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回眸千年,晉在眼前——05晉祠全印象【寶藏資料,不用請導游】

回眸千年,晉在眼前——05晉祠全印象【寶藏資料,不用請導游】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苗裔堂面向聖母殿右側的苗裔堂。這類廟宇就是俗稱的奶奶廟或子孫殿,始創年代不得而知,元、明兩代都重修過,裡面供奉著送子娘娘等。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善利泉面向聖母殿,右側善利泉,左側難老泉,加上中間的魚沼,構成晉祠三大神泉。可惜,魚沼和善利泉均早已乾涸,僅剩難老泉仍有泉水涌出。飛梁下的魚沼,雖然有水,但都是死水,已經沒有泉水從地下涌出了。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唐叔虞祠【唐叔虞祠簡介】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時晉國第一任諸侯唐叔虞的祠堂,現在的祠堂是經元、明、清三代翻修擴建而來,殿內塑像均為明代作品。過殿內的樂伎像系元代作品,為研究元代樂器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唐叔虞祠前的八角蓮池】
八角蓮池原來是善利和魚沼二泉匯流地,池中清波粼粼,荷葉片片,在荷花盛開月光明媚的夜晚最為美麗,有蓮池映月之奇觀。清人趙謙德曾為此寫下“月明露冷無人見,一幅蓮溪太極圖”的名句。據說,由於泉水恆溫,即使在隆冬季節,蓮花仍傲雪怒發,蔚為又一奇觀。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唐叔虞祠正門】
唐叔虞祠並不在晉祠東西走向的中軸線上,在中軸線的北側,這一側有唐叔虞祠、關帝廟、讀書台等處。
太原自助遊攻略
【元代樂伎塑像】
這裡元代泥塑樂伎像,供14尊。手中分別拿著笛子、琵琶、三弦、撥等樂器,這支樂隊似乎是在為治國有方的唐叔虞歌功頌德,樂伎面部表情雷同,藝術造詣雖無法跟聖母殿內的彩塑侍女相比,但也很珍貴,是研究元代服飾、禮樂制度以及 中國 音樂發展的珍貴實物史料。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唐叔虞祠大殿】
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是元代至元四年(1267)重建,具有典型的元代 山西 地方特色。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唐碑亭唐碑亭中共有兩塊唐碑,一舊一新。
【唐碑】
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制御書,刻於唐貞觀二十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 中國 發現的最早的一塊行書碑,也是目前唯一傳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書法真跡碑刻,素有 中國 第一通行書大碑之稱。
據說當年唐太宗東征失敗後回到 太原 養病。游覽晉祠時,觸景生情、浮想聯翩。他由西周先人建國創業的豐功偉績,回想起了自己戎馬一生,和父皇李淵一起生死血戰,建立唐王朝的艱辛。再憧憬大唐的千秋偉業和永保 江山 ,唐太宗更是感慨萬千。於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唐太宗激情滿懷,當即奮筆疾書,揮毫寫下了《晉祠之銘並序》,並把它鐫刻在石碑上。
【新碑】
清乾隆年間,楊二酉因得罪了皇親國戚,被乾隆下令“原品休致”。自此以後,楊二酉致力於對晉祠文化的研究。當他看到唐碑因為年代久遠,風雨侵蝕,碑身上有些地方已有剝蝕,非常痛心和惋惜。為了更好地保護好唐碑,他 會同 太原 知縣周寬、大書法家楊堉,複製出了一塊幾乎可以亂真的贗品唐碑。複製完成後,新舊兩塊幾乎一樣的唐碑被重新搬進晉祠,安放在碑亭里。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關帝廟據說紅臉關羽是後世加工的,而這裡的關帝廟在建之時民間還沒有這樣的說法,因此這裡的關羽是蠟黃的金面。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子喬祠(未游覽)也叫作王家宗祠。如果你姓王,那麼你的祖先一定在 山西 ,而且就在 太原 晉祠“子喬祠”。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名晉,子喬是他的字。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舍利生生塔(未游覽)登上一座土丘,可以看到舍利生生塔。舍利生生塔,位於奉聖祠內,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乾隆年間重建。據傳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其中一顆舍利子埋於此 塔下 ,乾隆帝重建此塔時,發現 塔下 有許多舍利子,清代皇帝原本就信奉佛教,見此情景還不是要憧憬一下“佛門有靈,生生不竭”,故將此塔命名為舍利生生塔。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太原自助遊攻略
↑晉祠博物館 【美麗的晉祠】引用一片課文,希望能對小孩的學習有所幫助。
  晉祠的美,在山,在樹,在水……
  這裡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長長的,又如伸開的兩臂,將晉祠擁在懷中。 春日 黃花滿山,徑幽香遠;秋來草木蕭疏,天高水清。無論什麼時候拾級登山都會心曠神怡。
  這裡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有兩棵老樹: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樹幹勁直,樹皮皺裂,頂上挑著幾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階旁。那唐槐,老乾粗大,虯枝盤曲,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還有水邊殿外的松柏槐柳,無不顯出蒼勁的風骨。以造型奇特見長的,有的偃如老嫗負水,有的挺如壯士托天,不一而足。聖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它的樹皮上的紋理一齊向左邊擰去,一圈一圈,紋絲不亂,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煙,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繩。晉祠在古木的蔭護下,顯得分外幽靜、典雅。
  這裡的水,多、清、靜、柔。在園裡信步,但見這裡一泓深潭,那裡一條小渠。橋下有河,亭中有井,路邊有溪。石間細流脈脈,如線如縷;林中碧波閃閃,如錦如緞。這些水都來自“難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著名學者傅山寫的“難老”兩個字。這麼多的水長流不息,日日夜夜發出叮叮咚咚的響聲。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絕,無論多深的水,只要光線好,游魚碎石,歷歷可見。水的流勢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將長長的草蔓拉成一縷縷的絲,鋪在河底,掛在岸邊,合著那些金魚、青苔以及石欄的倒影,織成一條條大飄帶,穿亭繞榭,冉冉不絕。當年李白來到這裡,曾贊嘆說:“晉祠流水如碧玉”,當你沿著水去觀賞那亭台樓閣時,也許會這樣問:這幾百間建築怕都是在水上漂著的吧?”
  園中的許多小品,也極具匠心。 比如 這假山上本有一掛細泉垂下,而山下卻立了一個漢 白玉 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腦門,笑眯眯的眼神,雙手齊肩,托著一個石碗,那水正註在碗中,又濺到腳下的潭裡,卻總不能滿碗。和尚就這樣,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著。還有清清的小溪旁,突然跑來一隻石雕大虎,兩隻前爪抓著水邊的石塊,引頸探腰,嘴唇剛好埋入水面,那氣勢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順著山腳,傍著水濱去尋吧。真讓你訪不用訪,雖幾游而不能盡興。歷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這個好地方,至今山徑石壁,廊前石碑上,還留著不少名人題詠。有些詞工句麗,書法精湛,更為湖光山色平添了許多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