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不只有買買買——歷史文化視角下的首爾&水原
↑景福宮 ↑景福宮 偶遇一處應該是新近完工、還沒來得及上色的建築:↓ ↑景福宮 慶會樓,應當是古時宮中歡宴之處。入口被封了所以只能隔水拍一張:↓ ↑景福宮 修政殿。游客們穿的大多是改良韓服,視覺效果竟然有點像糖果包裝紙:↓ ↑景福宮 回到勤政殿廣場,用超廣角鏡頭同時收納大殿、勤政門和迴廊的屋檐:↓ ↑景福宮 ↑景福宮 勤政殿外像在等候進宮面聖的女子(其實是在看講解板並擺拍):↓ ↑景福宮 穿著韓服的游客則更有意思,他們在觀光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了宮殿中的風景。但是,並不是誰穿上韓服都能秒變 韓國 歷史劇或者宮廷劇的。那天下午前來參觀的 馬來西亞 or印尼旅游團人數似乎特別多,但看著他們穿韓服真的有很強烈的違和感,在康寧殿附近一名黃袍加身的大叔甚至讓我在一瞬間想起了沐猴而冠這個詞==
(註:由於藩屬關係, 朝鮮 王穿的是紅袍,黃袍屬於僭越行為是要殺頭的) ↑景福宮 ↑景福宮 ↑景福宮 由於前來景福宮的旅游團主要是在國王上班的地方、國王睡覺的地方、王后和嬪妃們居住的地方來回穿梭,所以勤政殿以北眾多的附屬建築中沒人的地方還是挺多的,大可以放心的拍照。前往更北面緝敬堂的路上更是平沙漠漠。據說 朝鮮 王擔心刺客暗殺(這在 朝鮮 歷史上還是挺多的),特意將王宮的地面鋪滿沙子,這樣在來人未至時便可以提前聽見聲音了。
勤政殿內景:↓ ↑景福宮 韓國 軍隊好像經常會組織各種參觀活動作為組織生活,昨天在博物館也遇到了一批前去參觀的士兵:↓ ↑景福宮 ↑景福宮 ↑景福宮 景福宮對於沒去過 北京 的我來說是目前所見過的最大規模的木質結構建築群了,但相較於雄偉和震撼,可能“親切”這個詞更適合形容它。宮殿四周的高樓和山體讓建築本身並沒有很宏偉的感覺,但同源的文化和建築風格,以及歷史上的種種糾纏卻讓人漫步其間有種很舒適的感覺。如果不以游客的視角,我想感受景福宮最好的方式大抵還是坐在勤政殿前看著游客來來往往、曬著太陽發一下午的獃吧(穿韓服真的可以免費進宮溜達和發獃,考慮一下)。
夕陽下的光化門,游人數量少了好多:↓
↑景福宮 ↑景福宮 【TIPS】
開放時間:3-5月&9-10月 09:00 - 18:00 ; 6-8月 09:00 - 18:30 ; 11-2月 09:00 - 17:00
守門將換崗儀式:每天兩次 10:00 & 14:00
光化門儀仗隊交接儀式:每天兩次 11:00 & 13:00
每周二閉館
費用:成人3000韓元 ; 7-18歲1500韓元 ; 穿韓服免費進入
交通:3號線 景福宮站 5號出口 北村韓屋北村韓屋村是景福宮與昌德宮之間聚集著的900餘座韓屋的統稱,曾是 朝鮮 時期王族與貴族居住的地方,較好的保留了 首爾 過去的面貌,在不少電影和電視劇中也有著頗高的出鏡率。這裡有點類似 上海 的豫園或田子坊,但商業氣息明顯淡了很多,這裡的韓屋多數仍然用於自住,也有部分改造成了家庭旅館。
北村韓屋村位於景福宮東面,很多人都會選擇逛完景福宮穿著韓服接著來北村拍拍拍,而我也是這麼個走法。北村依山而建,在尋找韓屋集中區域的過程中要爬不少陡坡,有點費體力。
古樸的韓屋和門外停著的跑車:↓ ↑北村韓屋村 北村有“北村八景”,算是比較經典的觀景角度。但閑散如我,還是比較享受自由探索的感覺,趁著太陽下山前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拍攝位置。
其實真正的傳統韓屋集中的區域已經不多了,主要是在嘉會洞衚衕一帶,一條長長的街道能同時讓你俯拍和仰拍傳統的韓屋街道(北村八景的5、6號景)。一般看到哪個地方游客扎堆,那裡基本就是一個觀景點了。當然游客太多也會帶來諸如畫面雜亂的問題,但數量合適的身著韓服的游客還是能為照片增添一些文化特征的。這裡還有舉著黃色牌子的工作人員來回逡巡,提醒大家註意音量,別打擾住戶的生活。
嘉會洞衚衕無論是俯拍還是仰拍,都是很經典的取景角度,同時也是游客最密集的地方:↓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為大家呈現的是 首爾 的過去和百姓(但並非平民)的生活環境。夕 陽西 下,即便游客來來往往,但這種懷舊感依舊愈加濃烈,在一些道路的轉角場景又仿佛動畫片中的懷舊畫面。
韓屋、黃昏、無人卻又起伏的街道,共同營造了懷舊的氣息:↓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在前去 英國 留學之前,對於人文景觀我是不太感冒的,當時我所喜愛的更多的是自然景觀。但一年的留學生活或多或少改變了我(興許是 英國 沒有太大規模的自然景觀?),同時我所學的專業也讓我學會了欣賞人文景觀乃至思考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自身的意義。而眼前的北村韓屋,游客在賞景時也成了景觀的一部分,他們的穿著和行為連帶建築自身都共同建構起了“他人”眼中“北村韓屋”的這個意象。
從韓劇、飯圈到歷史景點再到韓服體驗, 韓國 利用媒體和旅游政策共同祭出了一套推廣國家形象和國家符號的組合拳,同時也收穫了不錯的效果。
【TIPS】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 10:00 - 17:00 ; 周日休息 (但這是個開放式景區所以不清楚周日到底怎麼樣)
費用:免費
交通:3號線 安國 站 2號出口 水原華城水原 華城是 朝鮮 李朝後期建於現今 京畿道 水原 市內的邑城,是其建造者正祖大王為了向父親莊獻世子表示孝心、並遠離之前的政治鬥爭另立 新都 而建造的城市。華城的設計在 朝鮮 建城技法的基礎之上,結合了從清朝以及西方引入的近代建築方法,進而成為了集東西方智慧於一體的大型防禦工事,並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水原 華城示意模型:↓ ↑水原華城 去 水原 的想法來源於我探尋小眾旅行目的地的執念和出發之前在微信上的搜索。之前我曾一度在 水原 和更具有歷史感的 慶州 之間徘徊,後來考慮到 慶州 需要做火車前往、距離較遠當天往返時間很趕,遂決定進行 水原 看城牆一日游。
前往 水原 的路上也是一路波折。在經歷了坐上一列不發車且大家都莫名下去了的地鐵、坐上了一號線的分岔線路到了光明火車站(類比 上海 地鐵十一號線的分岔)、發現等回程列車需要一個小時、決定按著地圖導航翻過一座山去一號線的冠岳站、到達 水原 後徒步兩公里上山之後,我終於站在了華城的城牆下。此時的我已經徒步了至少六公里,卻還沒吃早飯。
徒步翻過一座山步行四公里後終於抵達的冠岳站:↓ 再步行兩公里,終於拖著發抖的雙腿站在了華城的城牆下,感覺自己像是來偷襲的:↓ ↑水原華城 華城的規模比我預想的大,但比國內的大型古城還是要小得多,但這種半山城(也有叫平面山城)的建築模式還是挺新奇的。同時華城幾座標誌性的城門或築有瓮城、或與延伸的空心墩相連,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前所未見的防禦模式,以及一些中西合璧的軍事建築理念。我最早遇到城牆的地方是在西三稚(上圖左面的突起)附近,然後一路順時針在城牆上步行參觀。
華城的城牆在八達山的部分就是一路隨著山勢起伏:↓ ↑水原華城 遠處城牆外也是 水原 市的一部分。作為 京畿道 的首府,被城牆圈起來的只是 水原 的老城區。:↓ ↑水原華城 西弩台和西將台(華城將台),這裡也是整段城牆的最高點了:↓ ↑水原華城
(註:由於藩屬關係, 朝鮮 王穿的是紅袍,黃袍屬於僭越行為是要殺頭的) ↑景福宮 ↑景福宮 ↑景福宮 由於前來景福宮的旅游團主要是在國王上班的地方、國王睡覺的地方、王后和嬪妃們居住的地方來回穿梭,所以勤政殿以北眾多的附屬建築中沒人的地方還是挺多的,大可以放心的拍照。前往更北面緝敬堂的路上更是平沙漠漠。據說 朝鮮 王擔心刺客暗殺(這在 朝鮮 歷史上還是挺多的),特意將王宮的地面鋪滿沙子,這樣在來人未至時便可以提前聽見聲音了。
勤政殿內景:↓ ↑景福宮 韓國 軍隊好像經常會組織各種參觀活動作為組織生活,昨天在博物館也遇到了一批前去參觀的士兵:↓ ↑景福宮 ↑景福宮 ↑景福宮 景福宮對於沒去過 北京 的我來說是目前所見過的最大規模的木質結構建築群了,但相較於雄偉和震撼,可能“親切”這個詞更適合形容它。宮殿四周的高樓和山體讓建築本身並沒有很宏偉的感覺,但同源的文化和建築風格,以及歷史上的種種糾纏卻讓人漫步其間有種很舒適的感覺。如果不以游客的視角,我想感受景福宮最好的方式大抵還是坐在勤政殿前看著游客來來往往、曬著太陽發一下午的獃吧(穿韓服真的可以免費進宮溜達和發獃,考慮一下)。
夕陽下的光化門,游人數量少了好多:↓
↑景福宮 ↑景福宮 【TIPS】
開放時間:3-5月&9-10月 09:00 - 18:00 ; 6-8月 09:00 - 18:30 ; 11-2月 09:00 - 17:00
守門將換崗儀式:每天兩次 10:00 & 14:00
光化門儀仗隊交接儀式:每天兩次 11:00 & 13:00
每周二閉館
費用:成人3000韓元 ; 7-18歲1500韓元 ; 穿韓服免費進入
交通:3號線 景福宮站 5號出口 北村韓屋北村韓屋村是景福宮與昌德宮之間聚集著的900餘座韓屋的統稱,曾是 朝鮮 時期王族與貴族居住的地方,較好的保留了 首爾 過去的面貌,在不少電影和電視劇中也有著頗高的出鏡率。這裡有點類似 上海 的豫園或田子坊,但商業氣息明顯淡了很多,這裡的韓屋多數仍然用於自住,也有部分改造成了家庭旅館。
北村韓屋村位於景福宮東面,很多人都會選擇逛完景福宮穿著韓服接著來北村拍拍拍,而我也是這麼個走法。北村依山而建,在尋找韓屋集中區域的過程中要爬不少陡坡,有點費體力。
古樸的韓屋和門外停著的跑車:↓ ↑北村韓屋村 北村有“北村八景”,算是比較經典的觀景角度。但閑散如我,還是比較享受自由探索的感覺,趁著太陽下山前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拍攝位置。
其實真正的傳統韓屋集中的區域已經不多了,主要是在嘉會洞衚衕一帶,一條長長的街道能同時讓你俯拍和仰拍傳統的韓屋街道(北村八景的5、6號景)。一般看到哪個地方游客扎堆,那裡基本就是一個觀景點了。當然游客太多也會帶來諸如畫面雜亂的問題,但數量合適的身著韓服的游客還是能為照片增添一些文化特征的。這裡還有舉著黃色牌子的工作人員來回逡巡,提醒大家註意音量,別打擾住戶的生活。
嘉會洞衚衕無論是俯拍還是仰拍,都是很經典的取景角度,同時也是游客最密集的地方:↓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為大家呈現的是 首爾 的過去和百姓(但並非平民)的生活環境。夕 陽西 下,即便游客來來往往,但這種懷舊感依舊愈加濃烈,在一些道路的轉角場景又仿佛動畫片中的懷舊畫面。
韓屋、黃昏、無人卻又起伏的街道,共同營造了懷舊的氣息:↓ ↑北村韓屋村 ↑北村韓屋村 在前去 英國 留學之前,對於人文景觀我是不太感冒的,當時我所喜愛的更多的是自然景觀。但一年的留學生活或多或少改變了我(興許是 英國 沒有太大規模的自然景觀?),同時我所學的專業也讓我學會了欣賞人文景觀乃至思考人文景觀和文化遺產自身的意義。而眼前的北村韓屋,游客在賞景時也成了景觀的一部分,他們的穿著和行為連帶建築自身都共同建構起了“他人”眼中“北村韓屋”的這個意象。
從韓劇、飯圈到歷史景點再到韓服體驗, 韓國 利用媒體和旅游政策共同祭出了一套推廣國家形象和國家符號的組合拳,同時也收穫了不錯的效果。
【TIPS】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 10:00 - 17:00 ; 周日休息 (但這是個開放式景區所以不清楚周日到底怎麼樣)
費用:免費
交通:3號線 安國 站 2號出口 水原華城水原 華城是 朝鮮 李朝後期建於現今 京畿道 水原 市內的邑城,是其建造者正祖大王為了向父親莊獻世子表示孝心、並遠離之前的政治鬥爭另立 新都 而建造的城市。華城的設計在 朝鮮 建城技法的基礎之上,結合了從清朝以及西方引入的近代建築方法,進而成為了集東西方智慧於一體的大型防禦工事,並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水原 華城示意模型:↓ ↑水原華城 去 水原 的想法來源於我探尋小眾旅行目的地的執念和出發之前在微信上的搜索。之前我曾一度在 水原 和更具有歷史感的 慶州 之間徘徊,後來考慮到 慶州 需要做火車前往、距離較遠當天往返時間很趕,遂決定進行 水原 看城牆一日游。
前往 水原 的路上也是一路波折。在經歷了坐上一列不發車且大家都莫名下去了的地鐵、坐上了一號線的分岔線路到了光明火車站(類比 上海 地鐵十一號線的分岔)、發現等回程列車需要一個小時、決定按著地圖導航翻過一座山去一號線的冠岳站、到達 水原 後徒步兩公里上山之後,我終於站在了華城的城牆下。此時的我已經徒步了至少六公里,卻還沒吃早飯。
徒步翻過一座山步行四公里後終於抵達的冠岳站:↓ 再步行兩公里,終於拖著發抖的雙腿站在了華城的城牆下,感覺自己像是來偷襲的:↓ ↑水原華城 華城的規模比我預想的大,但比國內的大型古城還是要小得多,但這種半山城(也有叫平面山城)的建築模式還是挺新奇的。同時華城幾座標誌性的城門或築有瓮城、或與延伸的空心墩相連,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我前所未見的防禦模式,以及一些中西合璧的軍事建築理念。我最早遇到城牆的地方是在西三稚(上圖左面的突起)附近,然後一路順時針在城牆上步行參觀。
華城的城牆在八達山的部分就是一路隨著山勢起伏:↓ ↑水原華城 遠處城牆外也是 水原 市的一部分。作為 京畿道 的首府,被城牆圈起來的只是 水原 的老城區。:↓ ↑水原華城 西弩台和西將台(華城將台),這裡也是整段城牆的最高點了:↓ ↑水原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