,深穩緊密地縛住神廟,讓枝幹有力地向天攀升。
而今卡 波克 蔥茂的樹葉就像祈神的臂膀, 成功 地伸向天際,與神廟交錯相纏,蔚為奇觀,以至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這些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的一部份而一併保護。”











建議將 茶膠 寺安排在體力精神好的時間段,因為爬起來真心太累了,樓梯又陡又高,是那種需要體力支撐並且集中精神攀爬的寺廟,再加上炎熱的天氣,太容易中暑了,我可能就從這兒開始頭痛的。。。
“ 茶膠 寺原本是闍耶跋摩五世為自己興建的葬廟。但是他在位時期,很多寺廟都沒有完工。 茶膠 寺便是其中之一,在做到裝飾工序的時間停工。作為一座未完成的建築, 茶膠 寺記錄了吳哥建築的建造工藝:先用石塊築起整座建築,再在牆壁錶面雕刻佛像、浮雕。
這座寺廟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還未完工,至於未完工的原因還未查明。如建完的話, 茶膠 寺無疑是 吳哥窟 建築群中最美好的一座寺廟。這座寺高達 22 米(72 英尺),氣勢驚人。 茶膠 寺是第一座全部由沙岩建成的寺廟,因而是 柬埔寨 建築歷史上的里程碑。巨大的石頭被切割成正常的尺寸,加以疊加。 茶膠 寺沒有精緻的裝修,設計簡單,與其他寺廟有很大的區別。
此寺建造過程中跨越兩個王朝,因此四面門中僅有東面大門有雕刻,旅客在此處可輕鬆瞭解到所有 吳哥窟 遺址群的建築都是先將石頭堆積再行雕刻,證明當時建築技術為“先堆後雕”。”




第二張照片有尤尼的那個沒有窗的“房間”,一走進去,有一種外面世界的嘈雜瞬間被關在門外的感覺,只感受到了虔誠和寧靜,而且溫度也明顯比外面低很多。。。
“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蘇耶跋摩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 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其建築佈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 法國 軍官迪科在 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Say )的,故 法國 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



雕工精細的托瑪儂神廟,小而美,供奉著濕婆和毗濕奴。和女王宮一樣,托瑪儂神廟也有體態豐滿的麗華塔女神,不過主塔的麗華塔女神站比較比直,沒有舞蹈的動作,感覺比較莊重,身上的裝飾品很多,頭上還有帶著棕糖樹花,是吳哥地區的重要農作物,露出豐滿的胸部,細腰長裙,手上還拿著蓮花,長耳下還垂掛著耳飾,可以說非常的莊嚴華麗。”
這裡所描述的麗華塔女神見第二張照片。



建議選日出或者日落的時段來這兒,佛像的眼睛會因為光線的變化而呈現出睜眼閉眼的奇妙現象喲,其次躲開旅行社才有機會好好感受神秘的微笑,而且拍照得一個一個排隊過去,旅行社的人又很多,總之,我躲開了那些熱門的最佳拍照點,也努力的在找沒有人的迴廊休息靜坐,但還是感覺很嘈雜。
“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底層浮雕從東門開始順時針行進,看到的分別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戰--水上生活-贏得勝利-鬥雞和下棋-軍隊-內戰-大魚吞羊-勝利游行-馬戲團-占婆人洗劫吳哥。
從外觀上看,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築,最高處是一座塗金的圓形寶塔,它建在兩層空心的台基之上。按照宗教意識,這表示天上的佛與地上的人得以息息相通。周圍建起了48座大小不一的寶塔,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中心寶塔。每一座寶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闍耶跋摩七世本人,所有來這裡朝拜景點內景的臣民都驚奇地發現,原來 菩薩 就是自己的國王,而這樣的國王當然是必須效忠和敬仰的。
巴戎寺的迴廊壁畫也十分豐富,從王宮征戰到市民生活應有盡有。廟宇的建築結構相當複雜,經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的建築事實上是由兩座不同時代和造型的寺廟疊加而成的,有人曾把它比作“人用手塑造和雕刻出的一座山峰”。”
需要再特別提一下這裡的浮雕,尤其是關於生活場景的,也是常人最能看懂的部分:“巴戎寺的迴廊壁畫也十分豐富,1200米長的浮雕長廊令人驚嘆的刻畫了11000個人物。內層迴廊主要為神話和宗教故事,而外層迴廊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從戰場廝殺到生產勞動、集市貿易的生活圖景應有盡有,這樣世俗化的雕塑題材在吳哥建築群中是非常少見的。如果時間有限,可以只參觀底層浮雕,第二層規模和技法都稍遜一籌。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包括兩個畫廊,內畫廊所雕的是 印度 神話,外畫廊所雕的則有日常生活,諸如街市情景、打魚、節日慶祝,有鬥雞、玩魔術等,寺中所殘存的浮雕,與其它吳哥古跡有很大的不同。外畫廊描述當時人的日常生活,如送禮、生產、雜耍、建築、拜神、煮飯(也有 中國 人)等種種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歷史性場面,描述各場戰役的經過。吳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紀錄相當稀少,也難以辨識、瞭解,巴戎寺 (Bayon) 的壁畫,為後代研究吳哥王朝的學者,提供一個相當可貴的歷史線索,巴戎寺迴廊有關描寫當時的市場、打獵景況的浮雕,是得以瞭解庶民的生活的寶貴資料。”
來之前在書上看到這段浮雕中還有擼串的鬥雞的,就非常想親眼目睹一番,但奈何中暑後頭痛,到這裡是下午2點,腦袋裡面已一團漿糊,竟然把生活場景的浮雕記成在了吳哥寺,以至於後來在吳哥寺苦苦尋找,而因為天氣又熱人又多,簡單走了走就離開了,只在門口看了一段戰爭的浮雕,以後有機會再來二刷吧。。。總的來說,巴戎寺比我想象的要小(緊湊)很多。。。







“15世紀後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層台 基西 邊又修建了一尊長70米、高9米的卧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為有考古學家懷疑卧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銅塔和封閉式迴廊。
由於巴方寺原來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穩,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迴廊、塔樓的重量過大,在建卧佛時整個寺的部分建築就已倒塌。
法國 從1960年開始幫助 柬埔寨 修複巴方寺,當時考古學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塊石頭編上號,擺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點點拼湊上去。1975年 柬埔寨 紅色高棉政權上臺後,趕走了 法國 專家,屠殺了幫助 法國 人修複古跡的 柬埔寨 人,銷毀了所有檔案。雖然1995年 法國 人又重新開始了修複工作,但因缺少技術資料使得這些石塊再也無法被放置到原來的地方,所有修複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塊,原來這幾千塊石頭只能永遠地躺在寺前廣場上了,以作為曾經的輝煌和近代的動蕩之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