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風流雲水行,不負光陰不負卿-我與冬日大理的11個願望
永不冰封的氣候,永不蕭瑟的風景,這才是我喜歡的冬天該有的樣子。 TIPS:櫻花開放時間:每年11月初-12月中, 大理 大學無需證件可直接進入。
心愿二:重溫寂照庵的素齋2016年夏,來 大理 的第一頓午餐,花寶寶就帶我去了寂照庵吃齋飯。能去寺廟吃飯?先不用說吃什麼、味道如何,光憑這項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體驗,就已經弔足了我的胃口。在我的印象中寺廟從來都是莊嚴肅穆,神聖不可侵犯的,有機會可以去寺廟裡感受人間煙火氣,真是難得的新奇。 寂照庵亦如其他寺廟選址清幽,建在了蒼山密林中,交通工具只能到山腳下,然後需再爬一段山路才能到達。還有幾座寺廟與其相鄰,其中感通寺也頗負盛名。 這是來時,感通寺院內的玉蘭開的正盛,不禁再嘆, 大理 的冬日真是如此多彩。 當年初入寂照庵,清新的裝潢就顛覆了我對傳統寺廟的印象,院落佈滿多肉和鮮花,文藝氣息滿溢,而用多肉拼出的萬字符又默默訴說著這裡的信仰,處處相得益彰。這樣的佛法之地也好似佛祖走下神壇,與眾生多了幾分親近。 16年來吃齋,記得當時到的比較晚,大眾用餐時間已過,廚房裡只剩下不多的菜品,我們可以就近在廚房的石桌上用餐。米飯吃多少打多少,每一種菜取用都要用公筷,放到自己碗里的必須全部吃光,哪怕浪費一粒米,都要在佛前懺悔一炷香的時間。
菜品雖然剩餘不多,但每一道都能嘗出烹飪的用心,味道咸香適宜,剛好和我的口味,未必“烹羊宰牛且為樂”才夠瀟灑快活,把素齋做出了精髓,亦能品出“人間至味是清歡”的真諦。齋飯實在美味,吃完一碗飯忍不住又添了半碗,但心中牢記剩一粒米都要佛前懺悔一炷香的訓誡,自己打的飯,撐著也要吃完。 (攝於2016年夏)
寺廟的僧人靦腆友善,時而詢問我們這個要不要多加一點,那個要不要再來一些,生怕有所怠慢,其餘時間話不多,默默忙碌著眼下的工作。 (攝於2016年夏)
酒足飯飽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要自己把碗洗乾凈。然後可以要一壺免費的蒼山雪綠,再坐上片刻。
那時候的寂照庵還沒有名聲大噪,還沒有被添上“ 大理 最美寺廟”的美譽,飯後品一壺清茶,享受夏日午後山間清涼的空氣, 日光 透過樹蔭在椅凳上斑駁灑落,與朋友相視而坐,沒有客套的寒暄,隨性聊著生活的點滴,一瞬間看到了嚮往的生活:一酒一茶,一羹一飯,一蓑煙雨任平生。 後來,寂照庵開始在各種游記攻略、宣傳畫報中被提及,隨之聲名鵲起,如今已快成了來 大理 必打卡之地,這個過程也讓寂照庵無可避免的蒙上了一層商業化氣息。
19年底再來 大理 ,甚是懷念素齋的滋味,於是再度光臨。這次來,午飯時吃齋的人已經從廚房門口排到了後院門外,需要有專人維持秩序,雖然用餐禮儀如初,但廟裡人舉著的“食不語”招牌顯然有些遜色,自凈碗筷的傳統也變得有些形式主義,好在就餐者默默相互監督,倒仍是誰也不敢剩下一粒米。 如今有的旅游團已把這裡設為了游覽一站,上午時常人滿為患,甚至有些無處落腳,未免有種私藏秘境被侵犯的小失落。 午餐過後,喧囂的人群逐漸散去,陽光透過窗照進屋內,找回了久違的溫馨,細看發現很多角落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時光都在陳設中鐫刻。
心愿二:重溫寂照庵的素齋2016年夏,來 大理 的第一頓午餐,花寶寶就帶我去了寂照庵吃齋飯。能去寺廟吃飯?先不用說吃什麼、味道如何,光憑這項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體驗,就已經弔足了我的胃口。在我的印象中寺廟從來都是莊嚴肅穆,神聖不可侵犯的,有機會可以去寺廟裡感受人間煙火氣,真是難得的新奇。 寂照庵亦如其他寺廟選址清幽,建在了蒼山密林中,交通工具只能到山腳下,然後需再爬一段山路才能到達。還有幾座寺廟與其相鄰,其中感通寺也頗負盛名。 這是來時,感通寺院內的玉蘭開的正盛,不禁再嘆, 大理 的冬日真是如此多彩。 當年初入寂照庵,清新的裝潢就顛覆了我對傳統寺廟的印象,院落佈滿多肉和鮮花,文藝氣息滿溢,而用多肉拼出的萬字符又默默訴說著這裡的信仰,處處相得益彰。這樣的佛法之地也好似佛祖走下神壇,與眾生多了幾分親近。 16年來吃齋,記得當時到的比較晚,大眾用餐時間已過,廚房裡只剩下不多的菜品,我們可以就近在廚房的石桌上用餐。米飯吃多少打多少,每一種菜取用都要用公筷,放到自己碗里的必須全部吃光,哪怕浪費一粒米,都要在佛前懺悔一炷香的時間。
菜品雖然剩餘不多,但每一道都能嘗出烹飪的用心,味道咸香適宜,剛好和我的口味,未必“烹羊宰牛且為樂”才夠瀟灑快活,把素齋做出了精髓,亦能品出“人間至味是清歡”的真諦。齋飯實在美味,吃完一碗飯忍不住又添了半碗,但心中牢記剩一粒米都要佛前懺悔一炷香的訓誡,自己打的飯,撐著也要吃完。 (攝於2016年夏)
寺廟的僧人靦腆友善,時而詢問我們這個要不要多加一點,那個要不要再來一些,生怕有所怠慢,其餘時間話不多,默默忙碌著眼下的工作。 (攝於2016年夏)
酒足飯飽的最後一道工序就是要自己把碗洗乾凈。然後可以要一壺免費的蒼山雪綠,再坐上片刻。
那時候的寂照庵還沒有名聲大噪,還沒有被添上“ 大理 最美寺廟”的美譽,飯後品一壺清茶,享受夏日午後山間清涼的空氣, 日光 透過樹蔭在椅凳上斑駁灑落,與朋友相視而坐,沒有客套的寒暄,隨性聊著生活的點滴,一瞬間看到了嚮往的生活:一酒一茶,一羹一飯,一蓑煙雨任平生。 後來,寂照庵開始在各種游記攻略、宣傳畫報中被提及,隨之聲名鵲起,如今已快成了來 大理 必打卡之地,這個過程也讓寂照庵無可避免的蒙上了一層商業化氣息。
19年底再來 大理 ,甚是懷念素齋的滋味,於是再度光臨。這次來,午飯時吃齋的人已經從廚房門口排到了後院門外,需要有專人維持秩序,雖然用餐禮儀如初,但廟裡人舉著的“食不語”招牌顯然有些遜色,自凈碗筷的傳統也變得有些形式主義,好在就餐者默默相互監督,倒仍是誰也不敢剩下一粒米。 如今有的旅游團已把這裡設為了游覽一站,上午時常人滿為患,甚至有些無處落腳,未免有種私藏秘境被侵犯的小失落。 午餐過後,喧囂的人群逐漸散去,陽光透過窗照進屋內,找回了久違的溫馨,細看發現很多角落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時光都在陳設中鐫刻。