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與武夷山來一場風光旖旎的約會吧!(下)水簾洞與大紅袍景區(含武夷宮景區)

與武夷山來一場風光旖旎的約會吧!(下)水簾洞與大紅袍景區(含武夷宮景區)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光岩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流香澗 按照原計劃本來今天(20號)上午重游“玉女峰”的(昨天游玩太匆忙了些)和水簾洞,下午玩“大紅袍”,順便有空再轉轉武夷宮景區。哪知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一些急事上午游玩計劃被打斷,幸好下午還有點時間空出來,要不然這次的“ 武夷山 游也得遺憾了”。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接下來就繼續我們的這次“武夷旅程”吧!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沿著一條無名峽谷往裡走不用回頭,走的時候峽谷兩邊還有發出“鬼哭狼嚎”的慘嚎聲音。不用猜了,這是小朋友在經過時的大聲呼喊的後果,至於原因不得而知,大家可以猜一下。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在大紅袍景區天心岩以北,面積17平方公里,有 武夷山 最大的景區——水簾洞景區,主要景點有燕子峰、漱石枕流石、丹霞峰、火焰峰,鷹嘴岩、流香澗等。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這就是通往"水簾洞"的那一條小路。大概三四百米遠。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經過這道壁就到了。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武夷山 水簾洞為 武夷山 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水簾洞不僅以風景取勝,又是 武夷山 道教勝地,古來道觀多擇此構建,為山中著名的洞天仙府,又稱唐曜洞天。洞室軒宇明亮,洞底岩疊數層,呈長條形,設有石桌石凳,供人休憩。全洞面積約100平方米,洞沿設石欄護衛,憑欄可盡賞洞外飄灑飛散的水簾。透過明亮的水晶珠幔,還可觀賞山中盆景式茶園勝景。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這就是“水簾洞下的”那個"浴龍池",可惜了沒水,景色打了折扣。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浴龍池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浴龍池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琳琅滿目。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三賢祠祀奉著理學泰斗劉子翚(huī)、劉甫和理學宗師朱熹。
劉子翚(1101-1147),字彥沖,號病翁。南宋理學家、文學家。 福建 崇安(今 武夷山 市)人,以蔭任興北軍通判。父死,退居 屏山 講學,故稱 屏山 先生,曾主管武夷沖佑觀,攜朱熹、劉甫在水簾洞講學數載, 紹興 十七年病逝。邑人為紀其賢,建“ 屏山 先生祠”,朱熹親題匾“百世如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謚號文公,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是繼孔子之後 中國 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祖籍 江西 婺源 ,僑居崇安。歷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累官至寶文閣待制,在 武夷山 從師、講學輾轉50餘年,被世人稱為“東南三賢”之一。
劉甫(?-約1181),字岳柳,南宋學者, 福建 崇安人,終生不仕,與朱熹同師劉子翚。師死即隱水簾講學,常與朱熹研究理學,從其學者甚眾,逝世後,邑人尊其賢,於朱熹一併增祀於三賢祠。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三賢祠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三賢祠 這趟來“水簾洞”真的是太無趣了。既沒水這個也不像洞啊,大家說是不是?正是“見面不如聞名”,和“孫猴子花果山老家”的那個水簾洞比好像差了很多,很多來此的游客都是後悔不及。因此趕緊打道回府去往下一站“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簾洞 這就是 武夷山 的九十九岩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南。兩片重疊的巨岩斜插峰間,形似歇息在蒼翠峰岩上的一對燕子,所以又叫“燕子峰”。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註意,下麵開始就是我此次重點要說的“花香岩骨漫游道”。這是一條通往“大紅袍景區”的田間小路,一年四季都充滿著“花香與茶香”,兩邊都種滿了“鬱郁蔥蔥”的各種大紅袍精品,也是 武夷山 的岩茶基地之一。正是“
失之東隅 得之桑榆”啊,所以我也給大家推薦一下這條蠻有特色的“採茶路”,“水簾洞”沒空可以不去,但這條路一定要走一走,很有趣的。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鷹嘴岩北有丹霞嶂,處在章堂澗邊,壁上有洞,相傳太平天國時,崇安城內一富豪懼怕農民起義軍對他清算,攜眷逃避來此,藏身洞中。後來他在洞中建造了樓閣,並裝上轆轤便於上下,人稱天車架。今樓閣已荒廢,天車架也已不存,僅留遺跡供人觀看,成為一景。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天車架古崖居位於,水濂洞景區,章潭澗南面,丹霞峰岩腰一條狹長岩洞之中,為 武夷山 現存十數處古崖居之中保存最完好的人文名勝之一,相傳宋代就有山民穴居於此。清 咸豐 4年至7年(1854—1857),太平軍兩度進入崇安( 武夷山 市),城中富豪紛紛在 武夷山 各處天險構築避難所,此是其中之一,構建時用天車(舊式軲轆)從岩底起吊木料至岩腰狹洞之內,再依勢架設木樓。木樓恍若空中樓閣,上仰懸崖,下臨深澗,正面無路可攀,當年太平軍在此圍攻富豪多時,未果。但後山有小經可通,奇險無比,曲折盤旋,履險攀蘿,順懸崖裂隙而涉,方可達,難怪太平軍也無計可施,無法攻破崖居。慶幸,否則該景點將不復存,天險留物。
當地俗稱木質絞車為「天車」,故將此處崖居遺構稱為「天車架」。在第一洞內有摩崖石刻:「 北斗 峰旁有鑄錢場焉,岩超壁立,雖戎馬紛來,終攀援莫上。時發逆擾崇,予乃擇險至此。架天車、開曠石、接泉飲、具門戶。廁居深廣各計五丈有奇。生今世以為予樂土,後之人亦誰乎?予所爰泐石而為之記。大清 咸豐 丁巳七年季春月,崇邑城南衷沂溪新鐫。這段文字說明瞭這處崖居遺構的年代、居住者以及居住原因。 下麵那張圖中間的那一排排像椅子似的就是“天車架”,它們正好橫在“丹霞嶂”的峰腰處。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丹霞嶂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其實這就是一條採茶工時常走的土路,現在硬是給 武夷山 景區給開發出來以供大家觀賞,真是一條生財之路啊!
武夷山自助遊攻略
水仙——大紅袍的一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